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理寺绯闻日志 > 第59章 相护

大理寺绯闻日志 第59章 相护

作者:海馥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04 22:44:33 来源:文学城

“荒唐!”

紫宸殿上,刑部侍郎罗仁甫瞪向禀报情况的裴真,震得李冕差点从御座上跳起来。

李冕清了清嗓,目光扫过殿下众人,转头板起脸对罗仁甫道:“罗侍郎稍安。”

言讫,他又转向裴真,“你方才说人犯怎么来着?”

“回禀陛下……”裴真将头伏得更低了些,“人犯在大牢里……自戕了。”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无一不面露凝重之色。

罗仁甫冷哼一声,语气不善道:“朝廷钦犯,竟能在大理寺大狱里自尽而亡,此等奇事,简直是我大周开国以来闻所未闻!”

李冕神色微赧,继续问裴真到,“大理寺看守森严、守卫众多,怎么会就让那人犯得手了呢?”

裴真有些为难地看了眼静坐一旁的谢景熙。

怎么就让那人犯得了手?

还不是因为他家谢寺卿下了死令,要确定昭平郡主无恙才能动手。谁曾想郡主的小脑袋瓜竟然跟他的一样聪明,走都走了还能再折回来……

裴真不知如何作答,好在谢景熙接过话头,对李冕道:“是臣思虑不周。”

李冕赶紧摆了摆手,道:“人犯自戕实在防不胜防,这怎么能怪你呢?且多亏谢卿提前部署,能抓获刺客,也算将功折罪了。”

殿外,小黄门领着个身着白衣粗布的人急步而入,正是大理寺的仵作。那人俯身跪拜了天子,将李翠儿的验尸结果逐一解释了。

殿上气氛端肃,谁都没有说话。

那仵作擦了擦额角的细汗,哆哆嗦嗦地道:“小人还有一事,要禀告皇上和诸位大人。”

李冕正心烦,扶着额头随意回了句,“说。”

“诶。”仵作应声,将身子伏得更低了些,道:“那个入狱行刺的刺客……也死了。”

“什么?!”李冕惊愕,倏地就坐直了。

仵作不敢抬头,只抖抖嗖嗖地解释,“是中毒死的。”

“可是……”李冕惶然地看向裴真,“裴侍卫方才不是说……确定口中没有毒囊的吗?”

裴真一怔,忐忑道:“回禀陛下,刺客被逮捕的时候,我亲自查过他口中,确定没有毒囊。”

“那又怎么会……”李冕不解。

仵作道:“小人方才开腹验尸,在刺客体内发现了尚未消解完全的骨胶。”

见众人疑惑,仵作又解释道:“骨胶是一种遇冷凝固的物质,可用来包裹毒物,吞入胃腹。之后的一段时间,体温会慢慢融化毒物的外壳,故如服用者不在限定的时辰内催吐,待骨胶融化,服药者便会毒发身亡。”

“这……”李冕脑中空懵,泄气地靠回了御座。

罗仁甫冷哼一声,出列道:“人犯自戕,刺客身亡。大理寺这番赔了夫人又折兵,此事若是传出去,只怕是我朝三司都要为天下所耻笑。”

一席话说得是义愤填膺,奈何殿上寂静,无人敢接。

刑部和大理寺因为霍起的事情,早已撕破了脸。故而罗仁甫可以同大理寺正面冲突,其他人却不一样了。

久居官场的老狐狸们,若非涉及自身利益,要他们公然与谢景熙做对,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下一刻,罗仁甫话锋一转,挑眉道:“不瞒陛下,下官方才听左骁卫的人来报,午时的时候,昭平郡主去了大理寺,且人犯出事后,她才从大理寺出来,似乎还宣过太医署的人。”

他一顿,扫了眼身侧的谢景熙道:“臣就好奇了……大理寺既是关押重犯之地,郡主又怎么会出现在那里?该不会,侍卫是为了保护郡主,才忽略了人犯和刺客的吧?”

话落,堂上气氛再度凝滞。

李冕无语,心道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他当然知道沈朝颜去大理寺狱审问李翠儿一事。而罗仁甫当众挑出此事,自然是见谢景熙是块不好啃的硬骨头,转而开始拿沈朝颜做文章。

可当下,李冕也只能避重就轻地道:“保护郡主本就是职责所在,总不至为了区区人犯,弃郡主安危于不顾。”

“可臣却奇怪……”

织锦云绣的紫檀木围屏一侧,王瑀双手抱于腹前,缓声道:“既是大理寺关押重犯之地,郡主又怎么会出现在那里?”

他语气轻缓,双眸却如鹰隼般犀利,“郡主既非朝堂之人,亡父还恐与此案存在牵扯,如此冒然在三司之前与人犯共处一室。这恐是……不妥吧?”

王瑀不动声色地转向李冕,平静却决绝地道:“女眷干政,向来是祸国殃民之兆,为各朝所不齿。臣以为今日之事,大理寺自然有责,但昭平郡主骄纵跋扈、屡次三番藐视朝纲,更应被问责,还请圣上以大局为重,莫要寒了百官之心。”

言讫,方才还默不作声的王党官员纷纷出列,跪了一片。

李冕只觉一口气堵在胸口,却也只能铁青着脸应了句,“那就罚昭平郡主禁足一月,于沈仆射灵前忏悔三日,以儆效尤。”

“陛下,”罗仁甫上前一步,双手一揖道:“按大周律,女眷或外戚干政乃重罪。轻则杖刑,重则赐死。而昭平郡主向来行事乖张、目无法纪,当酌情重罚,若是处置过轻,无异于隔靴搔痒,不但不能起到威慑作用,恐还会让旁人从此更加肆无忌惮,还请皇上三思。”

他说完,往地上一跪,前额重重地叩上手背。

大殿里安静了一息,随即便响起此起彼伏的“请愿”之声。

御史台、刑部,还有王瑀麾下的户、礼、吏三部尚书纷纷下跪,任由御座上的李冕一脸愠怒地下不来台。

“你们……放肆!”

李冕豁然站起,脸上是往日里并不常见的威严。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现下这样的场面,罚不罚沈朝颜只是个幌子。但凡皇帝在这帮朝臣心中有哪怕是一点点的威信,这帮人都不敢这么堂而皇之地逼迫挟制。

“你、你你们……”李冕指着殿下伏地而跪的众人,怒极道:“你们这是要造反逼宫不成?!”

罗仁甫姿态淡然,嘴里说的是“不敢”,但没瞎的人都能从中看出十足的藐视。然而更让人窝火的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不敢”之后,气氛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往日颇受沈傅提携的兵部和工部环顾四周后,也恹恹地闭了嘴,像两根晒蔫儿了的黄瓜。

李冕一怔,怒极反笑。

今天这帮人哪是要问什么责,分明是想借沈朝颜之名,来逼他发话,让谢景熙担下一切责任。这样一来,不仅把得罪谢家的锅推给了他,说不定还会挑得谢景熙对他心生龃龉。

李冕当然不肯答应。

他平复好心绪,坐回了御座,放低姿态,用商量的语气同群臣道:“昭平郡主平日行事确有乖张,但哪至干涉朝政如此严重?况且她还承朕之命格,若是杖责,那便与打朕又有何异?”

一语毕,堂下依旧无声。

这些人似乎打定主意,要给这失了倚仗的小皇帝一个教训,竟十分有默契地纷纷噤声。

李冕被逼得下不来台,脸色是从未有过的难看。

而人群之中,一个紫衣玉带的身影缓缓行出,拱手对李冕拜道:“人犯之死,乃微臣贪功冒进。郡主入狱审问人犯,也是微臣准允的。由此至人犯自戕、郡主受伤,皆乃微臣之过。臣愿承失职之罪,自甘领罚。”

李冕难以置信,“谢、谢卿你说什么?”

谢景熙面不改色,坦然道:“臣愿承失职之罪,自甘领罚。”

平静淡然的一句,落于有心之人耳中,却如平地乍起的一记惊雷。

洞察秋毫如谢景熙,他未必不知王党此番抓着沈朝颜不放,做的是什么打算。一个向来运筹帷幄、精于算计的人,此番却自投罗网……

不得不说,他的这番举动,着实令人玩味。

王瑀一怔,不动声色地同罗仁甫交换了一个眼色。

罗仁甫出列道:“ 既然如此,按我朝律例,渎职之罪按其所致后果,可判死刑、流徙、贬官、或杖责。陈尚书一案干系重大,而谢寺卿之失职,造成重大案件线索中断,由此……”

罗仁甫一揖,继续道:“便按《大周律》,杖责五十,引以为鉴。”

李冕愣住,虽说私心来讲,打谢景熙确实好过打沈朝颜,可是……思及那足有三指粗的法杖,这五十杖下去,那伤就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好得全的了。

李冕犹豫不决,而谢景熙却背脊凛直地对他一拜,转身便跟侍卫出了紫宸殿。

秋日的午后,日头也是金红的一片。

须臾,殿外传来法杖起落的闷响,李冕悻悻地坐于御案之后,愤懑难言。

群臣之中,一个略微佝偻的身影由人搀扶而出,行至殿前拜到,“老臣浅薄,但有句话却是不得不讲。”

众人一愣,纷纷回头看向白绫覆眼的张龄。

他因着身处国子监祭酒一职,与朝政权力之上并无利害关系,故而以往的朝议,他都甚少开口。如今一言,倒是惹得众人意外,纷纷侧目、洗耳恭听。

“先贤有云,人臣当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便是鼓励百官急君之所急,想君之所想。谢寺卿此次虽行事冒进,但其为朝廷分忧之心昭昭。若陛下因其一次过错便重责,那朝廷往后,便不会有人不顾其身而徇国家之急。人人明哲保身、激流勇退,这样的朝廷,是陛下所愿意看到的吗?”

一席话掷地有声,问得在场百官哑口无言。

殿外的行刑仍在继续。

李冕心急如焚,赶紧借坡下驴地道:“张祭酒所言甚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大周以武立国,子民更当有勇敢进,而非事事斟酌,只求稳妥的懦弱之辈。”

张龄身为国子监祭酒,本身便诗书棋艺皆是精湛,颇受读书人尊敬。而在场官员之中,更不乏他曾经的门生,故而张祭酒这一句话的份量,真是抵得过他人十句之多。

果然,张龄说完之后,现场一时也没有人立即反对。

李冕趁热打铁,对众人道:“谢寺卿一心为君,虽有过错,但其心可鉴。如今即已受刑,杖责便到此为止。罚谢寺卿休朝一月反思己过,另罚俸一年,着其改过,戴罪立功。”

罗仁甫还想反驳,但思及张祭酒在文官之中的威望,还是悻悻地闭了嘴。

日入时分,一场兴师动众的问责终于结束了。

谢景熙虽被杖责,但离开时仍不让人搀扶。紫宸殿外的廊道上,他强撑受刑之躯,对出言相帮的张龄深深地揖了一礼。

张龄依旧是那副笑呵呵的样子,摆手扶起谢景熙。

“你和郡主的喜酒,准备什么时候请老夫一品?”他语气揶揄,问得谢景熙一怔。

片刻后,谢景熙才赧然道:“老师说笑了。”

张龄“啧”了一声,一副嗔怪的模样反问:“你敢说方才殿上,如若将郡主换成别人,你会甘愿一样的舍身相护?”

谢景熙果然沉默。

张龄又笑了两声,道:“为师知你心性,更知你这些年来,为在朝中自保,远离党争的一些手段。但时事造人,也弄人,而今你卷入这朝廷权力的漩涡,往后每一步,便只能更加审慎了。”

落日余晖洒在张龄被白绫覆盖的双眼,明明什么都没有,但谢景熙却从中看出了惋惜与不忍。

张龄语间一顿,复以一种言近旨远的语气叮嘱道:“为师只愿你不忘初心,善始善终。”言讫,他又恢复了那种一贯的松弛姿态,笑着与谢景熙道别了。

夕阳西照,晚霞把巍峨的宫阙和天都烧出一片浓烈的艳色。

他看着视线里那个蹒跚的身影行远,心里浮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苦涩。

“谢寺卿。”

身后传来裴真的声音。

他步履匆匆地行过来,对谢景熙道:“昭平郡主说她有话要问您,现请您去一趟沈府。”

“人臣当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司马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9章 相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