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木繁盛百花未谢的初夏,萧何来到了魏地,他路过大梁时,车马都平稳了,窗外熙熙攘攘的叫卖声,他让车夫停下,出来走在热闹集市里,黔首们笑问他买不买吃食,他摆摆手又觉得可尝尝,便让侍从付钱,结果吃一口就惊艳住了,一路逛吃逛吃过去。萧何比刘邦还大几岁,他曾是秦吏,兢兢业业,自然知道天下是什么模样。
关中初时的惨状就不说了,如今也算是安定下来,他路过关中郡城看百姓安居乐业,也有几分自得,他与魏倩一道将关中惨状抚平,黔首们比起当秦人,更愿意当汉人。他以为那就是安定的模样了,直到来了大梁,他见识到魏倩真正发力的模样。当然有故土补贴的成分,但仅仅三月,就仿佛改天换地一样,快到竟让他有了难追赶的情形。如果萧何如果知道现代的梗,定会大呼,你要不要这么卷。
魏地被陈胜吴广军队烧抢一遍,又被魏王豹这种无能之辈统治,韩信与魏倩给他的军报里说过,萧条比之关中更甚。可如今,也就咸阳能与之富贵相比,其实是魏倩在大梁号召令强,城里的大伙肯听她的,跟着她干,她对于家乡的投资上心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毕竟下水道都换成罗马的模样。
魏倩是从造反之初便跟着沛县起兵的,她的原始股注定大伙觉得她功高,日后天下有她的一份,这种先秦思想,在前三千年都是如此,汉武之后的两千年开始中央集权。如今属于思想活跃,百家最为积极的时候,法家穿了儒皮也想挤进去,希望统治者再度启用法家。但此时的法家可不是现代的法家,更倾向人治,但秦实在太招恨了,所以很多人表现出来是拒绝法家,但其实法家并没有受过墨农那种打压。
萧何看着大梁,他有无力,那是一种超前的脱离掌控力的感受,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他很庆幸魏倩是队友而不是敌人,但队友过于上强度,又很难追感。如果萧何看过三国就知道,这种感受叫既生瑜何生亮,但是萧何也一眼就看到了问题,魏倩行事太过超前,百姓还未理解第一步,她就走到第五步,这样将人远远甩在身后,跟不上的人就会愤怒,豪强与贵族士人们背后捅刀,随之而来各种问题就出现了。大梁只是个小地方,她可以完全做主,因为祖辈,大梁她家就是最大地主贵族,如果汉地都这么搞,那直接就崩了。
她太理想化了,这是墨家的通病,似乎这世界上的人就应该富足勤劳,一门心思向上攀登,可黔首们不识字话都说不太清楚,世人多木讷,当新东西出现得太快太多,他们会被食利者欺骗奴役,站的太高的人是看不到这些黔首的,可他们是大部分。
魏倩从来到秦末就是贵族,能走到她面前的都是普通人里的人中龙凤,她没有反应过来是因为这些人与后世普通人一般无二,把秦末黔首与后世百姓化等号是非常不靠谱的。她并没有看到这些问题,萧何一眼就注意到那是萧何当了半辈子的秦吏,一直解决基层黔首毛病。先前萧何就很认命的接过她不能顾到的部分,将所以基层安排到位,把她往后扯扯,步子太大就会扯到蛋。
比如始皇,那典型的步子迈大了。
萧何走在大梁的街市,看一个老人在卖着自己种的菜,他走上前,这些还挺新鲜。
“老人家,你将这些卖了,自家吃什么啊?”
老人看他头戴士冠,也乐意与他多说几句,“自家吃不完,天热了地窖也存不住,便拿来市集卖了,买些布回去,我儿在砖厂烧砖,晚了他赶牛车带我一块回去。”
“这一来一回,多少里地啊?”
“四十多里吧。”
“也是辛苦。”
老人笑了笑,“这有啥苦的,我家有牛呢,何况我儿在砖厂还可以便宜买些砖,把自己家里修一些,这样早上就不会有水雾了,被子都是湿的。你是贵人,自然不知,比我这老儿辛苦的大有人在。”
萧何点点头,看了一眼这市集,皱着眉头往安邑去,安邑是魏地的王城,这里与关中一般无二,没有太过熙熙攘攘的市集,百姓们沉默的干着手头上的活,在挖井通水,在种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粮食藏在地窖与粮仓里,闲时就织布裁衣,茶楼酒馆相聚一二,人们并没大梁那般金钱**,几十里地跑来集市卖掉自己种的粮食。
他的眉头才舒张开来,魏倩还是个有分寸的人,不然他真要去说道一二了。
魏倩在安邑处理杂事能拖就拖,可算是把萧何盼来了。她对下面的办事能力真的受够了,陈适与沈寂一走,她仿佛失去了左膀右臂,还一时找不到能替代他们的人,其他人的办事能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萧何不急不缓,他与刘邦述完职,听听往后的走势,对于高筑墙广积粮他是认可的,毕竟太快得天下也没那么多人去治,更别说魏倩还上强度。没错,像关中与安邑这种小农经济生活,对于汉初,都是上强度,基层治理者的水平与道德根本跟不上。
萧何看得很明白,如果天下像大梁那样,起码得人人读书识字,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然中层那帮人能利用这些东西把不识字没有分辨是非能力的穷苦人给吃了,然后罪还在上层的朝庭。
萧何如果知道王莽,就会怼魏倩如今的思维做法是很像的,区别只是在于魏倩有汉的人才班子兜底,而王莽没有。
刘邦能认同魏倩是因为他就不是那个干活的人,他是那个得利者,他自然希望他在时他的国家富强,这关乎于他的功绩。因为他也是个急性子,他巴不得今年出兵明年得天下,而萧何太清楚了,过于能耐的人是没有同理心的,他看科举都笑了。
“大王为什么打完巴蜀就只放了两墨家人在那独掌权?既然有蜀锦有盐有林木,这地方为什么从官到吏不能全上自己的人?是不想吗?是嫌地盘多了吗?”
刘邦哑口无言,那当然是没人啊,墨家接手的是治理,驻守的兵是汉军,没兵就翻不起风浪,后面有事再解决就行。
萧何觉得是不是他让魏倩过得太顺了,帮她把大小事处理妥当,她才脑子里觉得汉营用人已经可以挑肥拣瘦了?还考过乡试才能当吏,一楼没建就想着建二楼,萧何都服了这两人了,魏倩十几岁不通世俗异想天开,刘邦这么大年龄了也跟着胡闹。
“哎,丞相莫要生气,我觉得魏相所言也并非异想天开,这是可行的,只是得看是个怎么办法,科举前期可以面向天下人,不论百家何人,或者汉营内部文人都行,不满意现有位置,考个头名,那位子不就上来了吗?”
“大王不怕最后来了一群法墨与儒?”
“萧相,这汉地是我们的,他们要来就要遵守我们的规矩,何况这些人考了进来,不行就换其他人,遣散就行,若是那人犯了事,依法论处。能出什么乱子,魏相是少年人,少年人性子就是急,但我们能托住这底,何不让她放手去干呢?”
“大王,如今天下诸侯都在召贤,他们开出的条件比你丰厚得多,很多人来投,只是看中了前景,因为天下诸侯里,只有汉王挡住了项羽。可这天下很大,大到哪怕天下士人来投奔于你,如果以魏相的想法治世,依旧管不了。我们向百姓要的十五税一也养活不了一个新的庞大的官僚,如果要变,那么就得征更多的税,从官员到百姓哪有能休养的人?这套方法就不能拿出来,只能用于内部升迁,可升迁不看政绩而是考试,就又是麻烦事。”
萧何觉得魏倩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她的方法很好,但是她有这个卷生卷死的心力,其他士人有吗?如果有人摆她一道,基层她又管不到,她又当如何?大梁能顺利是因为魏家是那个地头蛇,而她又是魏家的主事人,但其他地头蛇会这么安分吗?
他直接点出来而不是让魏倩去跌一个大跟头再说,那是因为他认同魏倩那颗为天下的赤子之心。但事不是这么办的,一看魏倩就是没具体办过事,萧何想,一个治国的丞相如此天真与底下脱层是不行的,他得让魏倩独立去处理事务,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今这些超前又荒唐的想法他还能压下来。以后他与刘邦老故,她如此胆大妄为,既害了百姓,又害了自己。
这世间改制变法,从来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流血的时候,她是承受不住的。
“休养生息是正道,如关中安邑一般,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忙的时候忙,农闲的时候去做些小事,清贫但也闲适,官吏也够用,毕竟村落有族老,县里有三老,官吏与三老对接就好。哪怕天下到手,慢慢的也能管得过来,不至于起冲突有冤案。”
萧何再看了看科举制,摇摇头,“除非我们得天下,且教出足够多的士人,那么倒是可以用来治理天下,但这没百年也不行。而且如今考的话,识字的全是以往那些旧贵族,那么他们自然会来分食,可大王要分与他们吗?考过了原先的承诺不给,是不是失信于天下?”
魏倩在现代也是学生,没当过一天社畜,她在汉地有萧何这专业后勤与十项全能的治理高手托底,她非常顺利,但她的顺利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的,但她并没有想过,而是在琢磨更大胆的想法,负重前行的官吏们自然会掀桌子。萧何是个政治敏锐度很高的人,他自然不允许还没干成大事就被人掀桌的事发生,所以他毫不留情的驳回了魏倩的改制。明初的制度适用于明,离汉差了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的发展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汉初百姓还没开化呢,识字的都才刚刚够用。
“况且与民休养生息,而不是扩大百姓**,我在大梁,山里的老人家,因为孩子在城里砖厂,顺道来市集卖菜,将自己的粮食卖出去。百姓都知道食利,豪强们不知吗?他们若连合开窍整起治下黔首来,朝庭分崩离析只在瞬间。而所有的问题用利来解决,那么日后谁戍守边关?谁兴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