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姑说 > 第41章 居易

大姑说 第41章 居易

作者:姜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20 06:46:14 来源:文学城

小悠:“大姑,咱们是继续聊你们班家的搬家史吗?”

大姑:“嗯!”

小悠:“这回是真的要搬了吧?”

大姑:“嗯!这就搬了!自班壹老祖搬到楼烦(今山西宁武)之后,便在此定居数代人。到班况(班壹四世孙,即班壹曾孙)时,迁到了昌陵邑(今陕西临潼东北)。

到了昌陵不久,因为汉成帝刘骜废弃了修建五年的昌陵,于是与昌陵同时开工营建的昌陵邑,因昌陵罢修,也繁华不再。那里的大臣名家都迁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班况老祖一家也在那时随着人潮离开了昌陵,迁到了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

小悠:“咸阳市跟西安市,竟然不是一个地方呀?”

大姑:“不是一个地方,但是相邻,现今的咸阳市南边与西安市隔水相望,距西安仅17公里。”

小悠:“那古代的咸阳呢?我记得秦朝的都城是咸阳,那个时候的咸阳应该是现在的西安吧?”

大姑:“不是,仍属于今咸阳市!秦始皇横扫六国,以咸阳为都,所以咸阳市被誉为‘中国第一帝都’。”

小悠:“我一直以为,这个头衔是西安的。那西汉的都城长安,总在如今的西安吧?”

大姑:“嗯!而且‘长安’作为都城之名,也是始于西汉。当时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想在关中建都,但原本作为秦朝国都的咸阳被项羽的一把大火烧成瓦砾堆,于是只能新建一座都城,新城所选之地名为‘长安村’,名称寓意‘长治久安’,非常吉利,于是就以‘长安’作为了新都城的名字。”

小悠:“我想起自己为什么会认为秦朝的都城在西安了,西安总宣称自己是‘十三朝古都’,其中就有‘秦’,这算是虚假宣传吧?”

大姑:“也不算吧!毕竟两者相邻,而且现在的‘咸阳市’与秦时的‘咸阳’行政区划已经大不相同了,谁能说秦朝的都城就老老实实地呆在现如今咸阳市的地盘上呢?据说,秦朝在现今西安的地界上也建了一些离宫,类似于现在北京的圆明园和颐和园,而且《史记》也曾说‘长安,故咸阳也。’”

小悠:“所以不太较真的话,西安也算是秦朝的都城。”

大姑:“嗯!”

小悠:“为什么在那次昌陵的搬迁潮中,别人都选了西安,你们班家的老祖却选择了咸阳呢?毕竟西汉的首都确定是西安呐!别人都往京城跑,你们家跑去咸阳,这是‘跑偏’了呀!”

大姑:“可能是因为‘居大不易’!”

小悠:“什么意思?”

大姑:“这是一个成语,原指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的玩笑,谓‘长安米贵,居住很不容易’。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小悠:“长安米贵?你们家不是没进长安就直接跑到咸阳去了吗?还没吃上长安的米,怎么会觉得米贵呢?我觉得应该是房价贵,本来想搬到长安去的,但听说长安的房价高,买不起!于是跑到咸阳买房落户了——河北移动,不对,咸阳移动欢迎您!”

大姑:“河北移动?咸阳移动?什么东西?”

小悠:“这是以前流传的一个调侃房价的老段子:‘辛苦大半辈子,终于在北京郊区买了房,我流着泪用颤抖的手掏出手机准备告诉家里人,这时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河北移动欢迎您!’”

大姑:“没太听懂。”

小悠:“在北京买的房,本来应该是‘北京移动欢迎您 ’,可是他买房的地方太偏了,已经到了‘河北移动’的服务范围了。”

大姑:“蛮有趣的!不过,那个地方当时不叫咸阳,而是‘扶风安陵’,所以我们家收到的短信应该是‘扶风安陵移动欢迎您’!”

小悠:“扶风安陵?怎么地名是四个字的?”

大姑:“实际地名为‘安陵’,扶风是‘安陵’所在地区的名称,用现在的说法,可以理解为‘扶风市安陵县’。

西汉时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郡是西汉的一级行政区,郡的最高长官称郡守,后改称太守。县是第二级行政区划,万户以上的大县的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小县的长官称县长。”

小悠:“所以‘扶风’,那时应该叫‘扶风郡’吧?”

大姑:“我们那时的名称应该是‘右扶风’,三国初年,才改为‘扶风郡’。”

小悠:“那就是‘右扶风郡’啰?”

大姑:“只是‘右扶风’,没有‘郡’字。相当于郡,但不称为郡,最高长官也不称为‘郡守’,而是叫‘右扶风’。”

小悠:“官名就是地名,这么特殊呀!仅此一家吗?”

大姑:“不是!有三地,合称‘三辅’。汉代为便于管理,将首都长安及附近地区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三个地方官管理。这三位官员官名分别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来官名也成了他们管辖地的名称。后世行政区划虽时有更改,但直至唐,习惯上仍称这一地区为‘三辅’。”

小悠:“所以也可以说是‘三辅移动欢迎您’。”

大姑:“也可以说是‘长安移动欢迎您’。”

小悠:“怎么改‘长安移动’了?你们家不是咸阳吗?”

大姑:“咸阳是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看的。而汉代没有咸阳,三辅治所都在长安,所以可以算作是长安的下辖县,也算是在长安了。”

小悠:“明明也是搬到长安了,你之前为什么还跟我说‘居大不易’呀?”

大姑:“我当时只想开个玩笑,没想到会真的误导了你!”

小悠:“我还以为在房价这点上,我们现在的人跟两千年前的人们产生了共鸣,原来只是我们这边‘剃头担子一头热’。”

大姑:“呵呵!”

小悠:“大姑,你们家到安陵之前,是先搬到了昌陵,当时往昌陵搬,原因是什么呢?”

大姑:“你注意到没有,昌陵和安陵,两个地名都带了一个‘陵’字?”

小悠:“嗯!真巧!对了,您之前还说,从昌陵搬走的原因,是‘汉成帝刘骜废弃了修建五年的昌陵’,这个‘昌陵’和您家搬去的‘昌陵’有关系吗?”

大姑:“有关系,而且关系密切。我们家当时搬去的‘昌陵’,实为‘昌陵邑’,即为‘汉成帝昌陵’的‘陵邑’。”

小悠:“陵邑?”

大姑:“是在汉长安城附近皇帝陵墓处设置的陵城。这是西汉前期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名义上是守护帝王陵园,实际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贵族富豪。”

小悠:“建个城,怎么就能管理各地贵族富豪呢?”

大姑:“以汉高祖刘邦的长陵为例,‘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接受了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2000名大官、富人及豪杰及其家眷大量迁徒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徒者居住。’”

小悠:“强拆?不对,强迁?”

大姑:“可以这么说。”

小悠:“你们家当时去昌陵,也是这么去的吧?”

大姑:“《叙传》上没说,但应该是的。史载,汉成帝决定建昌陵的同时,下令迁徙各郡国资产在五百万以上的五千富户,以充实之。不久,又下诏赐给丞相、御史、将军、列侯、公主、中二千石高官昌陵田宅。此次徙陵,不仅包括关东豪强列侯,还包括关中权贵。另外,班婕妤的父亲左曹越骑校尉班况与左将军辛庆忌等军方人物也表示支持,带头举家迁徙到了昌陵。”

小悠:“富户资产五百万以上,官员中二千石高官——这入户门槛不低呀!大姑,你家能拿到入场券,证明当时混得不差呀!”

大姑:“还行吧!”

小悠:“就这身家,房价高不高,你家会在意吗?还拿‘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忽悠我,你们家会在乎这么点饭钱吗?”

大姑:“哎呀!今天天气不错呀!”

小悠:“是呀!不错!天够黑!雷够响!闪电够亮!雨也够大!”

大姑:“你吃了吗?”

小悠:“不许转移话题!”

大姑:“哦!但刚看到了一个秒杀诶!好吃不贵哦!”

小悠:“真的吗?在哪?我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