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姑说 > 第46章 姓王

大姑说 第46章 姓王

作者:姜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1 04:04:48 来源:文学城

大姑:“孙宝和淳于长之间的关系,你是怎么想的呢?”

小悠:“我没想法!我觉得《汉书》已经说得很全面了!”

大姑:“小悠,我是认真问的!《汉书》写的是西汉的历史,距我们写书的年代很近,而且这部书原本是我们家私人修撰的,后来被人告发,皇帝在审阅后下令继续进行,便从‘私修’转成了‘官修’的身份,你记得吗?”

小悠:“记得!所以有些话你们不能写,怕写了会有人找你们麻烦,对吗?那么,在淳于长败落之后,写下‘孙宝与萧育等都连累有罪被免去官职’这样的话,提示读者去猜想这些人之间的关联,可以算是你们最后的倔强了!”

大姑:“嗯!更重要的是,《汉书》是史书,史料中没有提及的东西,修史的人原则上是不应该写的。”

小悠:“猜测不能作为史实,以免误导后人,是吗?”

大姑:“是的!”

小悠:“可是,现在您为什么又提及两人间的关系呢?这些也都是我的猜测呀?”

大姑:“我们又没在修史,咱们这不是在写小说吗?”

小悠:“对哦!咱们这是允许瞎编,不对,是允许‘自由发挥’的,那我就发挥了。”

大姑:“来!说说你的想法!”

小悠:“我是这么想的,许废后之死,表面上看是男女关系,实际上是淳于长两次竞选‘大司马’落败的余波。

在公元前12年和前8年,西汉王朝接连两次发生了‘大司马’的交替事件。在这两次大司马竞选中,淳于长都是强有力的侯选人,但是实力排位上发生了变化。

淳于长第一次竞岗大司马,发生在公元前12年,那时的大司马王商去世,职位空出来了。当时该职位第一侯选人是王立,其次才是淳于长,所以淳于长最有动机去举报王立,于是就有了时任丞相司直的孙宝出面检举王立不法之事,但事情的结果令淳于长失望,王立虽然落选,但‘大司马’之位,却花落王立之弟王根,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淳于长第二次竞岗大司马,发生在公元前8年,这一次是上次大司马竞岗的获胜者王根因病辞职,因而大司马的位子又空出来了。而这一次,淳于长荣升为第一侯选人,第二侯选人则是后来有‘西汉王朝终结者’之称的王莽,于是王莽出面举报淳于长,淳于长落败,王莽胜出,成为新任大司马。

淳于长落选之后,不甘心就此认输,于是找到曾经的竞争对手王立,请他帮忙说情留在京师,图谋东山再起。而王立之所以会帮淳于长,除了淳于长给了‘很丰厚的报酬’之外,应该可能会有这样的说辞:‘当年,那事不是我干的,而是你那好弟弟王根……’

王立想起当年确实王根才是最大的获利者,再加上淳于长出手阔绰,于是就动了心,转而帮淳于长求情。”

大姑:“你不是怀疑孙宝是受淳于长指使的吗?怎么说了这么久,反而像是怀疑指使孙宝的人是弟弟王根呢?”

小悠:“哦!一不小心跑题了!但是这么一理,我忽然觉得指使孙宝的人真有可能是王根。”

大姑:“王根和淳于长两人之间,你觉得哪个人的嫌疑更大呢?”

小悠:“我一时也拿不准,大姑,怎么办呐?”

大姑:“我想,或许咱们可以先看一下孙宝在举报王立之前的履历!”

小悠:“对,说不定可以从中找到线索!孙宝以前是做什么的呀?”

大姑:“史载,孙宝最初是在郡里担任小吏,后经御史大夫张忠举荐,入朝担任京官,先为议郎,又升为谏大夫。

鸿嘉年间(公元前20年-公元前17年),孙宝被选任为益州刺史,益州隶属于广汉郡,位于蜀中。当时的广汉太守名为‘扈商’,此人的母亲是时任辅政大臣王音的姐姐。

在益州任职期间,孙宝弹劾了上司扈商,却也被扈商弹劾,双方互相弹劾的结果是扈商下狱,孙宝免官。后来益州官吏百姓陈述孙宝功劳,说孙宝是被扈商的舅舅王音所排挤,于是孙宝被汉成帝重新启用,先是担任冀州刺史,后调任丞相司直。”

小悠:“孙宝的履历这么清晰呀!”

大姑:“当然,毕竟是‘重要’人物嘛!”

小悠:“孙宝在举报王立之前,还跟一个姓王的人结过仇,这人名叫‘王音’,也是辅政大臣,辅政大臣不就是大司马吗?大姑,您为什么不直接说大司马王音,反而说什么‘辅政大臣’呀?”

大姑:“因为辅政大臣的官职并不只是‘大司马’,比如这里提到的王音,他的头衔就是‘大司马车骑将军’;而淳于长第一次竞岗时,退位的那位大司马王商,他的官衔全称是‘大司马卫将军’;而那次的意外获胜者王根,最初官衔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后来才免去了‘骠骑将军’的头衔,只称‘大司马’。”

小悠:“其实都是‘大司马’,但是有时后面可能会加个‘后缀’喽?”

大姑:“是的!”

小悠:“那咱们统一叫他们‘大司马’,也没问题吧?”

大姑:“没问题!咱们写小说,不需要太严谨。”

小悠:“那就叫‘大司马’吧!因为如果用‘辅政大臣’,我总是有点转不过弯来,毕竟‘辅政大臣’这四个字,看着不像什么太重要的官,没有‘大司马’霸气。如果说是‘大司马’,我就知道这是当时最大的官,但如果说是‘辅政大臣’,总觉得普通,职位并不高的样子。”

大姑:“那好!就叫他们大司马!”

小悠:“大姑,这一个、两个、三个都是大司马,朝廷到底有几个大司马的职位呀?”

大姑:“汉成帝在位期间,只是刚继位的三年里同时有两个大司马,之后同一时期都只任命一位大司马。

汉成帝在位时间是公元前33年至公元前7年,共计26年。

公元前33年,汉成帝继位,这时朝中本有大司马许嘉,汉成帝又任命自己的舅舅王凤为大司马,所以朝中一时有了两位大司马。

三年后,即公元前30年,‘成帝打算把国家大事完全委托给王凤。八月,下策书免去车骑将军许嘉的官职,命他以特进侯的身分参加朝见。’

自此,朝中担任大司马一职的就只剩王凤一人,此后汉成帝在位期间,就再未出现过多位大司马同时就职的情形。”

小悠:“也就是说,从公元前30年到公元前7年,都是只有一位大司马啰?”

大姑:“是的。”

小悠:“王凤之后是谁呀?”

大姑:“汉成帝在位期间,任命的大司马依次是: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

小悠:“那孙宝跟王音结仇的时候,正是王音当大司马的时候了?”

大姑:“是的。”

小悠:“王音当大司马是什么时候呢?”

大姑:“公元前22年至公元前15年,共7年。”

小悠:“汉成帝时期,第一次大司马竞岗上岸的人是王凤,这第二次就是王音了吧?王音当时有竞争对手吗?”

大姑:“有,王谭,汉成帝本想任用王谭为大司马,但王凤临死之前,坚决推荐王音接替自己,最后成帝同意了。因此王音跟王谭两人也结下怨恨,互相不满。”

小悠:“王音是第二次,接下来:王商3、王根4、王莽5。淳于长参与的,就是汉成帝时期第四、五次,也就是最后两任大司马的竞选了!”

大姑:“是的。”

小悠:“汉成帝时期的大司马:王凤1、王音2、王商3、王根4、王莽5——这一二三四五都姓王啊!该不会是亲戚吧?”

大姑:“是的。而且是关系很近的亲戚。”

小悠:“什么样的亲戚。”

大姑:“王莽的祖父王禁,生有四女八男,其中二女儿王政君,就是汉成帝的生母,当朝太后;其他八男则分别是王凤、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而王莽正是老二王曼的次子。”

小悠:“所以,汉成帝时期前面这几位司马,除王音外,是三兄弟和一个侄子呀!”

大姑:“嗯!”

小悠:“那王音呢?”

大姑:“王音的爷爷名为王贺,王贺生有二子,长子王禁,是王凤等人的父亲;次子王弘,便是王音的父亲。”

小悠:“所以王凤和王音两人是同一个祖父的兄弟,两人的关系挺近的,但两人是堂兄弟,而王凤跟王谭是亲兄弟呀!

本来汉成帝想提拔的人是王谭,是王凤八兄弟中的老三,但因为王凤的极力推荐,大司马的帽子才落到了王音头上,可以说是王凤的干预下,亲弟弟王谭才没能当上大司马,反而是堂弟王音成了大司马。

如果王凤没有阻拦,则汉成帝任命的大司马的排序就会是:王凤1(老大)、王谭2(老三)、王商3(老五)、王根4(老七)、王莽5(老二的儿子)——整整齐齐的一家人,多好!

但因为王凤的阻拦,结果排序变成了:王凤1(老大)、王音2(堂兄弟)、王商3(老五)、王根4(老七)、王莽5(老二的儿子)。王凤为什么这么做呢?”

大姑:“史载,‘早先,王谭倨傲,不肯奉迎王凤。而王音则对王凤礼敬有加,卑恭如子,所以王凤保举他’。”

小悠:“就这样?”

大姑:“这应该是推测的理由,至于王凤本人给出的理由是:‘王谭等虽与我是至亲,但他们行事追求奢侈,超越本份,无法统率百姓,不如御史大夫王音谨慎小心,行事走正道。我敢用生命保举他!’而且‘及至王凤将死时,上书感谢皇恩,再次坚决推荐王音接替自己,说王谭等五人必不可用。’”

小悠:“王凤这话,看着真是‘一心为公’呀——我信他个鬼哦!这两人之间肯定还有别的事!我找找看,还真有,但只找到一件,而且是记在别人的传记里。《汉书-元后传》里提到,王音任侍中时,曾经向王凤通风报信。”

大姑:“报什么信?”

小悠:“京兆尹王章不满王凤专权,密陈汉成帝刘骜,请求诛杀王凤,任用贤良。王音偷听到这个消息,赶忙报告王凤,王凤诬陷王章。后来,王章死在狱中,妻子儿女流放到合浦。从此,公卿见到王凤,都侧目而视。王音因此事得到王凤信任,擢升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大姑:“王章,又姓‘王’?是亲戚吗?”

小悠:“没找到两人之间有亲戚关系的资料。反而查到,王章是泰山钜平(山东泰安市磁窑镇西太平)人,王凤、王音则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隔这么远,我觉得就算有亲,血缘关系也很远了,算不上亲戚了!”

大姑:“嗯!”

小悠:“话说回来,汉朝怎么这么多人姓‘王’呀!看了这么多个‘王’字,我眼睛都快花了,都快不认识这个字了!

汉成帝在位26年,大司马全姓‘王’,而且都是王莽家的亲戚,后来王莽能取西汉而代之,跟汉成帝这‘王了又王’的大司马有关系吗?”

大姑:“你说呢?”

小悠:“呵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