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考科举 > 第17章 第 17 章

穿越考科举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8 19:18:14 来源:文学城

第17章

接下来半个时辰,就听到赵夫子对这句话翻来覆去的夸,甚至还想让纪元把这首诗给做完。

纪元闭口不言。

他也忘了,郑板桥先生还不在啊,他那首老少皆知的《竹石》还未写出来。

这首诗跟其中一题很接近,纪元下意识用了它做开篇,做题做到头昏脑胀,谁还会想到这些。

不管怎么样,在其他人眼中。

第一部分的默贴也好。

第二部分的四书义题也好。

纪元是绝对的三月大考第一。

二月三月,他都是第一了。

按照他的天分,想来接下来也会如此。

考县学的名额,他已经拿到一个。

悻悻离开的安二娘子只好离开。

走之前,赵夫子还告诉她,必须先背四书五经,其他的要放放。

学习要一步步地来,怎么可能一步登天。

这话说得跟纪元差不多,让安大娘子只觉得高兴。

看来她请纪元在家里做事,果然没错!

若不是赵夫子的母亲又咳嗽,估计还会再夸下去。

赵夫子看着纪元他们离开的背影,照顾好老母亲后,又连夜写了封书信送到县城。

纪元写的这句话也被他放入其中,邀请好友们一起品鉴。

他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有士气的诗句了。

士气二字,尤为艰难,没想到能从一个小童身上找到。

离开赵夫子处,安大娘子说什么都不让纪元离开,让他去自家吃饭。

连着两次帮大海考了第二。

她真的高兴啊。

纪元想着她家公公安大户抠门,故而不想让她为难,还是婉言谢绝,跟着把安家的两头牛送回去,自己便离开了。

没想到第二日上学,安大海竟然偷偷摸摸过来,塞给他几篇文章,还有一本书:“快看,不要告诉别人,我给你看了。”

啊?

这是什么东西?

纪元原本就在窗外,他翻阅其他东西,也没人知道。

只见书上写着《文公集注》,里面是对四书五经的批注和解析。

用词典雅,行文规范,让人看了醍醐灌顶。

剩下的五篇文章,便是时文了。

都是四书义题的时文,下面落款为化远二十八年建孟府乡试解元张利锋,还有亚元,经魁的文章。

解元就是乡试第一的意思。

亚元为第二。

第三到第五都称经魁。

至于化远二十八年,便是三年前的乡试。

这是上届乡试前五名的文章?!

参加乡试的,都是秀才中的佼佼者。

想来这就是安小河舅舅从府城寄过来的“课外资料”。

但这也太离谱了。

安小河不过刚从蒙学转为经学,别说秀才,甚至连秀才考试资格都没有。

差不多等于幼儿园刚升小学。

就让他背中举了的文章,让他背高考范文跟阅读理解。

这不就离谱吗!

小学生去背高中生的文章。

谁听谁离谱。

倒是《文公集注》确实是好东西。

甚至是可以放在手边,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的东西。

纪元心中腹语,手上也翻了几页。

机会在眼前,不看白不看。

眼前一片阴影笼罩,纪元下意识一抖,一种莫名熟悉的班主任气息来临。

不知什么时候,赵夫子走到了窗外。

赵夫子本以为纪元在走神,又扫了眼他桌子上的东西,这才道:“先抄录。”

抄录?

对啊!

现在也背不会!

不如先抄!

纪元立刻动手,一整天的时间,都在抄这本《文公集注》。

好在字数不算多,紧赶慢赶,也算抄完,那字迹却只能自己看懂了。

纪元把书还给安大海的时候,低声道:“那我也算欠安小河一个人情了。”

谁料安大海道:“这书是爷给我看的,他说一家人不能藏私。”

安大户一家四十多口都不分家,各房都有差事,明显是以公为主,这也不奇怪。

“但他说不能给外人看。”

这指的自然就是纪元,所以要偷偷摸摸的。

古代书本金贵,不让人看很正常。

“可今日上学前,安小河过来像是提醒我,你跟纪元关系那么好,不给他看看吗?”

啊?

这,这安小河是故意的?

安小河正好路过,压低声音:“算还你的。”

昨日他娘拉着他去见赵夫子。

要不是纪元说出时间太短,只能背四书或者时文。

后者还难上加难。

他娘也不会那么轻易绕过他。

昨日回去后,也不逼着他背天书了,终于能按照正常进度学习。

安小河没想到,自己之前害得他试卷上的乌龟被夫子看到,纪元竟然也不记仇。

这点安小河想错了。

在纪元眼中,安小河安大海都才十一岁,他怎么可能跟一群小学生计较。

那他白长那么大年纪了。

只是在外人看来,八岁的小纪元实在大度,丝毫不记仇,还能带着同窗学习。

纪元笑眯眯道:“好吧,那以后共同进步。”

这话说的,更像是大人在包容小孩。

气得安小河直接离开。

安大海倒是习惯了。

别看他比纪元大三岁,身量也比他高许多,却已经习惯听个头更小年纪也更小的纪元。

没办法!

谁让纪元聪明啊!

四月份一天,天气更热,日头也愈发长了。

纪元平时放的三头牛,陆陆续续拉出去干活。

安大户那边还好,他每天去打扫牛棚,搅拌饲料,依旧管着三顿饭。

但纪三婶纪三叔那边,以他不用每天放牛为由,把每日两个铜板给扣下。

听说他们准备再出点钱,送十三岁的纪利去县城当账房学徒。

之前想让纪元过去,断他科举的路,既然没断成,还是继续给自己儿子铺。

纪元见此也明白,当初这两位说送他去当学徒,估计也是故意捣鬼,毕竟真的能去,纪利早就去了。

何必现在还要去送礼。

不过现在跟他没有关系。

一天有三顿饭,每日读书习字,加上他之前买的笔墨纸张,已经足够了。

纪元背书之余,也勤写文章。

他自己家里的院子,被他收拾出来,铺了沙子,先在沙子上写一遍,再誊抄到纸张上。

这样既省纸,还能多练习。

不知不觉中,纪元的个头也长高不少。

整个四月过去,他的成绩依旧是私塾里的第一。

这次考试他斟酌再三,没有写出“惊世名句”,还让赵夫子微微失望,私下还让他把咬定青山不放松这首诗给填完。

要说填完。

那确实可以。

《竹石》他倒着都能背。

只是不太合适。

纪元下苦工夫读书,安小河安大海也是如此。

安小河终于把背默给提上来,四月的考试拿了第二。

这下安大海的母亲开始着急。

三个人的学习进度,很快甩开别人一大截。

整个冲刺班里,也只剩下他们三人。

其他学生心服口服。

别的不说。

他们三个人每天的课外作业至少两篇解意,还有大量的默贴。

按照赵夫子的话来说,就是给他们找找手感。

以他们现在的程度,只要能背诵,接着解答出其中的意思就行,自己的想法暂时不用多写。

翻译一下便是。

背诵原文,随便抽出一句说出其中意思。

说起来简单是吧?

四书中,最开始学的《大学》,一共一千七百五十三字。

感觉还好。

接着是节选出来的《论语》,一万三千多。

后面两本,《孟子》三万四。

《中庸》好点,三千五百多,偏偏中庸最难理解,以朱子所说,那便是:“放之则弥**,卷之则退藏于密。”

现代人背古代的诗词,背诵默写理解意思,加上巩固记忆,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诗词才几个字。

这些加起来,可有五万多字。

学吧,什么叫学无止境。

三月默贴时,赵夫子还选了好背的来默。

后面会越来越晦涩。

四书义题倒是暂时搁置。

背诵全文,加上理解意思,就可以了。

纪元跟安大海也说过:“让咱们做四书义题,就是杀杀大家的威风。”

现代考试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

头一次考试,给个极难的卷子,让大家“吃吃苦头”。

等心安了,静下来了,再给适当的内容。

赵夫子向来如此,师道甚严。

若不是为了让他们考县学,估计会让他们学得更加扎实。

这才是一切科举的根本。

五月,纪元靠着小黄继续背书,正好翻下一页,长大不少的小黄动了动。

只听撕拉一声,纪元心道不好。

本就小了许多衣服,这下彻底完了。

要知道,这衣服是小纪元娘亲做的,至今为止已经三年多。

小是一回事,破又是一回事。

纪元一边看着半拉衣服破开,一边小声嘀咕:“怪不得大家不爱洗衣服,衣服洗多了,确实容易破。”

纪元手提着衣服,正好被路过的安长孙跟纪利看到。

纪利要去县城当学徒的事传开后,他更是不学了。

天天跟着村长孙子安长孙一起,再带着村里不上学的孩子们玩。

他们双方原本就相看两厌,两人在家中,天天被家长念叨纪元学习有多好。

这次找到取笑他的机会,全都夸张地捧腹大笑。

“大家快来看啊,放牛娃的衣服破了。”

“快看!他的裤子都不能遮住小腿!”

纪元翻了个白眼,直接把上衣往肩膀一搭,抬了抬自己小腿:“你们懂什么,知道什么叫七分裤吗!”

“府城都流行的!”

府城流行?

正好过来跟好友此行去府城的黄先生抬头看了看。

原本只是小孩吵架,没想到一眼看到那日在书铺见到的破衣小童。

黄先生对他原本便印象深刻,这下更是觉得不同。

纪利安长孙等人还要笑话,就听旁边有个秀才打扮的儒雅中年笑呵呵问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可是你这小童作的诗句?”

纪元自然认识这位黄先生。

他文抄公的一句话,怎么县学的先生都知道了?!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第 1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