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人到神·蒙昧时代 > 第41章 第六章信物

从人到神·蒙昧时代 第41章 第六章信物

作者:都广建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2 09:54:55 来源:文学城

部落送了众人十几筐晒干的熟米与鲜果,众人在离开时送了部落一罐盐,吃着米干与鲜果操着独木舟调整方向——根据从本地部落补充的地理知识,并与献记忆里对照,沇水上游虽然经过合作部落群的范围,但不连接淇水。

淇水是激女河的支流,而激女河位于沇水之南。

“所以吾等跑错了方向?”

“那倒没有,两条河都通向合作部落群,只是顺着沇水而上会偏北,不会到淇水。”

“为何非得去淇水?”

献解释道:“淇水下游的位置四通八达,可以很好的连接不同方向的合作部落群,也可以让吾等在最短的时间将盐送出去,毕竟这些舟秋季鱼汛前得还。”

被大平原折腾数十日,脑子快成糊糊的众人闻言立时想起,对啊,出发前约定了的,舟得还。

相对盐来说,独木舟本身不值什么,随便几个人都能用少则十日多则二十日的时间做出一条,但独木舟关系到鱼汛时的收获,一条独木舟对应的可是保底三五千条肥鱼的肉食。

这要不能及时还回去,那问题就大了。

沇水一条支流与激女河一条支流距离很近,再加上大平原上多沼泽,沼泽亦可行舟,实际需要陆地行舟的距离并不长,献与众人只用五日便将独木舟扛到激女河的支流中,再通过支流继续逆流而上。

又一日,献见到了属于合作部落群的部落。

部落不大,大人与幼崽加起来刚超过三百,但部落首领是献认识的人,是母狈的女儿女狐,如今是母狐。

见到献,母狐与部落中的大人们甚为惊讶,赶紧给献做了一顿丰盛的热饭热汤,一边招待献一边询问献这些春秋去哪了,怎么看着跟被人虐待很长一段时间似的?

献啃着兔腿道:“没人虐待吾,吾是穿越大平原这些日子顿顿生鱼脍才如此瘦。”

“穿越大平原?”母狐讶异。“汝这是去哪了?”

“吾往北方寻拂晓。”献示意了下自己身上挂着的陶罐。“她老死于北方的高原,吾只能带回她的骨。”

母狐:“....”

虽然大家都是食人族,信奉杀人吃肉天经地义,但随身带着骨头是不是有点离谱?

母狐只能道:“老死,真好。”她活到如今见过很多人死去,但老死的人委实是稀有生物,屈指可数。

献赞同点头。“是啊,真好。”

母狐仍有疑惑。“既然寻到拂晓,为何如今才归?”

对别人来说,千里之途很遥远,需要花很多个春秋才能到达,但献会飞,千里在她的羽翼下并不遥远。

献答:“不思归。”

母狐问:“汝仍在意被烛光取代之事?”

献摇头。“吾从未在意她取代吾之事,众人换掉吾是为何,吾亦知,吾与众人所思不同,走到如此是必然。”

若换掉她是一时意气,没考虑过后果,她肯定会生气,但用烛光取代她,足以看出众人想换掉她是认真的,也想过换掉她后的后果。

“那是为何?”

献答:“吾看到一些变化,吾不喜,但吾无法改变,不说这个,汝缘何在此?”

她记得母狈生活的部落在黄土高原上,位于合作部落群的西部,此地却是合作部落群的东部。

母狐答道:“吾换亲至此。”

献将兔腿骨掰断将骨髓吸吮一空后将骨头堆到一只空碗里。“合作部落群发生了何事?”

在这个时代,不论什么部落都不会永久定居,从古老的时代就一直定期迁徙,再加上换亲的传统,一个部落与千里外的部落中人是血亲也很寻常,但那是至少三代人的辐射,不是一代就换到千里之外。

就算是建立合作部落群以来,她与献也没搞出这么长途的迁徙,都是尽量将一个人的迁徙距离控制在两百里内,甲地和乙地的人口都已饱和,可以从甲地的原住民中挑一部分向百里外的乙地迁徙,乙地的一部分人向丙帝迁徙,通过一层又一层的短途迁徙做到人口大规模迁徙。

长距离迁徙容易水土不服,需要耗费的口粮也多,更耽误生产劳作,短距离迁徙因为环境差异不大,不会水土不服,再选好时间,比如冬季,那连路途上喝不干净的水、被蚊子咬死等风险都能消弭。

母狐叹了口气:“汝走后,大首领与诸部的议事越来越不方便。”

这在献的预料之中,献问:“然后呢?”

“大首领让每个部落每一季选一个人到淇口议事,商议或调整未来半个春秋的事物安排,并复盘过去半个春秋遇到的问题,分好每个部落的活,各自去干。”

献赞许道:“应对得很好啊,虽然无法再每旬让人去诸部查看诸部情况,但可以通过提前商议与分好要做的事,不影响诸部之间的调度。只是以季一会,这只能是靠水的部落,离水远的地方呢?”

虽然这年头的部落都依水生存,不靠着河流的部落很稀有,但稀有不代表没有。

母狐答:“他们半个春秋参加一次议事。”

献皱眉,虽然说不明白,但直觉告诉她,这有隐患,而且——

献道:“部落首领能做的事多了。”

部落首领能做的事多了理论上没什么,但献还没忘了自己在位时看到的那些令人深感脑溢血的事情。

自己天天跑,那些首领都能搞出别人吃粗粮,他们吃细粮的事,烛光如今这样放权,献可不信首领们会不发扬吃细粮的精神。

没了来自合作部落群集体的监督,首领们一定会玩出新花样。

母狐点头。“诸部不再似以前那般听从大首领的调遣,部落与部落间比起从前愈发疏远,吾觉得时间长了可能发生很不好的事,正好大首领想迁徙一些人到大平原西部,吾便来了。”

虽然不知道合作部落群如今的状态继续下去会发生什么,但躲远点准没错。

献抬手想摁眉心,但想起手上有油脂,赶紧放下手。“合作部落群的食物可够吃?吾听说汝等数个春秋都没到大平原狩猎。”

“够吃的。”

“没受到气候影响?”

“怎么会不受到影响,粮食和畜群都减少了,但只要一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减少,食物仍会够吃。”

献立时理解。

食物确实减少了,但减少一部分人口,吃饭的嘴少了,食物自然够吃,而怎么减少一部分人口,看母狐就知道了,跑到大平原的人不会只她一个。

献疑惑的问:“更遥远的北方部落没有南迁吗?”

日旸之地可是被南迁的北方部落人口搞得一片混乱。

母狐疑惑的看着献。

献不解:“吾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对?”

母狐提醒道:“汝与拂晓是大首领时,北方的部落便不断南迁,被汝与拂晓安置,如今更遥远的北方几乎无人。”

献挑眉:“北方人这么少?”

母狐道:“北方寒冷,人自然比大河流域少。”

献愣了下,记得自己当初北方寻找拂晓时还是看到不少部落....话说回来,那些部落好像都在高原东部,中部和西部连人毛都看不到几根,而高原东部的部落若是要向南迁徙,都是南方,去大河下游的日旸半岛显然比大河上游方便。

行吧,献大概猜到合作部落群为何如此岁月静好。

只有高原中部和西部的人会往大河上游迁徙,在气候刚变冷时便有一部分人迁徙,但刚进入合作部落群的范围就被她与拂晓安置,而被安置的人又通知北方的血亲部落这边日子好过,引来更多部落....于是,高原中部与西部的人口几乎跑光。

当然,肯定会有留下的人口,但与合作部落群如今的情况一样,只要人口密度下去,食物就会够吃。随着大量人口迁出后,高原的食物会够剩下的人吃饱。同时剩下的少量人口为了维持食物与人口平衡必定会控制出生率,除非食物增长,否则出生率不会增长,人口将长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自然影响不到合作部落群。

北方高原上的部落要影响到合作部落群,大概要等到气候恢复长期温暖后又再次变冷。

长期温暖会带来更多食物,高原上的出生率和人口都会随之增长,于是气候再次变冷食物减少时,在温暖期增加的那部分人口就没吃的了,只能南迁。但在那之前,北方已不会影响到合作部落群,毕竟没人是傻子,明知道食物只够养活十个人,非得提高出生率,搞出十一张吃饭的嘴。

日旸之地那边的纷乱是一开始就没应对好,若在刚开始时像拂晓与她一样将高原东部的人口安置好,如何有今日之混乱?

既然食物没问题,那就出不了大问题。

献放心了,取出带下舟楫的一罐盐给母狐。“汝尝尝这个,吾自日旸之地带来。”

母狐看着罐子里发白的灰色颗粒。“这是什么?”

献答:“盐。”

母狐疑惑:“盐是黑色的,你这不是。”

“这是海水中煮出的盐,与盐泽之盐不同。”

母狐不理解海是什么东西,但觉得献就算恶作剧也不会拿能让人吃出病的东西整自己,试探的抓起一粒豌豆大小的盐粒舔了舔,眼眸立时瞪圆。

献期待的问:“味道如何?”

母狐道:“苦、涩、咸,甚美。”

她以前吃的盐都是盐泽的盐,吃起来又苦又涩,几乎吃不出咸味,但海盐苦涩之余却能清楚吃出咸味,论品质甩开盐泽盐一大截。

献笑道:“味美就好,日旸之地土咸多盐而少粮,合作部落群少盐土肥而多粮,汝觉得以盐换粮如何?”

母狐又舔了一口盐粒,好咸好吃。“如何换?”

“一斗盐易五十斗粮。”

母狐讶然的看着献。“这么少?”

盐泽之盐的盐可是一斗好盐换八十斗粮,就这还是几代大首领竭力调度人力给盐泽,让盐泽产更多盐的成果。

献重复道:“日旸之地临海,土咸多盐,同样煮一斗盐,在日旸之地需要耗费的燃料少。”

母狐闻言下意识道:“那怎么不换更少的粮?”

献答:“从日旸之地乘舟至此需穿过大平原,沿途需要耗费大量口粮,抵御众多危险,若易得之粮不足以支持过冬,日旸之地的部落不会愿意跑这么远。”一斗盐换五十斗粮已经是最低价,再低,日旸之地的部落也没法接受,那她这一趟就白跑了。

母狐相信献不会坑自己,遂看了看献用的斗,发现这家伙用的斗比合作部落群用的斗大一半。“汝之斗更大。”

“此一斗为吾一日之食。”

“合作部落群用的斗也是汝一日之食。”

“那是吾幼时一日之食。”献遗憾道:“吾本想用一样的斗,但走时没带斗,只得重新做,吾走时,汝予吾一斗,吾带回日旸之地。否则两地的斗不一样,易物时需换算,麻烦。”

母狐闻言神色黯然。“回日旸之地?汝以后都要在日旸之地生活?”

献想了想,回答:“未来三五十春秋会在日旸之地,再之后吾未想好,看彼时的心境。”

母狐为献的时间单位无语一息。“众人皆思汝,何不归来?”

献道:“来日吾会往来日旸之地与合作部落群,仍会再见。”

“不是这种。”

献道:“母狐,所有人都会死会老,合作部落群若离了吾便无法延续,那来日吾死了呢?”

虽然她生长缓慢,并非不会老,但考虑到这年头基本没人能活到衰老,老可以忽略不计,但突如其来的死亡是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结局。

虽然她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离开的,但听了合作部落群近来的变化,她很难不思考这个问题。

她之于合作部落群,如陨石之于当初的无夷部落。

任何群体依赖于一样无法再生无法替代的事物,长久来看都不是好事。

母狐看了一会献的外表,虽然年纪与拂晓不分伯仲,但不同于已化为枯骨的拂晓,献一副嫩得能掐出水的大崽模样,思考片刻,道:“那也没必要离开。”

“我并非一去不回,仍会时时归来。”

母狐觉得这个结果也能接受,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正好烤羊做好送了来,母狐招呼献吃羊肉。

献看着端来的烤羊,露出惊讶之色。“汝等杀羊食?”

部落养羊不都是为了食用羊乳吗?几年不见,合作部落群奢侈到能宰羊吃羊肉了?

母狐解释道:“平时不杀羊,这次是为汝归来杀羊,杀的是公羊。”

就算公羊也不应该,蓄养的牲畜都是冬季时的储备粮,献看了看部落其他人理所当然的模样,脸黑了。“汝不知吾恶何事?”

母狐:“....”想起来了。

献一巴掌拍掉女鲅的手。“拿走,吾不食。”

女鲅委屈的看向献,这么香的羊肉。

献瞪了眼女鲅,什么肉可以吃什么肉不可以吃都不知道吗?

母狐为难道:“但羊已杀,若不食便浪掷了。”

献想了想,道:“所有人一人一块羊肉。”

也行。

母狐将分肉的石刀递给献。

激女河流域养的羊多为山羊,体型大肉多,但三百多人一人一份,也就一口的分量,反倒是切肉切得献满头大汗。

切完肉,献拿起自己的一份肉。

比起北方高原上只吃嫩草的绵羊,山羊不挑食,草根麸糠都吃,但肉质比起绵羊完全不同,绵羊肉质细嫩,而山羊肉,两个字:费牙。

但切完山羊的献饿得不行,就算是肉质粗糙的山羊肉也啃得津津有味。

母狐问献:“汝带来多少盐?”

“二十三千一百六十斗盐,汝等要多少?”

“都要。”

献停住咀嚼山羊肉的动作,茫然的看着母狐。

汝方才是不是没听清吾说的什么数字?

虽然盐是人的生存必需品,但也不能盲目收集,二十三千盐需一千多千的粮来换。

母狐道:“不止吾之部落,大平原西部这里还有其它部落,吾等去盐泽易盐路途很长,每每所得亦不足,一直缺盐,这些盐来得正好。”

献心中叹息。

盐的分配一直是大首领的重要职能,因着产量始终不能满足消耗量之故,从拂晓起,不论如何分配都无法令所有人满意,但她记忆里,不满意归不满意,却也没到话语里满溢怨气的地步。

总觉得自己迟来几个春秋,很可能看到不同部落为了抢盐打起来。

献赶着秋季鱼汛前还舟,离开日旸之地已六十余日,不能再耽搁,能早一日将盐换成粮食是好事,一口应下。

母狐迅速联络周围部落带着粮食来换盐。

听说有盐,合作部落群东部的部落动作皆迅速,离得近的带着粮食赶来,离得远的不能迅速带着粮食赶到便先派一个人来谈,表示愿意多出一些粮食换盐,粮食就在后面,等一等就到。

献毫不犹豫严厉斥责这种扰乱市场(虽然这年头还没市场)的行为,将人斥责得跟霜打过的草木后,献取出一大袋贝壳。

“日旸之地有许多盐,可供所有人之需,冬季时盐舟还会再来,吾与汝等相约,一斗盐易五十斗粮,冬季之盐先予汝等,以贝为信,一贝十斗盐,汝等可愿?”

距离远的众人想了想,虽然这次的盐换不到,但下一批能换到,而冬季也没多久,也行。

献一一询问众人所代表部落想要的盐数,问出盐数后,从盐数小的开始发起,每十斗给人一枚贝,发到最后时发现这次带出来的两万枚贝居然不够。

一贝十斗盐,两万贝便是两百千斗盐,一个大人一个春秋所需之盐在半斗到一斗之间,这么多盐整个合作部落省着点够消耗半个春秋。

献只能委婉向排在后面的狮子口们表示,别太过分,也给后面收到消息的部落留点盐。

狮子口们只能降低盐数,这才没让献发到最后贝不够用。

解决了贝问题,还有另一个问题。

这么多粮食怎么带回去?

自己带来的舟楫不够用。

所幸,这几个春秋为了方便联系,烛光鼓励各个部落多造两条舟,合作部落群没有日旸之地赶季节鱼汛的需求,造舟是为了通过水路与其它部落联络与换盐,舟借出去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献借到一百条舟并操舟之人。

还是不够。

最终还是女鲅给献出了个主意,让诸部分期付粮,诸部可以拿走盐,但这次只给一部分粮食,剩下的粮食等盐舟下次再来时再给。

当然,为了确定到时要找谁要多少粮食,需要留下信物。

一口气拿出一大笔粮食对部落也有影响,可以分期支付,诸部也很高兴,只是信物不太好给。

信物必须方便携带,诸部想了想,也学着献的模样用贝壳做信物,但在贝壳上留下不同的刻痕表示这个贝壳属于哪个部落。

收集的贝壳最终堆满三条舟。

来自日旸之地的众人整理贝壳整理到想吐。

女鲅忍不住道:“他们没有小一些的贝吗?怎么都是大贝?小如拳,大如掌。”

献道:“河里捡的贝都是大贝,这已是挑选的小贝。”大家平时捡拾的河蚌可是用来打磨蚌刀,要的就是大,不大都打磨不了蚌刀。

女鲅闻言问:“那汝用的贝是从何捡来?”

献用来做信物的贝只有指甲盖大小,颜色也是很漂亮的黄白色,在日旸之地,这样的贝都是用来制作项链,数量也不多,而献一口气拿出了两万枚,整个日旸之地都未必有这么多小贝。

“吾问母鲤有无方便携带适合做信物的东西,她找海里的鲛人要来这些贝。”

女鲅恍然。

忘了母鲤,虽然没有鱼一样的尾鳍,但母鲤有鱼一样的鱼鳃,同沿海的鲛人时有往来,搞点海贝易如反掌。

女鲅道:“下次吾等可以多带些贝给他们做信物,省出舟载粮食。”

众人皆赞同。

贝壳虽是来日取粮食的信物,但本身不能吃,一舟的贝壳视觉冲击效果远不如一舟食物。

也有人道:“其实这些贝也很好。”

献看向说话的人,记得对方,公六麋。“怎么说?”

“河中可收集到,刻痕也很好....”

公六麋的声音在献愈发阴沉的脸色中越来越小,最终消音。

献道:“以后只能用这种小海贝做信物。”

虽然不知道这种小海贝的产地在哪,但从它在陆地上的稀罕不难看出,陆地生物无法自己获取。

不过也要防止有人通过鲛人获取大量小贝制造麻烦,用来做信物的贝还得做一些记号。

PS:献用来做信物的海贝,现实原型是产自马尔代夫的货贝,海域纬度越低,贝壳越小,而马尔代夫的货贝不仅个头小,色泽漂亮,还,因此在远古,从印度洋周遭到我国,这种货贝被用来当货币,甚至到近代之前,货贝都是非常流通的世界货币。

一些用贝壳当货贝的地方,比如云南、印度、非洲和美洲,云南的货贝好像是在民国到建国早期才退场,印度则是带英到来,为了方便收税(货贝对带英没用),花了大力气发行统一的新货币才让货贝退出历史舞台,而非洲与美洲,昂撒通过工业化捞取货贝,再用货贝去和土著做生意,最终,搜刮走无数财富,给土著留下堆积成山的无用货贝,反正世界各地原本的货贝货币体系在昂撒的破坏下崩溃。

当然,云神篇这里私有制还没进化出来,货贝的功能只是一种因为无法仿冒又漂亮所以用来做信物的海贝,离货币功能还早着呢。

以及,盐的颜色和味道,可能有读者觉得,作者你写的生命东西?那是盐吗?

是盐,古代的盐....十二分佩服穿越回古代的主角们,穿成贵族还是平民、奴隶是压迫别人还是被人压迫都是其次,盐这种生活必需品才是真要命,吃惯现代工业提炼的精盐,真的有人吃得下古代盐吗?

万幸,献是纯土著,还是原始部落开局的土著,她没吃过任何现代人的好东西,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可以正常享受每个时代的“美食”,这要是穿越者,说不定写着写着主角就想自尽了。

PS:激女河的现实原型是黄河,沇水的现实原型是济水,日旸之地原型山东半岛,可能有人疑惑,既然这样,黄河怎么在南边?哦,虽然很离谱,但黄河它的河道在最近一万年在华北与华南的广袤平原反复横跳——淮河和辽河海河等河甚至曾注入黄河——所以献这个阶段见到的激女河在南边,再过百来年她就会惊奇的看到,哇哦,激女河从大平原南部跑北部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第六章信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