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将军他恪守男德 > 第1章 声响鸣动,将军回家

大将军他恪守男德 第1章 声响鸣动,将军回家

作者:析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21:25:00 来源:文学城

冬至日,京城昨夜大雪纷飞,冰枝玉挂,银装素裹。

白皑皑的地面上显出一道道马蹄印,一个气宇轩昂的男人骑在马背之上,身披英甲红袍加身,英姿飒爽。

他的身后跟了一票人马,驮着大小的行囊赐物,隆重非凡。

道上挤满了人,人群里不知是谁窥见了那身威武甲胄,高声惊呼道:“慰远大将军回来了!慰远大将军回来了!”

慰远大将军是皇帝赐予少年英雄程眙的称号,他本是文官世家,偏偏剑走偏锋,成了族里的神话。

十六岁起便率领数万大军败敌寇数百里,此后驻守戍边三年,铁马金戈,百战百捷。

云震四方的同时血溅敌营,硬是逼的敌寇签了投降契约,割地赔款,一应俱全。

这次大获全胜,他回京述职,皇帝欣慰,赏赐一通财宝后,便出言让他好好歇息,弱冠之年,应是该准备嫁娶婚事。

前线平定,凯旋而归,程眙心思并不在上,只想好好陪陪家人。他接过百姓的喜迎,策马奔向熟悉的府邸。

没走到尽头,就见远远一边站着数人,领头的是一对雍容华贵的夫妇,精神抖擞,满面春风。他一眼就识出这是朝思暮想的爹娘。

二人带着程府几乎上下的家眷侍者,为程眙接风洗尘。程府并不大,最起码三年前程眙离家时还没有现在的规模。他胜仗告捷回来,家中日新月异。

府邸的朱门大开,匾额高悬,气势恢宏。檐枋雀替雕工精湛,两只石狮倨傲昂首。只在门口远远望一眼,就知道是个非富即贵的人家。

程母着一身素色金枝的披肩,见着策马而归的程眙,些许激动的挥了挥手。三五家丁忙上去接上后边马匹托来的行囊,那些跟在程眙身后的都是他的亲信,看到将军归了家,便都识大体的告了辞。

“让我看看,你瘦了。”程母眼里含着泪光,细细摸上他的脸颊,三年间里,他变化颇多,身形挺拔,气质凛然,不怒自威。

程眙是不太像程家人的,程家家主程父,总归总承了祖上的恩惠,世随子爵,所识之人数不胜数,稍有长进之心,也可凭借不俗的出身混个前茅。

但他随遇而安,偏不,五品文官的闲散官职在他这里已是极好。待老太爷一行驾鹤西归,程父没了束缚,也就没有开枝散叶的必须指标。

他小妾都没纳个几房,只在老太爷在时,不违父母命纳了一个,但依旧专宠程母。两个儿子都是程母所生,长子程眙,次子程涟。

老太爷过身,程父打发了小妾,专心放在了闲情逸致上,看书作画,程母对此颇有微词,总觉得他可以再拼一拼博一博。

但程父并不以为然,程涟是性子最像他的人,从小便体弱多病,因此只能圈在院子里,请来了教书先生,他与程父单独相处的日子很多,受到他的熏陶,也爱好上了琴棋书画这些。

唯有程眙,从小便展露了过人的体能天赋,偶有一次调任京城的官吏入府问候,恰巧遇上了时年八岁的程眙在水榭嬉戏,他与府里的下人拔河,气度非凡,力大无比。

与他相对的是两个豆蔻年华的女婢,也不知是让着这位少爷还是真的拔不过,她们竟双双摇头,一副为难的样子。

那官吏却步,只是一八岁小童,能有这般力气?

“这是鄙人的犬子,真是让您见笑了,平日他就好这些拳脚功夫,常拉上僮仆们比拼。”程父见来客将目光落到程眙身上,忙解释道。

“叫他过来吧。”

虽不知这官吏打着什么主意,但程眙瞥见父亲,便悠悠走了过来。

他莽撞的抬眸瞧了眼官吏,陌生的脸,从未见过。

经程父的提点,他也不失礼教同那位官吏进行着问好。忽地,官吏攥起了他的手腕,两眉紧皱,一手拈着他的小臂,一手抿着长须。

程眙只觉疼痛,那人手又绕到了颈后。两眉豁然开朗,程父察出端倪,忙制止将程眙拉到了身后。

官吏笑而不语,无言离去。

隔日,程府大门敲响,来人乃是颇负盛名的统兵都督,程父大惊,恐怠慢,一面忐忑一面又将人请进,好茶好吃待上,才颤巍开口道:“不知将军大人有何事,特此造访寒舍一遭?”

统兵都督扫视一圈,将目光落在了程眙身上。

“找苗子。”

他回了这么一句,大寰平定多年,北疆蠢蠢欲动,新上任的皇帝未雨绸缪,因此派定他在民间培养些身强体健的少儿。

新调任上京的官吏懂些摸骨之术,初来程府,误打误撞就挖到了程眙。二人回去一谈,这统兵都督便闻着味就来了。

解释一番,程父遥看程眙。

自此,程眙八岁就跟随了统兵都督,在他身边习武。十六岁时就开始征战,不畏生死。因有功,皇帝便安排他到了北疆戍边,最苦最寒,他都挺立了下来。

所以程母觉得他不同家里的每个人,品格坚韧,任劳任怨。

“母亲。”程眙抚上了程母的手,眼神中溢着多年来的辛酸。

他的丰功伟绩切实的为家里带来了改善,昨夜程母被封为了三品淑人,举家欢庆。程父痛饮豪酒,醉卧方桌。

重逢总是让人喜悦的,下人掩着火放了爆竹,声响鸣动京城,大将军回家了。

程眙刚一回,便脱下甲胄换上便服。屋里的摆设和三年前他离家时一样,轩窗外的乔木覆着厚厚的积雪,他走上前眺了一眼,忽地听了一阵脚步匆匆声。

原是家中的常嬷嬷,她面带慈笑,亲切的做着问候,幼时他深受这位嬷嬷的照料,还记得当初离家,下人们泪眼婆娑,依依不舍,常嬷嬷最为伤感。

“大公子可算是回来了,”常嬷嬷向前走了几步,笑起来显出了眼角的鱼尾纹,“夫人让我叫您去用膳。”

程眙应了一声,戍边在外的日子饮食匮乏,北疆那儿喜食肉类,鲜少有瓜果蔬菜。

他这番回京会见皇帝,也不能多食,现在总算回了家,想到那些饫甘餍肥,就不由垂涎。

“常嬷嬷,身体可算安好?”

程眙走在后,常嬷嬷在前,两人关系并不生疏,因此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一切都好呢!”她笑眯眯的应着,落到那正厅之处,程眙却步。

程府上下的人都围坐在此,这次回京不少贵客也纷至沓来。共同道贺程家的光辉,程母容光焕发,程父也在侧,拉着程眙落到空座之上。

他是这场宴请的瑰宝,数人为他斟酒。程府虽大,可奈何程父也没那开枝散叶的念头,因此就算凑了一帮人恭贺,也不免有些冷清。

“舍弟呢?”程眙扫视一圈,忍不住问道。

从回家到现在,家里基本的奴仆他都见了个遍,唯独没见到那总爱黏在身边的弟弟。

程母替程眙布菜的手停住了,原本喧闹的饭桌也寂静了。

“舍弟呢?”

程眙又问了一遍,这下他注意到了周围人的神情,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程涟小他三岁,打从他有记忆以来,这个弟弟就是个病秧子。先天性的体弱,常年蜗居在家,请来的郎中先生和教书先生络绎不绝。

开的经药许多,但一直都没好转。三年前离家那年,他十六岁,弟弟十三岁。

小男孩哭的一塌糊涂,一面被嬷嬷喂药一面跑着追他。

这次他回来,最期待的莫过于程涟。怎么好久也没见他出来?

看家里人这幅反应,莫非程涟…

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命若悬丝…?

程眙皱起眉,不忍置想。

“他…”程母思忖了片刻,像是下了好大的决心,悬在嘴边的话刚要开口。

“哥!哥!你回来了!你回来了!”

倏地,正厅大门处一个容貌端正地少年闪现了过来,他的手中端着一道热羹,身后的家仆一脸的忧心忡忡。

只见那少年飞速的将热羹放下,宛如一只小狗般迅速贴上了程眙。他像是要拥抱,但看到桌上的贵客,行动还是变得腼腆了起来。

那小狗…不对,那少年,也就是程眙心盼的弟弟——程涟,他面上红润,一改之前枯黄的脸色,讲起话来也不是有气无力的模样,程眙发觉他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身体也硬朗了些。

“哥,你终于回来了。不劳我备膳,没来及亲自接你。怎么样,这一桌子,这儿,这儿,还有那儿都是我做的。”

程涟仰着头,旁若无人的介绍起自己桌上的菜肴。

众贵客皆都看惯了这副模样,纷纷都扬笑用膳,惟有程眙一言不发,他显出愕然之色,看着父亲母亲,两老似有意避开他的目光,都低着头。

“家中不是没有厨子,怎还这掌勺落到你身上去了?”

程眙眉色凝聚,在他眼中,还是遵循那食古不化的老思想,即男人要顶天立地,后厨这类是女人的天地,因此他不理解,怎的程涟跑去学了做饭。

还做的那么有滋有味…程眙看向碗中的羊羹,虽然不予支持,但他还是连喝了好几碗。

“任姐姐说,男人不会做饭是不会有女人要的,会做饭的男人好生养,有男德。”

程涟眨着一双清秀的眸子,说出的话却含金量十足。

彼时的程眙正往口中送着汤羹,闻听此言差点儿要喷出来。

“你说什么?任姐姐?男德?”

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放下汤匙。许是动作过于忽然,惊扰了程母,她一直在察言观色,恐他三年来的脾性磨的急,忙解释道:

“涟儿说的任姐姐,是任府的千金,任容楹啊,别跟我说你不记得人家姑娘了?”

程眙抬眸,记忆里模糊忆起一张脸来,他记得这个姑娘,簪缨世族,大家闺秀,性格娴静。

两人只见过两面,一次在十岁,一次在十六岁。

十岁那年是程老太爷过寿诞,任家和程家是世交,她们家赶来庆贺,十六岁那年是他到戍边临行,任家前来送别,任容楹在列,二人复杂相望,程眙捕捉到了那双忧郁的眼睛。

还在很小的时候,约莫也就他一岁时,任母怀胎,指腹为亲:

“倘若这次生的是个女儿,那便与你家结亲可好?”

程母笑言,当是一桩美差,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知根知底,便定下了婚约。

若本是这样两小无猜也好,可谁料任家没过几年便因政事搬迁到了西城,来回相隔数百里,离京甚远,两家也慢慢淡出了联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