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在东宫搞危机公关 > 第24章 第 24 章

穿越后在东宫搞危机公关 第24章 第 24 章

作者:王楠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8 21:55:16 来源:文学城

回到金陵已是九月。

凭借施行新政、和谈吐蕃的功绩,傅玉璋提出东宫属臣入朝——这并非本朝先例,若太子在朝,东宫属官自然也是朝官。

如今,东宫的三庶子尚未入朝,只因之前的傅玉璋把自个闷在宫内,不理朝事。

既然傅玉璋担起门下侍中,日日应卯,他的属官入朝,将东宫的势力洇入三省六部,这也是合当的举止。

时临安到了礼部,任仪制清吏司郎中,虽是五品的郎官,但授四品的中顺大夫。何文镜任国子监祭酒,授从四品的朝列大夫。江正道去了户部,任浙江清吏司郎中,授五品的奉议大夫。

忙忙叨叨月余,三人终于凑上休沐,到茶寮一叙旧事。

“殿下怕是见了我的算学题,才叫我做了十三清吏司的郎中。自小,我便通学《周髀算经》《海岛算经》,《测圆海镜》《益古演段》亦有涉猎,”江正道拿起一只剔透的茶果,得意道,“会试时,若把算学的比重加大,状元的簪花,怕要到我的冠上。”

“哦?”何文镜饮一口茶,打趣他,“前几日,是谁到我府上,道日子过不下去,整日拨算子,磨掉了手中的一层皮?”

十月陨萚,天已渐凉。

江正道还穿一件天水碧的梅花纹单袍,浩荡秋风自窗边吹来,他衣袂飞舞,像一只招摇的蝴蝶。

他仍摇那柄十六方的檀香扇,“我的日子确不如祭酒大人好过,”他耍起嘴皮来,那便是十个何文镜都不及,只听他道,“贤妻,美妾,叫谁不羡慕。”

“你…你这…”何文镜说不过他,反红了面孔,他结巴半晌,毫无气势道,“当真是,有辱斯文!”

时临安听出话音。

“怎的?”四川归来后,她未去何府,清月那一粒暗棋,也不到动用之时,她并未多加关注,“祭酒大人,收用了?”

何文镜面上的红潮越发汹涌,一直蔓延到耳后,连那耳垂珠,都如滴血一般。

他端起天青的莲瓣杯,本欲借饮茶避语。谁料,江正道刚分茶,杯中盛的是一汪滚烫的新水。何文镜唇边一麻,被烫得嘶声。

“哟!新坐的茶水,可烫得紧,知你春情得意,也不必这般夸耀。”江正道嘴上不饶人,手里却递过沁凉的引子,叫何文镜解烫。

看着手忙脚乱的何文镜,时临安的心中有一些复杂。

何文镜与何夫人青梅竹马,情义甚笃。袁贵妃使计时,何文镜以命相抗,不欲叫清月入门。然而,短短的半年,人已被收用了。

原来,这时的情爱,这样不长久。

何文镜终于拾掇好,他不愿再说自个的家事,便问起时临安,“霁春,你在礼部如何?”他想起时熹与礼部尚书贺淞文的龃龉,有一些担心,“贺尚书可为难你?”

罢了,时临安心道,归根结底,这是何文镜的家事,不应由她臧否。

于是,她平了心思,道,“如今,我只是郎中,中间隔了两位侍郎,与贺尚书未有交集。”

闻言,一向不大正经的江正道合了檀木扇,“鉴之说得是。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时老大人位列三公,位同宰相,肚量与宰相无异。可他这对头,一路走到了最反面。怕是匡衡偷光的孔,都比他的肚量大一些。”

他思虑一番,定下判词道:“总之,你避开点。”

话及此处,何文镜想起来,傅玉璋曾问他们,想做甚,这才定了不同的去处。照理,时临安当避开礼部,去兵部、都督府,不少时熹的袍泽、同道可关照于她。

可她偏选了礼部,如此看来,可有说法?

“霁春,”他问道,“你去了礼部,有打算?”

这话问到了正途。今日,时临安与他们相会,也与之有关。

西南一行,岳麓书院的《问世》,白鹿洞书院的《时论》,以及江右一派的《南北客》让她瞧见了古代报刊的雏形。不过,这类书刊面向的是书生,是知识分子,内容未免玄虚,不贴近生活,文风也不够生动、泼辣。

面向市井的,仍以口传的消息为主——此时的识字率不高,绝大数人看不懂文稿,因而,茶寮、酒肆的说书人,一巷、一村的乡绅、生员俱充当口传的消息源,往往是他们说甚,平头百姓便议论甚,相信甚。

如此一来,深谙“标题党”“UC体”艺术的个人,获得极大的生存空间。

以傅玉璋为例。

太康四年,于龙虎山修道的老王爷道“晋中兴,皆系于此子”。那时,和敬皇后尚在,傅承临对一妻一子宝贝得紧。世人便轰轰烈烈地传开判词,人人都庆贺晋朝得一明主。

而后,傅玉璋失势,传言便转了向,道东宫荒唐,将一切有影的,没影的破事都安在他身上。若去金陵的市坊问一圈,当朝的太子是何人物,将百姓知晓的、议论的俱记下,保管拼出一个傅玉璋自个都认不出的太子殿下。

是故,舆论能成人,亦可毁人。

上一世,时临安玩的就是舆论。这一世,她才苏了一把“发布会”和“答记者问”,这可不叫人满足——她想玩个大的,建一个晋朝的“传媒帝国”。

当然,这事得一步一步来。她要先弄个小报试试水。

因而,明知贺淞文是便宜老爹的死对头,她依旧选了礼部。毕竟,事涉文教,与礼部交际是绕不过的坎。

时临安拿出两份《项目计划书》,递与何文镜、江正道。再这样、那样一说,叫他们领会自个的意图。

“霁春,你要将如《南北客》一般的月刊,做成日刊?”上一回,何文镜将他家老祖宗请出山,用一卷《南北客》狠下了白鹿洞书院举子的脸面,他对《南北客》再熟悉不过,“然而,哪有恁多的文章?你不知晓,祖父每每感叹文章味同嚼蜡、奇辞奥旨者多,言必近真、不尚雕彩者寥寥,半年尚不能结一册,何况是日刊?”

这一听便知,何文镜未理解她的意图。

时临安再拿出一物。

只见一张三尺长、二尺宽的宣纸上画了几条细框,不同的框内写有时经、采买、市坊、工事、食馔等栏首。时经的栏内写有“春闱举子渐至金陵,寻常屋舍租金增一倍不止”之类的时事内容;采买的栏内有“今日,金几价,米几价,因夏日暑热,秋藕减产,藕粉价高”等常售之物的价格;市坊的栏中写了鸡零狗碎,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至于工事、食馔等栏,则写了“某处夯道,过往行人、马车需绕行”“吉庆坊新开孔府菜,一品锅、寿字鸭羹、翡翠虾环口味地道”一类的内容。

这是时临安做的样刊。自然,待有了正经的编辑,还可加印一些花纹图样,叫它更丰富、好看。

何文镜、江正道仔细看过,一时没了言语。

时临安怕自个是未来视角,瞧不见这一主意后头的隐忧。因而,今日找来两位“土著”,请他们把脉,出主意。

“怎的?”她问道,“可有不妥?但说无妨。”

江正道“嘶”了一声,再叹一声,仍无言语。

时临安心里中一悬。她心道,当真有她未考量的地方?这不应该,她思虑恁久,项目书推倒重写了无数回,这才有了一张各面都顾及的样刊。

终于,江正道再不卖关子,“霁春,西南一行,当真开了你的天眼?”他夸张道,“这主意,灵巧、妥当极了!”

也不怪江正道有此感慨。此处的时临安才干平庸,立的是躺在时熹的功劳簿上打瞌睡的咸鱼人设。

江正道与她交好,图的是她的心思正道、平白,至于她的才能,那是一惯瞧不上的。

一年前,时临安突然紧弦,将东宫上下一番整顿,叫宫中的风气一变。彼时的江正道只以为,妇人家管好宫闱之事,当有天赋。

然而,她随傅玉璋一去半年,传回的消息却是中庶子舌战举子,不落下风,与傅玉璋联手策反四川承宣布政史石磊,叫袁氏一党破坏晋蕃和谈、致傅玉璋于死地的计谋落空。

这一桩桩,一件件,当真是平庸、无能的时临安所为?

可是途中遇到甚神迹,叫她灵台一明?

时临安听出他的意思,“那便是可行?”她的心放下来。

“可行,大大的可行!”江正道赞道,“浅了说,这是一桩生意,单‘食馔’一栏,往后哪家出了新菜,立了新店,不得请你写一写?若瞧得深一些,届时,街头议甚,百姓论甚,可不由这张小报说了算?”

时临安很佩服江正道。他不愧是千万考公大军中折桂的进士,竟一眼看到小报之后的要义——流量与舆论。

流量可以变现,而舆论,天然地与政治相伴。

何文镜也明白过来,他想的更为实际。“如此,往后由何人执笔,每日的消息到何处收集,以何标准择选,付梓几份,又售卖给谁,霁春可都想好了?”

时临安不打算一肩扛下这些庶务。于是,揽过二人,将何文镜提到的细活均摊,三人分头联络,几日后再碰头。

正热火朝天,一道怯生生的嗓音打断他们——

“敢问,阁下可是仪制清吏司郎中,时临安?”

她的声音实在轻,一直到她说了第二回,时临安才听见。

她转过头来,只见一名身穿素色襦裙的女子握一书卷,站在三人桌前。瞧襦裙的服色,当是一位赶考的女举子——她局促极了,双手抖着,几乎将书卷握扁。

她的嗓音又细又紧,只怕下一瞬,便要紧张得发不出声音。

那位女举子将书卷举至身前,躬着身,颤抖道:“学生薛友香有一论,愿问郎中眉色深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