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走仕途,封侯拜相(科举,官场) > 第57章 五年进士,三年举人

所谓士农工商,这群读书人的地位其实相当高,当地的生员考中举人、进士的人数,甚至决定着官员的升迁考核。

任期内若是有人考中进士,批语至少也是长于教化。

所以一般当地的知县、知府都会对这些生员们十分上心,有的甚至会亲自提点管辖内的有才之人。

沈知白也不例外,她准备送这些生员们一份大礼。

还有时间乱嚼舌根,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五年进士,三年举人!

哼!沈知白脸上露出一抹充满恶意的笑,当然女子们也不能拉下。

鉴于现在女子,能走的路只有童子试这一条。

而现有的书籍并不太适合用于启蒙,沈知白准备写一本《声侓启蒙》以降低读书门槛。

这事要是做得好,是能惠及千秋万代的。

当然这个声律启蒙不是拼音,而是康熙年间的声律启蒙,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不仅能有效启蒙识字,还能让人迅速掌握大量词汇。

毕竟这本书是经历了两千年的实践验证,一直流传于世,经久不衰。

当然,在此之前需要将这满屋子的人口、赋税案卷等册子整理清楚,在和那姓陈的交接清楚,尽快上任。

十二月的天气越发寒冷,冻得人手脚麻木。

小满贴心的点起了炭火:“小姐,您要找的管家婆子来了。”

“小姐好!”一排十位管家婆子纷纷带着自己最趁手的算盘前来。

“行,各位都是算账的一把好手,接下来三天我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

“没问题。”虽不知道这位知县为何上门借人,但是县里各家主母纷纷派了最得力的管家婆子前往。

毕竟谁家还没个女儿了?这位既然在此处为官,那怎么着也得为自家亲眷、女儿们博一个前程,此时结下善缘自然没错。

陈知县惬意的在房里喝着热茶,悠闲的哼着小曲儿,那堆积如山的簿子就让她慢慢看去吧。

呵,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群后宅女人能成什么事儿?

反正这口恶气是一定要出了,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看那侍卫能护她几时。

谁知仅仅五日,沈知白就召集了全府衙的人手,说是要正式交接。

陈知县优哉游哉的前去,见她手中只有一本薄薄的册子,身后一个竖起来的大木板,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不由冷笑,也能交接个啥?

知县作为一县之长,负责全县的政务,包括征税、治安、司法审判、劝课农桑等诸多事务。

三年下来所累积东西可不少。

“陈知县请。”沈知白居高临下,看着这个最早赶到的知县。

随后进来的衙役十分有眼力见的搬了个椅子放到一旁,没给他上前的机会,陈知县倒是不怎么在乎,坐下等着看笑话。

按理说整理书册、交接政务,甚至是各项事宜的进展都该由前任知县主动汇报。

可这姓陈的故意拖着,每日都有各种说辞,沈知白干脆自己动手,也省得他在给自己挖坑。

没过多久,县衙的人马全都到齐。

一个县衙之中,有官员三名,分别是八品县丞、九品主簿,以及九品县尉,也有县衙不设县尉而设巡检一职。

除了官以外,就剩下胥吏和衙役。

虽然陈知县还没有走 ,但县衙中的众人明显更加偏向沈知白,从哪些早已整理得十分有条理的书籍就能窥见一二。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么沈某就开始了。”沈知白扬了扬手中的小册子:“这里面记载着最近五年以来,清丰县的田地、人口、赋税、案件以及官府现有财产。”

“你能算的清楚?”陈知县嗤之以鼻。县衙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并不参与他们的争斗。

沈知白并不理会,只是示意小满将准备好的图纸放在木板上展示。

这图十分简洁,上面是一些曲折的线条,下面是长短不一的条状。

“这是啥啊?这也是什么画?”一个衙役懵了,小声问旁边负责文书起草的司吏,结果司吏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门道。

“这是一副柱状图,横向是年份,纵向是这几日所统计的数据。”沈知白指着图纸下半部分。

“咱们清丰县主要以农业为主,可用的耕地面积约为八十二万宋亩。除了雍熙二年因冻害,和今年受旱灾影响外,每年的产出大约在一百七十万石。

那么每一亩的产量在两石左右。但是最近这五年来粮食产量和税收都逐年递减,人口虽不足万户,却也在稳定增长——但土地几乎都没有增加。

这五年来县里的举子一共只有三个,进士一个没有。”

对照着那图,真是看的清清楚楚,数据几乎全部正确。底下县衙众人的神色各异,也没料到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这些东西算的清清楚楚。

这番话让陈知县的冷汗爬了满背,这些每年减少的差额去哪儿了?

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可不是说着玩的,但他做的十分干净,账面上并没有动任何手脚,只是收了各家隐田的部分产出。

早在沈知白出发之前,寇准就将自己做知县这些年的经验倾囊相授。

其实此时距离宋朝建朝还不到三十年,就算各家有隐田,因该都不多,而且田土人口自会有转运使自行清查。

沈知白只是借机敲打敲打姓陈的,不要以为自己小就什么都不知道。

“敢问陈知县,这县里的生员们可有用功读书?百姓可有开垦荒地?”

一番话问得陈知县哑巴了。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姓陈的十分配合的交接了所有事务,将官印交给了沈知白。

毕竟自己的小辫子抓在别人手中,不低头不行,那王侍卫可还没走呢,帮忙带句话就能让他身败名裂。

沈知白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旱情影响。

虽然清丰县内有马颊河和六条山溪,但溪流已经尽数干涸,马颊河还未断流,水量却也不大,加上它流经东北部,县里的百姓只得跋涉去东北取水,保障基本饮水。

可到底是耽误了庄稼,种下的荞麦收成惨淡,直到十一月中旬才下了雨,这才补种上了小麦。

只是才种下去半月的小麦显得十分瘦弱。

沈知白在巡视了县里的情况之后,发现地里种下的大多是蔓菁、菘菜一类的蔬菜,这些菜冬日吃倒也还好,只是开春之后估计得适当下放一些救济粮。

巡视的时候村人见她一个小姑娘带着官差们四处查看,很是好奇。

有些妇人知道她是县里新上任的知县后,对她很是热情,话里话外都想将自家姑娘、妹子送给沈知白教导。

不不不,哪怕在她手下当个丫鬟也好,她们对沈知白有种近乎盲目的崇拜,这让跟着沈知白一同前往考察的主簿很是新奇。

眼看沈知白被这群女子包围,主簿也不去解围,反而笑眯眯的同手下说话。

“大家伙可真热情,这得多少年没见了?”

文吏也不管沈知白能不能听见,马屁张口就来:“那还不是因为咱们这沈知县在天下女子里当数第一,厉害嘛!”

说起来县衙里的官差们倒是对他这个‘女知县’没什么恶感,十分配合她的安排。

比如让一个主簿带着手底下的文人们一起看土地、河流,也欣然前往。

沈知白只用了一小会时间就和女子们打成一团——她答应开年后兴建女学,这才得以脱身。

她从这些百姓口中得到了一个并不算好的消息,转头问一同前来的文吏。

“这里常有水灾?”

“额,倒也不常有,”文吏掐着手指算了算:“约摸十年左右一次吧?反正小的自打出生以来,只见过两次,只是每次挺很严重。”

闻言沈知白沉思起来,看来兴修水利是势在必行了。

这里位于黄河下游,而据史料记载北宋年间黄河常有水患发生,下游估计屡受其害。

回了县衙,沈知白忙了起来。

一边着手开始写《声律启蒙》,一边根据这些年所读的书籍,挑选女学用书,并给江御去信,让他帮忙整理一下科考知识点。

新年就在忙碌之中悄然来临。

公元990年,这一年,宋太宗赵炅改年号端拱为淳化。

随之而来的是淳化元宝的铸造和发行被提上日程,与之一同兴建的还有大宋钱庄。

——辽国上京。

“先生,又下雪了。”十九岁的辽国皇帝耶律隆绪,看着窗外的大雪,有些感慨:“你的家乡也有这样的大雪吗?”

外面的大雪遮天蔽日,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没有。”李殊不由有些出神。

自从萧太后查验他所绘制的边防布局后,就让他领了翰林学士一职,让他教辽国皇帝学习汉语、音律和文学等。

他以汉人身份如履薄冰的教着耶律隆绪,忍着这些辽人或私下或当面的奚落、非议。

他们说他是一条背主的狗。

李殊已经快要忘了家乡的冬日是什么样子的了——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家乡的冬雪。

好像曾经的意气风发代都是上辈子的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