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听着母子二人的对话,沉思一会儿,找来纸笔,低头画了起来。过了一刻钟终于停下手里的笔。星星又跑出去玩了,穆月看着图纸,不明所以:“小妹,你这画的是什么啊”
赵灵解释道:“园子里的轱辘井对星星来说太危险了,我想着把他填埋抬高做成压水井”。说着,就着图纸跟木月一一解释压水井的原理。压水井在后世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广大的乡村地区,随处可见。赵灵上中学的时候,在科学课上还亲手做过模型。画个设计图手到擒来。穆月听了赵灵的讲解,也发现了其中的妙处,这压水井一旦做成了,既省人力,还干净。京城地处平原,每年春秋都有风沙挂过,所过之处一片尘土。最重要的是,以后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危了。
两人商量妥当,赵灵就拿着图纸到园子里去找管果木嫁接房屋修缮的张大叔。张大叔原名张全,辽东人,原来是镇北王身边随侍,后来跟着镇北王到了京城,建德之乱时他也上了战场,不慎伤了腿。后来镇北王就将他送到别院来,其实是给他养老的。不过,张大叔为人十分上进,他生长在辽东,自小跟着家里学了一手盘炕的活计,别院里的炕都是他负责打理的。后来觉着别院太空了,又托人从外头买来一些果树,亲自栽种,又跟人学了一手嫁接的本事,平日里,一些窗棂桌椅的修缮他也在行,简言之,这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全能型人才。在别院一众仆人心里,也很受尊重。
赵灵找到张大叔也没废话,直接将图纸给他,说清原委,问他能修不。张大叔拿着图纸,思量一番,斟酌道:“姑娘,您说的这井要说修老奴倒是能修,无非是些砖石垒砌而成,但是井里头常年潮湿,寻常砌墙的石灰土怕是不大成;再则,这上头的把件需得到外头铁匠铺子里铸造,光是铁还不行,需得是不容易遇湿生锈的材料才好。”这话很有见地。
赵灵道:“土料的话,就用砌墙的三合土再加上糯米浆鸡蛋清就不错,书上说,秦时的长城就是这样修的,千把年了,风吹雨淋的,好些地方还都好好的呢。把件的话,到时候我叫管家派人送到铁匠铺子就是,顺便与人说清楚,要打成防生锈的”
正说着,恰好管家穆东也到了,待行了礼。穆东接了差事,顺便问道:“敢问姑娘,你这图纸是从何而来,可有人见过这压水井真能压出水来?”实在是太好奇了有木有,做个管子,上头压一压,水就老老实的上来啦?
赵灵胡扯:“书上看来的”
张大叔是个实在人,建议道:“姑娘,不若老奴按着这图纸上画的用竹子做个模子先试一试如何”
赵灵无有不可。一时,张大叔取了一个装满水的坛子,坛口的盖子上凿出个小洞,又跟徒弟两个夯吃夯吃的做了模子,待模子做好,将竹管插入木头盖子,一手上下按下手柄,不一时坛子里的水真就冒出来了。
几人惊奇不已,想不明白其中关节。
这就是最简单的空气压强的原理,不过赵灵没打算解释这么多。既然东西能做,那就按要求执行就是了。张大叔心说,连秦始皇修长城用的是啥土都知道,姑娘真不是一般的姑娘啊,读书真好!
逢上休沐日,穆怀带着儿子孙子来看闺女,结果进了们,嘿,人呢?连管家都不知所踪。抓来一个过路的小厮一问才知道,全在园子里看稀奇呢。老爷子甚是好奇,大手一挥“走,咱们也一道看看去”
到了园子,只见远处围着一堆人,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出水了,真的出水了!”
“这是个什么东西?”老爷子拨开人群问道。
赵家几口这才发现王府的人,赶忙行了礼。穆月解释道:“先时,星星总是喜欢往水井这边跑,很不安全,小妹就想了法子,做了这个压水井”。
“小妹做的?”老爷子上前握住把手,试了试,只见井水呼呼地往上涌,穆辰和穆英、穆芳也是好奇不已,纷纷上手去试。
赵灵解释道:“王爷,是我设计的,不是我做的”
“不错,不错”
穆英、穆芳很有些好奇其中的关窍,赵灵就叫张大叔将他之前做的那个模子拿出来,就着模子解释一番。
“原来是这样。小妹姑姑,你这是在书上看到的吗?”,小妹姑姑,这是什么奇怪的称呼。
两个孩子正是求知好学的年纪,赵灵也不好意思忽悠他俩,就说:“是也不全是。其实古往今来,各行各业的先人们一代一代都会总结摸索出很多的门道来,有些人把他们收集起来,著成书传于后世,比如农学上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医学上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这些书籍给了后来者们很多的参考和帮助。也有些是靠着师徒关系或者血缘关系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比如一些木匠,器匠活计等等,再比如,民间有一种风水师专门替人寻找水源,那些学问也是这样传续的。不管是哪一种,后代的人总会在汲取先贤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平生所识,开拓创新。就以找水源来说吧,人无水不能活,我大明地广物博,很多地方的百姓都会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总结出规律,寻找水源。像在西北,当地人根据山川地貌,在地下挖上十几里的沟渠取得地下水,这个又叫‘坎儿井’”。
“十几里?”老爷子和穆辰都惊了。西北那地儿缺水他们都是听说过的,挖十几里的地下沟渠取水,这可真不容易啊。
“是啊”赵灵拿起纸笔画图给众人解释坎儿井取水的原理.
这些东西,平常真的是很少有人知晓,一时大家听得精精有味,时不时还会讨论几句。
不过,改水井只是个小事情,不几天赵灵又盯上了府里的暖炕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一下,天气明显转凉,尤其是京城这种平原的地形,四处少有高山遮挡,寒风一刮,人立刻瑟瑟发抖,穿再多都觉得不够。这才刚九月就如此了,“那你们以前冬月腊月都怎么熬过来的?”赵灵和穆月穿着厚衣裳,围着火笼子,跟身边侍候的丫鬟闲聊。两人自小在江南长大,虽说江边冬天风大,可也没京城这么夸张啊。真是对南方人太不友好了!!!
丫鬟说道:“穿厚实些呗,咱们王府待下人厚道,冬天都发厚冬衣的,晚上值夜的跟着主子睡在主屋里,暖和着呢,不值夜的也有炕睡。像是外头那些贫穷的人家就难了,京城每年冬天都人冻死,冻伤的,还有些人家的房屋被大雪压塌的。官府每年都要救助,咱们王府每年到了冬天也都会到城外布施的”
说起府里的暖炕,赵灵就要吐槽一下了,昨夜里凄风冷雨的,就叫丫鬟把炕烧热了,结果上半夜烫的睡不着,热得人忍不住掀被子,到了下半夜热气没了,冻得人四处划拉找被子。差点没伤风感冒。
暖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老百姓冬季取暖必备,记得有考古学家发现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炕出现了。冬季苦寒,不光是平民百姓,就是皇室贵族也有使用炕的。别的不说,在另一个世界里,当年清军入关时就把火炕带到了紫禁城。听说本朝太祖出身中原,不知道现在的大明皇宫里有没有这玩意儿。赵灵摸摸下巴。
现在的暖炕因为技术和眼界的问题,即便是最好的师傅来修依旧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这是时代的局限。即便是现代,赵灵以前出差到过西北乡村地区,依旧是如此。不过人们也在不停地探索改进,赵灵前世做的就是发展改革研究相关的工作,经常要去各地出差考察,她本人平时也喜欢看一些记录片之类。她记得曾经看到过东北地区的一些供暖专家就暖炕写过一些论文,还对暖炕的技术改造做了一期的科教宣传片。
那个新式的暖炕名叫回龙吊炕。这种炕改革了炉膛与入口之间相对距离和吊火高度、烟道和通风、炕内结构等,并在炕灶方面增设了保温措施,提高了余热利用效果,扩大了火炕的受热面和散热面。因为结构合理,通风良好,燃料燃烧充分,炉膛上火快,传热和保温性能好,热能利用率达到50%左右。到了下半夜炕上不冷,周围空间的温度也有所提升。
事不宜迟,说干就干。赵灵当即拿了纸笔唰唰两下把吊炕的俯视图,正面图,剖视图一一画出来。直接找到张大叔。
张大叔盘了一辈子的炕,一看图纸就知道,这可比他的手艺高明啊。只是,“姑娘,你这炕好是真好,就是得用砖了,寻常的砖尺寸有些小了,怕是得叫那砖厂的人做大些才好。”这叫什么,这就叫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整个赵府的仆人里头,赵灵最欣赏谁,那必然是张大叔了。典型的技术性人才,有一说一,从不恃才傲物,很知进退,脾气也好。
“能做就成,你咂摸咂摸这砖要做多大的,到时候我跟管家知会一声,叫他安排人去办”
张大叔寻思着:“还是老奴自己去吧,这个还是得多试试,万一砖太大了,承受不住,怕是会塌。到时候老奴先在自己的屋子里盘一个,试试效果,要是成的话,再说别的。”
张大叔速度快,没几日砖到了,就把自己屋子里的老炕给扒了,起了新炕。睡了两夜,果然暖和多了,还节省黑炭。白天,趁着火熄了,叫自己的徒弟在炕上翻跟头,来回的踩,都没事。如此才算放心。
赵府暖炕改造计划轰轰烈烈地推展开来。
用过以后,都说不错。“早起的时候,还是热乎的呢”,穆月说道,“小妹,你哪里想来这么多点子啊”
赵灵十分稳得住“哎,我瞎捉摸的,嫂子,你是知道的,我自小对这些乱七八糟的感兴趣,这到了京城,既是要用炕,我肯定的研究一下啦”
不光在自家推广使用,赵灵还叫人将暖炕图纸以赵钟穆月的名义送给镇北王府、颍川侯府和左邻右舍。镇北王府就不说了,颍川侯府那是凌保予家,虽说赵家不待见颍川侯,但是跟凌保予关系一直处的不错,小胖子别看长得一脸富态,其实挺怕冷。
赵府的左邻一家子都在外地,不认识。倒是右邻,新邻入住,赵钟亲自登门打招呼才知道,乖乖,里头住的竟是当朝首辅。当朝首辅跟自家隔墙而居,这是个什么概念。自然,做人嘛,讲究不卑不亢。但这可是首辅,能交好自然还是要交好的。而且,听说,雷府里就住着雷首辅和她的老妻,儿女们都在外地。嗯,关爱老年人嘛,尊老爱幼,民族传统。
最近在家无事,看书久了也会累,赵灵想到以后到了冬天,外头那么冷岂不是只能在屋子里待着了,那多闷啊,再说,就算大人能忍着,星星小孩子可怎么办呢。于是又盯上了园子,暖炕都弄出来了,火墙,蔬菜暖房还会远吗?
于是,没过多久,赵府的园子里起两座样子奇怪的房子和亭子。前者,是种菜的暖房,里面中间是一堵火墙,在房子入口方向的灶内烧燃料,烟气会横向穿过火墙,在墙体的后头通过高高的烟囱排出去。房顶上搭上草垫子,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将草垫子掀开让里面中的蔬菜接受光合作用,到了晚上再盖上进行保暖。别看房子不大,设计布局很到位,地下种蔬菜,地上的空间也充分利用上了,赵灵叫张大叔师徒在房子里打上架子,一排一排的,上面放上四四方方的大筐,填上土也种上菜。赵家这一个冬天的菜蔬问题解决了。关键还节省成本,京城冬天的菜价那可是比肉都贵。
后者的亭子,说是亭子,规模比一间正房都大,亭子地下掏空,铺上砖,做上烟道,形成地笼子,四周也垒上砖盖上一米高的矮火墙,房顶用几根砖柱支撑着。矮墙往上到房顶都是空的,中间挂上卷帘,想看风景就把卷帘卷起来,若是刮风就把卷帘拉上。待修好后,亭子里头铺上毯子,摆上逍遥椅,小榻,还有星星的各色玩具。一家人都不爱在屋里待着了。
感谢百度百科,感谢吊炕的专家和记录片。真是穿越必备,忍不住借用了一下。叩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新家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