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在东宫搞危机公关 > 第29章 第 29 章

穿越后在东宫搞危机公关 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王楠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8 21:55:16 来源:文学城

据当日的听客回忆,庆先生说至中途,正一拍醒木,打算歇一息,饮口茶,碇步茶苑涌入一队茶客。

“掌柜,这处说的可是《金陵十二时辰》?莫不是也说的劳什子《每日金陵议事》?”一位茶客在冬日摇上折扇,显见的气得不轻。

“就是!”

“掌柜的,我们只听《金陵十二时辰》!”

跟在他后头的茶客应和道。

掌柜的尚一头雾水,但职业素养叫他在一瞬间端上笑脸,“自然的,自然的,”他引客道,“庆先生说的,是如假包换的《金陵十二时辰》。”

那之后,陆续又来了几队其余茶寮、酒肆赶来的听客。

掌柜的一打听,终于弄清缘由。原来,这些茶客不满《每日金陵议事》中粗浅、错漏的内容,因而愤而离席,四处寻尚在说《金陵十二时辰》的茶寮。几番寻找,竟只剩下碇步茶苑。

于是,这一日的碇步茶苑茶客满堂,便是上茶的步廊,都加设临时的条凳。茶客们也不挑剔茶水、吃食,只听庆先生说完整版的《金陵十二时辰》,随后抚膺长叹,意满而去。

托这群茶客的福,碇步茶苑这一日的营收上浮了五成,相应的,那几家改说《每日金陵议事》的茶寮、酒肆,不仅少了三成的收入,更坏了名声——能贸然启用内容质量堪忧的《每日金陵议事》,如何信他们在其余事上精益求精?

时临安用一刻钟的时间差,告诉了想要模仿、挖墙脚的人,做好《金陵十二时辰》,关键的不是某一个主笔,而是主事的眼界、格局——是她掌握着每日的版面说甚,各条内容如何呼应、排布。

此后几日,《金陵十二时辰》又推出“每日消息榜”,将各类消息依照重要程度、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度、话题度等,排出每日最要紧的十条消息。

“每日消息榜”一出,便是街头最为颟顸的乞儿都可说上两句,“阜城街上的红芍巷,出了一桩老汉扒灰的丑事,可是今日‘消息榜’的头名!”

此榜一出,如《每日金陵议事》一般蠢蠢欲动的小报掂量起自个的斤两,他们既没有合宜的写手,又无这样新颖的创意,与《金陵十二时辰》一较高下,岂非蚍蜉撼树?

于是,一众人终于歇了心思。

后来,时临安找了人去查,《每日金陵议事》的幕后,隐隐指向了位于西庆坊的豫王府。她按下不表,却在恩怨簿中又记下傅玉书的一笔。

谁料,解了此处的急,礼部的那位老大人又闹起来。

尚书公房值守的小吏来喊时临安,并杀鸡抹脖地告诉她,“尚书大人此刻很生气,十分,非常地生气!”

时临安一面走,一面盘算自个手下的差事,岁供尚未入城,贡院的修缮她已递了折子,近日并无诸礼仪式与宗室之事…贺淞文生气,是为何?

不想,她刚进贺淞文的公房,一道折子朝她的脑门飞来。时临安一愣,随后迅速往旁一闪,避过了那道被用作暗器的折子。

贺淞文未料到,时临安竟敢侧身闪躲。一时间,老先生更生气,他随手拿起旁的折子,一道两道地扔过来。

让你躲!

时临安没法子,只好硬着头皮接下几道砸在身上的,“大人,谁惹你气了?”她明知故问道。

“谁?”贺淞文重重地呼出气,将一把修剪得宜的美髯吹起,气道,“自然是你,时家的精怪!”

这时,小吏送过叫贺淞文甩来的第一道折子,“时郎中,”他小心道,“此乃御史台的折子,说你在市井办报,渔利百姓呢。”

时临安明白过来,原是为了这事。

她翻开绫锦覆面的折子,一字一句看得分明。御史台的一位监察御史称,时临安乃近日在金陵兴起的《金陵十二时辰》的幕后主事,凭借“食馔”“今日消息榜”等栏目,她大肆收取城内的酒肆、食坊等商户的献金,以为他们排布更为有利的登刊位置。传闻,“今日消息榜”的首位值白银数百两!

看到此处,时临安的心中一阵无语。一来是为古人竟提前看到后世“买热搜”的雏形而吃惊,二来是为了…究竟是谁在造谣她收钱了?要知道,到这会儿,她还一直贴钱,靠啃老底儿撑着呢!

时临安沉思一瞬,问道:“大人,御史台这样说,可有证据?”

贺淞文“哼”一声,“证据?”他道,“若有证据,你还站在这儿?”

见时临安态度一松,贺淞文自书案后头走出来。她是姑娘,贺淞文自不可如对小子一般,拎着她的耳朵,边拧边教训。

于是,他围着时临安,绕着圈走,一时说她“书都念到了狗肚子,竟行此商人之举”,一时骂她“是否太过得闲,其余差事俱做完了?闲的!”…总之,绕着她转了五六圈,直将站于中心的时临安绕得眼前发昏。

“大人,大人,”时临安拽住他的袖子,阻他再转下去,“请听我细说一番。”

她将怒气冲冲的贺淞文引回座位,又为他端来一盏消火的茶水,这才一拱手,将锦江府的见闻说与他。

“《博物志》曾载‘(守宫砂)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前朝的开封府因此出了一桩冤案。说是有商人将守宫砂点于妾臂,消失后便认为妾与他人私通,将她逼死。开封府一查,却发现传了几百年的‘守宫砂’的说法乃虚言,‘守宫砂’在与不在并不可做守贞的见证,。”

“是以,臣想,若今日仍有‘守宫砂’一类的虚言出现呢?咱们如何尽快地叫百姓相信,此并非真相?而不是等到闹出人命,人心惶惶再做处置。”时临安立于案前,低声道,“尚书大人,弥勒教‘弥勒下生,人间净土’的传谣可没过去多久哩。”

贺淞文担任大宗伯多年,自晓得文教熏化之于社稷安定的重要,“你的意思?”他捋了捋须,一面思忖,一面问道。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若将蚁穴用泥浆淹了,不论是细蚁,还是河水,俱不再侵入河堤。”时临安对着他的视线,不躲不避,坚定道,“臣做《金陵十二时辰》,不为私利,只为堵上那些谣言侵蚀的穴孔!”

听这一番正言义辞,贺淞文却摇了摇头,“你有这一番抱负,可旁的人呢?”他问道,“金陵这样大,晋朝这样辽阔,不会只有你一个时临安,亦不会只有《金陵十二时辰》。你不为私利,怎的能保证其余人没有私心?”

“倘有了私心,又怎知小报不会成为‘蚁穴’本身?”

贺淞文担心得不错。

虽一时打下了《每日金陵议事》,可时临安知道,归根结底,这并非一件旁人仿不来的事情。只需再观察一段时间,将《金陵十二时辰》的内容细细揣摩,总有人能做出,甚至超越《金陵十二时辰》。因而,她从不曾自负地认为,可凭这一份小报垄断一世。

自然,小报多了,信息的监管成为大问题。此时没有后世的舆情监测系统,无法实时监控。若有心之人利用小报行造谣、传谣之事,谣言的传播速度,影响范围会比小报出现前快得多,广得多。

到那时,定有人质疑,小报的出现,究竟是幸耶?或不幸耶?

时临安忖了忖,向贺淞文一拜,此刻的她放下与贺淞文的新仇旧恨,只单纯钦佩于他的视野与眼界,“尚书大人说得不错,林子大了,杂树便多。因而,下官建议,一府之内,只许办五家报纸。”

既然无法控制质量,那便缩小数量。时临安借用现代的新闻牌照的概念,提出一府之内只许五家报纸备案,三年一审,根据审查结果重新发牌。

自然,这五家报纸需以日为单位,将每日印发的小报交由该府的府衙备查,若发现造谣生事者,或叫看客举报的,由该府核查确认,予以惩处。

听罢,贺淞文静了静。

过一会儿,他才问道:“此事,你筹谋了多久?”

时临安摇了摇头,“自锦江府归来,臣便萌生此念头。可总是今儿想一息,明儿思一瞬,修修补补的。具体是多久,臣也算不清。”

贺淞文自案上翻出一本誊写的奏章,“口说无凭,”他将奏章递过来,对时临安道,“你说了恁多,我尚瞧不见实在的好处。”

他又站起身,指了指时临安手中的奏章,“前几日,太子殿下奏请,于京畿一道重启皇册,”他道,“这差事中断了几十年,贸然重启,吏胥、百姓必然叫苦。”

“然,重启皇册,所谋甚远。此事难为,却不可不为,”贺淞文看了她一眼,眼神深得很,“你且用你的《金陵十二时辰》助它,若当真有好处,我便奏请陛下,将报刊的总理放于你仪制清吏司。”

时临安一愣,再一愣。

她知晓,贺淞文当试一试她,可她没料到,他竟用傅玉璋主导的政令试她。此事若成,政令畅通,时临安亦可扼下舆论的喉舌,可若不成,不论是重登皇册的政令,或是办报,那便是一损俱损。

因而,这究竟是一石二鸟地助力东宫,还是一石二鸟地为东宫挖坑?

一直到走出贺淞文的公房,时临安都没从这老狐狸的眼中读到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