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搞事业去了 > 第2章 上京之路

重生后搞事业去了 第2章 上京之路

作者:鱼儿小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18 21:07:34 来源:文学城

兴和三年的洛阳出奇的冷。

才十一月,大雪已经连绵不断。

一辆马车缓缓行驶在入城的路上。不知是否天冷的缘故,城门守军的声音懒懒的:“何人入京,可有文书?”

车内只传来低低的咳嗽,然后一只白皙修长的手揭开车帘。兵士看了通牒一眼,青州解元,所以是弱不禁风的寒门士子啊。

大越一直奉行九品中正制,在朝百官一向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举荐,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直到今上即位三年,竟不顾朝中反对之声,执意开科取士,供寒门子弟应考。州郡的解试今年刚刚完结,这寒门士子便是赶着在春闱开考之前入京,好好准备的吧。

兵士竟有些可怜车内那青州解元来。那人冬日里只着一件松松的广袖布衣,漫天飘雪下单薄的身子竟有种傲雪寒梅的感觉。凌乱的青丝随便簪起,眸子望着车外有些散漫,竟有几分风流雅士的味道。

可惜,出身寒门。谁都知道,虽然天子姓楚,这天下却是世家的天下。就算这春闱开考得成,中举者难道真能和中正官举荐的世家子弟平起平坐?往好的想,还不是和他一样,做个领着俸禄做做样子的小卒罢了。至于往坏的想,这些寒门入仕的,还不是要成了世家大族的眼中钉。

韩昭却没有这兵士想的那么多。头发散乱,只是因为刚刚睡醒。目光散漫,只是因为好像发了一场很久的梦,久得......像是活了一世。

是梦?非梦?她还记得这条入京的路,还记得这个特别寒冷的冬天,还记得在这场好像下不完的雪里,第一次和楚桓两人促膝长谈。

她记得,十八岁的她,入京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春闱的主考官投帖问路。两位主考官都是政事堂的宰执,其中一位是天子之师、德高望重的当朝太傅、录尚书事谢钧,而另一位就是年方二十却已封侯拜相的天子族弟、南阳侯兼中书令楚桓。投往谢府的帖石沉大海,侯府那边本也没有消息,却在当夜,一人翻墙而入,在驿馆的房间内与她一夜长谈。

她更记得,在八年之后和这日一样的大雪之中,就在这城外,她奄奄一息,右胸还插着同门射来的暗战,上气不接下气却仍坚持对迟来一步的他说的一席话:“如果重活一次,我有三愿:我一愿循我本心,不再跟在任何人背后,亲手打破这乌烟瘴气的大越天下而后立。二愿开辟女子庙堂之路,有才之女不用遮遮掩掩,不用急流勇退,我要她们知道嫁人生子不是我们生于世上的目的。”

现在竟是如她所愿重来一次,那她还要去招惹他么?

想着想着,便已来到了驿馆。

各地举人之中,韩昭算是早到,一是因为青州离京城路途较近,二是因为她和楚桓相识的事不能让其他士子或京中世家知道,上一世她便趁着大部份士子入京之前,偷偷拜访了他。

驿馆给她安排了房间,韩昭走在长廊上,只见迎面走来一人,天水之青的衣饰,炯炯有神的目光,恍若隔世。她差点便叫出了他的名字。

幸好,他先自报了家门。 “在下宋渝,字善言,是徐州举人。”

他人如其名,如一江清水,在混浊的庙堂之中,始终心向明月。上一世,他在春闱高中探花,却是应了楚桓“木秀于林”的预言,被世家盯上,出身商贾的他为人本来八面玲珑,却不愿和朝官同流合污,所以初期他的朝堂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后来世家没落,大权重回天子手上,一心为民而没有后台的他才终于被重用。

在上一世的最后一面,还是得他雪中送炭,给了她出城的文书,她才得见谢氏父子最后一面。

她由衷一笑,抱拳为礼:“韩昭,字子曜,青州人士。”

相请不如偶遇,两人便来到了驿馆不远处的一间小酒馆坐下。

驿馆离闹市有些距离,小酒馆又是其貌不扬的,疏疏落落的只坐了两三台客人。韩昭的坐姿也放松了一点,似不经意的问道:“离春闱还有好些时日,宋兄也这么早入京?”

宋渝笑道:“我趁着解试完结,周游了东面诸州,想在会试之前先用自己的双眼看看这个想要为之效命的天下。”

宋渝家中行商,无法循九品中正制入仕只因商贾地位低下,却是有些阅历的,也有那么些周游四海的本钱。

“那么,在亲眼见过这诸州万民之后,宋兄有什么看法?”

宋渝敛了笑意,一双眼睛像是看进了她眼眸深处:“今日你我第一次相见,不知为何我却有种可以和你交心的感觉。”

因为,在他浮沉宦海时,是她把他拉了出来;而在她最落魄的时候,又是他送了她最后一程。

“这就是一见如故吧。”韩昭微笑举手,和他干尽了杯中温酒,不知是病还是酒的缘故,禁不住咳嗽了一声。 “况且,行止随心,宋兄这是名士之风啊。”

“名士之风......”宋渝摇了摇头,答起了她先头的问题:“名士之风,又有何用?我在各州所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纵然也遇到了不世出的隐士,可是他们也宁愿隐于山间,吟诗作词,用五石散自我麻痹、挥霍光阴。”

“隐士,也不一定是飘飘欲仙,只谈风月的吧?”例如她的师父。 “陛下这次开科取士,便是希望不问出身、不计前事,为天下百姓觅得有才之人吧。”

他之前提到为天下效命,她现在也说是为天下百姓开科取士;两人都巧妙地避开了朝廷二字,不说为楚氏天家效命,只说为江山黎民。这点分别,前世的她心中是没有的,因为楚桓做的一切,既是为君,亦是为民。铲除氏族,既是为了巩固君权,也是为了高门和寒门之间不再存在不公。不再受世家制肘下的朝廷中央集权,天下再无人可以挑战君主之威,下达地方的惠民政令也难有地方官阳奉阴违。

只是,到了最后她明白了,这两者,还是有基本的不同。楚桓效忠楚氏,在他和他认定的君主眼中,“江山”比“黎民”重要。

现在的她,不再忠于一个人,不再忠于一个姓,她忠于的,是所有像她这样的“人”。

宋渝有意压低的话音把她拉回现实:“陛下固然是有变革之意,可还不是要让谢太傅来做这个主考官?太傅大人出自谢族,对提拔我们这些寒门士子又有几分真心?我这番出行,只觉我们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啊。”

韩昭微微一笑:“主考官不是还有个南阳侯吗?陛下对他甚是重视,他与陛下变革之心亦一样坚固。”

宋渝听了这话,脸色却骤然一变,看着她的眼神像是看着傻子一般。

韩昭心底突然涌上一种不好的预感。

“什么南阳侯?”

天下竟有人不识南阳侯楚桓!她几乎便要脱口而出,却感觉到浓浓的不妥。

宋渝游历四方,见识广阔,而他提早上京自是对春闱有备而来,又怎会不识名满天下的南阳侯,更何况这人是本次春闱的主考之一?

除非......

她的疑问自是不能在宋渝面前提及,他望着她的目光已经有太多不解。

她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只是在青洲时道听途说罢了。”便转了话题。

二人又谈天说地了一会,宋渝说的是大越各州的见闻,韩昭自幼居于师门,不过上一世进入官场后倒是曾经下放荆州,也曾以御史的身份巡查南方诸州,也便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两人一见如故——当然,对韩昭来说,他已经是故友了——聊着聊着,便已开始以字相称。

喝得微醺,两人才结帐离开。

宋渝问:“子曜可是要到谢府投帖?”

以往受中正官举荐入朝的世家子,犹如中正官的门生,所以上京后都会到中正官府中投帖,算是拜见老师,也在正式入朝前先打个关系。这次春闱,寒门士子在京中没有任何人脉,这向主考官投帖一事自是更加重要,不只是走走过场那么简单。

她见宋渝只提谢府,更加证实了她的想法,主考的确只有谢钧一人。

她说了声是,在路边雇了车,宋渝忽道:“怀远公子上月出游,听说染了一身病痛刚刚回来,太傅这几日正看得紧呢,也不知会不会见我们这些考生。”

韩昭挥了挥手,上了马车:“无妨。”反正她要去的地方也不是谢府。

怀远公子出游染病,谢太傅闭门不见,这些上一世有没有发生,她也不记得了。反正她当时在意的也不是这两人。

说起来,这怀远公子谢遥,后来还是她亲手所择的夫婿。只是,他们之间却是最拘谨的陌生人。在她为官的六年间,他们在宫宴上还是谢府里其实是见过几次的,不过他一直不曾进入庙堂,他怀远公子的名堂,响的是山水名家、风流雅士之名。而直到最后一面时,他还是规规矩矩的对她作揖,唤她韩相。

这个对她有着莫名敬畏的名士夫婿,还不是她想嫁的。只是,当时的她,没有了师门的倚靠,在京中如履薄冰,堪称两面不是人。谢遥徒有洛阳第一风流名士之名,却不问世事,后来谢钧也被除了录尚书事的宰相之权,皇帝留下他太傅的虚职只是为了将他父子一门扣在京中监视,不让百年谢家有死灰复燃的机会。她只有嫁一个这样的人,才能表明自己远离庙堂而又甘心受皇家监视的心志。

只是,人算终不如天算。

她没有直接告诉车夫要去哪里,只是指点着他拐来拐去,终于,停在了一处。

这里,本来应该是一座府邸,庄严肃穆,府门挂着御笔亲题的四字“南阳侯府”。

眼前所见,却是一间普通宅院,颓垣败瓦,明显已经废弃多年。

她想起了宋渝说的,“什么南阳侯?”

她也想起了自己在楚桓怀中,恨恨地许下的第三个“愿望”。

“......三愿,从来不曾认识你。”

这个本来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就像本来人生不会重来一样,在她身上成真了。

她回到了十八岁的时候,而楚桓,从来不存在于这个世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上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