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古代的种田经商日常 > 第22章 第 22 章

穿越古代的种田经商日常 第22章 第 22 章

作者:随阵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18 19:47:26 来源:文学城

逸哥儿学业紧,明日就得回县里。他难得归家一次,晚膳后在堂屋里陪着顾父顾母说会子话。

王氏在灶房里收拾,柳青姝在案板上处理从后山弄回来的荔枝和梨子。

荔枝现摘的最是新鲜,没有冰块降温,放上一夜的话就没那么好吃了。

王氏把碗筷收拾妥当后,见还剩一海碗没有处理的凉粉,便问柳青姝,“弟妹,如今天热,这东西放到明日还能吃?如果不能吃的话,我把它给拌来吃了。”

柳青姝道:“现下还不算太热,这东西用井水泡着倒也没事儿。等气候在高涨一些的时候,井水泡着也没用。”

王氏听闻后点了点头,默默的记在心里。

翌日,轮到柳青姝做饭了。逸哥儿喜欢吃凉粉,柳青姝便加了点黄瓜丝在里面一起拌来吃。

一家子用过早膳后,下地的下地,去学堂的去学堂。顾母他们先走,留王氏把逸哥儿送到村头的位置。

路上的时候,王氏不忘叮嘱他好生照顾自己,又絮絮叨叨的把自己之前在镇里卖棕榈扇的事情同他说了一下。

逸哥儿最是知道他娘的性子,难得见她如此称赞别人。他对这个二婶虽是不熟悉,但从果园卖果子的事情里,不难看出对方是个有能耐的。

王氏絮叨了一路,眼见着快到村头了,突然看向逸哥儿,“你二婶做的那个凉粉,我若是去县里卖,肯定能挣着钱。”逸哥儿这次归家,看着比之前消瘦了不少。王氏这个当娘的,比谁都心痛。儿子既然爱吃凉粉,若她去县里摆摊的话,想吃的时候便能吃到。

逸哥儿对于他娘想一出是一出的性子,倒也不觉意外,只问道:“娘,你不是要去镇里卖豆腐?你若是去县里卖凉粉,这豆腐不卖了?”

县里人流量大,又都不差钱。凉粉这东西也是个稀罕货,王氏先也是随口一说,但细细一想越发觉得这个生意可行。

“家里还有你三婶呢,豆腐的生意有她呢。”那黑心婆子的仇也不是非得她去报,况且对方儿子是衙门中人,她儿子要下场考科举呢,还是尽量不要去招惹是非,别到时候给他使绊子。况且,都是一家人,李氏去卖豆腐,也是一样。

逸哥儿对于她娘的打算没多言,只说道:“这凉粉是二婶独创的,娘你若是要去县里摆摊,得经过她的同意才行。”

王氏嘴里连连同意,心里却想着都是一家人搞得这么见外做什么。

况且,那凉粉的做法也简单。她若是有心去尝试,说不定这东西她先研发出来也说不准。

顾家,柳青姝把灶房收拾干净后,先去屋后采摘了一些晌午要用到的蔬菜,然后把门锁好打算去镇里的猪肉铺买点猪肉这些。

顾母早起时,拿了五十纹钱给她,让她看着安排。

柳青姝去猪肉铺买了两斤五花肉和一根猪蹄,余下的钱又买了一副猪下水和一个猪心。

猪心还是她第一次弄,放锅里煮熟后加了一点酱油调色,之后打算切点黄瓜丝,和猪心一起凉拌着吃。

一顿饭被她安排得明明白白,柳青姝记得昨日顾母让她今日熬点绿豆汤的事情,进灶房第一件事,便是把提前泡好的绿豆给捞起来。

绿豆汤要想好喝,不能直接下锅煮,得先用开水泡一下,这样煮出来的绿豆汤不仅酥烂翠绿还出沙。

柳青姝把猪蹄炖锅里后,想到昨日做的杨梅汤,便又去屋里拿了一小块硝石结晶,打算制点冰出来,到时候放进杨梅汤和绿豆汤里,冰镇一下后格外解暑气。

一转身,柳青姝想到米饭还没蒸,将米罐打开挖了两碗米出来,淘洗两遍后倒入洗净的大锅里,添适量的水盖上锅盖后,柳青姝往灶里添了几根粗木头。

柳青姝做菜拿手,但用大锅蒸米饭于她而言有些难,一不注意火候锅底就要被烧黑。好在,今日她一直留意着锅里的动静,最后锅底的锅巴金黄金黄的,咬上一口脆脆的,特别好吃。

晌午,顾家人陆陆续续的回来。柳青姝趁着他们净手的时候,先给每人盛了一碗绿豆汤。

顾母喝了几口,一脸的满足,“老二媳妇,你这绿豆汤在井水湃挺长时间了吧,冰冰凉凉的真解渴。”

顾父一碗下肚,若不是看见一桌的好菜,都有种再来一碗的想法,他道:“这绿豆汤熬得好,喝起来不仅口感绵密,还细滑浓郁,比之前喝过的都好喝。”

王氏一听这话,心里有些吃味儿,但也说不出反驳的话,这绿豆汤确实是好喝,便看了柳青姝一眼,问她,“弟妹,你这绿豆汤怎么熬的,是不是往里加了什么别的东西?”

冰镇过的绿豆汤能不好喝?柳青姝打算到时候冷饮摊子上也备点绿豆汤去卖。

这会儿见王氏问起,笑道:“能加什么,这绿豆汤不都是那么熬煮?”

晌饭后,柳青姝见众人没急着去午休,便把冰镇过的杨梅汤又给大家盛了一碗。

顾母喝了一口,发现甜中带着一丝丝的果酸味儿,许是放在井里的关系,冰冰凉凉的口感特别令人满足。

先前顾母还担心柳青姝去渡口卖冷饮没什么生意,如今一碗杨梅汤下肚倒是不在担心。但一想到今年麦子的收成问题,又是一脸的发愁。

顾父看了一眼愁容满面的老妻,叹道:“咱家今年的收成算好了,再不济这季的粮税是够了。”

去年顾家粮食收成好,上缴了当季的粮税,留下家里日常磨面粉的需缺后,剩余的麦子卖了十多两银子呢!

今年天旱,顶天也就去年收成三层的样子。

王氏想到白白错失的十多两银子,心里一阵肉疼。

顾老大在一旁道:“幸好去年红薯收成好,平日咱家用到面粉的时候也不多,挨过今年不成问题。”

顾老三想到之前吃过的红薯馍馍和红薯凉粉,叹道:“幸亏二嫂发现红薯淀粉能弄馍馍,也省得咱家日后花钱去杂货铺子买面粉了。”

顾父一脸欣慰的看了柳青姝一眼,而后又对两个儿子说道:“地里麦子在有一日便能收完,等忙完地里的活计后,咱们先去竹林砍些竹子把泉眼给引流到挖掘的蓄水池里。等忙完这事儿后,就该移栽秧苗了。后面趁着日头好,也要先做些土砖晒干,到时候起新房的时候用得上。”

柳青姝在一旁听着,觉得这庄户人家真是一刻也不得闲。这头麦子还没收回来,那头又把新活计给安排上了。

不过今年这种天势,也给柳青姝提了一个醒。若是遇上大灾年,老天爷不赏脸,一天到晚耗在地里,累得腰杆都直不起来,到时候也只能忍饥挨饿的份儿。

也得亏去年年成好,今年虽是天旱粮食大量减产,但还不至于家家户户吃不饱饭,沦落到卖儿卖女这种地步。

但,若是老天不赏脸,连续几年都是大灾年的话。只怕是流民一片,搞不好还会出现兵祸等问题。

天灾闹饥荒,战火一片的情况下。交通十分不方便,朝廷的救济粮送不送得过来都是问题,别在半道的时候就被山匪给洗劫而空了。

真到了那种时候,银子就没有粮食实用了。粮食基本可以当作硬通货,只要手里有粮,不仅可以保全一家子,还能把余粮卖给那些有需缺的人。那些不差钱的大户人家,最是惜命,要价高出昔日数倍照买不误。

柳青姝赚钱的决心更浓了,打算等有足够的银子后,得去买个田庄。

最好是有几百亩田产的那种,她虽然种地不在行,但庄子里养着佣农,倒也不怕没人种地的问题。

到时候开个米铺或是杂货铺,银子岂不是大把大把的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