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 第248章 封建时代的征兵模式

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第248章 封建时代的征兵模式

作者:火星与水星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2-23 16:44:20 来源:转码展示1

一旁的朱翊钧丝毫没有意识到赵风子复杂的眼神,比起维持自己亲民仁爱的人设,他还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

他拍拍刚才那名溃兵的肩膀,温和而亲切地询问道。

“你愿意加入我们清君侧的大业吗?就做你之前当兵时做的那些事,但义军的待遇会好很多。”

在接下来的一盏茶时间里,朱翊钧详细地给那名降兵讲了义军每月的军饷、伙食和纪律,并着重强调了自己不是叛军这一点。

“我们不是叛军,我身上有皇帝的旨意,我们是要奉旨讨伐这些恶人、将权力归还天子的。”

朱翊钧多年锻炼出来的口才在这一刻发挥地淋漓尽致,赵风子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就是让他精心准备个几天,也说不出比朱翊钧更有理有据、更有吸引力的话了。

但那名降兵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吞吞吐吐地婉拒了朱翊钧的招募。

“长......长官,我家里还有小孩和老人要照顾......”

别看朱翊钧话说得漂亮,谁都不是傻子,带兵袭击城池、袭杀官兵官差,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而且清君侧——永乐爷当初可就是打着这个旗号杀进的南京城,把建文帝都逼得**了!这个旗号也就比直接造反好上一点点。

他们很恨这个**的朝廷没错,但谁都知道、朱明的气运还没有断绝,辽东大兵十几年前来南方平叛,当时就把叛军杀了个人头滚滚,现在加入叛军无异于送死。

那名溃兵身后的同伴们也饱含希望地看了过来,只要朱翊钧放过了这个人,那他们立刻就会用几乎一模一样的说法跑上来求饶,傻子和走投无路的人才愿意加入义军呢!

这就是给脸不要了,朱翊钧什么都没说,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缓缓退开,他身后的亲兵们默契地围了上来。

为首的亲兵一脚把溃兵踹翻在地,四五名亲兵解下背上的鸟铳作为武器,对着倒在地上的那名溃兵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亲兵们下手极为娴熟而狠辣,他们拿着鸟枪厚重的木制枪托,劈头盖脸地就往地上那溃兵的腰腹、大腿和面门砸去。

厚实的枪托铁锤一样砸在身上,地上那名溃兵开始还凄惨地哀嚎两声,后来便疼得连喊都喊不出来,只能把自己蜷缩成一团、“嘶嘶”地倒吸冷气。

亲兵们丝毫没有手软的迹象,见地上的降兵迟迟不肯松口,亲兵头领也失去了耐心。

他推开身前的两名亲兵,反手取下自己背上的鸟铳、直接一枪托猛砸在溃兵额头上,直接把溃兵的额头砸出了一个血淋淋的窟窿!

这些叛军是认真的!不加入他们真的会被打死!

心里有了这样的念头,溃兵再也不敢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也顾不上去思考之后的利害,连忙大声叫嚷起来。

“莫打、莫打!我愿意入伙了!愿意了!”

亲兵们立刻停手、把地上的溃兵拉了起来,他此时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暴露在空气中的肌肤上满是淤青,额头上一个血淋淋的黑窟窿还在不住往外淌血,

朱翊钧面色平静地扬了扬下巴,示意亲兵们拖着这个倒霉鬼绕整个队列转一圈,让所有人都知道拒绝义军招募的下场。

见了溃兵这副惨状,刚刚还打着卖惨求饶、以此避免加入义军的溃兵们立刻熄了心思。

被殴打的那名溃兵血流到哪里,哪里的溃兵们就很快安静下来、畏畏缩缩地看着最前方的朱翊钧,看样子接下来的整编降兵工作能方便许多。

朱翊钧这两年没在婆罗洲和吕宋之间穿梭,在帮助当地移民和土着、洋人对抗的斗争之中,朱翊钧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这里是十六世纪,没有民族主义的激励、甚至没有形成国家的概念,古人和现代人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想要尽快在这个迷茫的时代拉起一支军队,暴力、财富和名分缺一不可,只有先让这些人怕自己,他们才会对你提供的一切感恩戴德。

朱翊钧转身看向李荣山,李荣山平静地向他躬身示意,他是个纯粹的武人,思考一件事的对与错不在他的职责之内。

“以后就这么对待俘虏过来的明军,先把待遇和理想说清楚、最好是让他们自愿加入。说不通就打、打不服就杀,让他们看清楚不追随大义的下场!”

要么当义军的人,要么当义军的死人!谁告诉过这些降兵他们有选择的权力了?

说完这番话,朱翊钧觉察到身后赵风子怪异的视线,一脸疑惑地扭头看着他。

“干嘛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我刚刚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吗?”

短暂的纠结过后,赵风子很快就把心中的迟疑抛到脑后。

既不纵兵掳掠、也不从民间强征壮丁,朱翊钧的所作所为已经仁义地不能再仁义了,再要更加仁义也就不要造反了,直接念大悲咒把敌人超度了不好吗?

“不,属下只是在想......既然兵源和饷银的问题解决了,义军要怎么解决粮食问题呢?”

所谓造反,最大的问题无过于:军事胜利,兵源,饷银,粮草。

赵风子不怀疑义军的战斗力,兵源可以通过俘虏卫所兵来补充,饷银可以去抢士绅豪商。

唯独粮草,六千人的军队需要大量补给支撑、每天消耗的粮草和肉食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士绅和粮商们确实会囤积不少粮食,但靠抢的总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应该尽快组织民间恢复生产。

“地方官府往年都是靠士绅在村里征粮,但这需要大量小吏和村庄里的地头蛇配合,按着义军的政策、这些人可都是要上绞刑架的。”

赵凤子头疼地咬咬牙,大明是经典的皇权不下县体制,县以下的地区几乎完全被士绅们把持着,朝廷要收粮、募兵只能靠乡间的士绅配合。

这就是大明一直和士绅们相爱相杀的原因,朝廷恨那些士绅兼并土地、逃避粮饷徭役,但又必须依赖他们把人力物力收集上来,因此只能对士绅优待带来的负面作用装聋作哑。

但义军的做法是把小吏和士绅们直接吊死,这样做痛快是痛快了,但之后要怎么管理地方呢?

“关于这个问题,你听说过公社......我是说井田制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