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生明月夜 > 第18章 反复

春生明月夜 第18章 反复

作者:秋野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17 23:08:56 来源:文学城

晚间时,杨家已是满门缟素,但杨巡此刻却不在府中。

他名义上虽将此案交予了群安令,心中又怎能放心得下?他沉着脸在县衙中从黄昏坐到入夜,官署内灯火通明,衙役吏员皆往来无声。

隔间几个仵作将尸身查了又查,当日杨府带的厨子并江海楼上下、袁氏二十卫兵、后巷众车夫、附近居民、摊贩等一轮一轮被提入县衙问话,笔录累积了厚厚一沓,杨巡的眉峰越皱越紧。

群安令眼下青黑,神色惴惴,不敢言语。

此案难查。

杨真放在世家子中名声很是不错,作风清正、与人为善,既不爱丹药,也不喜博戏,只有几桩无伤大雅的旧年“风流债”而已。他是家中长子,要出仕的,自然处处爱惜羽毛,县衙查遍了杨真的关系网,也不曾发现有什么说得上来的仇怨。

再说当日情形,端午节这个时间不似平时,街上出现陌生面孔再平常不过,鲜少有人会留意。再说,从江海楼前门至后巷距离虽短,江海楼紧邻郴江,而半个群安城的人那时几乎都聚在郴江边了,鱼龙混杂,贼人混在其中下黑手,如今人四散而去,又到何处去追查?

这个时间,必是贼子精心选好的。

那么,谁能知道杨真的出行计划,并能精准地预料到他会离开人群,找准时机一击必杀?

只有一个人,既与杨氏有怨,又有利益纠葛,还掌握了杨真当日的行踪——袁让。

群安令不知杨巡的疑虑,毕竟他的目光也仅在这一县之地罢了。在他眼里,袁让心怀怨恨,使人杀了杨真,几乎算是堂而皇之了,杨巡却不加追究,实在让人费解。

他不敢多加言语,心中却生怨怼。

袁氏是琼州当地的望族,如今朝中袁氏子多在长兴出仕,还以姻亲靠上了卫相,杨巡犯怂不敢报仇,放着现成的凶手不抓,竟把怨气发泄到他身上,俱让他担责!

杨巡不知群安令心中所想,此时正亲自一个个听着堂下目击者的证词。

据当日附近目击的居民所言,杨真自江海楼正门出来后,沿着江岸直接往江海楼后巷去了。再问是否有别人也进了后巷,却不大记得——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江心诸龙舟上,谁会时时关注冷清的后巷呢?就连杨真,也是因锦衣华服,才惹得人注意了几眼。

到了半夜,杨巡终于获得了一条消息:江海楼前馄饨摊的摊主称,他的馄饨摊来了一个青衫佩刀的游侠儿,只是龙舟开赛时他去了江边看热闹,留自家老妻看着摊子,因此不曾注意那游侠儿何时离席。只是他再回来时便是杨真出事、龙舟散场,他收拾摊子时注意到那人剩了半碗的馄饨没吃完,很是浪费,因此印象比较深刻。

杨巡的精神振奋起来,当即扣留了馄饨摊主一家,并摊上食客若干。

一番查问后,发现那游侠儿离开的时间正对得上!

有个食客因性好游侠,多看了那游侠儿两眼,因此将他的面貌记得清楚些:“头戴青巾、身穿青衫、丰仪高大,颇有些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觑了一眼杨巡愈发黑沉的脸色,慌忙补充道:“看着便凶神恶煞!他腰间佩了一把弯刀,拿布条缠绕着,很是神秘莫测。一看,便知心怀不轨!”

杨巡忽略了这人讨好的言辞,当即领着他去了县衙后院,拜访袁让——不错,袁让至今仍借住在县衙。

此时袁让正沉着脸坐在书房中写信。

他原是住在这里,可如今却是被扣在这里。虽然饮食起居一应照常,可往日这时辰,他早接了郴州士族的帖子,四处寻欢作乐了,哪里会像如今一般在这方寸之地动弹不得!

一封告状的家书还没写完,就听仆从来报:“郎君,杨刺史带着人上门了!”

他心中一凛,带了人出门迎接。

见了面,杨巡连门都不曾踏入,只温言与他寒暄了几句,便要他将随行的一百护卫调来,以供目击者辨认。

袁让当即心头火起:无凭无据,就这样大张旗鼓查他的护卫,何其嚣张!

杨巡、杨巡,你刚死了儿子,后继无人,朝中亦无人,还敢在我袁氏面前摆威风!

只是到底是身在郴州,袁让心有忌惮,一脸霜寒地将他的护卫调了来。

那食客战战兢兢,不敢多发一言,将几列护卫挨个看了一遍,又看了护卫们所佩的刀,摇了摇头,小心地说:“使君,刀的形状有些相似,但他们似乎都不是那人。”

这个结果,杨巡在袁让把人调来给他看时便有所预料,此时倒也不特别失望。

他与袁让告了个罪,又带着那食客匆匆离去。

他没有回头,自然不知袁让看他的神色有多阴沉。仆从在袁让身侧小心进言:“那杨巡这般咄咄逼人,如今既没查出什么来,郎君何不趁机要些好处,也出一出这口恶气?”

“你懂什么。”袁让冷冷地说:“这是一滩浑水,小心别让人当了枪使。”

杨巡的调查陷入了僵局。

眼看着夜色渐浓,他也再查不出什么,他便在索性在官署内留宿了。

群安令安顿好衙中那些被传唤来的百姓,又安排了上司就寝,才趁着夜色小心地回到了县衙后院。

但他没有休息,而是连夜敲响了袁让的门。

袁让披衣起来时,就见群安令站在阶下,长揖道:“郎君救我!”

郴州的水愈发浑了。

袁让看在眼里,遂令仆从点起了灯,将群安令让了进来,不冷不热道:“明府何意?我如今还是明府的阶下囚呢。”

“岂敢!”群安令苦着一张脸,两倍于袁让的年纪,此时却恭谨地向袁让一介白身赔小心:“实在是时势逼迫。郎君如今也见了,那杨巡实在骄横!某如今被架在其间,实在进退维谷,只想求一条生路啊!”

群安令心里认定了袁让是真凶,看杨巡作态,只觉得此案必不能破,最后倒霉的必然还在自己。

这般一想,他心里念头却通达了——债多不愁嘛!他不为此获罪,早晚也要因内官之死而获罪的,早晚不过丢官殒命,还不如搏一把。

找谁搏?谁能救他?纵观如今郴州上下,也只有袁让能有这个资本和杨巡对弈了。

群安令说:“袁郎君有所不知,四月里郴州死了位天使,闹得满城风雨现下还在等长兴的消息呢!那天使,可是在杨府后院里死的……”

袁让神色微动,终于回过了头,正眼看向群安令,语气娓娓:“明府不妨详说。”

“……”

夜色深浓。

五月十二的婚期,杨府早已张挂了各色装饰。小园幽深,彩绢系成的蝴蝶还未从榴花枝头取下,白布已匆匆覆于其上;回廊曲折,一排排的琉璃灯今夜不曾点燃,却在室内的烛火下反射出金鳞似的波光。

园中人声来回、窃语不断,杨夫人一身素衣立在正堂前,顶着一双红肿的眼睛,指挥着老管家将府中仆婢集中起来,一条条地安排下去。

家中生乱,各院的管事须清点各院名册,约束各院下人不许随意走动,府中正门、后门并七个角门一律下钥。

明日杨府须早起半个时辰,早早地将府上张挂的彩绢、琉璃并各类装饰都下了,妥帖张挂上生麻布,灵堂也要布置起来。

如此种种,吩咐妥当,下人们四散而去,只留杨鉴在她身侧。

杨鉴白日里哭得嗓音沙哑,此时也不说话,静静地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杨夫人也坐了下来,与她坐在一起。

夜风似乎都寂静下来。

夜露已下,石阶生凉。

杨夫人沉默了很久,沙哑地说:“你的婚事做不成了。”

“我知道。”杨鉴抱身垂头,看着脚边的地面:“那是杀兄仇人,我只想杀了他报仇。”

“你已经十六了,再有一年的孝期,十七仍不嫁,名声不好。”杨夫人叹了口气:“是我和你阿耶为你议亲太晚,耽搁了你。”

杨鉴摇头,半晌道:“阿娘,如今家中如此……我想招赘。”

“胡说。”杨夫人低嗔了一声:“招赘来的夫婿能有什么好的?杨家是没落了些,但族中尚有许多适龄的孩子,且用不着你呢。”

杨鉴说:“你和阿耶都有些年纪了,便是过继,等继子成人也要些年。谁来支应呢?”

杨夫人心酸地摸了摸杨鉴的头:“阿娘便是辛苦一些,也不要你为家里牺牲。你阿兄已没了,难道你要阿娘看着你蹉跎在家里,殚精竭虑、空掷年华吗?你放心,一切自有阿娘呢。”

杨鉴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杨夫人却将她打断了:“好了,时候不早了,回去好好睡吧,明日且有的累呢。”

于是杨鉴沉默下来。

她目送着母亲的背影消失在园中树影后。

堂中缟素已布置了一半,蜡烛彻夜不熄。

琼花翕动,不知何家院中笛声隐约。杨鉴一身麻衣立在堂前烛火中,对着满园模糊的华阴树影,久久无言,形如鬼魅。

青娘不知何处取来一条素色薄斗篷,悄不作声地为她披上,劝道:“夜里起风,回去吧。”

说这话时,正有一阵穿堂风拂过,杨鉴瑟缩了一下,环住了肩膀。

她慢慢点了点头,拉了拉斗篷的边沿,带着青娘穿过小园,踏进了后院的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反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