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悠:“大姑,一场大雪引发的‘支线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现在是该回到主线,讲您自己的故事了。”
大姑:“好!之前讲到我大约出生于公元49年。”
小悠:“公元49年,其中48年2月4日-49年2月21日为农历戊申年(猴年),49年2月22日-50年2月10日为农历己酉年(鸡年)——目前只找到您出生的公历年份,出处没有找到。但那一年,农历己酉年(鸡年)的比例较大,所以您很有可能是出生于己酉年,属鸡。”
大姑:“应该是的!”
小悠:“十二生肖,又可以开一个支线任务了。”
大姑:“行!”
小悠:“我开玩笑的啦!支线一开,不知道会绕到哪时去!我们聊了这么久才聊到您出生,再这么开支线,估计我都老去了,您还没成年。”
大姑:“‘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主线支线无需太在意!”
小悠:“我可做不到。让一个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鸡娃’,将目标、绩效、KPI放在一边,去看花、看云——这是人做的事吗?”
大姑:“……”
小悠:“大姑,我的意思是,我们的成长环境不同……”
大姑:“理解!理解!不用解释了!我继续讲我的事。我大约出生于公元49年,那一年是建武二十五年。”
小悠:“建武?”
大姑:“是东汉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东汉的第一个年号。这个年号从公元25年六月起,到公元56年四月,一共用了32年。”
小悠:“东汉第一个年号?那这时的皇帝岂不是东汉的第一个皇帝?”
大姑:“是的!公元25年8月5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即位称帝,史称汉世祖光武帝,改元建武。”
小悠:“光武帝刘秀?姓刘?那他跟汉高祖刘邦有亲戚关系吗?”
大姑:“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
小悠:“那他为什么要造汉朝的反呐?”
大姑:“造什么反?”
小悠:“刘邦不是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一个汉朝吗?这刘秀却另起炉灶又建立了一个‘东汉’,这不是造反是什么?——我知道了,刘秀他爸传皇位时,刘秀没抢赢,于是一气之下另起炉灶单干。”
大姑:“不是的!刘邦建立的‘汉’跟刘秀的‘汉’,是同一个汉,刘秀没有造汉朝的反。”
小悠:“既然是同一个汉,刘秀怎么算是开国之君呀?像唐朝李世民抢了他老爹的皇位,当上了唐朝的皇帝。但李世民也没被称为开国之君,不就是因为他没有另起炉灶,跟他老爹的那个‘唐’还是同一个‘唐’吗?”
大姑:“这是因为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之后,这皇位传子、传孙……传着传着,到了公元9年的时候,老刘家的皇帝就被一个叫‘王莽’的人给废了,而且国号也从‘汉’被改为了‘新’。这个‘新朝’是个短命王朝,仅存在了15年,就被刘秀建立的‘汉’取而代之了。”
小悠:“哦!我明白了!刘秀的东汉,不是他从祖宗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把别人抢走的又给抢了回来,所以算是重新开了一回国。”
大姑:“是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刘秀的国号是‘汉’,而非‘东汉’,这个‘东’字是我们史学界后来加的,这样做是为了跟刘邦建立的那个‘汉’相区别。
同样的,刘邦的国号也仅仅是‘汉’,但史学界后来也在前面加了个字,称为‘西汉’。”
小悠:“我们常说的‘汉唐盛世’,到底是哪个汉呐?”
大姑:“都是!西汉、东汉,其实就是一个‘汉’,都属于那个‘汉唐盛世’的‘汉’!只不是一个是汉朝的早中期,一个是汉朝的中后期。
这就好比我们通常将人的一生,按照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分了六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难道童年期的你和现在的你,不是同一个人吗?”
小悠:“哦!明白了,汉朝只有一个,但是被‘王莽’给切成了两段,前一段史学界称为‘西汉’,后一段则被称为‘东汉’。但是好奇怪哦!我们一般都习惯说‘东西’——东在前,西在后,为什么这里反而是‘西’在前,‘东’在后呢?”
大姑:“这跟都城的地理位置有关。西汉的都城是长安,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而东汉的都城是洛阳,在今河南洛阳东。长安和洛阳相比,哪个在东?哪个在西呢?”
小悠:“我看看地图,哦,西安在西边,洛阳在东边。”
大姑:“所以都城在长安的那个,被称为西汉;都城在洛阳的被称为东汉。但‘西汉’有时也被称为‘前汉’,而‘东汉’有时也被称为‘后汉’——这种就是依照时间先后进行的命名。”
小悠:“我明白了,‘汉’只有一个,但前面可以加的前缀却有无数个,具体用哪个,看使用人的心情。”
大姑:“是看心情吗?”
小悠:“呵呵!不是!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哪个方便用哪个。”
大姑:“不过,一般都只用‘西汉’‘东汉’,其他的用得很少,所以我们也随大流,只称‘西东’,不分‘前后’。”
小悠:“好的。我赶紧记一下,西在前,东在后;西在长安,东在洛阳;‘西东’之间夹了一个‘王莽’——咦?这个汉朝怎么有点像西安肉夹馍呀!大姑,我突然感觉饿了!”
大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