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成科举文里的炮灰堂弟 > 第17章 第 17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炮灰堂弟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二月茧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12-01 21:20:45 来源:文学城

元若甫还想多宽慰母亲几句,就听外头院子里响起丫鬟的通传,他父亲下朝回家来了。

他打住话头,由母亲扶着起身,缓步走到屋门口,给父亲问过安。

元父盯着他的腿看了半晌,眉头逐渐皱起,转头问赵氏,昨日她母子三人没回家,是否在三清庙碰上什么事,或者马车翻在路上了?

赵氏听了直摇头,拉着元父回到屋内,先让元若甫坐下休息,才与元父传达了白日从主屋那边得到的指示。

“我竟没看出来,薛临山给我升职,打的是这样的如意算盘!”元父听完义愤填膺,一掌拍在桌案上,惊得元若甫狠狠缩了下身子。

元若甫不动声色,继续听父亲感慨,“这回多亏了父亲大人指点,往后必定与那薛家人保持距离,勿要惹得父亲大人厌弃才好。”

身为小辈,元若甫此时不好出面与他父亲说道太多,但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任何时候都不该尽信人,一旦失了自我判断能力,很快就会沦为别人的棋子。

而棋子,随时都可能被丢弃。

再看元父,他堪堪缓过神,端起赵氏奉的茶喝了口,又问起她母子今日被叫去主屋,还说了别的什么。

赵氏顿了瞬,把整个过程从头到尾复述了遍。

元父听完,只拢着袖子往后靠在椅背上,面色凝重,认为不该这样得罪大哥大嫂,害怕往后在国公府的日子更艰难。

“爹,娘,今时不同往日了!如今在祖父眼中,我们一家,未必比不上堂哥一家。”元若甫憋了一肚子话,叨叨与与父母分析了今日的三件事。

其一,林家。

祖父提醒他,与林家结交时要注意气节,却没有直接反对两家往来,便说明祖父也有意拉拢林家。

几年前,祖父尝试用堂哥来搭桥,只是失败了,但这条断了的桥,已经由元若甫重新搭接好,那往后祖父为了林家,也会好好对待元若甫的。

其二,薛家。

将白马书院之事往外宣扬的人,不出意外的话,应是薛家。

在这件事上,薛家的确做得不够厚道,但透过这件事,恐怕祖父已看明了时局、

此次薛临山给元父一个蜜枣,便给了祖父一次警示,他薛临山已找准了对付祖父的突破口,若祖父还不改变态度,保不齐,连三孙子元若甫都会站到薛家那边。

朝堂阴诡,所谓多一敌,不如多一友,祖父肯定懂得这个道理。

其三,三清庙。

大伯母和堂哥是嫡出,的确比元若甫一家的身份要高上许多,但有些行为不能太过火,不然牵连到嫡祖母宋氏那边,也要遭人说三道四,嫌弃她无能,连个庶出都管治不住,又如何管理元国公府。

更有可能,连宫中的宋贵妃都要受连累,让贵妃脸上都跟着暗淡!

“原来还有这些弯弯绕绕……”赵氏有些绕晕,她本就心思单纯,从不参与内院争斗,这会听元若甫分析,直摆手微笑说,“我反正看不透,不知大嫂能不能看透?”

“看不透倒也不怕,”元父到底有九年为官经历,多少比赵氏明白些,“就算大嫂看不透,不还有老夫人?宋氏不会看着大嫂一错再错的,必会站出来阻拦。”

元若甫也点了头,“父亲说的很对。”

一番交谈下来,父母都安了心,元若甫陪着用过晚膳,回去自己的书房。

等门关起来,元安倒是机灵地问了另一句话。

“大奶奶那边不敢有动作,但老夫人那边……更不好对付。”

元若甫拿起毛笔,对元安笑道:“祖母有功夫算计,让她去算计。我不可能总盯着她,也有我自己要忙的事。”

又咳了两声,嗓音嘶嘶哑哑的。

元安赶忙倒来杯温蜜水,放在元若甫手边,站去一旁专心帮着磨墨。

元若甫端起来刚喝了一口,就听屋门被推开,赵氏领着个大夫进来,说要给他看看腿伤,顺带也看看嗓子。

其实他心里对自己的膝盖伤有数,真没到“行走障碍”的程度。

不过白日在主屋那边,大夫说他的伤好生严重,他决计不会否认。

他伤得越重,便越让祖父感受到大伯母和堂哥的愚蠢。

“一共两副药方。活血化瘀的,用来治疗膝盖伤,另一个药膳方,有润肺的奇效,好些京城世家公子小姐都在用!”

听大夫说得天花乱坠,元若甫的好奇也被勾起来,挺想瞧瞧药膳方里加了哪些珍奇食材。

“那究竟几日能好?”赵氏完全没在意其它花里胡哨的,一心关注儿子的健康。

那大夫脸色僵住,许是没料到赵氏的平淡反应,好一瞬才回神,说,只要按方子配齐,在不影响效用的前提下,三日内能好。

闻言赵氏又垂低眸子,打量起手里的药方,秀气的眉眼都耷拉了下来,似是非常为难。

元若甫见了母亲这副表情,愈加对那方子的内容感兴趣。

只等母亲送大夫出门,就把药方拿过眼前检查了一番。

初一看,都是些很日常的药材,他并没发现什么特别之处,直到他猛地回过味来,才怔怔盯着其中的两味,犯了难。

雪梨……冰糖……

这两样食材若是放在现代,分分钟去超市买回来。

但在古时,冰糖好贵啊。

元若甫曾在父亲的公务手札里见过一种说法:一两冰糖一两金。

以父亲一年的俸禄五十两银来换算,也就刚够买五两冰糖。

这清荷院上上下下二十几张嘴,日常吃穿用度都得花销。

从前元若甫不念书,还能省下一笔银,往后他念书也要早早备好银两,哪里还有余钱买冰糖?

再说那“雪梨”,就更不可能。

如今才刚入了春,集市上恐怕只有晾干保存的梨干。

新鲜的雪梨,只可能出现在京城最顶端的几个大家族里。

比如礼部尚书林家。

早晨从林家收的几个雪梨,他母亲担心放久了腐坏,早就吩咐丫鬟拿去熬成了梨膏。

正撑腮想着,元若甫听外头院里来了刘嬷嬷,很快,赵氏喜气满面领刘嬷嬷进了屋。

刘嬷嬷关心了几句看诊的情况,就直言自己是来跑腿的,不能多坐,吩咐跟来的丫鬟把带的礼物放在了桌上。

元若甫大致扫了一眼,打开的竹盒里有透明晶莹的冰糖,和十来只胖乎乎的雪梨。

“这么多……”赵氏上前一瞅,如同惊弓之鸟似的,摆手推辞,说自己无功不受禄,生怕又和大嫂牵连不清。

那刘嬷嬷倒和善地笑起来,连连宽慰赵氏,让她收下罢,说这是老夫人的一点心意。

“连婆母都知道了?!”不提老夫人还好,一听是老夫人让送来的,赵氏比刚才更慌乱。可东西已经送到了,赵氏的确不好都退回去,就叫丫鬟拿来糖罐子,收捡了一小半冰糖,再加三只雪梨。

余下的,说什么都不肯要了,推着让刘嬷嬷送到大嫂那边去,给大哥儿调养身子用。

“三奶奶,你听婆子一句,都收下吧,想想看,大奶奶那边……老夫人还能少给了么?”刘嬷嬷是通透的人,看事情比赵氏明白得多。

“大奶奶那边比你们还多呢!光冰糖就有两大盒,雪梨也有二十个!”

话已至此,赵氏只好叫丫鬟把桌上余下的冰糖和雪梨送去灶房里,又谢了刘嬷嬷一回。

刘嬷嬷离开前,嘱咐元若甫好生将养,别落下了病根。

元若甫乖巧应下,他不便走动,就艰难起身,站在桌边对好心的刘嬷嬷拱手相送。

等人走了,继续埋头看书。

这几日嗓子发炎,影响到背书,幸好有嫡祖母送的珍稀食材,再过几日,他嗓子好转,又能找回以往的高效进度了。

隔一会赵氏端了煮好的冰糖雪梨汤来,在元若甫的身边坐下,多说了几句。

“你不知道,这是你祖母第一回往我们院里送东西……会不会叫你大伯母更记恨我们呀?我一个妇人也没什么,只怕不要连累你父亲和你。”赵氏心里还是觉得很忐忑。

元若甫边喝糖水,边冲母亲笑,“娘放心,大伯母做得过分了,自然有人在背后提醒她。不然,您细细寻思寻思,冰糖和雪梨,是什么意思呢?”

赵氏眼神还有点茫然,但也没再说什么,恐怕还需时间来适应老夫人对她态度的转变。

眨眼三日过去。

大夫给的药方果然灵验,元若甫嗓子已经不再嘶哑,膝盖也消了肿,只留下些淤青印子,不碰就不疼。

入夜后,元若甫正在案前默写背诵《声律启蒙》,赵氏进来送最后两副汤药,又说起家里冰糖的存货,还剩四两多。

元若甫对甜食无大兴趣,就帮母亲出主意,给姐姐留一些,余下的拿去卖掉,换成银子。

赵氏倒没想到这一层,转过劲儿来,叫元若甫少操心银子问题,专心念书就是。

说到银钱问题,元若甫夜里躺回床上,想起书院丙子班的大门,叫他弄坏了,还没给赔上呢。

他转了个身,不知堂哥这回县试成绩如何,能不能拿到案首。

难得睡个安生觉,元若甫睁眼时,天已蒙蒙亮。

未敢耽搁,他匆匆起床,拿上《声律启蒙》去院子里高声背诵,培养自己对格律韵脚的敏感度。

忽听两个洗衣的丫鬟在角落里小声议论,说,县试第一轮昨日放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