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 第456章 西征高昌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第456章 西征高昌

作者:明月在心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8-08 00:07:36 来源:转码展示1

相传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17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

布达拉宫保留至今,成了西藏最标志性的建筑,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

这些壁画构图精巧,至今依然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加了唐蕃之间的合作,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书籍和工匠,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同时也让吐蕃变得强大起来,松赞干布逝世后,他的继承者野心勃勃,间接的造成了大唐边疆长期的不宁。

现在由于李恪的重生断了吐蕃的和亲阴谋,同时也断了吐蕃的崛起之路,当然,那美轮美奂的布达拉宫也必然不存在了,一饮一啄,也不知这是好是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如流水,很快便进入了冬季。

由于李世民拒接了吐蕃和土谷浑的和亲,吐蕃和土谷浑便越来越不安分了,几次三番的在边境寻衅滋事。看起来,这两个部族定是有了某种契约,很有同退同进的意思。

他们都知道独自无法对大唐造成太大的威胁,却很想在入冬之前开战,即便不能取得太大的战果,亦可一雪和亲被拒之耻,顺便占领几座城池劫掠一番,以之缓和冬季的漫长酷寒和物资紧缺。

以游牧为生的民族,弓马娴熟战力剽悍,夏日里纵马驰骋肆无忌惮,但是到了冬天水草凋敝风雪漫天的时候,便不得不如偃旗息鼓安分起来。

风雪,是他们的天敌。

若是倒霉遇到雪灾,全族的人口和牲畜甚至能冻死一半。往往一个兴盛的部落,仅仅一场天灾就一蹶不振……

联合起来,以和亲被拒的名义劫掠一番,储存足够的粮食物资越冬,便成为最好的方法。

以大唐的国力,很难同时对吐蕃和土谷浑开战,所以两个部族这一次底气十足。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面对他们的流氓行径,李世民这一次没打算退让。

李世民身体里有一半胡人血统,令他更了解胡人的天性,欺软怕硬、弱肉强食、得寸进尺,便是他们的遗传基因。当年“渭水之耻”让性格刚强的李世民差点自杀,引为生平最大耻辱,如今又岂能面对吐蕃和土谷浑的咄咄逼人,再来一次“渭水之盟”?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今御书房里裱糊了一幅字。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世民很喜欢这幅字,更喜欢这里边蕴含着的睥睨天下的霸气!

但如此同时,这幅字也很操蛋……

它在激励着李世民发奋图强、奔向更雄伟的人生目标的同时,也如同一个紧箍咒,让他不敢肆意妄为。一旦乱来,必然被那些口服心未服的可恨家伙抓住把柄,大肆抨击,少不得又是一顿恶心。

所以他觉得,其实自己是被自己儿子李恪给道德绑架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世民打定主意,前所未有的强硬,非但没有妥协,反而主动出击。

虽然很难同吐蕃和土谷浑主动开战,却可以雷霆万钧之势覆灭高昌国!只要高昌国覆灭,吐蕃和土谷浑都得掂量一下,真的惹毛了大唐,会有什么后果!

最近,李世民杀鸡儆猴的把戏玩得很溜……

既然要覆灭高昌国以此达到震慑作用,那就必须速战速决,原定的出征计划必须提前。

大唐帝国的国家机器,缓慢但精确的运转起来。

李恪如同大多数大唐臣民一样,从来不认为覆灭高昌国有什么难度,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威武霸道的大唐全力一击,小小的高昌国绝对没有第二个结局。

高昌国王曲文泰曾藐视大唐军队:“唐去我七千里,碛卤二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使能顿吾城下一再旬,食尽当溃,吾且系而虏之。”

不知道是谁给了他如此自信,在大唐军民看来,完全是无知之谈。

胆敢挑战大唐的国威,即便是远在七千里外,也必诛之!

现在的大唐,就是有这份豪气!

没过多久,在太极殿经过一番争吵,侯君集被认命为大军主帅,当然李恪也并非一无所获,手下大将苏定方被认命为先锋官,同时通过李恪的一番运作,薛仁贵也被安排进了出征的大军中。

李恪相信凭薛仁贵的实力,在这次战争中他必有所获。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

大唐施行府兵制,闲时为农,农隙训练,战时为兵。

此次西征高昌国,关中府兵集结,各条道路上满是拉帮结伙的府兵前往各自的军伍报道。

虽然大唐从上到下都认为覆灭高昌国只是反掌之间尔,但是征伐路途太过遥远,期间戈壁荒漠山川河谷,怎一个千里跋涉能够形容?行军打仗,就没有不死人的,谁晓得哪个能幸运的满怀功绩凯旋而归,哪个又魂断天涯埋骨大漠?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一时间,城里城外山间地头,父母的殷殷叮嘱,妻儿的哀哀哭泣,在壮烈的出征气氛下,弥漫着哀愁期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