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重生南朝当土豪 > 第二百六十三章 扫地为兵

重生南朝当土豪 第二百六十三章 扫地为兵

作者:小河有水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1-29 15:31:30 来源:转码展示1

援军还没出发,不,是还没募足,京口便已失陷,消息传到建康,都中大哗。

宣帝陈顼已经有些歇斯底里,因为和京口失陷的消息一起传播的,还有“讨陈檄文”。

一阵暴怒发泄之后,陈顼暂时平静下来,立即下令有司关闭城门,缉拿细作,随后又召集群臣商议应对之策。

京口失陷,不只陈顼心急如焚,朝堂上下亦是人心惶惶。

盖因京口失陷之后,贼军便可沿丹徒水道直入三吴,而朝中官吏,至少有三成是吴会人氏。

尚书左仆射陆缮乃吴郡陆氏,护军将军沈恪乃吴兴武康人,五兵尚书孔奂乃会稽孔氏,戎昭将军、太中大夫虞寄乃会稽余姚人……

至于低品浊官小吏,更是多不胜数。

而这些人中,尤以尚书左仆射陆缮最为惊惶,因为吴郡陆氏早年便与韩端结下了仇怨,若韩端兵进三吴,最先遭殃的肯定便是他家。

因此,陈顼刚一开口,陆缮便迫不及待地出列禀道:“陛下,韩贼破京口要津,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恳请陛下允三吴民众起义兵以抗贼寇!”

“可!”陈顼毫不迟疑地点头准奏,随即却又问道:“吴地无大将驻守,只起义军却无人统率,终究难以成事,不知诸卿以为谁可担此重任?”

如今吴地州郡主官之位,尽为陈氏子弟占据,东扬州刺史、会稽太守乃陈顼次子陈叔陵,吴兴太守乃文帝陈蒨五子陈伯固,吴郡太守则是陈蒨六子陈伯恭。

对于自己这些子侄辈的本事,陈顼心里可是清楚得很,领军理政样样不行,吃喝玩乐倒是样样精通。

若不另遣良将领军前往救援,吴地失陷只是早晚之事。

然而尴尬的是,如今朝中不但无兵可用,连拿得出手的将领也几乎没有。

陈顼让众人举将,但堂下众臣却都眼观鼻,鼻观心,恍若未闻。

沈恪见皇帝似欲发怒,只得出班施礼道:“陛下,臣愿前往。”

“吴地乃国之后庭,万万不容有失。”陈顼微微颌首道:“沈卿此番若能保得三吴不失,功莫大焉!”

沈恪躬身道:“陛下,臣还有一个请求。”

“只要朝廷能做到的,无不依你。”

“臣在东府城竖旗募兵,然而民众却响应甚寡,数日来只募得一千余人,故,臣请扫地为兵!”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大惊失色。

南朝上一次“扫地为兵”,还是宋文帝刘义隆之时。

宋文帝二十七年,刘义隆采纳王玄谟主张,第二次北伐北魏,但身为副帅的王玄谟在最惨烈的滑台之战中临阵脱逃。

精锐尽丧的刘宋再难抵抗北魏,使其铁骑得以长驱直入,“所过无不残灭,城邑皆望风奔溃”。

魏军追击至瓜步,拆毁民舍大造船舰,扬言要渡江攻打建康。

敌国大军压境,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刘义隆已经顾不得全面征兵带来的严重后果,断然下诏扫地为兵,“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

刘义隆“扫地为兵”乃危急关头不得已之举,然而如今,本朝竟然也到了如此地步?

“陛下,万万不可!”

尚书右仆射王通一声大喝,随即出列来对陈顼长揖道:“陛下,沈子恭(沈恪)之策,万万不可采纳!”

他顿了一顿,又道:“自刘宋以来,中兵皆出自三吴及京畿两地,如今三吴有事,扫地为兵唯京畿及周遭而已,然京畿募兵既多,钱粮又重,已经是不堪重负。”

“陛下若强行扫地为兵之策,与竭泽而渔、焚林而猎又有何异?”

这时,又有数人站了出来,向陈顼谏言道:“陛下,扫地为兵乃是恶政,为国长久计,万万不可施行啊!”

这些人口口声声为国为民,但其实他们只是害怕自己家里的子侄被征入军中而已。

“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这样做的恶果,陈顼与沈恪又岂能不知?

然而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局势,已经比当年刘义隆时魏军压境更为危急,他们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沉吟了一会,陈顼才反问道:“那依王卿之见,兵何所出?”

王通哪儿会有什么良策?此刻听皇帝发问,他迟疑了一会,方才说道:“陛下或可赦建康贼囚充入军中……”

陈顼道:“贼囚了无牵挂,又不识战,一旦失利,必败全军,可让彼等输送辎重。”

“陛下,都中士族官宦子弟亦不识战,且多孱弱之辈,若让其入军中,恐怕反而坏事。”

到了此时,陈顼哪还不知这老王通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黑着脸道:“士族及六品以上官宦子弟不征!”

得了皇帝这话,王通与堂中诸官都松了一口气,但他却并未退下,而是又拱手道:

“陛下,扫地为兵确非长久之计,以臣之见,还是应当早日与周国议和,只要周兵退却,便可让淳于大将军和黄将军挥师东下,如此方能彻底剿灭贼寇,保得国家太平。”

陈顼怒道:“非我不愿,而是不能。周国不但要割我河东,还要我国赔偿大量钱帛,这钱从何而来?”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周军与我军对峙如此之久,难道他们就不耗费钱粮?陛下不若再遣善辩之士,渡江去与周军和谈?”

陈顼沉吟起来,上赶的买卖不是买卖,何况毛喜已经去谈过一次,此时再去请求和谈,宇文老贼怎会轻易松口?

但王通所言也不无道理,此一时彼一时,大不了,多割些地方给他吧。

于是,他抬起头来向王通道:“可以一试,但不知谁人可出使周国?”

王通心中早有人选:“尚书左仆射徐孝穆(徐陵)可担此重任。”

徐陵出身东海徐氏,早年即以诗文成名,长大后博涉史籍,颇具口才,且在前朝时便出使过北魏。

如今命其出使周国,却是再合适不过。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出使周国并无危险,所以徐陵并不推辞,欣然接受了王通的举荐。

接下来便是下诏。

仍由沈恪负责征兵及救援之事,扫地为兵也改为三丁取二,士族及六品以上官宦子弟可免役。

待众臣退下之后,陈顼将徐陵单独留了下来,对他说道:“国家危急关头,卿可不拘小节。除赔偿钱粮之外,诸事都可商议。”

徐陵皱眉道:“陛下,难道周国要求割地,臣也要答应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