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汉未央 > 第85章 第 85 章

大汉未央 第85章 第 85 章

作者:冯轸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1-13 04:11:09 来源:文学城

馆陶长公主从一开始就猜到了景帝如此做的目的。否则要立梁王,早在自己母亲如此提议之时就已经做了,何苦立了皇长子之后再废黜,再选择梁王呢。

不过是拿梁王当幌子,来达到自己的真正目的。

太子没有大的过错,贸然提废太子,必会引起朝臣宗室的反对。其结果必是在朝臣和宗室的弹压下,废立之事不了了之。

可现在景帝对外宣布的是废太子立梁王,朝臣宗室自是无一不反对。只是他们反对的重点从反对废太子,转移为了反对立梁王。

景帝就是在一步一步削弱朝臣和宗室的意志。立梁王,你们不同意,那我立其他的皇子,总没有违背高帝的父子相承的祖训吧。

朝臣和宗室此时见景帝好不容易改了主意,正是松口气的时候,哪还管你立其他的哪个皇子,只要不立梁王就行。

有些嗅觉敏锐的会意识到不对,但大多数人只会想快点结束储位之争,再有那极少数的人反对废太子,也会彻底湮没在多数人的意志里。

景帝改立太子的目的也就达成了,还不用背负太多的议论和骂名,或许还能令窦太后和梁王永远绝了立嗣之心。

谁又能知道呢......

比起馆陶长公主坐等事情尘埃落定的轻松,广元长公主却是心焦难安。暗中联络了不少朝臣与宗室,希望集结众人之言,打消景帝废太子的念头。

前几天众人还是上疏谏言,景帝不应废太子,后渐渐地上疏的内容变为了不应立梁王,甚至攻击起了梁王,说其早就有不轨之心,故意挑起储位之争,以谋嗣位。

随着广元长公主一系的推波助澜,此类流言愈演愈烈,梁王已然成了众矢之的。

梁王的门客中有比较清醒的,立刻劝谏道:“大王,如今说您心怀不轨,阴谋夺嗣的流言已传遍了长安城,朝廷诸公本就反对立您为嗣,日日上疏劝谏陛下。如今流言乍起,他们的目的已不单单是阻止立您为嗣,而是要杀人诛心啊。今天流言说您心怀不轨,明天就有可能说您早有谋反之心。一旦这样的罪名被按在您的身上,不用说承继嗣位,命能安在都未可知啊。”

“便是陛下不顾重重反对,最终下诏立您为嗣,顶着这样的名声,世人也只会认为您得位不正。得位不正之君,天下群起而攻之。自古以来,这样的事还少吗?”

“臣说句难听的,大王您此刻已然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啊。”

梁王心中有了些许退却之意,却仍不甘心道:“寡人终于等到皇兄松口,错过这次,怕是以后再无机会......”

门客劝道:“现在退却,大王您尚有退路,您仍是封地千里的大国藩王,等真的屠刀落下之时,就悔之晚矣啊。”

梁王却一时下定不了决心,只道:“你让寡人想想......想想......”

长信殿。

此刻,窦婴正跪在窦太后前,说了与梁王的门客一样的话。

“冒天下之大不韪,太后,您不是在帮梁王,您是在把梁王往绝路上推啊。”

这句话显然触怒了窦太后,“住口,孤知你一向不支持梁王为嗣,如此危言耸听的话都说出来了,你到底是在咒梁王,还是在咒孤。”

这话已经说的很严重了,如果窦婴不是姓窦,恐怕早被窦太后以祝诅皇室之名诛杀了。

窦婴虽自恃才能,却也明白窦这个姓带给自己许多便利。至少在窦太后面前,可以说一些,别人并不敢说的话。而不用担心真的会有性命之忧。

所以窦婴冷静地再次开口,“臣的话虽不中听,可臣为汉室,一片公心,为梁王计忧深远。如今梁王已被所有公卿宗室盯上了,若想脱身,只有尽快离开长安,返回封地,并主动上疏陛下,奏明未有立嗣之心。如此才能得以保全。”

窦太后不愿就此罢休,可也不得不承认心中有些许被触动了。欲对窦婴发火,可他的确是存了忧心才俱以提醒,但她此刻觉得憋闷也是真的......

姑侄两人就这样保持各自的姿势,沉默不语几乎有半刻钟的时间,窦太后才疲惫道:“你退下吧。”

窦婴抬头望了窦太后一眼,然后规矩的行礼告退。

等他一走,窦太后再也控制不住脸上的焦虑,忙让宫侍去请梁王。

很快,梁王就随宫侍来了长信殿,母子两人相对而坐。

“儿啊”

“阿母”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

顿了下,到底是梁王更沉不住气,“阿母,立嗣之事还是算了吧,朝臣与宗室皆不认同,儿不欲您和皇兄为难。等儿回去后就上疏皇兄,请求返回封地。再不提立嗣之事。”

窦太后脸上流露出心疼,“我儿......”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嘴张了好几次,才道:“回去也好,回去...好......”

随着梁王请奏回封地,并很快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离开。朝臣们终于得以松口气。

梁王离开的那天,景帝亲自去送了,只是也如同窦太后那样,几次张口,都未说出什么。最终,到了回宫的时候,拍了拍梁王的肩,“阿武,保重......”

梁王深深一礼,“陛下也是......”

景帝返回时,并未直接回宫,而是来到了馆陶长公主这里。

“陛下怎么突然来了?”馆陶长公主的惊讶都写在了脸上。

景帝苦笑,“送了阿武离开,回来看时间还早,便来了阿姐这里。”

馆陶长公主让人去安排酒水,等到说安排歌姬过来时,景帝直接阻止了。

“朕转一转就回去了,不必留太多人侍候。”

馆陶长公主自是顺了其心意。

“月儿和阿娇呢?”景帝问道。

说到这个,馆陶长公主就来气,“阿娇这个丫头,惯会躲懒,为了躲避女师的讲习,躲去堂邑侯邸了。出门的时候只跟我说去散散心,我想着这阵子都把她拘在家里学习掌家理事也是难为她了,便同意了。谁想她一去不回。唯一能让我欣慰的,是她还能想起来派个人回禀我一声。而不是让我以为她走丢了,急疯了去寻人。”

景帝深觉可乐,笑了一通,揶揄道:“阿姐就这样算了?”

馆陶长公主白了他一眼,“你就看笑话吧。”说着,也忍不住笑了下,自信道:“你以为她能在那边待多久?看着吧,最多半个月,自己就灰溜溜地回来了。到时......哼......”

未尽的话把景帝都说的后背一凉。

赶紧转移话题,“月儿呢?”

说到小女儿,馆陶长公主也显得有些无奈,“这事说来话长,也跟陈午有些关联。他那女奴生的一双儿女,也不知给二郎灌了什么**汤,被二郎带来,说是留下给月儿使唤。月儿难道缺那两个人使唤吗。我是不同意,奈何那个陈陌会烧制竹简,可不正好撞在月儿的喜好上了吗?为此,还专门跟我要了个作坊,专门烧竹简。还说要找到更好的烧竹简的方法,把竹简烧的轻薄好用,进献给舅舅。看看,连烧竹简都想着你。”

景帝本就觉得欣慰,被馆陶长公主这么一捧,更是得意,“要么说月儿最是贴心,幸好以后要进我家。要是进了别人家,朕怕是要悔极。”

馆陶长公主笑,“瞧把你得意的。既如此,定要更加爱护我的小娘子。”

“自然......这不是去月儿院中的路......”景帝突然提醒道。

馆陶长公主脸上的无奈再次浮现,“刚刚不是跟你说了吗,最近啊,一直都在沉迷于烧竹简,时不时地还总爱往作坊里跑。现下,正是去了作坊,不在家中。”

景帝有点失望,“那朕就不留了,等这一阵风波过去,朕接月儿去宫中小住。快了......”

就像景帝的这句“快了”,刚进入四月 ,景帝突然下诏册封猗兰殿的王夫人为皇后,很快又以子以母贵,十皇子刘彻乃皇后嫡子封为太子,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

这让那些以为彻底绝了梁王为嗣,皇长子刘荣会复位的公卿宗室被打的措手不及。

但汉室循周室的嫡长子继承制,王夫人既已被封为皇后,那刘彻就是礼教所承认的嫡长子,甚至比刘荣从身份上说还要名正言顺。

景帝大概就是考虑到了这个,所以才先册封王夫人为皇后,继而以嫡子的身份封刘彻为太子。

果不其然,众多公卿宗室,除了坚定维护废太子的人,比如窦婴,还有广元长公主,其余大部分人很快就接受了刘彻为太子的事实。

窦婴几次求见景帝,只最后一次,景帝见了人,也料到他会为废太子求情。只一句,“汉承周礼,嫡长子为太子,难道违背了礼制?还是违背了高帝之约?”就让窦婴哑口无言。

来之前,窦婴就已知结果,毕竟诏书已下,轻易不会或者说不可能再更改,只是太子毕竟是他的学生,身为其太傅,这是应有之义。

说的更功利些,刘荣为太子,他是太子太傅,可换成刘彻为太子,陛下还会让他继续为太傅,教导新太子吗?

窦婴自己都知道不会。

义愤难舒之下,窦婴称病不朝,隐居于山野之中数月,最终还是在门客中一个叫高遂的劝说之下才返回朝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