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 第4章 农家日常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第4章 农家日常

作者:鱼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7 21:15:23 来源:文学城

这天晚上赵家三房闹了大半宿,大家都睡得不安稳。

“宝儿昨晚都没睡好,没想到三嫂也能吵起来。”巧娘一脸心疼,一边将重新灌好热水的汤婆子塞回了被窝。

晚上孩子坚持给她用来捂手,闹得她泪珠子忍不住往下掉,直夸宝儿懂事。

赵来贺点头,“三哥确实也该想想以后了。”

许是年后就各自生活了,赵家这顿年夜饭格外的丰盛,几个孩子眼巴巴地望着桌上的肉菜丸子,口水都咽了好几回,只是几个大人却因着昨晚的事,吃得格外沉默。

依着往年的习俗,年夜饭后就是一大家子坐在堂屋里围着炉子守岁了,不过老赵家人口多,堂屋小,往年也就几个大人男丁留下来陪赵老头跟张氏唠嗑,几个媳妇各自带着孩子早早回屋里头待着去了。

今年饭后,知道赵老头有话要说,一家人倒是还挤在堂屋里谁也没敢走,只等着赵老头发话。

大胖几个孩子平日里早就疯玩开了,此时此刻,也都不敢捣乱。

赵老头看了眼这满屋子的儿辈孙辈,终于是发声了。

“咱们家人多了,这老屋子也挤不下去了,虽说父母都在不讲究分家,只是总不能让你们都老大不小,还全都挤在一块儿过日子,这人多了,日子久了,总归是要起争执的,我跟你们娘也不是那固执的,所以同意了分家,这个事就算定了,总归是剩不下几天的功夫,你们也不必见天的吵吵。”

赵来金几个忙摆手。

赵老头哼了一声,接着说道,“也别说什么敢不敢的,你们这些日子还少吵了不成?前头已经说好了怎么分,章程也都是现有的,就照规矩来。我们跟着老大养老,这老房子就留给他们了,家里田地拢共是十五亩,你们一家三亩,我跟你娘得三亩,西头的竹地给老四,他打猎能用上,银钱上他少分二两,另外的宅基地我前头也已经找村长说好了,老四愿意去村西边山脚下,那下坡那两处就是老二跟老三的了,年后你们就准备拉材料起房子,在这之前你们愿意住到宅基地边上起草棚子也行,愿意住家里也可以。但是先说好了,要住在家里,就给我老老实实的,别为了点小事就能吵起来,传出去像什么样!”

具体怎么分家前头都是请了族老们来见证的,早就定了下来,再听赵老头说起,众人自然是忙答应了下来。

赵老头叹了口气,点了赵来庆。

“老三,年后分家了,媳妇孩子都要靠自己养了,你是个什么成算?要是说什么还要读下去,我跟你娘,这一大家子供你读书这么多年了,自然也不想你半途而废的。”

听到这里,陈莲急了,她可不能再忍下去了。

但是赵老头话还没说完。

“可自己有多大的本事自己心里明白,倘若还想读,也不是不行,但是你得靠自己读了,自己赚钱,读书,养家糊口,你有多少能耐,读多久的书都是你自个儿的家事,我们不指望你,也不再管你了。”

“爹,我一个读书人,岂能……那些黄白之物……”

这话听得王三娘王小红纷纷唾弃不已。

“没了这黄白之物,你还能读起书了?”

赵老头看了眼大媳妇,倒是没有反驳这句话。

谁说不是,举全家之力供养了这么一个读书人,却什么都没得到,到头来换来了这么个酸书生,不管是其他几房人心里有怨言,赵老头何曾不是既有不甘心又有怨念。

“没有钱你拿什么读书?拿什么买笔墨?拿什么交束修?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二十多岁还是个童生,钱夫子都劝你放弃了,你不放弃想继续读,可以,但是男子汉在世,总要养家吧?往前你有我们这一大家子给你供着,如今我跟你娘还有你几个兄弟是供不起你了,往后你就得靠自己,读书人总归是饿不死的,你去给人孩子启蒙也好,去县城里找活计也好,或是给人家写写对子抄抄书,这么多法子,到时候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谁还拦着你不成!”

别说陈莲了,其他人听下来心里也是一片火热,更加坚定要送儿子去读书的念头。听听,这么多条赚钱路子呢,怎么着也比土里刨食强。

赵来庆到底还算孝顺,听着这话,终于是点了头表示年后就去找活干。

年后,刚走完亲戚,赵家就忙活起来了。

首先搬走的是四房。

赵来贺主动要了村西头的宅基地,那边挨着山,几户人家也离得远,虽是偏了一些,但是上山方便,刚好方便了赵来贺。宅基地边还有当初老猎户住过的茅草屋,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早点搬过去,也好早些盖房子。

赵老头没意见,只是又让老大抗了一袋豆子过去,惹得王小红念了一句“爹娘还是偏心幺儿的”。

看到老四这么早就搬走,王三娘难得没说什么,很爽快地让赵来金帮忙搬东西,还多给了一碗酸菜。

只是当天晚上,她就把空出来的屋子收拾好,让两个儿子住进去了。

而这头,赵四一家也来到了新家。

新家茅草屋不大,有两间房,一间住人,一间吃饭,厨房就在外面用泥巴搭了个灶台,锅是没有的。

老赵家有两口铁锅,在全村也算数一数二了,只是还做不到每个儿子一口铁锅,他们家多得了一分的竹林地,就没有锅了,

好在赵来贺早前些日子就去隔壁陈湾村的陈铁匠那里订了一口锅,约好年后去取,如今搬到这边来,刚好去拿回来。

赵来贺出门后,巧娘先是把儿子塞进被窝里,摸了摸他的汤婆子,感觉还暖着,就里里外外收拾开了。

赵丰年环视一周,知道新的生活要开始了。

柳巧娘里外清扫干净没多久,赵来贺就回来了,带回了一个双耳的铁锅,?并一把铁刀。

柳巧娘爱不释手地摸着铁刀,“这刀好,就是怎么没让陈铁匠给磨磨开了刃?”

赵来贺正准备提着水桶去和泥巴架铁锅,“差点忘记了,”他放下水桶,从背篓地下掏出来几个橘子递给巧娘,“陈铁匠这些日子家里忙,没空给开刃,退了我几个铜板,又送了我几个橘子,让我自个儿开。”

那几个橘子黄澄澄的,跟秋日里的橘子大不一样,巧娘只在过年前的一次集市上见过,虽然长得丑,却卖的贵价,她们村里人是不买的,因此此时见了也欢喜。

“回头煮水,这东西说是治咳嗽呢,宝儿铁定喜欢,只是没成想,这才刚过完年,陈铁匠家生意便这么好了。”

赵来贺一边拌泥巴,一边回道,“倒也不是忙生意,陈家年前成亲的儿子,就是哪个娶了镇上人的儿子,过了年从岳家回来了,陈家一家都里外忙着,怕怠慢了镇上的媳妇。”

巧娘迟疑,“这不是入赘嘛?陈家老太太可不像是能让儿子当赘婿的主儿。”

“年前没听说是入赘,许是镇上人疼闺女,留在家里过个年也说不准。”

“宝儿想读书吗?”

搬家第二天早上,赵来贺问赵丰年。

赵丰年并不惊讶,在所有人都捧高读书人的大环境下,他爹娘又如此宝贝他,不可能没有想法。

这个时代,读书人就意味着高人一等,拥有官身更是意味着拥有了特权,赵丰年很清楚,想要在这个时代好好地活下去,活得好,护住家人,也只有这一条路。

只是,拥有三十五两银子,三亩地的农户家,再供一个读书人,就算不起房子,也远远不够,就如老赵家,在村子里条件算不错了,但举全家之力,也才供了一个童生,更遑论他们家呢。

但是,方法总是比困难多。

晚饭吃的是杂豆饭就咸菜,赵丰年多了一碗鸡蛋羹。

张氏养了两只下蛋的母鸡,天暖的时候一天能有两个蛋,入了冬后就少了,平日里张氏宝贝得紧,这一个月来攒了十来个,是要拿到城里换钱的。

离开的时候,张氏偷偷摸摸将巧娘拉了出去,回来的时候,巧娘眼眶明显红了,小心翼翼捧着十个蛋给儿子看。

“这些蛋是奶奶给咱们宝儿补身子的,宝儿以后要好好孝敬爷爷奶奶。”

但是任凭有点良知的人,都做不到自己吃鸡蛋,父母吃糠咽菜吧。

赵丰年毫不犹豫地给赵来贺巧娘各舀了一勺蛋羹。

“都说了爹不爱吃鸡蛋,这玩意没味道,爹就喜欢吃咸菜,宝儿自己吃!”

“娘也不爱吃,娘以前在厨房里吃了好多呢,早就不喜欢吃了。”

赵丰年捂着自己的碗,坚决不肯接受,“如果爹跟娘都不喜欢吃的话,那我也不喜欢吃了。”

赵来贺跟巧娘对视一眼,既无奈又感动,这些日子来,他们发现孩子越发有主见了,这样精神的儿子让两口子也越发有了动力。

“宝儿真乖,改明儿个爹进山给宝儿逮兔子吃肉!”

赵丰年不清楚外面的武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大概率还没脱离冷兵器时代,但是作为农家的业余猎手,据他所知的,赵来贺打猎的工具除了一把弓,几只反复利用的箭,箭头是铁做的,沾了水容易生锈,赵来贺十分宝贵,不时就要拿出来磨一磨。

这种工具十分考验人的准头力气,费时费力,遇到危险的大型动物,保命都是个难题。这也是为什么赵来贺虽然经常上山,但是收获并不大的缘故了,上次能猎到银狐皮子,已经是难得的运气。

赵丰年有心想替他改造武器,但是又怕吓到夫妻俩。这段时间的相处,加上原来的记忆,他早就将他们当做真正的亲人了,他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缘故让他们伤心。

也该找个借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