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 第24章 第 24 章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第24章 第 24 章

作者:鱼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3 22:40:07 来源:文学城

赵来金回到家,刚好撞见王三娘,王三娘见他乐呵呵的,当即翻了个白眼。

“上赶着去帮忙,完了还乐得跟什么似的。”

“都是兄弟,往后是要相互扶持的。”

“他赵四如今日子是好过起来了,也没见他扶持扶持你这个大哥的。”王三娘不满,忽然又想到什么,“不如你去找老四借点银子?大胖个臭小子,死活不去读书,咱们得让二胖去!”

赵来金无奈,大胖过完年大闹了一场,就是不肯读书,俗话说的好,这牛不喝水还能按着头不成,只是二胖也不是个读书的料,才去了一天就在家哭闹开了。

“怎么又扯到这上头来了,两孩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去也是浪费钱,还不如好好种地,谁不都这样过的。”

王三娘立马就怒了,“是,谁都是这么过的,可你赵家老三不是,他老二儿子不是,赵老四家的儿子也不是,你老赵家也就你两个儿子要土里刨食!亏你还是当爹的!”

赵来金先是怔愣了片刻,随即便是不甘中透着沮丧,“这不是,俩孩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子,咱们家也不是那富贵人家,何必上赶着浪费银子。”

王三娘更气了,可不得不承认赵来金说的也是事实,为了孩子读书的事,他们节衣缩食,算起来,去年一年到头都没吃几次肉,还都是老四家送过来孝敬爹娘的。

倘若是大胖二胖有一个能读进去也就罢了,可偏偏两个就是不开窍。

最后,王三娘也不得不认命了。

只是老四家也就罢了,人宝儿是县太爷公认的聪明,可一想到王小红家的柱子还读着书,王小红还见天的自夸,王三娘心里就不舒服了。

而这边,赵丰年总算是能松了口气,只因人们来了一段时间过后,终于是消停下来了,一来是堆肥的好处还没落到其他人家的身上,只听了一耳朵自然比不上亲眼所见,二来县城组织了各村的人学习堆肥呢,大家都忙着。

赵丰年对此感到十分满意,再不用担心走在路上被忽然冒出来的人摸一把脑袋了。

这日,照常是赵来贺送赵丰年去顾家私塾,刚出了村口,碰上了同样送人的赵来富。

自打家里买了驴子,赵丰年几乎就没搭过赵大伯家的牛车了,过完年后,因着赵有志要备考童生,下学时辰不一样,更是很久没有一起上学下学了。

今天倒是碰巧了。

见到赵丰年父子,赵来富兴致不高地打过招呼,没再开口,跟之前见到赵丰年的样子几乎判若两人。

赵有志府试没过,赵丰年也能理解,只当赵来富苦闷于儿子没考上童生心情不好。

殊不知,赵来富虽则失望,却对这次赵有志考童生没抱太大期望,毕竟有顾秀才的话放在哪里,大不了就是明年再试,他家总归是不缺这点银子的。

他苦闷在于,都是做儿子的,还是一家子,赵丰年比自己儿子还小,却小小年纪,已经接二连三表现出聪明过人来,还被县太爷当众夸赞,有了“神童”之称,而他家这个却是看不到一点苗子来,怎么能让他不产生落差来。

倘若赵丰年知道赵来富怎么想的,怕是要觉得他是钻牛角尖了,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未必一定要跟旁人比较的。

回去的时候,赵丰年这样跟他爹说道。

赵来贺思索了片刻,“话不能这么讲,你富大伯自小要强,比我们这一众兄弟都要有出息,第一个盖房子的,第一个买地买牛的,如今见到其他兄弟赶上来了,儿子却没考上,虽说未必就是嫉妒,但是这心里总归是不太舒坦的,等过了这阵子,也就过去了。”

赵丰年点点头,赵来富是个有智慧的人,一时间心态转不过也是有的,就像赵来贺说的,过段时间就没事了。

就在大家都在如火如荼的忙着堆肥的时候。

赵丰年忽然想起了自己去年晒的酱油。

“怎么这会儿想起来了,还说呢,论照料这些活儿来,咱宝儿可比不上你娘,你前头病了,我见那都长绿毛了,就都给扔了,可别告诉你爹,他向来舍不得一点粮食的,回头就该心疼了。”

赵丰年一脸无奈,”娘,我就是要它长绿毛呢,不过这回就算了,咱们再做一次,娘还记得是哪一框长的绿毛吗?咱门再试试。“

“这,哪有人要吃绿毛豆子的。”巧娘有些怀疑,但是出于对儿子的信心与支持,还是让她麻利地去地窖里搬了一袋豆子。

就在赵丰年实验着做酱油的时候,时间来到了九月份。

九月中旬,各村最后追了一遍肥,临近收获,大家脸上没有不挂着笑的。

“前头开的花就多呢,豆荚都挂满了,我家地里可没几个瘪豆荚的。”

“我从豆禾就看出来了,多壮的豆禾啊!”

刚推行堆肥的时候,虽说听说这东西能增产,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相信,不少人都将信将疑,直到豆苗发了芽几个月后,第一批肥下了地,那翠绿挺直的苗子一看就知道秧子长得好。

那些不肯做堆肥的人家就慌了,好在县城有指令,每家每户必须堆肥,等他们急急忙将家里不多的堆肥用起来,又继续扩大堆肥的时候,已经是晚了旁人一大步,导致后面虽豆荚长了起来,却也远不如其他人。

且不说那些人如何的捶胸顿足,县令大人知道了这事,当即也是火冒三丈,勒令他们接下来必须好好伺候庄稼,不得有误。

村民只道县令大人心系庄稼,纷纷夸赞不已。

巧娘跟村里人唠完磕,饭桌上便提了这事。

“听说还有那眼红得要去害邻居家的地呢,好在及时发现了,周家村有家就被害了半亩地,天杀的,好好地豆子,豆荚都长了,眼看着就要鼓起来了,偏偏全被拔了采倒了,那家是寡妇带着公婆,就两个小儿,碰到这事,一点办法都没有,听说哭得跟什么似的,真是作孽啊!”

“周头那边这事多着,我也听说了了一耳朵,后来人抓住了,只是那家也穷得听不着个响,怕是赔不了什么。”

赵丰年听完,问道,“报官了吗?”

巧娘怜爱地看着儿子,“傻宝儿,都是庄稼汉,地里庄稼的事,哪里是拿到衙门里去说的。”

赵来贺也解释, “咱们县太爷虽说是个好官,但也没人敢闹去县衙的,怕是周家村村长得压下来了,这世道就是如此。”

赵丰年听了有些不是滋味,只是他也知道,就如赵来贺所说,这个世道就是如此,平头百姓就是怕官。

“爹,娘,我打算明年下场。”

赵来贺巧娘还没反应过来。

“下什么场?打谷场?”巧娘不解。

赵来贺却是意识到了,“你想明年开春考童生?”

赵丰年点点头,“我想明年先下场试试,倘若成了,对咱们家都好,倘若不成,就要辛苦爹娘白干数月了。”

赵来贺却笑了,“你尽管试!爹娘都支持你!”

巧娘本来还在想儿子只读了不到两年的书就要去考科举,此时听到丈夫的话,也笑了。

是了,管他读了几年书,如今他们家也不是出不起考试的花销,前头县太爷给的一百两,盖完房子花了不到十两,还是特意给儿子多盖了间书房的缘故多花了些,又拿出六十两买地,如今还剩下三十两没动呢,加上前头赵来贺出货的钱,她自己买鸡的,家里还有一百多两呢,够儿子考好几回的了。

赵来贺同样这样想。

夫妻俩谁都没觉得赵丰年这次能考上,主要是考科举对他们而言太遥远了,老赵家赵老三考了这么多年都没考上,大伯家的有志读了好几年也没成,虽然知道自家孩子聪明,但是考科举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赵丰年虽心里有底,却依旧不敢松懈。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顾家私塾的学子们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中,谁都逃不开一个叫做“赵丰年”的噩梦。

就在赵丰年在私塾试图卷死同窗的时候,大豆也开始收获了。

去年赵家一亩地收了一石斗的豆子,今年全面施肥,竟然收了平均一亩二石,整个赵家村再次沸腾了。

这次收豆子没有雇人,村里就自发帮赵家收了,如今赵家的产量一出,大家纷纷奔向了自家的大豆。

等过了称,亩产最多的是赵大伯家,他们家今年种了八亩地的大豆,收了二十石多,平均一亩地二石三斗,村长家的十亩地亩产在二石二斗左右。

赵大伯家都是上田,跟普通人家的地还是有区别的,众人这样想着,等村里都统计下来,除了几家偷懒没有好好施肥的亩产一石半,其他家基本都有一石八十斗左右。

一瞬间,除了那几家懒怠的懊悔不已,其他人都跟过年似的,见着人问侯的话都变成了“你家今年亩产多少石”。

要知道,在堆肥之前大豆一亩地就一石多一点,也就是一百到一百二十斤左右,这回就连下田都有一百五十斤了,怎么叫人不振奋。

而赵丰年“神童”的名号再次响了起来。

随着临县下面的村子陆陆续续秋收完,在县衙早就等不及的县太爷派人拿回记录,也是笑的合不拢嘴。

纳粮的时候,县太爷再次出现说了几句话,便神清气爽地离开了。

“听说,张大人的帖子早就写好了,就等着这次纳秋收后递上去呢,如今,怕是府城早就收到了,张大人,要升官了!”

下一本预收《穿成炮灰,被迫登基》求收藏~

周齐修穿书了,书里他是个藩王,但是周齐修开心不起来,因为他和他的藩国都是炮灰。

朝廷正在想尽办法削藩,隔壁的藩王在跟另一个藩王争地盘,再隔壁的藩王正在密谋篡位谋反。

周齐修缩在自己的小破国里跟百姓瑟瑟发抖。

为了逃过家破国亡的下场,周齐修只能带着百姓,撸起袖子就是干。

广积粮,筑高墙,不称王!

粮食产量提起来,猪马牛羊养起来,民兵训练起来,武器偷偷搞起来。

只是到了后面,周齐修和百姓们发现,怎么大家打着打着都没了?

那么?接下来是,该称王登基了?

立意:人定胜天,撸起袖子就是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 2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