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贵妇 > 第6章 赴宴

大明第一贵妇 第6章 赴宴

作者:枕梦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0 20:28:21 来源:文学城

“王爷还是没回来吗?”

平山堂里,徐妙容背靠着一个大引枕,不带什么期待地问了丫鬟一句。

月芽点头,道:“九成斋,还是黑着的。”

“罢了,随他去吧。秋后算账,也得等到秋天。现在还是夏天,咱们啊,就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徐妙容摆了摆手。

累了,随他去吧。

她倒是一心惦记着实话实说,可对方,好像压根就不在乎。难道,他已经改了爱好,不稀罕那几个核桃了?

想想也觉得不大可能。可,既然是爱玩核桃的,应该来找她算账才是,怎的,迟迟不来呢?

她想到了,核桃被压扁的那日。

那日,知道自己坏事了,她当机立断,决定,还是实话实说吧。可,朱楹被朱棣派去了钟山,移朱标的牌位。

这一去,便是整整七天。

第七天,他从钟山回来,她第一时间派了人去九成斋递话。当时月桃回来传话,说那小厮有池听闻核桃碎了,脸上的表情好像天塌了。

她在平山堂严阵以待,结果,等到檐下的灯都灭了,他还是没来。

再之后,他依然没有来。时至今日,一切,就好像从没发生过一样。她心头实在狐疑,而他又不知出府去了哪里。

头顶好像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她手掌握紧了又松开。正欲叫人沏一盏茶来,月桃闷闷不乐地从外头进来了。

“王妃,今年的岁禄,又推迟发了。”

推迟,还又?

她瞬间来了精神。

自穿来以后,又是忙着找核桃,又是忙着养伤,她倒忘了问一问,府上的财务状况。

根据大明惯例,亲王府的一应开支,全由朝廷买单。换句话说,她们的吃喝拉撒,全由朱棣负责。朝廷每年按时按量给各王府发岁禄,这岁禄,便是她们一年的嚼用。

若上年还有盈余,岁禄推迟发,影响不到什么。

可,她估摸着,自家这王府,怕是……没有盈余。

“有说什么时候发吗?”

她问月桃。

月桃却摇头。

“王妃,你说,今年的岁禄,不会不发了吧?”

月桃想得有些多了。先帝在时,以战事吃紧,国库空虚为由头,推迟了发岁禄。如今新皇帝来了,同样以战事刚结束,百废俱兴,国库空虚为由头,推迟了发岁禄。

她怎么觉得,一个推,两个推,推着推着,这岁禄,要没有了呢?

“不会的。”

徐妙容却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

岁禄是不会不发的。

纵然朱棣当真有不想发岁禄的想法,但他不会表现出来,至少在当下,不会表现出来。

她记得,过些时日,朱棣就该大封群臣了。群臣都得了封赏,没道理却克扣着兄弟们的岁禄。天下初定,正是该怀柔,笼络人心的时候,朱棣不会因小失大的。

才要就着岁禄多问几句,月菱又急匆匆地进来了。

只她的表情,实在有些奇怪。

“王妃,曹国公府送了帖子来。”

“帖子?”

月桃几个一脸见鬼了的表情。

徐妙容也觉见鬼了,来不及多问,她示意月菱将帖子拿过来。待打开一看,方知,原来是曹国公夫人要过生辰,邀请她去曹国公府吃茶呢。

“她,邀我去曹国公府吃茶?”

她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是说,自己人缘差,在应天府里没朋友吗?不是前几天,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自己的帖子吗?怎么过了没几天,形势瞬间转变,对方反过来给她下帖子了?

为什么?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妃,那咱们,要去吗?”

月菱问了一句。

她答:“去,当然要去。别人一番心意,怎好辜负。”

曹国公夫人为何给她下帖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本就想和李景隆换核桃。眼下,瞌睡来了送枕头。机会来了,自是不能错过。

*

时光飞逝,很快就到了曹国公夫人生辰这日。

这日,徐妙容早早起来,收拾妥当,便带着丫鬟往曹国公府去了。她到的时候,李家门口已是水泄不通。

好不容易从车海中挤出一条路来,停在李家大门前,那曹国公夫人袁氏,便迎了上来。

“哎哟,安王妃,真是稀客稀客啊!”

袁氏年方二十一,正如那含苞待放的娇花一朵。

她穿了一身织金大袖衫,下着妆花缎襕裙。怎么看,都叫人觉得,青春好颜色。只是,一想到好颜色日日对着的,是李景隆那张奔四的脸,徐妙容的笑,就有些勉强。

袁氏不提过往,二人便心照不宣,彼此和和气气地往里走。

进到里头,徐妙容抬眸看去,便见,满满当当一屋子人。其余人也就罢了,唯最中间一人,一下子就抓住了她的眼。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那人同样青春好颜色,也同样,盛装出席。

某种程度上,那人完完全全夺了袁氏的光芒。

这是?

“是安王婶啊。”

那人开了口。

徐妙容不动声色,正努力思索着,这到底是哪位侄女。便听得:“母亲,你快歇歇吧。你瞧,你鼻尖都冒汗了。”

母亲?

徐妙容如遭雷击,不敢置信地看着说话的美妇,心中顿悟。

合着这美妇,便是李景隆那同样年方二十有一的女儿,她的侄儿媳妇,平阳王妃李氏

??李氏是李景隆的小妾所出,也是李景隆膝下唯一的子嗣。因为独生,李景隆爱重异常。长大后,李氏嫁与晋王朱棡第三子平阳王为正妃,按照祖制,李氏该和平阳王留在晋王的封地太原。

可,李景隆实在舍不得女儿。恰好朱允炆想削藩,他便借着李氏在太原生病久治不愈的机会,从中转圜,把人弄回了应天。

明面上,李氏和平阳王在朱允炆眼皮子底下,处处掣肘。可实际上,因为李景隆这么个“人中龙凤”,李氏两口子的日子,可谓是如鱼得水。

“我不累。今日贵客盈门,持礼相迎,是应该的。”

袁氏脸上依然笑眯眯的。

可徐妙容怎么看,都觉得别扭。这母女两个,年岁一般大,说起话来,看似和气,可处处都是机锋。

李氏说让袁氏歇一歇,这话,看似关心,实际,不安好心。

今日是袁氏的生辰,作为东道主,袁氏自然是该礼仪俱全的。若她跑去歇息,传出去,怕是要笑掉大牙。

而袁氏回嘴,字字句句不离“礼”。这话便是在讽刺李氏,不知礼。身为李家的姑娘,门外人一般,不知规矩,不懂进退。

所有人都默契地不接话。

李氏笑,目光落在徐妙容和袁氏牵着的手上,轻轻拂了拂自己的衣衫,似不经意般,说了一句:“母亲所言极是,母亲的帖子,不是随随便便发的。今儿来的,都是贵客,自然是,慎之又慎。”

她还重重强调了“贵客”两个字。

徐妙容感觉,许多的目光好像落在了她脸上。

心中无奈,李氏这个人,惯会含沙射影的。

她一句苍蝇论,得罪了无数人。所有人都拒了她的帖子,也从不邀请她上门做客。可偏生,袁氏给她下了帖子。

这么看来,袁氏跟她,竟好像是一伙的。

此外,她记得,那日在具服殿里,想抢在前头在朱棣面前邀功的,长着平平无奇一张脸的,好像正是李氏的夫君平阳王。

所以今日李氏借题发挥,便是在出那日平阳王抢功没抢成的气?

这个小心眼的。

她摇头,想把手从袁氏手中抽回来。

袁氏那会本就是一时忘形,拉了她的手以示亲热。这会被李氏阴阳了几句,当即就毫不犹豫地松开了手。

但她也不想让所有人误解,便依然笑着道:“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帖子发出去以后,我还怕你们不来呢。你们呀,一个个都是大忙人,各个的夫君都得了陛下青眼,各家,怕是都喜鹊盈门,事多繁杂呢。”

她这话……

徐妙容心思转了转,明白过来了。

原来袁氏给她下帖子,便是冲着朱楹的面子。朱楹在钟山上,助朱棣扭转乾坤,朱棣龙心大悦,又额外点了他移神主牌位。

安王府要起来了,所以袁氏斟酌半天,还是给她下了帖子。

心中有些微妙,她假装没瞧见众人的眼神,泰然自若地坐在了椅子上。李氏倒也不多说,轻笑了一声,旁若无人地端起一盏茶喝。

抿了一口,她将茶盏放下,顺势,拂了拂自己的裙子。

霎时间,有光好像在流动。裙子上的金线,险些闪瞎众人的眼。

谷王妃当即就出了声:“侄儿媳妇,你这裙子,是云华堂的吧?”

“是云华堂。”

某位夫人接了口,她还道:“只有云华堂的料子,才有如此光泽。”

“我这裙子……”

李氏却有些不好意思。她好像有些恼怒,明明自己不想提云华堂,别人却偏要提。抱歉地笑了笑,她为难地回了一句:“的确是云华堂的。”

“竟然是云华堂!它家一向架子大,买料子必须得排队不说,每样料子还只出一季。哪怕卖不出去,也不降价。都说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平阳王府,果然不一般!”

有人又接了口。

谷王妃点头,捧哏一般,“我这侄儿媳妇,自然是有优待的。”

李氏有些飘飘然。

众人的吹捧让她心花怒放,为了展示自己的大方,以及自家的财大气粗,她故意面向谷王妃,装模作样道:“谷王婶婶客气了。若是婶婶喜欢,回头我就叫他们送一匹到谷王府。”

“不用了。”

谷王妃却摆手。

李氏没放在心上,她还以为谷王妃不喜欢,“婶婶不喜欢吗?”

“不是。”

谷王妃又摆手,她实在装不下去了。

同样抱歉地笑了笑,她也为难地说了一句:“其实,他们家的料子,一向是送到我府上,供我随意挑选的。”

李氏:……

其他人:......

所有人的眼神都变得微妙,李氏耳根子有些红。她不想看谷王妃,便只得看向另一旁的徐妙容。

怕别人以为她不说话是气到了,她故意没话找话:“安王婶婶喜欢云华堂吗?”

不等徐妙容说话,又道:“其实我刚刚,也想送安王婶婶一匹料子的。只是,忽然想到……”

想到什么,她又不说了。

众人都被她勾起了好奇心,瞬间忘了刚才那茬。谷王妃乐呵乐呵的,心知自己刚才在炫耀大赛中脱引而出,怕是已经得罪了这位侄儿媳妇。

寻思着两人一向关系好,有心想修补两个人友谊的小船,她适时开口,问:“怎么了?想到了什么?”

“也没什么。”

李氏的语气不咸不淡的,她就是不把头转回去。

“前几日,我们府上外出支盐,管事的回来同我说,安王婶府上也正派人四处支盐呢。原先我没想到这茬,只想好心送安王婶一匹料子。可,话一出口,方想起来,云华堂的料子过于飘逸,不巧,安王婶又清减了不少……”

四处支盐。

清减了不少。

众人的眼神,再度变得微妙。

方才徐妙容进来时,她们就注意到,人好像是清减了不少。可彼时,她们没有多想,只当暑热难耐,苦夏罢了。

此时叫李氏一提醒,她们才想起来。

今年的岁禄,又推迟发了。

王府本就靠着岁禄过活,安王府,又一向捉襟见肘的紧。原本盐该由宫中供给,可,自太祖皇帝改制后,各王府的盐,都由各王府自行采买。

买盐,要钱。买不到盐,嘴里就没味。没味,人腿上就没劲,就走不动路。

所以安王妃,是没吃够盐,所以才清减的?

众人心思各异,徐妙容看在眼里,心中呵呵。

谁不知道,李景隆那厮前几日因着靖难首功,被朱棣赏了五十引盐。李景隆心疼女儿,好像反手,就给了平阳王府二十五引?

“瞧瞧,是我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见场面再度陷入安静,李氏忙假意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子,又惭愧道:“安王婶婶,对不住了,不若我将功补过,匀点盐给你吧?”

她本意是想立人设,没想过徐妙容会要。

哪知道,“好呀。”

徐妙容点头,又说:“你打算匀我多少?”

“我……”

李氏伸出五根手指,想摆手。

然而,“五引?!”

徐妙容的眼中写满了震惊。

李氏懵了,“我并没有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什么什么意思?安王婶婶,你该不会以为,我伸出五根手指头,就是想给你五引盐吧?”

“不然嘞?”你伸出五根手指头,总不能是想给五米fw吧?

徐妙容一脸我都信了,结果你在耍我的表情。懒得继续拉扯,她直接送上一顶高帽子。

“侄儿媳妇,你真好!都说患难见真情,如今正值我们府缺盐的危难之机,你挺身而出,以平凡之躯行不平凡之事。你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可歌可泣!”

李氏:……

她无话可说。

五引,约莫是八石有余。她觉得自己是个大傻笔,谁说拒绝时,非得伸出一只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