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汉未央 > 第84章 第 84 章

大汉未央 第84章 第 84 章

作者:冯轸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1-13 04:11:09 来源:文学城

刘彻与王夫人母子二人自从那天不愉快的谈话之后,便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氛围中。更准确的说,是王夫人在见到刘彻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心虚,恼怒,或许还有一丝她自己都无法察觉的惧怕。

反观刘彻,倒是一切如常,仿佛那天的对话不曾发生过。只是面对十四皇子时多了些耐心。

不止是猗兰殿,自朝会景帝将上奏立栗姬为后的大行诛杀之后,栗姬与太子也处在惶恐不安中。

栗姬只以为景帝对自己不满,却没想过景帝早已存了废太子之心。几天来一直想求见景帝,却一次都未得到景帝的召见。

朝会上的事也早有人禀告到了窦太后这里,窦太后本也不喜栗姬的招摇,景帝不欲立其为皇后,反而顺了她的心意。

只是这样一来,损的却是太子的面子。

恐朝廷多生事端,窦太后派人请来景帝,欲问究竟。

景帝却抢先道:“太子荏弱,恐难当大任,儿欲废太子。令择贤良。”

窦太后当即要劝诫,后不知想到什么,只说道:“太子无大错,无故被废,恐引来争端,你可是想好了?”

“一时的争端总好过让一个没有能力和手段的人上位,那样才是动摇我大汉朝的根基。”

窦太后试探道:“我儿可是看好哪位皇子了?”

景帝心中自然已有人选,只是眼下并非透露的好时机。也装作不经意地试探,“母后可是有想法提点儿?”

窦太后虽然心急,也没立刻提到梁王,以免引起景帝的抵触。斟酌着道:“既然皇帝说是令择贤良,自是要符合贤良二字之人。”

景帝应和,“母后说的是,朕还需再仔细斟酌,若有想法定会禀告母后。”

母子两人看似应和着对方,实际各自有各自的考量,只是心急的窦太后一点都没有摸到景帝的心思,或者说心中的不甘心让她忽略了景帝真正的意愿。

景帝却将窦太后的心思看得透彻。

果不其然,在他刚踏出长乐宫。窦太后身边很得信任的宫监便领了门籍出了宫,目的地自然是梁王在长安的梁王府邸。

此时,因为春朝,梁王正停留在长安。

收到窦太后的消息,本已渐渐歇下去的心思又再度活络了起来。

第二天景帝就收到了梁王的奏疏,洋洋洒洒几千字,先是恭维了景帝一番,紧接着又道出两人自小的兄弟之情,再然后表达了自己忠于大汉,忠于皇帝之心,最终隐晦地表明愿长久留在长安,尽孝于母亲膝下,尽忠于景帝左右。

景帝读完对着左右长叹道:“朕之好皇弟啊。”

不出半天,景帝赞梁王之事就被传了出去。

而紧接着,众臣就在朝会上亲耳听到了景帝说要废太子,立梁王为嗣。

众臣可从未想过事情会往这种“荒谬”的方向发展,缓了缓,才终于认清这些话的确是从景帝口中说出的。

当即就有那脾气急的,如丞相周亚夫,立马站出来驳斥景帝。

有丞相带头,其他的朝臣也纷纷出列,一时间,为太子求情的,反对立梁王为嗣的,各种声音,或急或缓,或忧虑或迟疑地连连不断。

奈何景帝下定了决心,并不为那些声音所扰。

“众卿莫要再多说,太子平庸,无以安社稷之才,倒不如退守一方,以藩王之身,造福一地百姓。梁王,朕之兄弟,汉之肱骨,又有何不可承继宗庙。”

此话一传出,窦太后与梁王是高兴了。栗姬和太子却是浑身发寒。

“陛下......陛下他怎能如此对我。我要去见陛下......你......”

栗姬扯上太子,“你与我一起去求见陛下,我倒要问问他,我儿无错,为何要废我儿。废皇子,立兄弟,亏他做的出来。难道陛下就不怕身后无人祭吗?”

太子虽也大受打击,但尚有理智,连忙制止了栗姬的大逆不道之言。

“母亲,慎言。如今儿落到要被废的地步,除了儿自己不中父皇的意,难道就没有母亲过于骄狂,不知谨言慎行之故?事已至此,算了吧。何必再去惹父皇不喜......”太子此刻一副心灰意冷的模样道。

“算了!?你让我怎么能算了,本就是你的太子之位,他凭何说废就废。便是立其他的皇子,也算有名分在里。立兄弟......呵呵......将来,你们这些侄子,莫要说立锥之地,命在不在都难说。尤其是你这个曾经的太子,梁王他岂会放过你。”

太子虽有触动,可仍旧不发一言。

栗姬见他这副窝囊的样子,怒火更甚,一把甩开他的手,当即就骂道:“早知你如此不中用,我还不如早早弃了你,推你二弟上位,至少他要比你果决多了。不至于别人的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还一言不发等死。到头来还要怪我让你丢了太子之位。好,你不是不争吗,不是认命吗,我偏不认,我偏要去跟陛下争一争这个理。”

随即唤来阿信,“你去见广元长公主,让她无论如何务必保住太子。太子可是她的外孙女婿,若太子有事,她的外孙女又焉能得的了好。”

阿信应诺退出,栗姬则跑去见景帝。

只是任她如何哭闹,景帝都未见她。只让春佗出来回话。

“夫人,陛下令奴给您带几句话。太子虽被废,可依然是陛下的儿子,享藩王之尊。陛下并非是舍弃太子,只是太子并不适合承继宗庙。陛下虽是太子的父亲,却也是天下万民之父,也当为天下黎庶选贤君,福泽四方。陛下主意既定便万不会更改。夫人不若坦然接受,如此陛下对您,对太子更会多出几分怜惜之心。这才是对您,对太子最好的。您再继续闹下去,耗光了陛下的耐心,岂非将太子推至愈加不利之地。”

“坦然接受?”栗姬冷笑道:“你倒也说的出口,还是陛下说的?他难道不知,从他废了太子那刻,我们母子已经没有活路了吗?他既狠心,那我便如他所愿,与其受后来人的磋磨,我还不如直接撞死在宣室殿门前,以死明志。也让路过的公卿宗室知道我们母子所受的委屈。”

说着就要触柱。

好在春佗让人及时拉住了。不过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到底放心不下的太子,也在此时赶了过来。

春佗忙上前道:“您快劝劝夫人吧。”

太子扶住正在与宫侍拉扯着的栗夫人,眼睛却看向春佗,“父皇可愿见我?”

春佗为难地摇了摇头,“陛下此刻不见任何人。”

太子仿佛料到了这样的回答,双眼虽刻着失望,整个人却显得很平静,对着栗夫人道:“母亲,我们回去吧。”

栗夫人却不甘心地还要挣扎,“不,今天得不到陛下的召见,讨不回一个公道,我绝不回去。”

太子这次却异常强硬,半拉半拖着栗夫人往回走,“母亲,何必再自取其辱。既是君父之意,为臣者自当遵从。”

到底争不过太子的力气,栗姬只能眼睁睁看着宣室殿离自己越来越远。

春佗等两人的影子都见不到了,才回殿内向景帝回话。

说是不见任何人的景帝,却召了刘彻前来,不仅召他过来,还在与他对弈围棋。

只是自知道栗姬来闹之后,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整个人也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等到春佗进来,不等他开口便道:“人走了?”

春佗躬身道:“是太...大皇子带着栗夫人离开了。”

执棋的手一下子顿在了半空中,好一会儿景帝才道:“他可是说什么了?”

春佗不敢隐瞒,当即将刚刚发生的一切讲述给了景帝。只是有些话不敢像栗姬那样说的过于直白,只委婉地表达了意思。

听完,景帝再也没了下棋的心思,随手将棋子扔进了棋盒里,“太子还是埋怨上了朕。”

这话春佗可不敢搭言,只将身体躬的更低。

下一刻景帝又不满道:“他若是早些这样果断,而不是事事听从栗姬,毫无自己的主见,也不至于......”后面的话,景帝没有再说下去。

而是转向刘彻,教导道:“彻儿莫学你兄长,举棋不定最易被人扰乱心神,其结果不外乎成为他人手里操纵的傀儡。主动权必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行。”

“所以这一局是儿赢了......”刘彻看向景帝,拱手一礼道。

景帝看向棋盘,发现确是自己这方颓势已现,不仅没有输棋的不悦,仿佛刚才因为太子产生的阴霾也一扫而空,当即哈哈笑起来。

畅快笑过后,伸手摸了摸刘彻头顶的小揪揪,“我儿当为汉柱石,承起我汉家千秋之名。”

王夫人每隔几息,便问一下宫人,是否十皇子回来了。每次都得到“还未回”的回复。

一直煎熬到快午时,才听宫人禀报十皇子到了。

王夫人也顾不得这段时日对刘彻微妙的心情,亲自迎上去,“彻儿......”

刘彻大概也能猜到王夫人为何如此急切,行了一礼后,挥退殿内的宫侍,只剩下母子两人时,说道:“母亲,毋须担忧,父皇说儿会承起我汉家千秋之名。”

王夫人眼前一亮,千秋之名,何人能担?自是......天子......

“那陛下为何要在朝会上宣布立梁王为嗣?”

“应是......祸水东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