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外,一人赤着下半身被绑在条凳上,两个太监挥着板子,口中含糊地数着“十二……十五……”他们原是好好数着的,李谙达平日待他们不薄,他们既不敢抗旨,也不敢真的打坏了李谙达。但凑合着打到二十下,皇帝突然发话,说再这么应付差事,就到慎刑司领罚去。慎刑司是什么地界?他们不敢再有敷衍,低声说了句“对不住了”,就挥起板子,实打实地朝李玉的腰臀招呼,三五下便皮开肉绽,十下之后,二人便不忍再一下下地数,只得蒙混起来——十二……十六……二十一……
李玉恐御前失仪,不敢大叫,只能闷哼,若非口中塞了布,怕是已将舌头咬掉。
他明白,皇帝如此罚他,不仅是为他差人将兆佳氏老王妃带去了宗人府大牢,还为他这许多年与怡亲王来往交游。
他早已遭皇帝忌惮,但他为着自己,想得两头的好,就明知会有这一天,丝毫怨不得旁人。
人为财死,天经地义。
皇帝似乎说不清为何要关弘晓,他下令将曾列班军机处的王公大臣都拘捕审问时,是想过要放弘晓一马的,抓一个只管造办玩器的王爷,恐会落个不亲手足的名声。
可他终究说服了自己,是说服自己将弘晓一并捉拿,理由也冠冕堂皇——事关军机,宁错杀,勿漏放。
虽则如此,他仍存一丝理智,未曾动过杀心。口谕是将怡亲王关押在宗人府大牢,严加看管。他着实不知这个“严”字落在有心人耳朵里,便成了“严酷”之“严”,“看管”也成了“棍棒加身”。
被处死的两名奏事太监,一是与泄露军机有关,一是因为假传圣旨。
皇帝得为自己找个台阶,给兄弟一个交代,他是个贤明君主,奉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旨,堪当天下表率。
而弘晓也算懂事,获释翌日,便将谢恩折子呈了进来,皇帝原本看得甚是高兴,却在看到后半篇时,勃然大怒——弘晓抱病告假,并以京城春寒不利腿疾康复为由,求去江南休养,叩请圣上恩准。
他摔碎一柄缅翠镇纸,将一桌子奏折横扫在地,把才写好的字揉作一团,用瓷枕砸漏了新糊的月影纱……“三希堂”满地狼藉,皇帝仍不解气,便以私结王臣之过,将李玉训斥一番,着人拖到养心殿外,重责五十大板。
皇帝望向窗外,粉桃含苞,绿柳吐芽,春信虽至,但琉璃瓦上仍有残雪未消……
“好……好好好!”皇帝突然大笑,从奏折堆里捡起弘晓的那份,执笔圈阅。
怡亲王府上下皆知,凡是王爷递上去的折子,从未有被批驳退回的,是以府中此时已是一派繁忙之景。
老王妃不去,说是住惯了北方,不喜江南潮湿,让王爷带着福晋们同去,自己到宁郡王府住段日子。其余的主子分为两拨,王爷带金氏侧福晋和几位戍福晋先行,待石佳氏侧福晋产后出月,再随福晋李佳氏同去,与王爷汇合。
此行欲往苏州去,王爷早年在山塘街附近买了栋宅子,经过几年打点整修,已颇有江南韵味,宜人宜居,正合休养身体。
路遥且时长,要收拾带走的东西自然少不了,路义和路明带着太监、家丁预备车马、粮草、重物,管家婆子则带着其他婆子、丫鬟们预备衣物、药品、细软。
芷菸站在西院儿里看了片刻,直觉得眼晕,理家管事让人头疼,她只能管好自己。转身进屋,却见那位起兴儿的爷正站在门口,肩上搭着一块大布。
“这是什么?”芷菸上前翻看那布,问出口便看明白了,不禁嗤笑,“爷带着这么大块儿包袱皮儿,是来我这儿打家劫舍的?”
弘晓揽住她的腰往里走,笑道:“我来强抢民女!”
二人将侍从关在门外,自行收拾,不表。
石佳氏原还站在二门里指挥人干着干那,却被李佳氏着人赶回了东院儿。虽是“赶”,话却是好话,说这八个来月不比之前,是最要当心的时候,千万保重才是。听到石佳氏耳中却变了味,她回到房中发了好一顿脾气,说李佳氏诚心膈应她,不就是想说“七活八不活”吗?
李佳氏只是嫌石佳氏聒噪罢了,将她支走,又向管家婆子交代了几句,便由着她们张罗。回到房中,见奶娘已将永杭哄睡,便轻轻坐在炕沿上守着,不由得神思出窍——
石佳氏约摸五月临盆,若是一举得男,便是庶长子……其余妾室位份虽低,可个个年轻,哪日母凭子贵也未可知……
还有金氏……她小产也有三四年了,此番南下,没了老王妃那一层管束,恐是专房之宠,若再有身孕,以她在王爷心中之重,难保不会子凭母贵……
越想越乱,只觉手脚冒火,咽喉哽塞……她对着儿子喃喃道:“永杭,你要争气,为额涅争气……”
转日未举朝会,隅中初刻,圣旨下,上体恤怡亲王腿疾,准奏,使其携家眷南下将养。见弘晓俯身要拜,传旨太监清了清嗓,又接道:太后凤体欠安,**师言,须由百名八字相和之亲贵女眷驻香界寺抄经祈福,着怡亲王侧福晋金氏明日前往香界寺。
弘晓倏地挺直上身,怒目直视那太监——容长脸,四十来岁,生面孔。
那太监咳了一声,将圣旨往前一递,“王爷请接旨吧,侧福晋能为太后尽孝,是侧福晋命好,也是王爷的运气和荣光,奴才恭喜王爷了。”
弘晓愣愣地盯着那圣旨,只觉明晃晃的刺目,令人胆寒,手脚僵冷。
半晌,才叩首道:“臣……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