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姑说 > 第5章 名字

大姑说 第5章 名字

作者:姜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26 08:11:08 来源:文学城

大姑:“我姓班,名昭,一名姬,字惠班。”

小悠:“所以,可以称您 ‘班昭’,也可以叫您‘班姬’或是‘班惠班’?”

大姑:“是的!”

小悠:“你们古人可真爱取名,你一个人就有三个名字,要是放现在,银行卡之类的都跟身份证绑定,你这名字换来换去,各种手续办下来,非烦死不可!不过,‘名字’不是一个词吗?您为什么把‘名’与‘字’分开来说呢?”

大姑:“因为在古代,‘名’与‘字’是不一样的。‘名’是出生之时取的,而‘字’则是成年时取的!”

小悠:“成年?18岁?”

大姑:“不是18岁,我们古代女子成年的年龄是虚岁15岁。”

小悠:“年龄还有‘虚’‘实’之分吗?”

大姑:“是的。”

小悠:“有什么不同吗?”

大姑:“大概的区别就是一个人出生那一年算‘0岁’,还是算‘1岁’,前者是实岁,后者是虚岁。”

小悠:“有点抽象!”

大姑:“举个例子吧!今天是2024年元月8日,假设今天有一个小孩出生,那明年的元月8号这个小孩是几岁呢?”

小悠:“1岁呀!”

大姑:“这就是实岁,因为实岁将小孩今年视为0岁,所以到明年加1岁,则为1岁!而按照虚岁的算法,这个小孩今年是1岁,明年加1岁,就是2岁了!”

小悠:“按虚岁算,我们所有人都平白变老了一岁——这太不友好了!‘虚岁’算法太没道理了!”

大姑:“‘虚岁’和‘实岁’一样,都有其自身的计算道理,‘实岁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活满了第几年’,而‘虚岁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第几年’——两者都是表述一个人来到世间的时长的一种方式,只是角度不一样。”

小悠:“一个是‘活满’!一个是‘活过’!后者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大姑:“是的!这是一种不求完满,只要曾经拥有的豁达感——或许这就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古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大悠:“豁达?平白老了一岁,我可豁达不起来,怎么都不可能豁达的!我还是用实岁吧!”

大姑:“呵呵!现代女性不应该比我这个古人更洒脱吗?为什么在年龄上这么计较呢?”

小悠:“对哦!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这么计较年龄呢?年龄不就是一个数字吗?”

大姑:“你在年龄一事上遮遮掩掩这么久,竟然都不知道为什么?”

小悠:“不知道!”

大姑:“那你有想过为什么吗?”

小悠:“没想过!只知道大家都在意,我不过是其中之一。”

大姑:“人从众?”

小悠:“是的!反正随大流总不会错!听老人的话不吃亏!”

大姑:“你现在就不打算去想想?”

小悠:“想想?想什么呀?有什么可想的?”

大姑:“唉!”

小悠:“大姑你为什么叹气呀?”

大姑:“我记得我曾经当过教师吧?”

小悠:“是的!不仅是当过,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教师’!怎么忽然想起这个了?”

大姑:“我想以‘教师’的身份赠与你一个头衔!”

小悠:“真的吗?那太好了!是什么响亮的名号——哈哈哈!我也要有名号了,还是‘中国第一’颁发的,以后行走江湖,我也算是有‘万儿’的人了!快说!快说!是什么名号?”

大姑:“最难带的学生!”

小悠:“‘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想当年,所有老师都这么说,而且跟每届学生都这么说。哼!两千年了,老师怎么还是一个样啊!我信你才有鬼!”

大姑:“激将法没用吗?那我应该怎样说,你才愿意去想这个问题呢?”

小悠:“什么问题?年龄问题?年龄不是问题,有什么可想的!大姑,你为什么总在纠缠这件事呢?”

大姑:“这是年龄的问题,但却也不是年龄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一种观念的形成过程。我们了解了这一过程,或许就可以用来理解别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比如:《女诫》一书是怎么与‘男尊女卑’这一理念绑定的?”

小悠:“绑定?《女诫》不就是宣传‘男尊女卑’的吗?《女诫》生来就是‘男尊女卑’的代言人呀!这两者之间可以直接划等号的呀!怎么是绑定呢?明明是天生一对!”

大姑:“看来,现在聊《女诫》的时机还不成熟,我们还是直接说年龄吧!年龄本来只是一个数字,但你却时刻回避年龄,为什么呢?是数字本身可怕吗?不是吧!你回避的是这个数字背后所代表的含义,比如:年华老去!”

小悠:“是的!是的!‘枯藤老树昏鸦’不再有‘小桥流水人家’——太悲催了!”

大姑:“而我所看到的资料却表明,在古代,尤其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人们不以‘寿高’为耻,而是以此为荣!——同样是年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小悠:“史料大多是男的写的呀,写的也大多是男人呀,男人当然不介意!——不对,也有介意的,古语有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名将也是男的,也怕‘白头’,也就是怕老!”

大姑:“那古语还有云:‘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句话又怎么解释呢?”

小悠:“是哦!媳妇熬成婆,是年纪变大了——不,是变老了!而这句话的却透露着‘媳妇很高兴成为婆’的意思!为什么呢?难道古代女人喜欢变老吗?这就跟‘不许人间见白头’的意思完全相反呀!大姑,您说为什么呀?”

大姑:“你不知道为什么吗?”

小悠:“是呀!不知道呀!”

大姑:“巧了,我也不知道!”

小悠:“啊?聊了半天,你也不知道啊——聊了个寂寞!”

大姑:“所以,我们又多了一个待解答的问题,先放一放!咱们接着聊正题!我们之前聊到哪了?”

小悠:“说到你们古人很麻烦,出生之时取了‘名’,成年之后还要取个‘字’,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多事呢?”

大姑:“这是周代传下来的规矩,并且被载入《礼记》中!”

小悠:“《礼记》——我知道它,地位特别高!儒家‘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大姑:“是的!就是它!”

小悠:“跟您一样,好多个‘一’,不过它是‘之一’,您老是‘第一’——您比它牛!”

大姑:“它被人奉为经典,而我则是‘那又如何,写了《女诫》’——我不如它,甚远!”

小悠:“你别自卑呀!《女诫》的事不是可以解释吗?你别急着难过呀!”

大姑:“逗你玩的!《礼记》的内容包含‘个人修身、教育、教学之法、学制、政治、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等’——包罗万象!而我的《女诫》的内容却只限于一隅,就算《女诫》没有背上‘卑女’的债,也不能跟《礼记》相提并论,本就不具有可比性,有什么可难过的?”

小悠:“哦!原来《礼记》记载的内容那么多呀?那对于‘名字’是怎么说的呢?”

大姑:“《礼记·檀弓上》载明:‘幼名,冠字。’——意思是:三个月大的时候要取名,行‘冠礼’的时候要取字。”

小悠:“冠礼?”

大姑:“是男子成年的一种仪式,就是‘戴帽子’,把头发梳成一束,再带上帽子。所以也以‘冠’指代成年!”

小悠:“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那女子有成年礼吗?”

大姑:“有哇!女子成年行‘笄礼’,就是‘插簪子’,把头发扎成一股,盘成一个髻子,再插上簪子。”

小悠:“为什么成年就要取‘字’呢?”

大姑:“这就要提到一个成语了,‘直呼其名’听过吗?”

小悠:“听过!意思是‘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形容不尊重对方。’——嗯?‘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竟然可以用来‘形容不尊重对方’啊!”

大姑:“是的!在古代,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被视为是一种不尊重对方的行为。按照习俗,人在成年后,社会上就应该给予相应的尊重。所以这个时候,长辈可以直呼其名,但是同辈人就不适合这样了。”

小悠:“那同辈之间见面怎么称呼呢?总不能‘喂’来‘喂’去吧?或是‘那个人’、‘这个人’这类的吧?——更不礼貌呀!”

大姑:“所以就有了‘字’!‘字’就是专门取来给同辈称呼用的。”

小悠:“哦!因为‘字’是成年以后才用得上,所以成年之后才有。那这么说来,我只能称您‘班惠班’,而不能称您‘班昭’或‘班姬’,后面这两个称呼只能您的长辈才能这么叫您?”

大姑:“无所谓了!时代不同了,有些‘禁忌’也早就‘解禁’了!你不但可以叫我‘班昭’,也可以叫我‘班姬’,更可以叫我‘班老师’!”

小悠:“老师?——学校、读书、考试、写作业——天呐!不要!我还是叫您‘大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