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的草台班子,有了诸葛亮的加入,立马就不一样了,刘琼封他为吏部尚书,刘琼决定用三省六部制,虽然很多官职,她现在用不上,但以后肯定会用上的。宁缺毋滥,她宁愿空着,也不能给自己找事。
但三省六部制,在汉末是个新奇的,于是当诸葛亮问她职权,她说得高大上一些。
“吏部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吏部尚书是吏部的行政长官。”
虽然她的草台班子连个框架都没有定好,但不妨碍她给人画饼。
诸葛亮听了,这与宰相的职权差不多,觉得刘琼重用于他,于是他直接开始接手幽州的摊子,诸葛亮觉得蓟城的治理不错,可用,他上手干起来可比刘琼谢衣快多了。
法正的定位是与郭嘉类型,都是战略型人才,主要是用来打天下,用来治理的话,法正瑕眦必报,与别人有磨擦容易下黑手。
诸葛亮动员起来,幽州也如蓟城一般焕然一新,他重视人才选拔,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不论出身门第。还从蓟城干得好的小吏里面挑出能用的人,升职当了县令。
然后他依着刘琼的思路,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官员考核制度,以确保官员清正廉洁、勤勉政务。对于贪污**或无能之辈,绝不姑息,幽州官场立马高效运转。
诸葛亮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明的法律条文,公平公正,在幽州内部不论贵贱,一视同仁。刘琼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她看了看,乱世用重法,可以,通过,她不会用她的业余去碰瓷人家的专业。
如今正是春耕,他重视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准备春耕后动员起来兴修水利工程。在商业方面,他看了看纺织厂,与棉花,决定要往高端走,做锦与绢,还有一些手工业,刘琼给他的图纸手艺他尽数安排妥当。他也用了一些政策促进市场的繁荣,加强对商业贸易的管理,保障商人的合法权益等。这样户部的钱袋子就转起来了,农税收得低,但商税可是有30%。
各个为政措施下来,把他们看得一愣一愣的,鲁肃作为同级别的礼部尚书,硬是肯跟个小弟一样忙前忙后。
就这样,缺人缺到让她一愁莫展的幽州蒸蒸日上,谢衣都感觉自己被解放了,他只需要管理户部,查查账就好,原来闲着是这种感觉。
“大王,我以前那么辛苦,原来是被无能的你给虐待了。”
刘琼听着谢衣的话,呵呵哒了一下,“那不是你作为一个贤内助太废,才让我一个大王也得去干活吗?宋恪呢?”
“给丞相当秘书呢。”
“是吏部尚书。”她倔强,还没升官呢。
谢衣有点懵,想起来了,“不是,吏部为什么还管到手工业去了?”
刘琼想了想,“因为我们没人管?因为21岁的他精力充沛,我以为手工业这种事可以自由发展?”
“我算是知道他是怎么累死的了。”
“因为他有强迫症,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也就是幽州地盘不大,这要是统一,感觉他得比历史上累得更早崩。他虽然是吏部尚书,但我给他讲了三省六部,由于六部长官没人,只有办事的衙吏,鲁肃管礼部,你管户部,他一个人管了中书门下省的事,吏,工,兵,刑部的事,要不是跟法正不熟,我看他都想帮法正把尚书省没处理的给处理了。”
谢衣还能说什么,只能,“6,不是,他为啥让你闲着不派点活?”
“你打工的时候也给老板派活吗?怪不得他走后蜀汉就直接没人撑摊子了呢,这哪有机会去撞点南墙培养遇事能力?”
“大王,你说的好像我们有人一样培养一样。”
刘琼也烦这事,“唉,过几个月把庞统调到兵部吧,再看看有什么苗子,升一升,可别把人累病了,我感觉我的折子都被他批完了,难道他是嫌我不行?”
“有没有可能是干活干忘了,完了才发现自己忘了,把你的都做了。徐庶呢?”
“他什么时候把他母亲接过来再说吧。我提醒他了,估计去接了。”
法正有些懵逼,他总领六部事务,但他总觉得自己好像干活了,又好像没干活,诸葛亮没来以前,他们各忙活的,每日很忙但分得清楚,为什么他没事干了?这人想凭一己之力,卷死所有人?
“孔明啊——”
“孝直唤我?”
“听闻你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原以为夸大,未曾想孔明是个能耐人啊,一人就能包圆了大小事务。”
法正开始阴阳他越俎代庖,诸葛亮也不生气,笑了笑,慢慢道来。
“孝直勿气,孝直善奇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如今正是打天下的时候,怎么能让孝直,被这些俗事牵绊住了,而且幽州过于松散了,乱世用重典,否则难免管不住有异心之徒。孝直是当局者迷,我瞧明王有治理之心,但东一榔头,西一锄头,想到什么就弄弄什么,难免会遗漏不足。亮便想着把一切稳当,万事有规章可循,待运行起来方能无忧矣。”
“昔日太祖高皇帝打天下与民约法三章,我们宜“缓刑弛禁”,放宽约束,过于苛刻反而不美。”
“昔日暴秦酷法苛政,所以高皇帝才宽待百姓,而如今是松散过头,豪强横行无忌,自然需立法典,公正廉明,以正视听。”
法正感觉这年轻人怎么油盐不进的,不过自从他来了,很明显时间多了很多空闲,幽州肉眼可见的变得富裕,与之前只有蓟城繁荣的情况大不相同,各地也开始恢复了生气,有了人间烟火气。
“孔明只当个尚书郎,真是委屈了。”
他不辨喜怒的丢下这么一句话就走了,诸葛亮作为首屈一指的政治家基操就是心脏强大,遂没有管他,继续把该操办的操办,他觉得刘琼她们办起事来,想一出是一出,甚至连法律法典都是,不切实际地占了大半,市井每一样的繁荣下面都埋着雷,对他一个强迫症来说,简直不能容忍。
趁着如今地盘不大,事情不多,他得井然有序的安排制定,他还让赵云与关羽先跟在刘琼身旁,轮流随身护卫,他甚至发现刘琼有喜欢独处的毛病,这毛病孙策也有,然后就遇刺了。
刘琼:6,她怎么好意思当着关羽赵云的面与谢衣说骚话,不是,谁家好人折散他爹和二叔啊。
由于诸葛亮开始对她的安全问题也上心后,居然真的挖出许多刺客,有想法未实施的,有靠近不了的,甚至想在井里下毒,被百姓发现,有放冷枪的。
以前也有,只是她穿防弹衣,甚至都没在意,如今她的敌人不知道有多少,喝口水都有人想让她呛死。
毕竟自从孙策遇刺而死,就让各家都有养刺客的爱好,成了少一大敌,不成也不过就是少一刺客,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这让赵云意识到事态严峻,几乎是肃清幽州,每一户人家都查得仔细,就怕给什么人混了进来。
法正也腾出人手选好吉日准备封王事宜,毕竟是大事,自立首先要有宫室,自然不是府上就行,所以刘琼决定在秋收再封王,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准备。而且今年冬天袁绍一死,袁家儿子就要打起来了,还有什么是比封王后吞下袁绍地盘更彰显吉利与天命的呢?
她也不想装神弄鬼,但这个时代的百姓太愚昧了,如果她不够神异,百姓容易去信其他的人,毕竟这个世道邪教很多,士大夫们更加不怀好意,豪强们更是搜刮百姓,层层剥削下来,苦不堪言。
但刘琼有更重要的事,关二爷天天站她门口,她已经整个人都不好了,她找上诸葛亮。
“我们都招了十来万兵马,而今乱世,正是用兵的时候,我二叔是个帅才,当统帅三军,怎么能大材小用呢?”
诸葛亮自然是看出了她的想法,也不点破,“是亮疏忽了。”
“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征虏将军,各领两万人马,给大史慈也加一万人马,我身边有子龙便可,无需这般谨慎,人多头疼。”
“明王如今已是君王,若遇不测让追随而来的臣子如何自处?还是谨慎些,决不能让人钻了空子。”
春耕之后便闲了下来,修宫室要钱,她并不想兴徭役之风,那么从一开始就要断绝,让人干活自然要给钱包吃住,毕竟她打了豪强分田地后,百姓成了她唯一的根基。
而且今年的春耕,种下了玉米与红薯土豆,都是极为高产的主粮,这些不会像杂交水稻的种子一样,用完就没了。她其实不太通农业,但幸好有说明书,她去年教百姓育种浸泡清洗,育苗田起垄,等种子发芽就散向育苗田,等半个月左右种子长了些许高,就放水入垄田,一个月水稻小苗长成熟,就可以拔秧,放水田里插秧,隔20公分插一颗,五个月后就丰收了。
刚开始百姓们是有异议的,但她每一步都必须强制执行,她不光让人盯,隔三差五还自己去巡视盯着,毕竟当时缺粮,所以才有了去年的丰收。
所以今年春耕的时候,她这把这一套方法对幽州一说,百姓无不点头应对,还仔仔细细地再三问了细节,衙吏自然与他们说,毕竟去年的蓟城的丰足无人不羡慕,如今税收也少,他们也想多种点粮食。外头粮食价格贵,吃不完卖出去也能置办些东西给儿子娶个媳妇。女儿的桑榆田也是,如今纺织机好用,织布也能养家糊口。
幽州的粮食多,去年她强制性规定卖粮不得超过150文一石,如果实在困难,可以向官衙借粮,如果在粮食丰足的时候有饿死的百姓,她会追责。衙吏们都是新选上来的,刘琼让百姓自己推选,还开了一个大会,刚开始百姓们搞不清楚流程,就很慢,后面慢慢地就顺了。
春耕过后闲下来了,而衙吏还是不够,刘琼就再次动员组织选出办事的小吏们。今年有了诸葛亮这个细节狂魔,公平公开就更公正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总不能被官吏无人治理卡了脖子。
“狗剩,你想要去当吏?”老农听见同村的小伙很是积极的上窜下跳,什么时候官吏轮到他们这些泥腿子了,“那还得投票选,你选得上吗?“”
“那怎么了,去年我没敢上,那个王大娘就当了衙吏,她大字不识一个,一身泼辣脾气,现在才学识字呢。我怎么不行?从去年到今年,我都学会了一千多个字了。”
另一个田里了接了话,“哎,那也是,不过王婶子办事利落,以前想办什么事情求爷爷告奶奶的,如今跟王婶子一说当天就办好了,去蓟城学了丰收之道,还一遍遍教我们,也不骂我笨,她好。”
“秋收后太守就要自立为王了,她说以后在她治下,都是这般日子。”
“你咋知道的?”
“王婶子昨天在院子里说的,她还跟我们念诸葛大人的法令,说谁犯法都不能饶,问什么她都回,你下次去听听就知道了。”
“真好,我可算是知我们以前的苦日子怎么来的了,那些挨千刀的硕鼠一打死,我们就活了。明王就是上天派来解救我们的,若是早杀了那些畜牲,我的几个孩子怎么会养不活。如今只剩一个女儿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