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 第457章 危机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第457章 危机

作者:明月在心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8-09 17:55:44 来源:转码展示1

李恪以为大军西征,长安朝廷应该安稳一段时间,但天不从人愿,黑衣卫从宫中传出的一个消息,立马让李恪坐立不安起来,李恪没有犹豫,立马招来了自己的心腹岑文本和席孟买。

李恪急招,岑文本和席孟买很快便来到了王府。

三人方一坐定,李恪便开门见山道:“近来长安事多,昨日本王自宫中得到消息,有人已向父皇进谏,欲将本王封于并州,以汉王府一脉永镇边疆,实为藩王,此事若成,恐怕本王日后难入长安,二位可有良策?”

李恪之言方落,岑文本和席孟买的眉头都不禁皱了起来,正如李恪所言,储君必当坐镇长安,一个永镇外藩的皇子是成不了储君的,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

过了片刻之后,岑文本问道:“此计倒不像太子所为,可是长孙无忌所出?”

李承乾虽也聪敏,但未必会有这么深的心思,更何况眼下李承乾自顾尚且不暇,又哪有功夫去对付李恪,最为可能的恐怕也就是长孙无忌这只老狐狸了。

李恪气愤道:“除了长孙无忌这奸贼,还能有谁?”

岑文本道:“此计柔中带刚,乃阳谋,殿下拒之不得,若是拒之,恐怕非但陛下生疑,殿下自己也难自处。长孙无忌老奸巨猾,有这样的手段也在情理之中。”

席孟买道:“我朝立国至今,只有皇子外放,从无裂土分封藩王之事,难道此事陛下便能准了吗?”

岑文本轻叹了一声道:“分封之意本就是陛下所欲,只是你早年在突厥,有些事情或还不知。陛下初登帝位之时,陛下便曾与萧相商议诸王分封之制。若非中书省力阻,恐怕此事早就成了。如今旧事重提,陛下岂能不动心。”

贞观元年七月,李世民便曾传宰相萧瑀入宫,问及分封之事,萧瑀当时便奏对有言:“臣观前代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实可遵行。”

萧瑀以秦立郡县,二世而亡,汉建分封,国祚绵延四百载而论,主分封诸王,深得李世民之心,此番长孙皇后又提此事,李世民自然动心了。

李恪听了岑文本的话,沉思了片刻,接着忽然想起了什么,于是问道:“岑师可知那时力反此事的何人?”

岑文本回道:“乃是时任中书舍人的李百药。”

李恪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若依岑师而言,分封诸王之事于国益否?”

分封之事古便有之,郡县之事古亦有之,凡新朝立国之初,必有此争,而文臣,在此事之上也大多所持相同。

为士者,为臣者,朝堂之上或执政不一,自然难免分歧,相互弹劾也是常有之事,但在这一件事上,除了萧瑀这些前朝宗室出身的臣子,绝大部分的文臣的态度却出奇地一致,那就是郡县必定优于分封。

分封之制,分天下于宗室各王,以皇帝诸子分治江山,权在皇室,多和帝王之意,但郡县之制却不同,郡县之制于各郡县置官,文臣治国,上承下接,权在臣,便是文臣所主。

岑文本和王玄策也是文臣,两人闻言,不假思索地便回道:“分封之事,于国无益。先有周天下割据之祸,后有汉七国之乱,分封诸王绝非善政,当不可取。”

秦所以二世而亡,在其暴政,不在郡县,汉之所以国祚四百载,在天下人心,不在分封。

秦若非皇帝荒淫无度,横征暴敛,逼得天下百姓揭盖而起,断无短寿之道,而汉初便有七国之乱,若非名帅周亚夫力挽狂澜,也早已江山易主。

岑文本和席孟买态度坚决,又出奇地一致,李恪看着岑文本和席孟买不约而同地表态,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他似乎已经找到了破局的法子。

贞观十二年末,三日后,旬日大朝。

太极宫,两仪门,李恪正立于门外的宫道之上,时不时地抬头北眺,似乎在看着什么,心沉静如水,一如十二年前,李世民东宫登基时,重明门外的那个懵懂少年。

只不过如今,李恪的处境却已与当年大不相同,现在的李恪立于宫门之下,已不再会遭人无视,更非那个茕茕独立,形单影只,只能看着李承乾左右逢源的汉中郡王。

现在的李恪已然是朝中最为尊贵者之一,不止是血脉,更是权位,现在的李恪无论站在何处,身后都会不经意地聚集起一团人,虽然李恪从来没有表示过要夺嫡,但他们既是与李恪亲近的朝中大臣,李恪的好友,他们更有一个相同的名号:“汉王党”。

这些人中有淮南、江南籍的文臣,也有府军统将,还有朝中重臣,这些人与李恪站于一处,和不远处的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相互呼应,竟已成三足鼎立之势。

盏茶之后,随着一声鼓响,两仪门洞开,满朝文武依次序鱼贯而入,于两仪殿上分文武大臣,宗室勋亲而列。

李恪身为皇三子,汉王,当属宗亲,本该位列太子李承乾之后,但李恪有身兼任实职,官拜并大都督,赐骠骑大将军之勋,更在满朝武臣之上,故而便列于李靖等人之前,站武臣班首,于李承乾左右并列。

“太子哥哥好久不久,近来可好?”李恪站在李承乾的身旁,对李承乾笑着拱了拱手道。

李恪现在处于蛰伏期,平时也没有和李承乾针锋相对,所以李承乾和李恪的关系尚好,李承乾微笑道“有劳三弟挂怀,哥哥一切尚好。”

这时大唐皇帝李世民至,李世民一进殿,便看到了在众人最前,李恪和李承乾二人正靠着说话,只当两人正是兄弟闲谈,于是笑着问道:“太子和汉王正在商谈何事,可否说于朕听听。”

大唐立国之初,君臣和睦,哪怕是朝会之上也随意许多,并无太多规矩,君臣之下信口问话也是常有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