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成嘉靖长女后 > 第12章 第 12 章

穿成嘉靖长女后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花在杯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1 09:00:35 来源:文学城

城西别苑并不在县城最西角,而是府衙西侧独占了一整个杨柳巷的豪华宅院,有里中外三层,园内奇花异草、假山怪石,处处皆景,唯一可惜的是池塘太小,又连日缺雨,仅剩一片浅滩。

杨柳巷因巷口的一大片柳树而得名,时值四月,已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连嬅穿着那件赵夫人给她新做的豆绿色褶裙,小心地窝在其中一棵树上观察。

她出门匆忙,和隔壁的珍娘串好口供,就直奔城西而来,忘了换衣服。没想到正好成了伪装色,倒是和周围融成一体了。

斜阳晚照下,柳枝和裙摆一起随着风轻飘,如果忽略连嬅窝得发麻的腿,倒有种岁月静好的错觉。

她在树上待了半个多时辰,一直没看见府里有人出来。

这座宅子一共有两道门,除了面朝南方的正门外,西边还开了一道侧门。府里值守的护卫约半个时辰换一次班,多集中在正门处。反正心知肚明出不了什么事,大伙儿该聊天的聊天,该赌钱的赌钱,军容军纪军貌,是看不到一点的。

想进府求见仇大将军的客人却接连不断,多是乡里的缙绅或者有钱的商贾,带着方巾、穿着长袍,给门房塞了钱陪着笑,却没一个能进门的。

等天色渐沉,连嬅找了个空当准备直接摸进别苑,却正好看见一个行迹鬼鬼祟祟的家伙从侧门走出来。

大晚上的,这是要做什么?

她心思一动,决定先尾随看看。

这人埋头往东门走,专挑不起眼的阴暗巷道,时不时左右张望。连嬅一路跟着他,眼见离城门越来越近,等出去了恐怕不好再跟,索性抢先一步,找准时机直接出手。

她个子太矮,没办法直接扣人脖子,只能一脚踢在此人膝弯处。

如果是个普通的十一岁女孩,偷袭一个正常的成年男子,那这一脚除了激怒对方外毫无作用。可连嬅是个力气奇大,上辈子还练过散打的怪人,赤手空拳的情况下,她一个能打三个。

而她偷袭的人显然不是什么练家子,下盘虚软,吃了一记扫堂腿就脸朝下趴倒在地,正要呼救,却被匕首抵住了脖子。

连嬅一把扭过他的手扣在身后,用小腿和右膝盖压住,然后扒了他身上的包袱扔在一边,跪在此人脊背上,确认他动弹不得后,压低了声音警告:“刀上有毒,别动。”

真是倒霉他娘给倒霉开门,倒霉到家了!

时义哆嗦着嗓子,那把带毒的匕首离他的脖子只有一公分,说不定一个手抖就得划上去。

他现在只恨自己多嘴,说什么引蛇出洞,结果作茧自缚成了被派去引蛇的老鼠。仇将军担心招人耳目,让他秘密行动,只给他派了个打手当车夫,还在城门外百八十米的地方,结果在城里就遭了灾。

“好汉饶命!小人包袱里还有一百两白银……”

他想让人被那一百两银子吸引注意力,再伺机暴起,可惜计划失败。

贼人无动于衷,还把刀挨得更近了:“老子问什么你答什么,别多嘴。”

“是是是,这刀……”

“你叫啥,住哪里?”

“小人姓时名义,是仇将军府上幕僚,现住城西杨柳巷别苑。”

这个名字听着竟然有几分耳熟。连嬅检索了两秒,想起这是嘉靖二十九年庚戊之变前,仇鸾派出去贿赂鞑靼部落首领俺答,让他们不要进攻大同的人。结果俺答绕过大同直杀到北京,逼迫明朝廷签订城下之盟。

这片刻的沉默大概被时义当做了贼人对他身份的畏怯,他感觉自己趴在地上的腰杆又挺直了,连那把抵着脖子的毒刃也显得不那么致命了。

时义重新恢复了底气,他试图恐吓:“仇将军现领数十万兵马囤于荆州卫,你若杀了我,无异于自寻死路。”

数十万?谁信谁傻子。连嬅冷笑一声:“那你也死在老子前面,少废话!”

荆州卫一共分左右前中后五个所,一所1120人,拢共也就5600人,到了明中后期,由于过度压榨,政治**,拖欠军饷等问题,大量军户逃籍,导致卫所严重缺额。

仇鸾的军队要是都屯于荆州卫,有个两三千就不错了。再多了,荆州卫住得下吗?

“你说你是仇鸾的幕僚,仇鸾派你出城做什么?”

“这……”

连嬅压在他脊柱上的膝盖更加用力,听见他痛呼时稍微松了半分,匕首直接贴在了时义的咽喉处。

“不想说?”

“不不不,小人……小人是替将军出城送信的。”

“给谁?”

“给……给八岭山的流寇……”

时义想得很简单,仇鸾想得也很简单。贼寇上山不就是为钱为粮吗,他们不仅愿意给钱,还愿意放人在附近劫掠,只要能把皇长女送回来就行。

倘若贼寇劫掠后仍不肯放人,他们就埋伏在附近,来个瓮中捉鳖……倘若这也寻不到,那就只能找几个身形相仿的女童,然后点一把火烧个面目全非,挑个合适的当做是皇女殿下的尸身。

这是期限将近的下下策,这么做,仇鸾自己虽然逃不开护卫不利的大锅,但他完全可以多攀咬几个人下水,比如说一口咬死纵火者是湖广提学官指派的——此人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座主正是内阁首辅夏言。

“哦?”连嬅脑子一转,瞬间给自己写了个剧本,她冷哼一声,“找你爷爷作甚?”

仇鸾认为她被山匪绑架了,她就顺势而为自己绑架自己,不仅能试探仇鸾那边的态度,也不会贸然暴露身份。

说不定还能小发一笔财呢,可不是一箭三雕?

时义惊得一愣。

这贼人就是八岭山的流匪?

早听说荆襄一带匪寇众多,没想到都混到城里来了。

但对他来说,这完全是一桩喜事啊。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时义本来雇了辆马车在城外,还专门布置得财大气粗、富贵豪奢,想着专挑小路走,应该能招来流寇。他甚至不能多带几个侍卫,以免人多势众流寇不敢接近。万一出点什么意外,他这条命是难保得住了。

这下子倒是不必冒险了。

可一切如此巧合,又很难不抱有几分疑虑:“好汉是山上下来的?”

连嬅努力入戏,声音低沉中带着点黯然:“仇将军在此地屯兵,我们弟兄不敢贸然下山。现如今存粮也……总得来探探情况。”

“好汉大可放心,将军宅心仁厚,是不愿和你们为难的。就是……”时义咽了口唾沫,小心试探,“不知山里近些日子是否来了一位十来岁的女童?”

“好像还真有一个十一二岁。”连嬅假装回忆,“长得皮薄肉嫩的。”

“对对对!”这下真是天上掉馅饼了,时义激动到险些把脖子撞上刀刃,吓得额头直冒冷汗,“好汉,咱们找个地方聊聊,你们想要什么,小人代将军跟你们谈,这刀能不能……”

连嬅把刀拿远了两公分,语气恶劣:“你要是诓老子呢?就这么谈。”

“这个……这个女童身上可有信物?”时义一边在心底咒骂这土匪,一边又怕惹恼了人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能委屈求全地说,“小人得带给将军确认。”

朱连嬅浑身上下什么值钱的都没有,硬要说的话,只剩那件白布袍。

虽然看起来朴素得很,其实边角处都是银线勾勒的鸾凤纹。巧的是,她今天还真从上面裁了两块布,一块用来蒙面了,另一块当做备用。

于是她把那块备用面罩从袖子抽出来,扔在时义面前。

“这是她身上的衣服,”连嬅说,“请你们仇将军明日退兵至荆州城东五十里外。”

“我们后日酉正,在东门外酒馆见。”

说完,她一个手刀劈向时义的后脑,把人打晕后拎着包裹走了。

这包里除了银子,还有一把铁制的长管。

很沉,也不知道做什么用的。

连嬅把包袱绑在腿上,用裙摆遮掩着悄悄溜回张府。凭她的腿测,什么一百两银子大概是时义瞎编骗她的,这包裹总共也就七八斤的样子,那个铁管至少得占个四五斤。

她绑着宛如沙袋的负重健步如飞,先去了吴珍娘家。拍完门等了五六秒,一个面黄肌瘦、身材高大,胡须蓬乱,穿着麻布直裰,头顶带着毡帽的男人开了门。

他看起来很不耐烦,抬着下巴,又自带一股颓唐的气质:“汝有何事?”

外形有点像范进,神态有点像孔乙己……

这大概是珍娘那个不着调的赌鬼爹了。

“珍娘在家吗?”连嬅露出纯真腼腆的笑容,“我找她踢毽子。”

吴秀才完全不吃这一套,他皱紧眉头,冷冷地说:“她睡了。”

看天色也才六点多,真能睡这么早吗?

连嬅试图透过门缝往里瞅,什么都没看清呢,门已经“砰”一声在她面前关上了。

这包不义之财最后还是得带回张府。

大门没锁,张居正坐在天井的石桌边看书。

连嬅做贼心虚,不自觉屏住了呼吸,脚步轻轻地打算从墙边绕过去。

“怎么这么晚才回?”

好的,潜行失败。

她站在原地,目光盯着自己的裙摆,冷静地琢磨着:这包袱应该没有突出来吧?

“和珍娘出去玩了……”

“别跑太远,”张居正并没有盯着小姑娘裙子看的爱好,他只是瞟了一眼,提醒道,“这几天有点乱。”

直到走进耳房,关了门,连嬅终于能松口气,把包袱从腿上卸下来。银子没什么好看的,那个铁管倒是有点意思。她把东西拿出来端详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哦,这原来是火铳啊。

一次只能射一发,流程还挺复杂,先放火/药,压实,再放铅/弹,压实,然后击发。射程能有七八十步就不错,离远了神仙也打不中。而且因为铁管质量不太行,还容易炸膛。

这东西拿出来吓唬人估计挺好用,毕竟有光有响,但要说杀伤力多大……一般。

连嬅把火铳藏在床底,思索着后天去哪雇几个群众演员,陪她一起演一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戏码。

倘若一切顺利的话,她很快就要回承天府去了。到时候自己卖自己换来的钱可以留一些给赵夫人,让她给自己买几身新衣裳,留一些给王嬷嬷存棺材本,给李姐姐治她丈夫腿疾的药钱,再给珍娘一些当嫁妆,不过得防着她爹那个赌鬼……

最后,剩下的就留给张居正吧。

感谢你的救命之恩,但愿你一切顺利,我会在嘉靖二十六年的北京城等待你进士登科。

好歹她也是皇帝的女儿,赎身银子起码要个一千两吧。多了这么一笔钱,或许张爷爷也不用这么大的年纪还在辽王府当护卫,不会被朱宪节那个人渣害死……

怀着惆怅又带点期待的情绪,连嬅抱着她的发财梦沉沉睡去。

但意外来得总是那么猝不及防。

半夜三更,杨柳巷城西别苑起火了。

古代的建筑结构,哪怕是砖瓦房也会用到不少木材,一旦着火,就很容易烧成一片。

街巷里响起敲锣打鼓的声音,还有“砰砰砰”砸门的巨响。连嬅被惊醒后很快套了件衣裳,然后把匕首揣进袖子里推开门。

我在想要不要啃一啃江陵县志……但是码字本来就很慢了,再去啃县志三千字得写多久啊

(查了进士登科录,嘉靖十四年的会试确实是夏言主持的,别的系本人瞎编,别深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 1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