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莱短片入围的消息传回国内,学校也专门联系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尤其是在电影频道,播放了《调音师》的预告片。刚上大一的在校生第一次拍短片就入围了世界知名的短片电影节,这可是不能错过的宣传素材,明年的生源肯定滚滚而来!
谢校长还专门打来电话鼓励了元莱几句,让她跟参加短片节的时候跟其他国家的导演多多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蓝星的华夏虽然经济与科技上比同时期的地球发达,但在体现软实力的文化传播上国人还是觉得外国的月亮圆,体现在票房上,蓝星华夏2008年的暑期票房,依然是好莱坞的电影的天下,美国的电影工业化换个位面依然在文化输出上呈现碾压之势。
而国内的电影人对欧洲三大有一种盲目的崇拜,行业内重奖项轻票房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国内商业电影的发展,而这一风气也影响了刚在影坛出头的毕业于90年代的这一批导演,跟地球的第六代导演们一样,在这一批青年导演中出现了一批专门拍摄迎合欧美对华的刻板印象的文艺电影为生的,在国际上颇受追捧。
谢校长多次在业内学会上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谢校长秉持的理念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就不能只一味迎合欧美文化。
在谢校长看来,元莱在大一就兑现了自己的天赋,如果她能继续保持,那华夏新一代导演的领军人就是她,毕竟年轻也是优点,你看司马懿,元莱就算熬资历也能把那群老顽固熬死!暴脾气的谢校长一直骂业内老顽固们是老不死的贼,履职以来就在扶持青年导演,第六代导演里很多已经长歪了,第七代还没出头。元莱这个大一新生,18岁拍的短片就能入围,异军突起一枝独秀,得重点关注,可不能出了趟国,就学到第六代导演的臭毛病,走上了歪路,这才打电话来特意叮嘱。甚至专门致电詹鹏飞导演,让他多多照顾提点元莱这个小辈。
目前被称为国内导演唯一高峰的詹鹏飞导演,198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公派去远东留学,是谢校长的同门师弟。詹导30岁拍摄的处女作《远乡》 就获得了柏林金熊,第二部作品《海边的女人》摘下戛纳金棕榈,是把华夏电影带向世界的第一人。同时詹导也是国内难得对商业电影感兴趣的大导演,2002年和好莱坞合作指导了商业大片《绝战火线》,创下了华人导演指导好莱坞电影的票房记录,前三天票房670万美金,首周票房1035万美金,最终票房5952万美金,被称为国内导演届不可逾越的高峰,也正式开启了国内商业电影,唯一值得诟病的地方就是詹导产量太低,从1987年拍摄电影至今,21年时间只拍摄了6部电影。
詹导也是个信人,只要有空就把元莱带在身边,一老一少凑到一起聊闲天。
今天是蒙特利尔的牛肉不错,明天就是俩人想吃中国菜,后天又想顿顿牛排还不如吃碗泡面。
谢校长的意思是请詹鹏飞多多提点元莱在导演上的经验,但詹导跟元莱第一次聊天,他就看出来元莱已经有了自己的路,前辈的指导顶多传授下业内的潜规则,比如想冲奖项怎么公关,分账怎么谈更有利,哪些片商是奸商,合同陷阱怎么规避诸如此类。
至于导演技法跟风格,在詹导看来,导演这个行当是似我者死,学我者死翘翘!
所以这几天下来,俩人倒是没少交流在加拿大这种美食荒漠应该吃什么,怎么吃,才能吃得好。
今天老少二人对于宵夜吃什么还没聊多久,窦城就过来了,并带来了个好消息。
“主办方邀请我们参加颁奖礼。”
各大电影节的颁奖礼都有一个通用的潜规则,如果哪部电影在闭幕式前,特意被主办方通知参加颁奖礼,那就意味着有奖项。
而这次的短片奖只有三个,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短片
詹导第一时间送上祝福:“小元刚大一就拿奖,这可是要出名了。”
元莱也高兴地开玩笑道:“詹导要不您走个后门,告诉我拿哪个奖好了。”
詹导笑着摇头道:“告诉了你,哪还有什么惊喜?”
很快到了闭幕式颁奖时候,元莱出发前特意去王府井买了一套女士西装,结账的时候很心疼,穿上后更心疼了,1月底的蒙特利尔平均气温零下20℃,早知道还不如穿羽绒服。
她一个导演又不是演员,走红毯要什么风度,要温度就好了!为此元莱跟窦城就走红毯是不要命的走出风度还是保暖才是第一要务进行了一下午的拉扯,最终元莱取得了胜利,以加绒卫衣,加绒牛仔裤外面套着羽绒服走红毯加领奖。
下午两点开始走红毯了,各个参赛电影、嘉宾、制作人、社会组织等等,即使亮相只有几分钟,但人数之多,也需要一下午时间才能结束红毯流程。
《调音师》作为展映时获得最多关注与场刊评分较高的电影,红毯时间比较靠后,元莱本想在酒店多吹一会儿暖风,但红毯着装上输了阵的窦城无论如何都不再听元莱的狡辩,压着元莱跟中影的车一起提前到达。
一路上中影的购片主任高宏德和元莱、窦城三人聊了许久,大概就是恭喜,然后提了一嘴电影版权代理的事。
元莱表示等颁奖礼结束再谈,高宏德听出了元莱的言外之意,看来中影拿下代理权的可能性很大。
到了等候区,红毯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场主持人正在介绍本届电影节有多少参展影片,多少地区和国家的电影人,以及一些参赛的名人。元莱虽说本身英语还行,但在现场乱糟糟的环境下,也听不清楚到底在说啥。
好在系统精通各国语言,一直给她实时翻译。有好几個欧洲导演知道了她是《调音师》的导演,围上来用本国语言和元莱交流,发现元莱能听懂还对答如流,一脸震惊,旁边的翻译也是一副遇见鬼了的表情。
自此《调音师》的年轻女导演是个语言天才开始在国际影坛小范围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