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贵妇 > 第4章 弥补

大明第一贵妇 第4章 弥补

作者:枕梦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0 20:28:21 来源:文学城

月桃将其中一份被拒的帖子拿了过来。

对上那张帖子,徐妙容看到:芳辰在即,诚邀夫人,六月三十,共赏夏花。

六月三十,也就是十三日后。

是……她的生辰?

她不动声色将帖子放回到桌上,月桃已经霹雳啪啦开始输出了:“王妃,你别气,是她们有眼无珠。她们不跟咱们玩,从今以后,咱们也不跟她们一起玩。”

月芽也接口,附和道:“咱们家已经小半年没办过宴会了,本想着,趁这次机会,好好地扬眉吐气一回。哪知道……这些人忒小心眼了,王妃别理她们。等皇后娘娘来了,到时候,怕是她们还要上赶着来请咱们呢!”

忒小心眼了?

徐妙容目光一顿,怎么感觉,她又惹事了?

“我都忘了那些事了。”

她随口胡诌。

月桃却仍愤愤不平,道:“其实王妃又没有说错,她们捧高踩低,本来就像苍蝇,只配和苍蝇为伍!”

苍蝇?

徐妙容的嘴抽了一下。

结合那句“捧高踩低”,算是彻底明白了,为何所有人都拒绝了她的帖子。

梁子不是今日才结下的,她的嘴,也不是偶尔才损的。“她”,原主,出身高贵,心高气傲。偏偏时运不齐,遇上朱允炆这么个小心眼的当政。

命妇们见她,怕是,没什么好脸色。而她见命妇们,估计也没说出来什么好话。

一来二去的,大家便相看两厌。

今日她专程叫人大张旗鼓地给人送帖子,怕是打着,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想法,想好好地显摆,并奚落大伙一回。

哪知道,众人还是不给情面。

“罢了,帖子的事,日后也不要再提了。新朝伊始,诸事繁多,万事还是谨慎些好。”

她一锤定音。

宴会什么的,可太烦了。没人来正好,她还省钱了呢。

用过晚饭,朱楹差人来了一回,说是仙姑的事,已经解决了,让她日后再不准提。

“王爷说,倘使有人问起,王妃说话怎的跟以前不太一样,就说,是王妃不小心喝了假酒,病了一场。”

传话的是一个叫有池的小厮。

徐妙容点头,知晓这话是在说,她惹的事,屁股已经擦干净了,仙姑这事,就当没发生过。倘若有人问起她在具服殿里的那番话,就说,她喝了假酒,伤了脑子。

这理由,也算说的过去。

她看着有池,有池想了想,又说:“周王今日之所以攀扯王妃,是因为,周王听到山上动静,逃出来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案桌上的香烛。恐陛下问起,沾惹纵火嫌疑,因此祸水东引。”

徐妙容又点头。

有池没旁的说的了,便机灵地告辞了。

等他走了,徐妙容懒懒散散歪在榻上,心思却跑得远了。这一天,发生的事太多了。

多到她脑子现在都是乱糟糟的。

徐家的姑娘,朱元璋的儿媳妇,大明的安王妃,这身份,是挺尊贵的。可,贵妇生活第一日,体验感,实在算不得良好。

怎么感觉,比她上班还要累呢?

她又从榻上坐起,心中忽然想到几个字:安王朱楹,生母不详,封国平凉。早逝,无子,国除。

这是明史的记载。

翻译成大白话,便是:朱楹的封国在甘肃平凉,因为早死又没有子嗣,封国被取消了。

早死,跟她应该没什么关系。

可这无子……

心思在“到底是我这具身体不能生”和“我俩这辈子就没圆房”,以及“他是不是不太行”中来回摇摆,她脑子更乱了。

恰在此时,月栀进来递话,一见了她便道:“王妃,先帝的妃嫔们,全被殉葬了。”

有风吹了进来。

徐妙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殉葬了?”

她重复了一遍月栀的话,心中突然有些凉。朱允炆被官宣死亡了,那么他的妃嫔,也注定活不了。

殉葬,是大明的老传统了。

传统规定,嫔妃们膝下无子,枕边人死了,就要被拉去殉葬。

虽说勋臣之后好像可以依律免死,可,秦王朱樉的正妃是王保保的妹妹,次妃是邓愈的女儿,膝下还有所出,结果朱樉死了,王邓两位妃子,也被拉去殉葬了。

王府殉葬成风,以后朱楹没了,她不会也要被拉去殉葬吧?

心更凉了。

坐卧不宁,干脆起身,在屋子里踱步半天。心思来回转了转,她决定,要不,还是先和朱楹缓和关系吧?

毕竟同在一个屋檐下,以后要打照面的机会多着呢。没法多一个朋友,但也,不要多一个仇人。

“月栀,你可知……”

本想问,可知王爷喜欢的核桃是什么样的。想了想,口头描述或有偏差,眼见才为实。

她已经有了初步打算了。

她和朱楹的矛盾,既然是被核桃点燃的,那索性,她赔他几个核桃,把这事解决了。既然决定要赔核桃了,总得先知道,核桃长什么样子。

“你可知,王爷的核桃是在哪里买的?”

“王爷的核桃,好像不是买的。”

月栀想了想,又说:“王爷把玩的核桃,都是专门找人定做的。奴婢恍惚记得,那装核桃的匣子,也是专门定做的。”

“对,是专门定做的。上回在库房里,奴婢还扫了几眼呢,那匣子,实在精致。”

库房。

徐妙容心念一动。打定主意,明日天亮,去库房找一找,记下那核桃的样子。

一夜好梦。

翌日,才要带着丫鬟们往库房去。府上长史突然派人来递话,说是翰林院的杨修撰来了。

她有些意外。

本没放在心上,哪知道,这杨修撰却是来找她的。

还是带着公务来的。

疑惑地往偏厅去,那杨修撰一见了她就行了个大礼,“下官杨荣,见过安王妃。”

杨荣?

她:!

不正是未来的内阁大佬,人称“三杨”之一的杨荣吗?

“杨修撰?”

她客气唤了一声,杨荣却比她还要客气。

“实不相瞒,王妃,下官今日,是来请王妃相助的。”

说到“相助”,杨荣腼腆的一笑,又说:“陛下命下官修史,下官是同王妃来核对,昨日那番陈词的。”

徐妙容:!

她再度震惊,修史,难不成,朱棣要把她昨日那番舔狗言论记到史书里?

这,这不太行吧?

“杨修撰莫不是在同我说笑?”

“下官没有。”

杨荣一本正经地摇头。摇完,又说:“其实下官一度以为,这一生,再遇不到直击人心的文赋了。史海沉钩,摛章绘句,流芳百世的诗文,多是信手偶得。妙语,文韵,生花的词藻,点睛的字句,都只是灵光乍现。”

“太多惊艳的文赋,初读惊艳,二读尔尔,三读平平。都说历久弥新,可太多时候,下官都很沮丧,因为今人拾人牙慧,所谓的推陈出新,只是把尿壶改名叫夜壶。”

“直到听到王妃在具服殿里的陈词,下官才发现,是下官悲观了。史书浩如烟海,前人之作恒河沙数,然,恰是王妃的陈词,浩然正气,又铿锵有力,字字直击下官的心底。”

一口气将心中的话全说了,杨荣只觉,心中畅意。

他熟读圣贤书,可,读的那么多书里,却无一家一言有如此振聋发聩的力量。

滚滚向前,浩浩汤汤。

太有力了!

以前他读《岳阳楼记》,只知道浩浩汤汤的是流水,原来历史大势,也能用浩浩汤汤来形容。安王妃有大才,她竟然将佛教里的“世界”一词化用到现实。

这化用,如此妥帖,他读了一遍,竟然还想再读第二遍!

天知道当他从同僚那里听来这段话时,整个人是如何的震惊。当接到陛下的口谕,知道陛下命他将这段话编纂进史书后,他越发热血沸腾了。

就是这样朴实又有力的话才该被写进史书里,安王妃,她是诉说者,而他,则是记录者。

他要将这段话一字不落地记下来,他相信,若干年后,后世之人看到这段话,定会激起同他一样的豪情。

“安王妃,切莫自谦。下官相信,若史书上少了这段话,壬午年便暗淡了不少。为历史计,不为个人计,这段话,该留,也必须留。”

“我……”

徐妙容无话可说了。

她想说,她真的没有自谦。可,碍于朱棣口谕,不核对,也只能核对。

半柱香后。

杨荣手捧着新鲜出炉的陈词,好似耶稣捧着圣经一样,满面春风地回翰林院加班了。

他走了,徐妙容仍然没回过神。待想起来正事,心头一个激灵,才彻底清醒过来。

带着丫鬟们到了库房,举目望去,便见……好多好多的东西!多到,她压根不知从哪里找起。

“奴婢记得,那是个黄花梨捧盒,就在……”

月栀朝着某处看去。可下一秒,“诶,捧盒怎么不见了?”

她有些意外。

徐妙容道:“许是被人放到了别的地方,先找找吧。找不到就算了。”

丫鬟们应声而动。

正是夏日午后,暑气腾腾。库房密闭,徐妙容站了一会儿,便觉头晕目眩。额头出了一层薄汗,她一边拿着扇子啪嗒啪嗒地扇着,另一边,抬脚朝着一张美人榻走去。

俯身坐在美人榻上,正欲说一句“一会咱们去喝盏杨梅渴水”,忽听得:吱呀吱呀。

留心细听。

吱呀吱呀。

那声音越发响亮,恰在耳边。

徐妙容低头。

下一瞬——

咚!美人榻塌了!

而美人榻下面,正藏着一个黄花梨的捧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