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成大唐名相张九龄正妻后 > 第18章 第十八章

穿成大唐名相张九龄正妻后 第18章 第十八章

作者:映在月光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23:09:12 来源:文学城

炎热的盛夏总算过去,早晚天气逐渐凉爽。

如今的雕版印刷尚未普及,由朝廷主持编撰的历书即皇历珍贵,张家共有两本手抄本。一本在张弘愈手上,一本在张九龄的书房。

谭昭昭问他要了来,每晚歇息之前,总要先看一看,然后心满意足地躺下歇息。

张九龄看得想笑,问道:“可是在卜凶吉?”

谭昭昭道:“非也,我在看离去长安还有几日。”

翻了个身与张九龄面对面,举起手指头对着他晃了晃,兴奋地道:“只有二十一日了,二十一日!”

张九龄拽住了她的手指,宠溺地道:“我知道。早些歇息吧,明日我们用过朝食之后,上山去摘新鲜的梨吃。”

大唐的果子远不能与后世比,谭昭昭听到鲜美多汁的梨,顿时口舌生津,一下闭上了眼睛,道:“我睡着了。”

张九龄轻笑出声,顺势抵着她的额头摩挲了几下,低喃道:“睡吧。”

谭昭昭很快就睡着了,张九龄在她均匀的呼吸声中,沉入了安眠。

一夜过去,谭昭昭精神奕奕起了身,用过朝食之后,便与张九龄从偏门出去,分别上马。

梨树在上次摘荔枝的山上,两人随意信马由缰,边走边说着话。

骑马转过弯,看到在山坳处的几颗梨树下,小卢氏挎着篮子,带着张大娘子与戚宜芬站在一旁,指挥垫着脚尖的徐媪摘梨:“徐媪,仔细脚下的草滑,你要小心些。”

徐媪用力拉下树枝,张大娘子便欢呼一声,拉着戚宜芬上前,飞快摘下枝头上的两只梨。

“咦,大兄大嫂嫂来了!”张大娘子眼尖,手上拽着梨,提着裙摆就奔了过去。

张九龄与谭昭昭骑马走近了,与张大娘子打了招呼,他道:“露水还未干呢,大娘子怎地这般早就出来了?”

张大娘子晃动着手上的梨,道:“姨母昨夜说起了梨汤,我们便出来摘梨回去煮甜汤。”

张九皋随着张弘雅在读书,张九章年幼,张九龄对张大娘子这个妹妹多有照顾,见到时总会关怀几句。

卢氏不在,张大娘子活泼不少,与张九龄很是亲近。

张九龄温和地道:“摘几只就回去,别在外面贪玩,待日头高了,当心晒着。”

张大娘子打量着他们,好奇问道:“大兄嫂嫂要去何处?”

张九龄道:“去山上骑马走走,摘几个梨回来。大娘子喜欢吃梨,等下我让千山给你送些来。”

张大娘子立刻道:“大兄,我也要去!”

这时小卢氏与戚宜芬徐媪一并走了上前见礼,谭昭昭见张九龄下了马,她就跟着下来了。

张大娘子缠着张九龄,撒娇道:“大兄,我也要去,我也要骑马。”

张九龄道:“山道崎岖,你平时极少骑马,仔细会摔倒。”

张大娘子不依地道:“那我学啊,大兄教会了嫂嫂骑马,也教教我骑马吧。”

见张九龄巍然不动,张大娘子就转过身来,央求谭昭昭:“大嫂嫂,你带我骑马,可好?”

张大娘子年方十二岁,生得娇娇俏俏。谭昭昭听张九龄提过一句,家中已经在替她相看亲事。

谭昭昭恍惚记起,张九龄有个著名的外甥叫徐浩,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大臣。

徐浩是越州会稽人,张君政在越州当官多年,张大娘子应当会嫁到千里之外的越州去。

嫁人之后,张大娘子估计再也无法与娘家人见面。

谭昭昭心下叹息,转头对张九龄笑盈盈道:“我的马术不好,恐摔着了大娘子。大郎,你来教她可好?”

张九龄本想着既然已经先与谭昭昭约好,等他们下山之后,再教张大娘子也不迟。

既然谭昭昭开口,张九龄便说好,对高兴不已的张大娘子,严肃地道:“可不能淘气,在马上要稳重些,摔下来可不是小事。”

张大娘子点头如捣蒜,乖巧地应了,对戚宜芬道:“七娘子,你留在这里陪我吧,等下我们再一道回去。”

戚宜芬温柔地点头,对小卢氏与徐媪道:“阿娘,徐媪,你们先回吧,我在这里陪着大娘子。”

小卢氏叮嘱道:“七娘,你在这里陪着大娘子,别贪玩走开,等下你们一道结伴归家。”

戚宜芬道阿娘放心,“我定会照顾好大娘子。”

小卢氏这才与徐媪带着梨回去,张九龄选了山坳处比较平坦的一段路,对谭昭昭歉意地道:“昭昭坐着歇一阵,等下我们再上山。”

谭昭昭笑着道无妨,“你别管我,去好生教大娘子吧。”

将马拴在树上,谭昭昭寻了树荫下阴凉处坐着,耐心等候。

戚宜芬手上拿着两只梨走过来,似乎犹豫了下,方小心翼翼问道:“表嫂可要吃梨?”

谭昭昭笑着接过梨,“多谢七娘子。七娘子别站在太阳底下,过来一并坐吧。”

周围没方便坐的干净石头,谭昭昭让开身,戚宜芬上前随着她一起坐了。

“大娘子真是厉害啊,这么快就骑得像模像样了。”

望着眼前的张大娘子与张九龄,戚宜芬无不艳羡。她侧头看向谭昭昭,羞涩地道:“我家中穷,以前只有一头老驴子,我只会骑驴。”

说实话,谭昭昭面对着戚宜芬,心情有些复杂。

她来到大唐之后,与戚宜芬极少见面。在这个时空,她对一个寄人篱下,处处看人脸色的小娘子,如何都讨厌不起来。

小卢氏曾委婉劝说谭昭昭,她一人伺候张九龄忙不过来,再寻一人在身边帮忙。

谭昭昭相信小卢氏是得了卢氏的授意,虽没明言要将戚宜芬送到张九龄身边,但她却能猜到一二。

张九龄的才情与相貌,自不用提。以戚宜芬的身世,嫁出去做正妻,最多只能嫁进庶人平民之家。

在等级森严的大唐,官身与庶民身份之间的差异,何止千万里。

纳妾之事,谭昭昭从头到尾都没与张九龄提过。

纳妾总要张九龄点头,一切端看他的态度。

在大唐,正妻进门之前,庶子已经出生,直接当娘的事情并不鲜见。

大唐除了皇室,大唐律规定,良贱不通婚。妾要成为夫人,除非放贱为良,或直接纳良家女。

后世如何称戚宜芬为夫人,谭昭昭不甚清楚,亦不相信游方道士的无稽之谈。

韶州离梅岭古道尚有几百里的路程,有身孕的戚宜芬,不在家中养胎,如何能一夕之间去到梅岭古道。

这种传说,既贬低了张九龄开辟大庾岭的功绩,同时也显得戚宜芬很愚蠢,太过偏激与狠戾。

剖腹取婴儿血祭祀,不一尸两命才怪。

而且,若戚宜芬真有那么大的功绩,她就应该葬在张家祖坟,与张九龄同茔合葬的,而非谭昭昭这个正室原配。

谭昭昭猜测,估计是因为她一辈子都没离开过韶州,无声无息生活在后宅,陪伴在张九龄身边的,一直是戚宜芬有关系。

前尘旧事已经成云烟,她是谭昭昭,已经再不是以前谨小慎微的谭氏。

她要走出去,活出自己的人生。

有张九龄陪伴,是她的幸运。没他的陪伴,她会难过,但她依然会活出自己的人生。

谭昭昭将那些乱七八糟的心绪抛在了脑后,歉意地道:“可惜我的马术不好,恐摔着了七娘,不能教你了。”

戚宜芬忙道:“表嫂误会了,我没敢想着要学骑马。大娘子与表嫂都有表兄教,我就是羡慕而已。表嫂出身好,生得好看,与表兄是天赐的良缘。阿娘经常说,要是我以后,能遇到有表兄十分之一的郎君,就是我的幸事了。”

谭昭昭一时也想不出能解决的办法,只能笑着宽慰道:“七娘还小呢,莫要急。以后,你总会遇到合适自己的姻缘。”

张大娘子比她还小一岁,都已经在议亲了。太宗规定,女子十五岁以上,必须得嫁娶,她只余下一年的时光。

再好的姻缘,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张九龄相比。

戚宜芬嘴里泛起苦涩,轻轻嗯了声。她神色茫然,抬眼看向骑在马上,笑得一脸灿烂的张大娘子。

牵着马缰的张九龄耐心走在身边,不时耐心叮嘱她:“别想着要快,先要骑稳了再说。”

张大娘子大声应道:“是,大兄真是啰嗦,我都记住啦!”

张九龄嘴角上扬,无奈地浅笑。

在太阳底下,清隽的面孔,如夜里的昙花幽幽盛放。

戚宜芬眼神痴痴,停驻在张九龄身上,就再也挪不开了。

唉,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都怪美色误人呐!

谭昭昭平静的目光,从戚宜芬身上收回,专心致志啃掉梨皮,小口咬着梨吃。梨甜美多汁,脆生生,解渴又可口。

吃完梨,谭昭昭扔掉梨核,站了起身。

张九龄见状,与张大娘子说了句话,轻扶着她下了马,牵着马朝谭昭昭走了过来。

张大娘子提着裙摆,垫着脚尖一路小跑着,高兴极了:“骑马真好玩,我以后也要天天骑马!七娘,我们回去吧,大兄要与嫂嫂上山去了。”

戚宜芬脸上闪过一丝失落,脸上堆满了笑,朝张大娘子迎去,关心地道:“大娘子先别动,我替你擦擦汗。”

手上的梨,不知何时滚进了草丛里,她也没发现。

张九龄去将谭昭昭的马牵过来,拥着她上马,笑道:“坐稳了啊,我们比试一下,看谁先上山!”

谭昭昭哈哈大笑,一夹马腹,马扬蹄朝着山腰疾驰而去。

张九龄含笑望着她的背影,打马追了上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十八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