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第261章 第 261 章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261章 第 261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4-18 05:42:35 来源:转码展示1

崔燮虽不在京里,京里却处处有他的传说。

锦衣卫连环画已出到了杂剧还没写到的部分,就是锦衣卫远渡日本之战。海战时画本上连印了几页彩色海景,犹如真正的大海呈现在读者眼前——那不是山海卫也能见着的海滨景致,而是真正四面茫茫,水天一线,除了海鸟与偶尔浮起的巨鲸外什么也见不到的远海画面。

海其实不是日本海,而是超英电影里的太平洋。

条件有限,他也就不考究哪片海了,反正画得比语文课本精细就行。

而海战双方的船参考了大明海船图,也参考了香港、日本、欧美各类大片里出现过的战船和邮轮。大明的船以传统硬帆为主,日本战船则照着更现代的式样画,船速、火力都设定得更强,来个先抑后扬,也好在读者心中种下个要提高大明海战实力的种子。

如今倭寇的危害还不显,等到嘉靖年间,倭寇劫掠沿海的问题就相当严重了。朝廷却不怎么愿开海战,只以禁海、沿海建卫所的法子抵御倭寇扰袭。大明水师建不起来,曾经先进到能环游世界的宝船图纸又在成化年间就丢了,中国在这大航海时代便一步步被落下。

外国的先进科技、高产作物、海战战法都被隔绝在海疆外,直到清朝……

崔燮虽然是个学现代文学的,可哪个从初高中过来的没学过近代史?谁学近代史的时候不憋屈,不想穿过来改变历史?

他都已经穿了,岂能不干!

他这篇连环画的读者可不只百姓,起码是有张国丈一家,那还怕将来正德小皇帝看不见吗?若天子与众臣眼里有了海外,有了全球的概念,能从欧洲引进技术,明朝以后的历史就真的可以变一变了。

锦衣卫连环画里从此开始夹带……不,是全篇私货了。

原本是隐形恋爱里夹带着真实案件,现在则是yy强国的爽文夹带恋爱。谢镇抚率锦衣卫出海平倭,崔翰林作为翻译,岂能不跟着去?连环画中的谢崔两人在海船上朝夕相对,没事就研究研究日本国盛产的铜、银、俵物,打仗时一个在前接战,一个在后面批评一下倭寇的狼子野心,总得在画面角落里抢个位置露脸。

连环画卖得一天比一天火,崔家又举家搬回迁安守孝,渐渐的民间就有谣传流出来,说是崔翰林其实是上了海船去平倭了。

百姓们传流言又不要凭据,也不管真假,听着耸人听闻就够了。千户们巡街时给他辟了几波谣都不管用,回到镇抚司就当笑话一样讲起来:“都说崔翰林出海去倭国了,我们怎么说也不管用。我都说‘朝廷若真要平倭,也得本千户随军前行,岂能光叫崔翰林一个人去呢’?你们猜那几个老汉说什么?”

“说崔翰林会倭语,先潜到倭国卧底探查他们的兵力。”

“说崔翰林是文官儿,咱们大明打那小国也要先礼后兵,先遣他做使节劝降。”

“说崔翰林是个老神仙,深藏法力,一个人就能平灭倭奴。”

“说崔翰林……”

……

众人抢着说出自己听见的传言,说完之后才发现流言版本那么多,自己遇见的才只是其中一两种罢了。

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这些流言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众千户自己听着都觉得有几分真切,互看了几眼,问道:“他们家的确是回乡守孝了吧,皇爷没夺情吗?”

崔老先生的确是故去了,他们这群锦衣卫都上门上过香,崔家举家回迁安时,谢大人特还地请了一早晨假送行呢。几位千户好事心切,拿着流言去问谢瑛:“崔翰林果然是回家守孝了不?”

谢瑛听着那些没边没沿的流言,忍不住低笑了几声:“这都是谁传出来的?连环画中的故事不都是编出来的,你们自己还不知道真假么?”

...

我们平倭、出海都是假的,可崔岳孤真的会导引长生之法啊!不信问张国丈、问当今天子,不都是信了岳孤养生论,才把身子养得那么健朗硬实么?

谢瑛叫他们追问得没脾气,看了这群人与旁边看热闹的理刑千户百户们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叫你们说的我都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了。反正我孑然一身,也没个家人要团圆,上元假日我替你们到乡间看一眼,看看崔翰林是不是出海了!”

他说得这么认真,众人倒不好意思了:“哪有为了个玩笑就叫大人跑这么远的。我们只是听了流言过来问问,得谢大人说一声‘不是’也就心安了。”

谢瑛笑道:“今上仁慈俭省,元宵佳节宫中不设大宴,不须咱们进去当值,我正不知该到哪儿消磨这些日子。你们今日便不来撺掇我,我也想去山海卫看看海,这几天假日怎么也是要出去的。”

他这日子过的,叫人听了就潇洒。

陆玺叹道:“当初我还想劝大人成亲,如今看看,还是没家累的好!我这两个月看了新的《锦衣卫》,也恨不能去见见真海,可家里几口子都要我带他们逛灯会,还指着我买这买那,我这点俸禄都不够养家,哪里还敢想过节出京去玩呢!”

谢镇抚这日子,戏里戏外都叫人羡慕得紧哪!

众人只知道羡慕他过得自在,却不知道他也羡慕这些人有家小在身边。崔燮这趟出京少说也要有两年不回,还得在坟前结庐守孝,不能出门,他也只能趁假期去看一眼。亏得当今是位俭省的天子,宫里用人的时候比前朝少了,不然连这一眼都看不上。

正月初十那天一早,他便收拾了要送给崔家的表礼,亲自启程去往迁安。大过节的他也不愿多带家人出去,便只叫了常跑迁安,认得崔家祖宅的谢山同去,主仆们各带着一匹备骑的马,几样京中出产的素点心、葡萄酒,换着马飞奔往嘉祥屯。

崔家在孝中,大过年的,根本没人往这丧家来,他们主仆敲开庄院大门时,家里的仆人都有些惊诧。

谢瑛牵着马进门,温文尔雅地说:“锦衣卫镇抚使谢瑛,特来拜访前翰林侍讲崔燮崔先生。”

在前院里扫雪的庄户们这才反应过来,忙回里头敲门禀报,把崔燮的魂儿从小电影里叫了出来。

崔燮看片看得脸上红晕未褪,却舍不得叫谢瑛久候,把脸往冰凉的窗框上贴了贴,也不管降下温没降下温来,便出来迎人。

谢瑛见着他的时候,他眼中还带着几分缠绵情意,神色十分动人。崔和陪着他出来,倒是脸色青白,一看就是个文弱书生,不像他大哥那样勤苦习武的人。

谢瑛便夸了和哥几句贤孝,又略带责怪的口气说:“崔三弟身子这么孱弱,贤弟你怎么还叫他出来待客?快叫他回去歇着,我一个武人,不讲那么多规矩!”

崔燮也附和着说:“和哥你先回房吧。这们冷的天,你房里的炕烧得热,猛地到这空荡荡的客厅坐着,小心着了暗风。你回去歇着也好、读书也好,顾好你的身子,我跟谢兄也到里屋说话去。”

和哥抽了抽有点塞住的鼻子,乖乖地辞别贵客,回屋歇着了。

崔燮也引着谢瑛到屋里,吩咐人给他们主仆打扫客房,又安排人送茶水点心进来。

茶是茉莉花炒青茶,点心是香油做的素点,绝没掺半点猪油。谢瑛喝了口清茶,捻着酥饼尝了一口,感叹道:“还是你家的茶味清远,喝惯了这种茉莉花,我都快喝不惯外头加松子、桔饼、香料的泡茶了。”

就是这点心没搁猪油揉面,终究不够酥松香甜。若是他们还在京里……

他略走神了一会儿,崔燮不知怎么就清了干净了屋里的家人,坐到他身边说:“谢兄过誉了,不过是些茶叶,回头南京那花园的新茉莉下来...,我叫他们多窨几罐好茶给你。”

谢瑛只看着他,低声道:“茶还是在京里吃的最好,我只盼着这两年快点熬过去,明天就能到弘治九年。”

崔燮也微微蹙眉,叹道:“只怕弘治九年我还起复不了。我看祖母的身子也不大好,当初祖父过世时,祖母便哀恸过度,头风发作得越发频繁,而父亲这一去打击更大……”

这样的事,便是谢瑛也无可奈何,只能劝崔燮自己保养好身子,哪怕一时不能回京也不要着急,他会想法子过来看他。

崔燮倚在他肩上,看着窗棂上的白纸说:“我也只是先做好这么个准备。其实老夫人从崔榷在京里荒·淫度日时就知道他不能长久,可能也不致于伤心过度,损伤根本。”

可她毕竟也经了丧夫丧子之痛,如今再叫她日日对着坟冢,岂有不触目伤情的?

他索性叫崔衡夫妻奉着祖母到迁安城里居住治病,他跟和哥两个光棍在城外守制。

谢瑛回忆起他们老家浅窄的小院,若是兄弟三人都住进去,简直出入都要头碰头、脚碰脚,哪还能像现在这样好好说话呢?他不禁摇了摇头:“你还是住在这边好。我出京一趟也要瞒着别人耳目,幸好如今京里人看锦衣卫看的入迷,都以为你出海平倭了,我还是籍着这个借口才好来见你的,若只能白天说一两句话,实是可惜了。”

他从京到迁安已花了两天有余,回程也同样要花两三天,中间只剩五个晚上能安安生生地住下,他可一天也不舍得浪费。

还有,“你说了要给我真正的好东西,我这趟特地亲自来取,若东西不好,我可要拿你这人抵帐了。”

崔燮朝窗外看了一眼。因天冷,窗户封得严严的,只能看见窗户一片白,从外头看里头更是一片黑,只有斜角处的窗扇支着透风,窗前又还挡了屏风,估计也看不出什么。他有心直接给谢瑛抵债,不过大白天的,又怕家人进来,只得悻悻地收起这念头,到床头翻出了个小木匣子。

那匣子上严严实实地上着铜锁,里面盛的不知是什么,摇起来轻轻的,并无声响。

崔燮从荷包里翻出钥匙,开了锁,从里面拿出一沓小画片,托到他眼前:“我从前跟你说过我是二十一世纪的人不是?一直想给你看看我家乡是什么样的,一直又忙着这样那样的东西,都没空好好回忆一下过去。这回终于有时间了,给你画几张照片。”

图片边缘留白,中间画得满满的,是一间布置得有些怪的屋子:

房间的窗子又大又亮,没糊窗纸,两边垂着光泽如水的布帘;背面的墙上洒落着许多淡绿色的小图,又挂着几张带框的小画;画下是一个像是迁安样儿窄榻,表面都拿布包得严严实实的浅绿家具;屋顶上还吊着一圈样式古怪的灯笼,灯笼似乎正亮着。

而在窄榻中间,正坐一对穿立领短衣、头发剪得极短的男子,双手交握。他仔细辨了辨,才认出那两个短发短衣、衣裳紧贴着身子的人是他们俩。

谢瑛凝神看了一会儿,却问道:“难怪你能做出那种俏气样式的窄衣裳,你们那时候都穿得更窄。可怎么把头发铰了,都不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了吗?”

崔燮轻笑了一声,拿出更多他们俩在大学教室、图书馆、校园、餐厅、步行街……以及各种北京旅游必去景点的手绘照片来,含笑睃了他一眼:“你看头发做什么,看背景——我想给你的是五百多年后的中国……咱们要是都生在那时候,你是刑警、我是图书馆员,咱们就把这些地方都走遍了,拿照相机照下这样的相片,光明正大地过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