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风不枉 > 第4章 过秦楼

春风不枉 第4章 过秦楼

作者:竹为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05 22:56:11 来源:文学城

雪花飘飘摇摇落在掌心,融化成冻骨的水,顺着指缝淌下。

滴答滴答,落在窗外的木板上。

恍惚之间,林韫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坠落蔡河冰水之中,那个森寒的冬夜。

脊背拍在水面,直接让她疼得昏死过去。

再醒来,她盯着头顶上绣了四时风物的帐子,心想,她怎么就没死呢。

她要是就那样死了,那该多好。

便是那时,耳边传来一道低沉醇厚的声音。

“你醒了?”

林韫缓缓挪动自己被绑得死紧的脑袋,转过去,瞧那坐在榻上,隔着纱帐看窗外雪景的黛绿人影。

当时,窗外漫天大雪,雪色耀眼。

她根本看不清楚窗边男子形貌,只依稀觉得体态风流肆意,并非端方持正之辈。

她动了动自己的嘴巴,艰难将黏合的嘴唇撕开,尝到了星点儿的铁锈味,却无法发出一丁点声音。

听不见林韫回话,对方似乎并不意外:“你千万别乱动。你右手、双腿、两肋的骨头都断了,右边身体和脸的肌肤都被火烧坏了,我自作主张,替你换了一副皮。你要是乱动,还没和肉贴合的皮会歪掉。”

“你的嗓子……也被烧坏了。”

“要想身体能够正常动弹,至少得等一年。”

林韫视线下垂,这才瞧见自己浑身都裹上了白色的纱带。

由始至终,对方都没介绍过他自己是谁。

她那时也毫不在意。

她只是失神地瞧着窗外的雪色。

那雪下得可真大,将山巅干枯树枝,也染成雪白,似乎天地所有脏污、异色,都能被这场大雪掩埋。

她就那样瞧着,一直瞧到日落西山。

窗框里,苍山覆雪,晚日照城郭,赤霞染雪红,一片彤色充斥天地,像泼了血一样。

她完全失去了生的意志,直到身上全部纱带拆掉那天,她听窗外侍女小声讨论,说京城发生了三件大事。

一是武状元竟是个女子;二是新科状元三元及第,摘下桂冠,却屈从权贵,随了奸党;三是前任左仆射荒骨埋郊野,期年已过无人领。

听到最后一件事,林韫才算是有了生人的反应。

黛绿的袖袍从她眼前滑过,摘下她脸上的纱带,将铜镜移到她面前来。

铜镜里,是全然陌生的一张脸。

身后那人道:“这张脸,可比你从前那张清丽的脸,要多了几分艳色。你要不要改名易姓,随我归隐山居?”

林韫看着那西域壁画一样,明艳张扬的脸,缓缓道:“从今往后,我便名唤洛怀珠好了。”

她娘曾说过,素玉明珠,相得益彰。

自此以后,林韫便要随着那场迟来的大雪,埋藏在蔡河底下。

站在这浑浊红尘的人,只是洛怀珠。

“洛怀珠!”

气急败坏的声音,将她沉入旧事的思绪彻底打散。

一道黛绿的修长影子,撑着天青幽兰的伞面,从月门前匆匆走来。

翻飞的袍子,撩过地上积雪,染出一片深浅颜色。

洛怀珠收回自己冻僵而骨节发痛的手指,顺手将窗合上,用帕子把手上水渍擦干,扯过一旁厚重的大氅披上拉紧,掩盖住自己单薄的一层里衣,再将手缩进塞了手炉的毛绒套子里。

这一套动作,她做得无比流利。

“洛三娘子。”黛绿影子已飘到坐榻对面,用力坐下表示愤怒,字也从牙齿缝里挤出来一样,几乎要变调,“我好不容易将你救回来,劳烦你惜命,可好!”

对面人是她父亲旧友,也是她救命恩人,姓即墨名兰,号墨兰居士,已年近四十,却生得一副好骨相、好皮囊,瞧着像只比她年长几年的模样。

即墨兰此人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酒茶,吃喝玩乐赌,天文地理……可以说,除了武艺不通和讨厌算数之外,他无所不精,甚至连不同地域的姑娘家绣花活的技法花样,都了如指掌。

在说出自己易名洛怀珠不久后,她便拜对方为师,学了许多东西。

不过,即墨兰一向对外宣称,他们之间乃舅甥关系。

等手回暖,洛怀珠伸出手来给他倒了一杯茶,直接将方才的事情跳去,不再提。

“舅舅您这般用力坐下,小心寒枣春低①坐榻生出抗议。”

即墨兰这人,有个古怪习惯。

他喜欢给山居中的每一样物件,都安个名儿,还尽是和诗词歌赋相关的名儿,搞得上上下下伺候的人,一听到他点名要哪样东西,都特别痛苦。

“胡说八道,你舅舅我这般纤长体量,纵使再用力,也不会对我们寒枣春低生出伤害。”

即墨兰抖了抖自己的袖子,理好垂向两边,惬意呷一口热茶。

他世家出身,一举一动自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名士风流,率性恣意。

“舅舅您看,再有几日,我们才能启程北上?”洛怀珠生怕他茶盏搁下,又提起方才的事情,先把话头掐死。

“等春日到来,春雪消融后,再候三五日。待道上新草萌发,便可启程。”讲到正事,即墨兰容色正经不少,“此次返京,你当真做好了准备?”

重回故地,内心激荡却不能言表,不得动色。

犹如钝刀割肉,酷刑罢了。

洛怀珠握着手中杯盏,任由袅袅热气打湿自己低垂的眼睫。

雾气在睫毛上凝成水珠,潮湿得仿佛要坠下枝梢的露珠。

她盯着杯中那双漆黑无波的眼瞳,说:“五年了。散落在外的证据,也收集得差不多了,该要回京,向沈昌讨债了。”

这一笔一笔的账呐,她可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等着沈昌的血肉来沾笔,一项一项勾对。

送予世人审判。

她眸中眼波微动,随手摸走坐榻案几上瓷碟里摆着的炒豆子,丢进杯里。

咕咚——

水面涟漪一圈圈漾开。

初春如约而至,河里的冰全化了,岸上冒了青青草,草叶上的露珠,顺着长长的纤细的叶子,坠落河面。

河面上出现了几道人影,正是洛怀珠他们。

车窗敞开。

洛怀珠探出半身。

回头望,山居隐于林,半腰灰雾如飘渺衣带。

这便是她住了五年的地方。

山清,水秀,鸟啁啾。

着实是个修心养性的好地方。

可她终究不能安心住在这里度余生。

看了一阵,她缩身回到马车内。

即墨兰好享受,但凡出行,必定高马、大车、娇婢,缺一不可。

这一路上,他们前有两个骑马的护卫开路,中有敞亮大马车可躺着,再有放置行礼和安排鬼神医及两个仆从、两个侍女的两辆马车,后有四个骑马护卫断后。

排场过大又无世家标识的后果便是,从苏州到京城这一路,他们共遭了七次匪徒。

第七次遭匪,就在距离京城二十里以外的一片林子。

马车外,流匪与护卫打得哐啷作响。

即墨兰则是从马车背后的一排抽屉里,掏出一个描金兰花纹的紫砂罐,从里头拿出一包茶饼,慢慢悠悠打开,还递到洛怀珠跟前。

“要不要先嚼一块试试看。”

洛怀珠听着马车外短兵相接声,手指发痒,不停搓着,没有理会他。

他也惯了,自顾取下四兽银环铜炉上沸腾的热水,手法老道地冲开一壶香茶。茶叶舒展飘转,打着旋落底,一片碧色沉坠。热腾腾的雾气也似沾惹了茶叶本色一般,凝出的水雾,也带了些许浅碧色。

香茶刚分杯入盏,就听得有哒哒马蹄声靠近。

本来盘坐在洛怀珠身旁,捧着碟子吃千层糕吃得欢快的阿浮,将碟子一放,贴在马车门扇上静听一阵,再小心打开那厚重铜铁浇筑的门上,巴掌大的一个洞。

洞一开,车外嘈杂的声响纷至沓来,比方才清晰好几倍。

只需听着耳边铿锵哐啷的声响,洛怀珠便知道前来的人马穿有甲胄,配刀。

京城地界里,能够披甲执锐的人并不算太多。加之能够如此快速赶来,恐怕是借玉津园西园广阔平地训兵的南营将士,京师龙虎卫左右厢军其中一支②。

不消片刻,流匪溃逃。

有人策马置前,下马行礼:“在下枢密院下兵房龙虎卫右厢军副指挥使蒋和昭,拜见墨兰先生。”

大乾高祖皇帝开国以来,军事管理上设枢密院与兵部统管。枢密院主要负责调兵、训兵、管着内城外城六大厢军,是以枢密院下还设了兵、吏、户、礼等房,负责统筹六大厢军一应事宜;兵部统领禁卫军与六大厢军,却只直属管辖禁卫军下殿前司和侍卫司一应事宜。

高祖如此安排,是为了防止前朝皇城与都城守卫军内外配合,谋朝篡位,酿造了百年乱象的事情再度发生。

不过也因此,兵房和禁卫军之间,摩擦不断,一直算不上友好共处。

“蒋副指挥使折煞我也。”即墨兰嘴里说着折煞,人却依旧懒懒散散依偎在绵软的锦被堆里,没个正形,也无下车厮见的意思,“兰一介白丁,怎受得了这一拜。”

十几年前,即墨兰三元及第,摘下状元桂冠以后,辞不为官,退隐山林。

三年,出一徒,虽非三元及第,却也是状元之名。又三年,出一徒,再得状元。再三年,出一徒,仍得状元。

自此,庙堂民间,无人不识墨兰先生大名。

多少高门子弟,挠破了头想要拜入即墨兰门下,却无处可寻人。

即便是那三个为官的弟子,也只说“先生素来居无定所,四处游走,他不出现,谁也不知他在何处”。

是以,尽管即墨兰本人一介白丁,也是权贵都不想得罪的对象。

蒋和昭看着那纹丝不动的马车门,干笑一声,略寒暄了两句,便主动退下,说自己在前为先生开路。

洛怀珠听着对方远去的脚步,拿起几上香茶轻吹,送到唇边小呷两口。

车外,蒋和昭说话的声音远远传来,有些模糊。

“谢侍郎,请。”

随后,一道带上了几分疲惫沙哑的温厚声音,轻轻应了一个单音。

“嗯。”

洛怀珠握着瓷白茶杯的手指一颤。

香茶溅起,落在她右手食指侧,滚烫炙热。

是他。

①寒枣春低:出自白居易《寒食日过枣团店》的“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

②唐宋时期的京中守卫安排都比较繁琐,我这里有私设,简单粗暴分为京中守卫军与禁卫军,京中守卫军里,分为六支队伍,分别是守卫外城北的虎贲卫左右厢军、外城南的龙虎卫左右厢军、内城的神龙卫左右厢军,厢军都属于枢密院下的兵房,不是兵部。各军长官设指挥使一人,副指挥使两人。禁卫军分殿前司和侍卫司两支,属于兵部掌管。各军长官设都指挥使一人,副都指挥使两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过秦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