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江花夜月 > 第71章 第 71 章

春江花夜月 第71章 第 71 章

作者:却看青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4 01:37:13 来源:文学城

“豫州的事,阿娘和母亲如何看呢?”

廊外还在“啪嗒啪嗒”落雪,湿冷的雪渗进木头里,冬天的长廊格外阴冷。温寒时被冻硬的显得木讷的声音就是在这时幽幽地传过来的,带着不被皎皎明月眷顾的失落和伤感。

但她大大方方站在那头,仿佛里面的情绪都是阴郁的冬夜照成的,与她没有分毫干系。

温书邈披风下交握的手攥得通红,而凌含漪若无其事地系好带子,又替她理了理帽子。

“豫州之事,若只看豫州,则如管中窥豹,不知全貌。由青、豫小乱而见天下大乱矣。”

渚月有些错愕地看着她,“天下大乱“这四个字,传出去就是妖言惑众,蛊惑人心。但这话又是从江初照口中说出来的。

“先生何以见得?”渚月问。

她还在等一封密信,因此不能告知渚月。江初照舔了墨,“姑娘还不歇息吗?”

想来也是自己笨,看不清局势,因此她也不必多言。“冬里湿冷,先生睡得晚起得早,便是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了。”她拿着烧焦的木棍在地上画圈,“只可惜我蠢笨,不能帮衬先生一二。”

江初照笑了笑,“姑娘不必心忧,那个帮衬我的人,就快要来了。”

实在是困了,渚月将木棍塞进火炉中,“先生总是喜欢打哑谜,不怕先生笑话,我听着实在无趣。”

她依旧带着淡笑,“想来我的确是无趣之人了。”

渚月伸了个懒腰起身,“高山流水并不是无趣之人,伯牙却绝弦,只不过我不是先生志趣相投之人。因而是我无趣罢了。”

她揉了揉眼睛,见江初照把手中的信封缄。“先生这封信要寄给谁呢?”

江初照的脑海中闪过一个个名字,最后才道:“凉州陈意。”

渚月清醒半分,接过信:“未曾闻名,何许人也?”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凉州陈浮玉。”

其实这阙词和陈浮玉很配。八月的桂花远闻暗香自来,近嗅浓却侵人心脾令人头脑发昏;远观如星,近看如笼,亦是可远观不可近亵焉。好似她们似近实远的距离,明明抬手就能触摸,却总是担心会将闪耀在世人眼中的星星私藏起来。

她透过两位母亲的间隙,看到长廊另一头的陈浮玉。夜凉如洗,看似亲近一切的陈浮玉总是擅长断舍离。寒风轻动她的衣摆,星月不可私藏,我想透过水,透过镜,让私心占据你更满一点,再满一点,由此便不可触摸。

记得幼时阿娘给她们讲过一个故事。《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其实那日池中的荷花并不美,只是夕阳洋洋洒洒浮在荷叶上,接天金光粼粼;暮光也给捧着荷花的她镀上了一层霞,一向极在意体面的她湿漉漉地盘腿坐在小舟上,说:“带回去给你插花。”

那日她希望时光急速流逝,再晚一点,再晚一点,便可以急着归家。可薄暮天欲晚,迟不进黄昏。她慌乱划着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知道吗?温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那日被惊起的,又何止是鸥鹭呢?

明月照在她的侧脸,像出炉的白瓷的釉面;被盛放在白瓷中的眼波像刚调出来的细腻的油,微动,顺着细长的睫毛拉成丝,落到韦娴儿额间的花钿,眼窝,鼻梁,和嘴唇。

她的嘴唇一张一合,像湖面被打散的涟漪又重新聚拢;像鲜艳的花瓣,糕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颜色会有香气吗?

她的目光落在她垂下的眼睑上,“阿静,你在看我说话吗?”

很奇怪的问题。会看人的发饰,眉眼,花钿和鼻梁;听人的声音,情绪,语气和言语。

她不再把后背挺得笔直,微微歪了歪头,想去接上官静眼睛里丝线拧出来的情绪。她的眸光就像一个鱼钩,挂着一条长长的饵,钩上最鲜嫩的肉引诱你上前来。锋利地鱼钩和倒刺就明晃晃地暴露在外面,没有欲拒还的拉扯,没有进退两难的欲罢不能;上官静和韦娴儿都是没有耐心的风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阿静,你在看我。”

她欺身上前,呼吸已经交错。

上官静不动如山,低眉敛目地答她方才的问题:“郡主在讲话。儿听得毕恭毕敬。”

“可你在看我。”

脸上的热意像两团烧红的炭,依偎在一起却不相融的火。

她睫毛轻轻抬了抬,又缓缓落了落;似委屈又似臣服:“府内有这样的规矩吗?”高位者不能被直视。

“侍中没有教过你规矩吗?”

“儿不学这样的规矩。”

她先是抬了眼帘,而后才把眸光落在被花钿点缀得炯炯有神的眸光中;这般蜻蜓点水的动作被她做得依依恋恋,像蝴蝶飘过花丛,落下了无数星星点点。

四目相对,更是僭越。

“到我府上也不学吗?”韦娴儿问。

“郡主未曾教过我。”上官静答。

就是要看理智的人明知不可,薄凉的人缠绵悱恻;要看势均力敌的诚意,要看底线之外的例外。是你心中前无来者的独一无二,还是你身旁从不间断的无独有偶。

“那你要学吗?”

“尊者有令,不敢违。”

夜凉如洗,长空澄明;月光的触角描摹着她的眉眼,一笔一画都纤毫毕现。她披着银光,轻抬又缓落下的眼睑巧开了苏沐心中的那个隐秘的无人得知的机关,此后的每个长夜,她都被月夜抚摸。

她给两寸长的木雕上了漆,每一处都被打磨得光滑。苏沐想成为她的一丝目光,却又害怕成为那一丝目光。

耿耿长夜将数月前的江边夜宴图编织起来,伸手接住月光就像接住她袍角散落的星光。她侧目将心事倾倒入江初照的酒樽,如果你的余光也能为我停留……

那请饮下这杯酒吧。

劝君更尽一杯酒。

“儿不胜酒力。”

周疏抱着那一坛酒,突然就不知所措。那夜晚宴她见贺循一杯接一杯,所以仅限于周疏的“不胜酒力”,只是拒绝。

周疏的笑容僵在脸上,她垂眸看她腰间那个染墨的香囊。浸纱的墨晕染开来,是最刺眼,最难看的一丛花。

“疏唐突了。”她看着案上赔礼道歉的红匣子,礼尚往来,她赠贺循一支簪子,贺循回赠她一坛酒。互不相欠。

周疏的雀跃沉下去,带着贺循追随而来的眸光一起出了厅门。

“小姐,那可是老爷珍藏的府内最好的酒。”随她一起送客的侍女说道。

周疏的背影渐行渐远,已经不见。贺循才转身回房,“一坛酒便舍不得了?”给未来女媳的。

权力通过血液蔓延和延续。可是她已经入仕,不再是联姻的工具,不需要牺牲身体和年华去拉拢,去示好。她有了可以选择自己婚姻的权力。

她将周疏送的簪子抱在怀中。我不想成为你把酒言欢的知己。

但周疏自幼以来没有被教过,拒绝有时是在需要另一种身份。

“郡主,豫州急递。”上官静边进门边解披风的系带,脱了履便上堂。她身上为数不多的凉意行色匆匆,拆了封缄便递给韦娴儿。

韦娴儿接过信,快速扫过,那块大石终于落了地。她松了一口气,起身将帛书扔进火炉中。见火苗吞噬帛书,她回座写奏章,提笔道:“给我备官袍。”

司马业看完韦娴儿的奏章。“韦卿的意思是,何钰在推行新政之时,发现了袁现私藏甲胄,欲上报深查,却被袁现先手杀了?”他带了点漫不经心地把竹简扔到翘头案上,“那些与官兵冲突的也不是佃客,是他豢养的私兵?”

韦娴儿正欲作答,高健上殿在司马业耳边低语。司马业挥了挥手,坐得端正了些,“韦卿先听听满去怎么说的吧。”

“宣黄沙狱治书侍御史杨满去入殿觐见。”随着高健的声音落下。身着獬豸官服,头戴进贤冠的男子,双手捧着竹简,垂首碎步而入。

他恭立殿中,拎了官服下裳,下跪道:“臣黄沙狱治书侍御史杨满去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健把他双手奉上的竹简递到司马业案上。司马业将韦娴儿那封往旁边挪了挪,拆开八宝带,摊开来。

“讲。”司马业看得很快。

杨满去顿首,拱手道:“启禀陛下,御史台查得豫州之事另有隐情。豫州别驾袁现私藏甲胄,意图不轨。被何钰查证后担心东窗事发,于是杀人灭口。豫州官逼民反之事,不过是逆贼袁现负隅顽抗。”

司马业转着玉扳指,“如此,豫州刺史所奏何钰官逼民反之事作何解释?审了没有?”

“回陛下,豫州刺史乃是客曹尚书袁连,袁尚书久在洛阳,豫州之事皆是长史做主。”

他微微眯了眯眼,狭长的双眼露出点狡诈的精明,又像是在敲打杨满去,“兖、徐二州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豫州地近兖州,他一个别驾,屯兵藏甲胄,寓意何为?”

杨满去答:“陛下德泽四海,光耀万物,非尧舜不能及也。此奸佞猥诈之徒,臣不知其所想。”

幕后主使是谁显而易见,不过他们既然肯让步就行。司马业提笔,在杨满去写的奏章后批了一个“准”字。他卷好竹简,递给高健。“既然查出来了,就按御史台的意思办吧。”

“袁现罄竹难书,”杨满去扶着下裳起身的动作变成跪下,敬听上言,“其族人何辜。袁尚书满门岂能受此等逆贼牵连。抄斩满门也就罢了。”

“臣遵旨。”杨满去捧着被批复的奏章道。“陛下仁慈,乃我大魏万民之福。”

他挥了挥手,杨满去退出大殿。韦娴儿自偏殿走出,顿首道:“臣西曹尚书韦娴儿见过陛下。”

司马业理着袖缘,“若不是朕暗中让苏沐去豫州,你以为你的那几个人,能查出这些事情?”他把韦娴儿的奏章卷起,示意高健把火盆端过来,然后一把扔进烧红的木炭中。

他的声音和竹简燃烧的声音一起响起:“没有铁证,他们肯让步?”

“豫州都督我先让苏沐领了。”他揉着太阳穴,“没有要务,韦尚书先退下吧。”

“宣燕王上殿。”韦娴儿和高健的声音一起出了大殿。

司马义擦过韦娴儿的肩,三两步入殿,拎了下摆“扑通”一声跪下,声泪俱下:“陛下,儿臣冤枉。此事不是儿臣所为。”

司马业听得心烦。“此事朕未张扬,就已经是留给你最大的体面了。原先待在西北,就回西北去吧。”

司马业磕着头,“陛下,请陛下明察秋毫,儿臣真的是被冤枉的。”听闻他父皇身体日薄西山,此时出洛阳,不是让他人占尽先机吗?

“让堂叔司马烈随你一起去。”

“父皇,”司马义红着眼眶。即便知道打小父亲便没正眼看过自己,也要演出父子情深的样子来。

“若担心安危,再加虎贲中郎将随行,”

“父皇,”舐犊情深听得高健都于心不忍。

“退下。”而司马业已不剩多少耐心。

他闭着双眼,撑在案上,支着头。“出来吧。”

司马泰自屏风后走出,下跪稽首道:“儿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匈奴作乱,燕王去西北的诏就由你来写吧。”

司马泰抬起头,惊道:“陛下,儿臣拟旨这如何符合礼制?况且二皇兄秉性忠义,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不忠不孝的人人当诛的事情来?”

“写不出来就去问你的老师去。”司马业起身甩袖,呵道:“你也退下。”

小小年纪心机便如此深沉。要学他长姐的仁义忠孝,学得没半分像。

想到司马信,司马业将案上的竹简一把推倒。

她一介女子,怎么能觊觎九五之尊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