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到草台班子当首席裱糊匠 > 第36章 第 36 章

穿到草台班子当首席裱糊匠 第36章 第 36 章

作者:天关星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21 17:25:26 来源:文学城

回到农庄后开始收拾行李,裴二问:“咱们住洪家好几天,临走前还揍了人家的新姑爷,虽说那人活该,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去招呼一下,免得反过来被史秀奎背后污蔑,到时候洪家会说外乡人不懂事。”

朱公从曹家兄弟那里听了讲述,也让他们去说明下情况。

也是巧了,洪家母子出门走亲戚,乡人们说要到晚间才回。

于是一行十人,只好牵马背上包裹出庄离去。

哪知才走出庄子门口,就遇上了熟人,正是潘家祠堂的门房。

他满脸堆笑,热络道:“诸位,潘家老族长想请你们过去。”

朱公道:“多谢盛情,我们正要离开府州赶路去。”

门房叹口气:“那恐怕你们是走不了的。”

乔楷笑道:“怎么,你们还想拦着人不放?”

口吻里有些不客气,门房连忙摆手道:“别,您别误会,邻近州县最近有些不太平,番邦的土匪和西夏人轮流做乱,大前天附近的一个乡村刚被打劫!没有吓唬您的意思,只是想劝一句,犯不着这么急着走。”

大家面面相觑,都觉得很意外。

门房察言观色,立即道:“不如先住在我们祠堂,潘氏一族人多,消息也灵通。”

乔妹问:“你们祠堂不是不许女人住?”

门房袖手回答:“男客住祠堂,女客可以住族长家里,最近我们大小姐省亲回来,可以招呼女眷。”

前倨后恭,这种态度转变也太大了。

盛凌云反应最快,她冲门房招招手,等他走近后压低嗓音问:“是不是上午我们揍那小子的事儿,你们族长知道了?”

门房击掌道:“可不!老族长感谢你们帮忙,否则那无赖不走,那张嘴不知道会怎么编排。”

这下道理就通顺了,大家都觉得可以去。

路上盛凌云和裴二并辔而行,她问:“原书也有这遭吗?”

裴二摇头:“原书没有,仅是说看水秋千时,那座石桥塌了,导致不少人落水。”

所以那天他才说会出事儿,把挤在桥上看热闹的她给带走了。

“但自从咱们进了法门寺,事情就变了,”他说:“这就是我的苦恼,过去的经验有时灵验,有时又非如此。”

两人不约而同都想起庙里偷听到的那段香艳对话,裴二吐下舌头,又悄悄瞥眼对方。

男丁们住进祠堂后,朱公认为很有必要拜访潘族长当面致谢。

场面上的应付,向来都是他和乔楷出面,等到两人说明来意,仆人便将他们引至会客厅。

不一会儿,就听见“咣咣咣咣”,是铁核桃被攥在手心练劲的动静。

人未到,声音先到了。

大家见面,先说了些场面话,潘公得知乔楷来自汴梁,还问他一些和京城画界有关的掌故,并拿出自己收藏的一些画作请教。

乔楷自幼在大内,什么样的超凡神品都见识过,自己亲爹更是现成的丹青妙手,等闲画作都不入他的眼。

因此看了几眼潘公的收藏,他差点说:“画作收藏讲究一个稀缺,人走了会贵很多,要不您再等等?”

毕竟修养颇深,最后他还是忍住没说这些话,仅耐心敷衍了几句。

很快地,大家便把话题由字画转到州府的折家。

潘公虽已致仕,说起话来还是一口一个折家军。

就听他道:“我们折家军,甭管文的、武的,能管大事儿的人都必须带过兵、打过仗,这一点和中原不同。因为折家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就是要‘学汉唐’,只有敌军检验过的官儿,才算有真才实学,卫、霍那就是比李广强!”

乔楷听了不以为然,朱公忙道:“边境和中原不同,确实需要折家军这样的骁勇善战,非如此不能守住大宋门户。”

正说话间,突然有人来找潘公,附在耳边说了几句话后,老头子原本握着茶盏的手就象被黄蜂螫了似的一哆嗦,口中失声喊道:“哎!”

茶杯跌落在地,顿时摔得粉碎。

只听他问:“从井里捞出来了吗?”

家仆也被他吓到了,忙说:“捞出来了,不是咱家二小姐。”

潘公松口气,对他说:“那快去继续找啊,不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算个什么事儿呢?”

交代完这些,他脸色惨白,转头对朱公道:“是我失仪了,客人莫要见笑。”

朱公本来还想说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以父亲的身份来安慰对方。

哪知道潘公接下来的一句话,彻底把他这句话给堵了回去。

因为他说:“有时我宁可她死了,也不想她真闹出那样的丑闻。”

朱公自己也读圣人书,推崇儒家,可他和那些老学究不同,觉得一味讲道学的人倘若钻入牛角尖,简直无药可医。

何况接下来这位潘公开口“人心”,闭口“义理”,大家根本说不到一起。

于是又聊了片刻,便都告乏离去。

送走客人后,潘公躺在藤椅上摇扇子纳凉,脑海里一会儿是早些年他战场厮杀的血腥场景,一会儿又是小女儿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幼时。

转瞬间,小小的幼童变成他那个乖戾不听话的女儿,令他心头一紧。

很快地画面又变了,这次是一口水井,里头伸出纤细的十根指头紧紧扒住井沿儿,还有凄厉的喊声:“爹爹救我,爹爹救我!”

再说女孩子们搬进了潘府,向潘家大小姐致谢、应酬的是盛凌云和莲生。

那位大小姐虽已有三个娃娃,但仍身量修长,容貌娟秀。

她见前来拜访的女客们,一个机敏精悍,一个文雅秀美,也很喜欢,连忙请她们到庭院水榭下乘风凉。

闲谈之中,说起街坊间的谣言,大小姐很生气:“怎么可能淫奔!我妹妹虽然和阳雄关系不好,也断然不会这样做,那不是把自己所有的退路都堵死了?”

盛凌云问:“姑爷对二小姐不好吗?”

大小姐叹口气,有点不足为外人道的意思。

莲生则道:“女儿家再精也精不过男子。”

哪知就是这句话令大小姐泪光莹然,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或许是憋闷许久、无人倾诉,她们又仅是路过的外乡人,大小姐说了很多。

她说自己母亲去的早,潘公自诩并非好色之徒,不肯续弦也不取妾,父女三人相依为命。

潘巧云脾气好、记性好、脑子又好用,两只手打算盘劈里啪啦,很多积年的老帐房都比不过。

等她稍微大一点,家里的钱都是她管,什么珠宝、钱粮、古董,她都过目不忘。

大家都说这位二小姐倘若出去当个掌柜,绝对能赚得盆满钵满。

“可我父亲只想和清贵的文官联姻,”大小姐道:“妹妹说我们是武将世家,奈何并非儿郎,无法继承老父衣钵上战场,又不能纡尊降贵地去做买卖,那只有嫁人这一条路。”

于是没几年,大小姐先嫁到了商州。

至于婆家的日子如何,她没多说,只是眼圈不由红了。

可见生三个儿子也没保佑她过得如意。

“我丈夫接连纳了两个妾,说膝下无女,想要个千金,”大小姐嘴角露出讥讽笑意。

盛凌云帮她补全下半句:“他们总归有借口的。”

莲生则很关心潘巧云:“那二小姐嫁得如何?”

大小姐露出鄙夷表情:“他是关老爷卖豆腐——”

莲生说:“人硬货不硬?”

大小姐脱口道:“嗨,人也不硬,只是会巴结岳父。”

“啊,”莲生是闺阁中人,觉得不宜接口。

大小姐也觉得自己有些孟浪了,只好咳嗽几声,把尴尬驱走。

盛凌云冲她眨眼眼,表示都懂了。

大小姐继续道:“我妹妹嫁了好几年,也没有子嗣,只好对外说是自己身体不好。”

一说起这个话题,她就很生气:“小妹若一直待字闺中,懵懂不经人事,或许还能被糊弄。可嫁人后渐渐就开了窍,整日独守空闺被冷落,还要被人说成‘不下蛋的母鸡’,她出于保护丈夫颜面的缘故,除了我谁也不能说。”

盛凌云问:“阳雄还敢冷落妻子?”

大小姐道:“说是公务繁忙,十天半月才回趟家,大家都说他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

哎吆我的老天爷,盛凌云心说,这不是某本名著上经常拿来形容好汉们的话嘛!

莲生虽觉得以未嫁女子的身份不适宜探讨这个话题,可还是忍不住插嘴问:“二小姐就没想过和离?”

大小姐摇头:“一直很想,可阳雄不答应。我妹妹什么都不要,陪嫁的铺子、房子、金银都不要,全归他。”

但人家不肯,还反过来质问她为什么把这件事看得那么重要?如果想要孩子,领养一个也一样。

有的男人自己固然贪恋床第之欢,却不允许女人把这件事看得重要。

女人就该什么都不图,图男人穷,图男人丑,自我奉献一辈子,那才叫贤妻良母。

于是潘巧云只好忍气吞声,跟阳雄慢慢磨。

但一场场冗长的谈判,都没有什么结果。

莲生怒道:“为什么他不肯?”

盛凌云回答:“这人不仅想要潘家的钱,还想继续借助岳丈的人脉升官。”

“对,就是这个意思,”大小姐忿忿地说:“后来我妹妹去找父亲求助,他略微猜到了,对妹妹说‘你最好不要讲出来,说了我也不会同意,于事无补,徒伤感情’”

莲生气得脸通红,好像自己遭遇了这些不幸:“为什么?”

大小姐沉吟一下,似乎在考虑要不要揭老父的短,然而那种护妹心切的情绪占了上风。

她决定豁出来了:“老头子最重道学,觉得和离丢脸,何况他已在阳雄身上下了本钱,把他当儿子栽培扶植,眼看就要事成了,突然告诉他之前功夫白做,夫妻两个准备一拍两散,之前的心血不都打了水漂?”

这个理由,还真是叫人瞋目结舌。

最后,大小姐把一切都归咎到自己身上:“反正谁叫我和巧云都是姑娘,承继不了香火啊。”

在回屋的路上,莲生不胜感叹,用八个字为潘家姐妹的婚事做了批注:“上嫁吞针,下嫁要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