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重生南朝当土豪 > 第二百六十二章 人心惶惶

重生南朝当土豪 第二百六十二章 人心惶惶

作者:小河有水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01-29 15:31:30 来源:转码展示1

自陈、周两国开战以来,建康以西各州郡与京都之间的商路便大受影响,前两年拥挤不堪的关津渡口,如今也显得冷清起来。

建康城内,近来也是人心惶惶,一是担心沌口陈军战败,周国大军东下攻打京都,二来则是月前朝廷突然增加赋税,引起了陈国上下普遍不满。

南北朝时期改朝换代实在太快,寻常百姓对于“国家”也没有多少归属和认同,所以两国交战这样的事情老百姓反而没有太大的兴致去关注,人心动荡的真正源头,还是朝廷突然下令增加赋税。

陈朝的赋役制度基本沿袭前朝,名目极其繁多,最主要的便是“调粟、调帛和杂调”,这三调只针对有田百姓,一年三次分别征收。

与三调同时产生的还有赀税(财产税),赀税适用于除士族外的人户,包括庶民出身的官吏也不能免除。

赀税之严苛,已经到了“桑长一尺,屋加一瓦”都要交税的地步,是南朝最重要的税收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关税和市税。

关税即关津之税,建康城西有石头津,东有方山津,凡过津携带货物者,都要抽取十分之一的关税,建康城内秦淮河北有大市百余,皆备置官司,赋税极重。

除了赋税之外,士人之外的所有人户还要承担“吏姓”(吏音示,指庶族中之贫寒人户,为地方官府服事供职者,境遇清苦。)、“事力”、“滂民”等各种徭役。

庶民黔首本就不堪重负,如今朝廷一道诏令下来,却又增加了两成赋税,这让人心如何能安定得下来?

百姓们不敢骂皇帝,但却将提出加税的毛喜骂了个狗血淋头,甚至还有人喊出了“逐君侧之恶人”的口号。

民众的怒火没有烧到皇宫内的陈顼头上,但此刻他仍然急怒攻心。

因为今日凌晨,京口程文季命人连夜送来急奏,声称淮南韩氏突然发大军围困京口,铁瓮城危在旦夕,请求朝廷速速发兵救援。

可事情迫在眉睫,一时之间,他从哪里抽得出人马来?

京师是还有三四万兵马,但那是拱卫都城的最后力量,若将其调走,都中宫城的安全又由谁来负责?

宫城太极东堂内,一干受命前来的大臣,看着上首破口大骂的皇帝,心情都有些沉重。

文帝陈蒨沉稳而机敏,威严而又有胆识,所以他在位期间能够力挽狂澜,彻底平定了留异、陈宝庆等叛乱,并且让国家稍微有了些起色。

和陈文帝比起来,宣帝陈顼却显得有些呆楞,一张方盘大脸看上去给人的感觉就是勇而无谋。

以前毛喜在的时候,还有人在他旁边出谋划策,但如今毛喜出使齐国,骤闻韩端攻打京口,陈顼惊怒之下,竟然不顾颜面痛骂出声。

“狗贼!尔母婢!朕定要夷其三族!早知有今日,当初此贼尚在都中时,便应当及早将其剪除!”

“我在会稽时,便知此贼并非良善之辈,不想今日竟酿成如此大祸!”护军将军沈恪拱手言道:“然事已至此,还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先议如何出兵救援京口才是。”

此话一出,陈顼总算是停止了叫骂,顿时,殿内陷入一片寂静,沉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沉默一会之后,尚书左仆射徐陵硬着头皮出列禀道:“陛下,若京口失陷,贼军既可南下劫掠三吴,也可东进铖及京都,为今之计,只有让驻守石头城和越城的左右卫中军出援京口……”

徐陵话还未说完,五兵尚书孔奂便跳了出来:“此策不妥!”

“石头城与越城一西一南,乃建康之门户,若将左右卫中军调走,有敌来犯,我等又当如何应对?”

“那以你之意,又当如何?”徐陵有些恼怒地问道:“不调两城中军,孔尚书准备调何处兵马去救援京口?”

孔奂看也不看徐陵,却对陈顼施礼道:“陛下,都城中军不可轻动。以臣之见,不如另行招募义士,再遣一员良将率之前往京口救援。”

徐陵立即反驳道:“远水不救近火!陛下,京口危在旦夕,若等募齐兵士,恐怕铁瓮城都已经失陷了!”

“铁瓮城既号铁瓮,又怎会轻易失陷?况且招募数万士卒,又能用得了多长时间?”

陈顼本就十分焦躁,此时见两人争执不下,心中更加恼怒,他用力一拍案几,徐、孔二人连忙住口退到一旁。

良久,陈顼才看向沈恪沉声问道:“沈卿可有良策?”

沈恪听皇帝叫了自己的名字,不得已再次出列拱手道:“陛下,调左右卫前往,都中则无兵可用,若招募兵士,就算时间上来得及,恐怕也不堪大用。”

“以臣之见,陛下不妨抽调一万中军,再招募两三万新卒合成一军前往救援,如此或可两头兼顾。”

“程文季称来犯贼军不下十万,只去三四万援军,恐怕也是无济于事。”陈顼此时已经是心如油煎,但他还是强忍焦急,尽量放缓声音说道。

“陛下,程文季言过其实!铁瓮城三面临江,只城南一面可供贼军攻击,又如何摆得下十万兵马?”

陈顼闻言,微微摇头道:“或许有夸大其辞,但来犯贼军之兵力远多于京口守军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沈恪又道:“有三四万援军,当能挡得贼军短时内不能破城,陛下可趁此时机,再调州郡兵马前往拒贼。”

此言一出,殿内又是一片寂静。

陈朝西亡巴蜀,北丧淮、肥,辖境不出荆、扬之域,虽号称州有四十二,郡有一百零九。

但这其中,又要除去有名无实的侨置郡县,以及安州、龙州、崖州、利州、交州等鞭长莫及的边远州郡,陈朝如今实际掌控的,不过是江表地区和沅湘地区十多个州不到四十来个郡而已。

能从州郡抽得出兵来,陈顼又怎会如此失态?

沈恪此时也发现自己失言,连忙又补了一句:“实在不行,还可在都中继续募兵,建康近百万人口,招募数万兵士应该不会是什么难事。”

“人倒是有,难的是钱粮。”陈顼看向度支尚书陆缮,“陆卿,库中尚余钱粮几何?”

陆缮面有难色地出列道:“回陛下,库中尚有钱两千五百余万,粮一百三十万石,不过,这是为驻守公安和沌口两地的将士预备的……”

陈顼摆了摆手道:“暂且挪用着,等加收赋税上来再给你补足。”

此次加收赋税搞得民怨沸腾,诏令下达已经将近一月,收上来的钱粮却不到百万,要想以此来维持军用根本就不可能。

穷苦百姓家中是实在拿不出来,豪强官吏则是赖着不拿,最有钱的世家大族,偏偏又是免税的士人。

再这样下去,别说收税,不造反就算不错的了。

但这些话只能在陆缮肚子里打转,他默默地退到一旁,心里想的却是过几日便装病辞官。

见陆缮对自己的话并没有反对,陈顼脸色终于好看了些,他目光一一扫视众臣,然后让大臣们推选援兵主帅。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推选的,朝中有资历统领大军的老将,仅有领军将军杜棱和护军将军沈恪二人,杜棱以年纪老迈为由固辞,援军主帅一职自然就落到了沈恪头上。

沈恪今年也是六十有一,但他却并未推辞,只是向陈顼推举了一名副将。

“臣闻韩贼素有勇力,昔日在军中时曾有铁猛兽之称,此等勇将最能提振士气,臣亦欲向陛下举荐一员勇将。”

陈顼问道:“沈卿欲举荐何人?”

“便是巴山太守萧元胤(萧摩诃)!”

陈顼早年因陈霸先镇守京口,被梁元帝征召入江陵为质,后来江陵失陷,陈顼又被掳往长安,直到天嘉三年才得以从北周归国,因此并不识得萧摩诃其人。

“此人早年乃侯安都麾下部将,力大无匹且作战骁勇,有他同往,方可与韩贼一战。”

众大臣也纷纷奏道:“陛下,萧元胤确实勇猛,可担援军副将。”

陈顼稍作思索之后便下了诏令,任命沈恪为使持节、平东将军、镇吴中郎将、都督南徐州、东扬州、北江州三州诸军事,率大军出援京口。

又加封萧摩诃为明毅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廉平县伯,随军征伐。

沈恪接诏之后,便立即从石头城和越城调兵遣将,随后在东府城竖起募兵大旗,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报名从军者竟然寥寥无几。

三天时间,招募到的士卒竟然不到两千,而且还大多是去年从江北逃过来的流民。

而这个时候,卜僧念所部右路军正猛攻铁瓮城。

配重高达六吨的巨型投石机再次显示出它巨大的威力。

铁瓮城建于北固山前峰之上,背靠中峰和主峰(后峰),三面临江,若在以往,如此地形确实算得上是易守难攻,但在装备了配重投石机的韩家军面前,破城却只是早晚之事。

在韩端造配重投石机之前,军中装备的投石机是靠人力拉拽发射。

一架大型投石机通常需要数十人乃至上百人同时拉拽,但由于用力大小不一、施力方向不同以及发力时间不一致等原因,射程不过一百多步,发射的石弹也最多不过二三十斤。

而巨型配重投石机却能够将三百斤重的石弹发射到两百五十步外,声势威力都极其惊人。

元朝军队能够靠它攻破襄阳这种坚城,韩家军自然也能用它攻破京口。

重达三百斤的石弹不断抛进城内,所到之处一切都化为齑粉,而城内的守军却只能在“轰轰”的巨响声中,祈求石弹不要落到自己头上。

只能挨打不能还手,而且还根本无法防御,被砸死的人惨不忍睹,这对于城内的守军来说,完全就是一个噩梦,

没有人能够承受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守城的希望已经不复存在。

投石机发射石弹当晚,但有上千名守军翻出城墙来投降。

到了第二日,卜僧念又命人往城内抛射装了石灰的瓦罐,瓦罐落地破碎后石灰四处弥漫,猝不及防之下,许多士卒眼睛为之灼伤。

铁瓮城只是一座周围城墙不过两里的军城,里面并没有百姓,因此卜僧念可以毫无顾忌地让军士们将大大小小的石弹砸入城中。

这么小的城池,他甚至用不着让将士们强行攻打,只要守军不投降,他可以用大小八架投石机将铁瓮城填平。

韩端并没有限定他要多久破城,作为攻城一方,他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周旋。

但城内的守军并没有坚持多久,围城第三天,南徐州刺史陈伯山和晋陵太守蔡凝便打开了城门。

两人被执到了位于北固山主峰的中军大帐。

大帐内,十多名悍卒列于两侧,而在上首之处,卜僧念全副甲铠盘膝坐于草席之上,似笑非笑地看着两人。

“我还以为你等要与城偕亡,不想却只过了三日。”

“本来昨日就要出城迎降,奈何程文季力阻。”陈伯山双眼布满血丝,脸上带着浓浓的倦色。

自韩军发石弹攻城之后,他与蔡凝便将居处搬到了最北侧,但城中不时响起的轰击声和惨叫,却仍然让他们夜不能寐,饱受煎熬。

“那今日为何不加以阻止?程文季是不是被你等杀了?”

蔡凝紧闭双唇不发一言,只有陈伯山低声回道:“不是我等,他是被石弹砸死的……,而且,就算他不死,也弹压不住麾下士卒了。”

稍微问了两句,卜僧念便感不耐,陈伯山还算好一些,有问必答,态度也还算过得去,但那蔡凝身为俘虏,却仍然一副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模样。

这让卜僧念十分不喜。

身为寒门子弟,对世家子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

寒人拼搏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得授九品之官,而高门子弟甫一出仕,至少便是六品高位。

他们奴役着大量百姓,占据着最好的资源,却不为国家贡献哪怕是一粒粮食。

他们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国之巨蠹!

而寒门子弟,不但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和劳役,而且无论如何有才干,无论如何拼搏,终其一生,也最多就是个七品浊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