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刺秦令:司乐倾城 > 第217章 百年往事

刺秦令:司乐倾城 第217章 百年往事

作者:孤虚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4 05:15:27 来源:文学城

白莳又向另外几人歉意地笑道:“若真论功业,姑娘是后起之秀,自然不及各位自大衍肇始便累积的汗马功劳。不过女子群中,多不识亦对干戈戎马无兴趣,但如阿秋姑娘般才色艳绝,舞姿曼妙,一夕便自无名之辈扶摇直上直达御前,又有反抗强权的典型事例,则为我们边远之人所津津乐道,视为传奇。”

又冷哼一声道:“历来中央门阀,对地方豪强均是多方钳制、压迫,唯恐尾掉不大。故在此事上,西南人虽是看客,却也是站在关内侯一方。他进京为父报仇,我们不觉得他做错了什么。”

阿秋瞠目结舌,全然不知自己在这西南边陲之地,竟有了如此光辉的形象。

公冶扶苏却是笑向顾逸道:“少师后继有人,亦可心安了。”

白莳这才想起顾逸,立刻歉意地道:“祝由门晚辈白莳,见过少师!”

顾逸去除头上斗笠,因此刻再无外人,无须避讳,道:“昔年在宫中,我曾与祈萝、祈尚兄妹相识,你是他们哪一个的门下?”

白莳见得顾逸容貌之时,也是一怔,但她随即再拜,道:“弟子是祈萝大巫师的门徒,祈尚大巫师是我师伯。”她起身时,神色变得凝重,道:“弟子此来,正是为师父师伯。他们二人向来游历在外,云踪无定,可最近一年间,忽然失去联络。弟子忆及他们书信中曾说过,近日多半会往隐世宗一行,故来隐世宗寻找,到得这里,却发现隐世宗亦发生了大变故。”

顾逸道:“你是疑心他们的失踪,与厉无咎的入生死关有关?”

白莳道:“弟子只是妄加揣测。此刻隐世宗一切事务,均由出身北方高门的萧姑娘把持,我那师父师伯虽非武林中人,但敝宗……亦颇有朝堂上能用得到的地方。我担心……”

公冶扶苏截断道:“你担心,萧姑娘连她师父都敢控制,恐怕令师与师伯,也已落入她的控制中。”

白莳虽有此揣测,却不敢明言,只能再拜,道:“如今少师和公冶家主在此,那再好不过,求二位为我祝由门作主。”

阿秋眼见她一个孤身弱质女子,又不会武功,千里迢迢自吴中入西南,深入隐世宗潜伏,只为师门长辈安危,亦可谓有胆识担当了。也无怪乎她每谈及赵灵应以及阿秋事迹,均会流露向往憧憬神色,因算是半个同道。

顾逸神色淡漠道:“厉无咎并非为萧羽所控制,而是自愿入生死关。至于你师父师伯,他们是我故人,我既已到了此处,必会查个清楚。”

一行人说着话,却已抵达大宛山深处,白云之麓,一幅如诗如画的空山灵境,便即展现眼前。

一道飞瀑如白练,自悬崖直泻而下,坠落至山崖化作溪涧,青苔水草,碧绿蔚然,其中偶有金鳞游动,闪烁发光。

一块奇形巨石耸立于不远处山巅,此刻阳光透过层层云层洒落其上,白得耀眼。

顾逸自进入此处,便变得极为沉默。

眼前一草一木,均提醒着他那久已遥远淡漠的,最初踏入尘世的记忆。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此深谷中一切情景,均与五十年前他破关而出时,没有区别。花开花谢,草枯草荣,一岁春来一年秋,只是大约,他再也不会见到当初接他出关的那个人。

经过溪水之时,顾逸不由得低头自照。

白发如雪,灰眸妖异。一别许多年,再来此地,他仍是当初那副不人不妖的形容。回头却已是百年身。

他又想起白莳起先所问的那个问题。

“何为生死关?”

他答曰,生死关便是修行者最后的门坎,皆因包含着行者此世的愿心。

无论烈长空、公冶扶苏还是白莳,他们都不会有“此世此生,所为何来”的疑问,因他们的武道、香道、巫道修行,都没有达到那一步。

那是附于人心灵之上的重重枷锁脱落后,方会证知的一种心相。

这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人穷尽毕生心力,所竭力一博的成就。

厉无咎之所以被萧长安逼入生死关,是因为他以毕生修为化作天命谶言出口,投向那茫不可知的未来的那一刻,他这个人等于已经不在了。

所余的,只有肉蜕和残余神识。若不立即闭关,三天后他便会倒地而亡。

厉无咎,本不该以这般极端的方式,去支持他顾逸的。他早已超脱世外,游弋如真人。

厉无咎的入生死关,与他并不相同。

历来入生死关,坐不破关,今生便无法出关,其是否成就,仍是待乎自我的觉悟,因其种子,仍然是“自我之愿”。

但厉无咎不是。他赌的,是别人的成就,是他顾逸的成就。

也只有如他一般,彻然无我之人,才能这般洒然放手,纵浪大化中,不喜亦无惧。

这也就意味着,若在厉无咎此生结束之时,顾逸尚未应他所愿,完成以南统北,一统天下的事业,那么厉无咎的谶言便算失败,他将在闭关中坐化。

阿秋的声音,轻轻地响起,适时的将他拉回现实:“那时,你入生死关的愿心又是什么?”

类似的问题,阿秋昨夜曾经问过他一次。那时她问的是:“你师父是怎样骗你上贼船的呢?”

他当时答以“不记得了。”

岁月久远,是真的不记得了,但也可知道那并非是多么美好的记忆。

人只会刻意忘记痛苦和悲伤的往事。

但当踏足厉无咎此刻闭关,他从前破关的此地,很多记忆纷纭而来,一些往事忽然变得清晰通透。

他以手抚着那奇形巨石上,以剑锋刻就的“问天石”三个大字,一字一句道:“我愿见世间清平,人心光明,天下大同。”

一二百年前的事,宛如前世,是混沌与黑暗的拉扯。

他自幼生长于宫廷,受的是先王之训,那白发苍苍皓首穷经的帝师,一字一句地教他为君之道,修身之术。

他天资聪颖,仁心仁术,所有教授过他学问的老师,无不赞叹他必然是未来的明君,天下的圣主。

他是真的能读懂圣贤道论,手指口诵之时,每一字都似能发出光明,在他心上涌现,汇入心田识海,处处光明涌动。

其他皇子,在反复诵读后勉强能背出,在师、保讲解教授后,也能适时应景的用上一两句。唯有他,经文遇上他,便成了活的,他是真的能将每字每句读到心里去,并打心眼里认可,君臣父子夫妇朋友,须各有其份,各处其位,忠信礼义孝悌,是世间应有之秩序。

但当离开学宫,他便发觉,他所面对的世界,却并非书中所讲的那样。

内宫中侍奉的人有贵贱之别,却与美德才能无关,与是否长袖善舞,擅长将水搅浑,躲避责任,攀附权势有关。外朝的台阁重臣,无不忙于经营自己的地盘和党派,争夺权势,彼此倾轧。国家社稷,多数时候只不过是这些人用来粉饰自己**,攻扞对方的借口。

就连常常教导嫔妃贞柔和顺的母后,真正最多操心的仍然如何笼络君心,打击异己;而面对他时威严甚重,冠冕堂皇的父皇,下朝后盘算最多的仍然是制衡与赏罚之道,如何利用甚至制造矛盾,来确保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重要的事。

所谓山河神器,天地生灵,庙堂之中的人,或许理论上在意,但实务中,远不如在乎自己的升迁赏罚。至于君待臣以信,臣侍主以忠,则更是不存在的。他见过有臣子阿谀恭维父皇,却从未见过臣子真心肝脑涂地敬爱父皇。

若如此,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应当也是很孤独的吧?

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撕裂对立的世界。一面是书本中上古尧舜时代的光明羲和气象,另一面是现实中混沌无明的黑暗。

他曾问过帝师,为何真正的现实与圣人所论述的王道大行如此不同。而在这样的世道,究竟应该如何做一个君王?

以世俗来看,父皇无疑是成功的。在父皇的时代里,他令君权达到了巅峰,亦令帝国的疆域和声望达到极致。

但他的臣子人人相忌,互相攻扞,后宫蛾眉如云,却是妒恨搅扰,彼此相谗。一次次的清洗,令权力加速集中,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亦达到极致。

苍老的帝师看着他,目光深幽,道:“不要问一个君王应如何行,要问问,你的心想如何行。”

于是,在年满二十岁的那一日,他坐在皇宫最高峰上的听雨亭,望着这权力之巅的芸芸众生,整整望了三天三夜。

这三天里,他看着宫人络绎不绝进杯盘,献歌舞,酒池飘香,歌功颂德一派升平。

他看着前朝百官如过江之鲫,上朝时蜂拥而来,下朝时作鸟兽散而去,最终他发现,望见的正是老子之中的那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幼年时,他曾醉心于父皇一手缔造的帝国盛世,而到了二十岁的今日,他开始看到这盛世背后的阴霾,和雷霆欲来的沉闷气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