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焰火照亮伶仃洋时,苏晚晴在游艇甲板上找到失踪整晚的顾长风。他军装常服的第一枚纽扣不见了,掌心却攥着大姐托人捎来的虎头鞋——闽南习俗里,这是姨娘给未来外甥的祝福。
"酒泉的同事说..."他嗓音被海风揉碎,"载人飞船的逃逸塔,用了我们研发的耐高温材料。"
苏晚晴将虎头鞋系在雷达天线上,忽然被揽进带着硝烟味的怀抱。二十年来他们隔着机床、芯片与火箭发动机对视,此刻他心跳震着她后背,竟与1988年倒爷列车上的枪声频率重合。
"当年你问为什么选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顾长风的下巴抵在她发旋,"因为那老头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能永远待在摇篮里。"
远处港珠澳大桥的施工灯连成星链,苏晚晴在他掌心画了个莫比乌斯环:"我妈的星星,你奶奶的星星...现在该种我们自己的星星了。"
海关钟声撞碎月光,他们在即将跨越千年的海面上交换婚戒。顾长风那枚嵌着从苏联图纸残片提炼的合金,苏晚晴的则熔进了父亲机械表的发条——那些曾经切割彼此的时光齿轮,终于咬合成永恒的圆。
老宅天井里的桂花树簌簌落着金屑,苏晚晴把月饼模子按得砰砰响。大姐在井边刮芋头,忽然说:"顾工爱吃甜的,这盘豆沙的别放猪油。"二姐踩着缝纫机改窗帘,接口道:"他实验室那件中山装袖口脱线了,我换了军工级的防割线。"
苏晚晴望着模子里"花好月圆"的刻字发怔。去年中秋顾长风在罗布泊做实验,托人捎来的戈壁石上刻着"但愿人长久",被继母的儿子周志强砸碎在院门口。此刻那堆碎片正躺在窗台的薄荷丛里,借着月光拼成残缺的六芒星。
"开饭咯!"大哥振国端着滋滋冒油的糖醋鲤鱼撞进来,国营饭店主厨的围裙下露出印着"个体经营模范"的绶带穗子。八仙桌中央摆着母亲的遗照,相框边沿插着顾长风从酒泉寄来的胡杨叶。
电话铃突然刺破团圆氛围。苏晚晴沾着面粉的手刚摸到听筒,就听见顾长风被沙暴模糊的声音:"…整流罩数据异常…需要你帮忙核对…"背景音里传来火箭引擎的试车轰鸣。
大姐默默递来裹着油纸的豆沙月饼,二姐把军工针线包塞进她口袋。苏晚晴跨上自行车时,发现车筐里躺着一盏走马灯——灯面上是顾长风手绘的卫星轨道图,转起来竟映出她们姐妹童年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