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姑说 > 第68章 二世

大姑说 第68章 二世

作者:姜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8 03:59:57 来源:文学城

小悠:“大姑,你在看什么呢?”

大姑:“我在看吕后的生平。”

小悠:“为什么对吕后的资料感兴趣了?”

大姑:“我想看看吕后到底做了什么,让‘元老勋贵’们欲除之而后快!”

小悠:“对哟!‘谁获益越大,谁就越可能是主谋’——以此类推,谁是主谋,谁就获益最大。这些‘元老勋贵’们如此积极‘反吕’,说明吕后当年把他们给整惨了!”

大姑:“嗯!”

小悠:“大姑,你看出什么了吗?”

大姑:“我才开始看,暂时还没能找到什么有用的资料。”

小悠:“那我跟您一起?”

大姑:“好!”

小悠:“大姑,吕后跟您一样,有很多第一哦!她是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这后宫的两大最高称号,第一人都是她!不过,第一个皇帝不是秦始皇吗?又不是吕后的老公刘邦,怎么吕后却成了第一了?”

大姑:“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当上皇帝时,母亲也过世了,所以秦始皇没有皇后也没有皇太后。秦朝二世而灭亡,秦二世胡亥也没有皇后,所以其后的汉朝皇后,自然就成了第一位皇后和第一位皇太后了。”

小悠:“秦二世是胡亥?那子婴呢?我记得是‘子婴’代表秦投降了刘邦啊!”

大姑:“对,二世之后,还有子婴。前207年,赵高谋杀了秦二世后,立子婴为秦王。”

小悠:“秦王?按照秦始皇他老人家的规划,应该是‘秦三世’呀!怎么这里成‘秦王’了?”

大姑:“说是赵高迎立子婴时,声称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为此,他说:‘秦本来只是诸侯,始皇统一天下,所以称帝。六国各自独立,秦国地方更狭小,竟然以空名称帝,这样不行。应该像以前一样称王,才合适。’所以子婴不再称‘皇帝’,而是称‘秦王’。”

小悠:“地盘被别人抢了,也没必要称‘秦王’呀!别人抢走也可以抢回来呀!难道他们不打算收复失地了?打算在秦地苟安?”

大姑:“有传言说,赵高称子婴为秦王,其实是为了日后自己篡位做准备。”

小悠:“哦!原来不是苟安,而是篡位的狗血呀!那赵高后来篡位了吗?”

大姑:“没有!子婴继位后,设计杀了赵高,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城内示众。”

小悠:“厉害!那秦王子婴后来还有哪些振兴秦朝的举措?”

大姑:“应该没有了,因为子婴继位仅仅四十六天,刘邦就屯兵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子婴眼看大势已去,投降了刘邦。公元前206年,即次年,项羽进入咸阳,将子婴杀害。”

小悠:“这么说来,秦朝最终是灭亡在子婴手里呀!怎么您说秦二世而亡呢?是因为子婴上位之初,就以秦王自居,所以不算秦三世吗?”

大姑:“嗯!正因如此,主流学界都认为‘秦二世而亡’,比如贾谊的《过秦论》中就写道:‘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后来司马迁写史记,也基本沿用了这个说法,于是‘秦二世而亡’就成了主流说法。但秦朝毕竟是灭亡在子婴手里,于是有不少史学家为了方便,在写这段历史时会写一个‘三世子婴’,但这不被主流学界承认。”

小悠:“所以,也可以说秦是三世而亡,对吗?”

大姑:“我个人觉得可以,不过在正式场合,咱们还是随大流吧!毕竟语言是用来交流的,采用统一的标准,可以节约交流成本,没必要在这种小事上纠缠不休。”

小悠:“也对!‘秦二世而亡’,我记得了。说句题外话,我记得历史上还有一个有名的王朝,也是二世而亡,那就是隋朝。有趣的是,汉唐并称盛世,而汉前有秦,秦二世而亡;而隋朝就是在唐朝之前,该不会隋朝这个二世,也只是主流学说的二世吧?”

大姑:“是的!隋二世之后,隋朝还有皇帝。”

小悠:“隋一世是隋文帝杨坚,二世是隋炀帝杨广,这两位外,还有哪些皇帝?”

大姑:“还有杨侑、杨浩、杨桐、杨政道4个。此外,杨侑即位后,追谥其父杨昭为孝成皇帝,所以也可以说是5个。”

小悠:“啊?这么多啊!但他们这都是皇帝,不像子婴那样自称为‘王’,怎么还说隋二世而亡呢?”

大姑:“是皇帝!但由于他们都是傀儡皇帝,所以通常说,隋朝是二世而亡。”

小悠:“傀儡皇帝?他们是谁的傀儡?”

大姑:“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占领长安后,拥立杨侑为帝(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后,宇文化及立隋炀帝的侄子杨浩为帝。

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传到洛阳,东都留守官段达、王世充等人于同年5月庚午日拥奉杨侗为帝。

武德三年(620年)二月,东.突厥可汗处罗可汗派遣使者前往窦建德处,将萧皇后和杨政道迎接到东.突厥,拥立杨政道为隋王,把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部配给杨政道管治,复立‘大隋’政权,史称后隋。”

小悠:“李渊—杨侑,宇文化及—杨浩,王世充—杨侗,处罗可汗—杨政道,隋唐之间,好热闹呀!”

大姑:“嗯!”

小悠:“秦汉、隋唐、汉唐盛世,秦隋皆二世而亡——好多巧合呀!”

大姑:“是的!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小悠:“说到相似,大姑,你听过一个说法吗?有人说,中国封建王朝有一个‘三百年的魔咒’,即从秦朝开始,往后所有的大一统王朝,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它们之中没有任何一个王朝的统治时间可以超过三百年。

其中号称突破了三百年的汉朝,实际是东汉和西汉加起来的,严格来说并没有突破三百年的周期;即使号称周八百年天下的周王朝,其真正有实际力量的西周时代同样不超过三百年。”

大姑:“这个‘三百年魔咒’的传言,有附带原因吗?”

小悠:“有!附赠的原因是,三百年时间,人口迅速膨胀,达到了耕地可供养人口的上限,人们普遍吃不饱,动乱在所难免,于是王朝重新洗牌,开启下一个三百年!”

大姑:“听起来蛮有道理的!”

小悠:“大姑,秦汉与隋唐这么相似,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客观原因呢?”

大姑:“有可能!”

小悠:“是什么呢?”

大姑:“你是问我吗?我不知道呀!”

小悠:“那您赶紧想想!”

大姑:“这不是你提出来的问题吗?为什么是我想?你的脑袋是干什么用的?摆设吗?”

小悠:“我想不出来。肯定不是土地供养的问题,那会是什么呢?大姑,您能给点思路吗?”

大姑:“如果你一点想法都没有,或许,可以从比较秦与隋,汉与唐之间的异同入手,但这是一个大工程!”

小悠:“呵呵!我不好奇了!这个问题跳过!”

大姑:“或许,可以从网上搜一下答案。”

小悠:“哦!对!这个方法简单直接,我喜欢——还真有!‘历来有很多的人将精力投在研究秦隋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上。’

但答案太多了,有的说‘原因是超前的社会新制度和旧有的制度强烈对撞,以至于天下大乱’;有的说‘原因还是出在继承人上’;有人说‘大兴土木造成的财政空虚民不聊生’……

没有答案令人苦恼,找到了答案,但太多了,也令人苦恼,该选哪个呢?”

大姑:“或许都是呢?”

小悠:“对!‘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

大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