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宠妾的欢愉 > 第2章 第2章

宠妾的欢愉 第2章 第2章

作者:姑苏山人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7-04 07:49:04 来源:转码展示1

一只鸟栖在宝缨肩头。gsgjipo

通体雪白,金尊玉贵养出的羽毛色泽,圆润的小脑袋,体型弱小。

“是本侯忘了。莺莺总是驯不乖的。”苏起摊开掌心,复又落下,鸟哨悬成一线被他攥着,左右摆动。

莺莺圆润的乌眸盯着鸟哨。

宝缨低眉,纤细眼睫在颤。

敢情这么大的阵仗,只是淮上侯丢了只“莺莺”。这一声“莺莺”刚唤出口时,有溯风袭过,莺莺散漫的扇了扇翅膀,乖顺的站稳。连棉衣都听岔了,老太太也是爱叫姑娘一声缨缨的,幸好没闹出错儿来,

苏起有一对刻雾裁风的桃花眼,丰霁的眉,像一枝生在昆山上的兰芝,残阳半壁的点朱唇,眉弓深邃而清桀,高不可攀。

淮上侯这几年用兵鸷狠,在坊间引起过非议,风卷残云的挑起战火,不惜粮绝都要制敌,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往好了说突厥为他迁了都,说难听祖上积下来的阴德被他败光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冤债在身,活阎王再世。怪不得淮上侯时年二十六了,膝下无后。

莺莺啾咪叫了一声。

“侯爷这只爱鸟看着很别致。”宝缨侧目,手里死死的捏着帕子,她已经出了一手心的细汗,“明皇李隆基年间,也得过这么一只白鹦鹉,岭南献上的贡品,杨贵妃见了也爱不释手,取名为雪衣娘。”

“宫里如今净放蠢物出来走动了?”苏起哧一声,招了招手,莺莺挥翅,另寻高枝,飞到苏起臂上。

宝缨埋下脸,不吭声。

“奴婢见过侯爷。”棉衣跪下,偷偷拽了拽宝缨的裙裾,才发觉宝缨的异样。

“一只白麻雀都能比作雪衣娘。”苏起逗弄着臂上雀,“莺莺,你今日走大运,有人抬举你。”

莺莺眯了眯眼,叫了两声,自己只是寻常的白麻雀。

大太监犯了难,直捏冷汗,宫里太平是一等大事。淮上侯一身乖张脾性,为了只鸟牵连无辜这种荒唐事不是做不出来,前些日子,有个宫女不知死活的喂莺莺吃了残糕,白麻雀不娇贵是好养的,莺莺却打起了蔫儿,呕了好几回,当日宫女便被杖毙了。

大太监哈腰道:“陛下正.念叨着苏侯呢,积了一大堆奏折等着定断。”再直起腰一瞧,淮上侯留下一道朦廓背影,莺莺时不时盘旋一番,栖回淮上侯的掌心,一人一雀,十分亲昵。

*

回孟府的马车上。

棉衣当宝缨一时失了体统在自责,庆幸道:“好在淮上侯没有让姑娘为难。”

宝缨撑着腕侧抚了抚额,抬眼问:“出府前,你交代过了?”

“交代了。”棉衣道,“姑娘说让人在太阳落山前,将晒好的棠梨花收好,老太太刚进京,水土不服,食不下咽,还是姑娘想出来的法子灵。”

“还有,大娘子汪氏是爱喝普洱的,见着是个人都拉着一块儿喝。”宝缨道,“老太太只爱喝甜茶。”

棉衣实心眼的道:“奴婢都不记得大娘子爱喝普洱这回事了。”

“说起来,奴婢也是心有余悸的。”棉衣想想有点气,又不知该气什么,“莺莺爱雀这名儿取的不好,奴婢没读过书,只听过些话本子台戏,都知道莺莺说的是姬妾的意思,和姑娘不是一个缨字,却总觉得犯了什么忌讳。”

“是么?”宝缨一怔。

棉衣点头:“姑娘莫急,等姑娘真的嫁进了静王府,照孟贵妃说的,姑娘将来的造化大着呢,到时谁还敢寻姑娘的晦气,缨字用的人少,宝字么,宫里不知多少人得改名了……”

“不许胡说!”宝缨打断她,“你留着夜里梦里想吧,再和我说这些不着边儿的,我将你送给老太太去。”

一听要将自己送给老太太,棉衣安静了。

回到孟府。

宝缨从小住的客厢院被重新拾掇出来,棉衣憋了一肚子的话找不到人说,迎面逮到管烧水的麻衣,等麻衣添了茶出来,棉衣和她话起家常。

麻衣道:“是姑娘出了什么事儿么?姑娘对我们好,我们也得对姑娘好。整个客厢院,当初肯跟着姑娘去嘉兴的只有我和棉衣姐姐。”

棉衣心说那是你呆。

“钓鱼穷三年,玩鸟毁三代。想不到淮上侯如今不去听曲儿捧戏子,改养鸟了。”棉衣将宫里撞见淮上侯那出说了出来。

苏起年少那会儿军功傍身轻狂的很,虽没有那些纨绔的陋习,却也流出过风流春闺俏郎君的蜚语,京中权贵圈人人自危,都当他是个浑不吝的祸端。

麻衣道:“我记得之前满京传遍说淮上侯的有句话,是什么来着?”

棉衣早给忘了,好奇:“什么?”

“你去问姑娘,姑娘记性好。”麻衣道。

正捧着茶杯坐在窗前的宝缨听的一清二楚:“……”

苏起从前不爱养鸟。跟他成日里凑一块儿的纨绔问过他,不知苏起回了句什么,一传十十传百,都说苏起身有鸿鹄,用不着多此一举养什么小鸟,不是指鸿鹄之志的鸿鹄,这话说出来小姑娘都臊的慌,都是底下丫鬟先起的头传开的。

宝缨推开窗,吩咐道:“备水,我要沐浴。”

麻衣吓了一跳,坏了,不会自己也要面临随时会被送给老太太的恐惧吧。

棉衣捂住她的嘴巴,才没让她叫出声,“奴婢这就去给姑娘备水。”

用孟老太太自己的话来说,活到一把年纪了,还是没能改掉身上那点矫情的小毛病。这不,孟老太太今儿在府上又不顺气了,孟长夫要当孝子,接老太太前将一切都张罗好了,就等老太太过来享清福,大娘子汪氏理应陪老太太说说话,婆媳相顾无言,下午正好汪氏娘家来了人报喜,汪家新添了个小曾孙,汪氏作为长辈给了封赏,老太太跟没听见似的,汪氏娘家人一走,汪氏脸上挂不住,寻了个借口在老太太跟前回了。

明面上没有闹起来,汪氏那头没说什么,老太太心里不痛快了。

听了宝缨回府的信儿,孟老太太派人来传,宝缨刚喝完一口热茶被叫去了。

进了永禄堂,孟长夫正陪着老太太用茶点。

宝缨给父亲问了安,孟长夫让她就座:“看的出来,老太太疼爱六姑娘,六姑娘又长高了。”

“我老太婆没眼花,怎么你先眼花了?别是在取笑六姑娘。六姑娘哪儿长高了?”孟老太太顺口抱怨道,“人老了,我穿不惯你给我备的罗缎,亏了咱们贵妃娘娘,给我做了两身妆花缎的料子。”

孟长夫眉头紧皱:“母亲言重了,妆花缎那都是贡品,儿子到哪儿弄去呢?”屋外来人传话,说是大娘子头疼病犯了,请主君去瞧瞧,孟长夫遂溜之大吉。

宝缨进内屋取了一柄玉如意出来,递给孟老太太。

孟老太太接过,问宝缨:“缨缨,你看我今日描的眉怎么样?”

“好看。”

孟老太太等到她惜字如金的回答,哼一声:“我能画柳叶眉么?这不是让人看我不服老的笑话?挑挑拣拣的,到头来娶进门这么个人,汪氏连个眉都画不好,还指望她管家主事?”

宝缨道:“您老人家画什么眉都好看,人啊,主要看通身的气质。祖母您就是太较真了,犯不着和晚辈置气,气坏了身子画眉就不好看了。”

从永禄堂回来,夜色沉了,麻衣揉了揉惺忪的眼,一看棉衣跟着姑娘回来了,上前道:“姑娘回来啦,奴婢伺候您沐浴。”

棉衣用看傻子的眼神看她,进去净室一瞧,木桶里的水凉的彻底。

*

宝缨第二日清晨便起了。

陪孟老太太用了膳,孟老太太指了指眼下乌青,对宝缨道:“我昨儿气的一夜没睡好。”

“糖醋溜的莴笋丝,去火。”宝缨用公筷给她挟菜。

孟老太太道:“我这儿都胖了一圈,知道你嘴甜,少来哄我。你说说看,昨日还眼巴巴来陪我用膳,你也是瞧见的,对我处处赔小心。”

孟老太太三句话不离汪氏。

宝缨哄老人家用完膳,孟老太太非要留她下五连棋,宝缨最后输得连腕上镯子都给出去了。

孟老太太笑眯眯的道:“若是大娘子在,正好能玩牌九。你我祖孙连手,杀她个片甲不留。”

宝缨将棋子黑白分明的收揽起来:“大娘子今日会在府上办茶会,京里不少女眷要来,姑母不是给您送了瑶山甜茶么?祖母您将这茶拿出来,要叫旁人好羡慕了。”

孟老太太道自己绝不会去:“大娘子没着人来请我,我去凑什么热闹?”

等宝缨收起棋盘,孟老太太在梳妆镜前新套了个扳指,道:“我去瞧一瞧。”

宝缨回客厢院更衣,命麻衣翻出一只压箱底的风筝,棉衣不解:“大娘子茶会,姑娘不去吗?”

“大娘子办过这么多茶会,姑娘几时去过了?”麻衣耿直道。

“我们去园子里放风筝。”宝缨道。

“姑娘说亲这么大的事儿,老爷不过问,大娘子不问,老太太也没问,真是稀奇。”棉衣百思不得其解的犯起嘀咕,跟上宝缨去了园子。

府上园子是新俢的。

一丛蝴蝶兰茂然而生,静雅的白,秀气的粉。宝缨手里的纸风筝在风中划落,她上前,矮身捡起。

麻衣提议:“姑娘你跑两步,不如换奴婢来放,今儿这风太作怪。”

风筝迟迟不能乘风疾上。

宝缨慢悠悠的拉着风筝线,棉衣和麻衣在后面干着急,一会儿说往左拉,一会儿说得松线,宝缨一概没搭理。

风筝卡在不远处的一枝树桠上。

枯木逢春的老樟木,绿叶稀疏。

宝缨拿指节一寸寸量着手里线,将一捆线徐徐卷出,风筝从树上落下来。

麻衣看愣了:“我、我以为得喊小厮来爬树了。”

“不。”宝缨道,“自古以来,佳人的风筝挂树上,都会凭空出来个书生来捡,生出一段良缘。”

棉衣一听这话就来劲了,拽着麻衣说个没完,二人回过神,宝缨不见了,才想起宝缨留下一句“我去捡风筝”便走了。棉衣二人循着树桠方向追去,临着一处背坡。

宝缨捧着一纸风筝,跪坐在一块平滑的假石上,琼鼻泛红,菱唇微张。宝缨揉了揉脚踝,蹙眉道:“糟了。下月初一选秀,我定是去不成了。”

宝缨崴到脚,在府中将养了几日。

选秀定在三月初一,宝缨没有如期进宫。她伏在案上,抄完最后一帖佛经,正好赶上永禄堂派婆子来取,婆子前脚走了,来了个不速之客。

大娘子汪氏一进屋,道:“都出去。”

棉衣和麻衣相视一眼,棉衣道:“姑娘前些天行动不便,却也及时去给大娘子请了安,不知……”

“怎么?是不是巴不得你家姑娘嫁了人,你就不认我这个主母了?”汪氏皮笑肉不笑的。

等下人一走,汪氏取过案上的茶盏,掀开,朝宝缨泼去。

茶沫子从宝缨脸上浸到她的衣襟里,宝缨拿帕子擦拭着,砰的跪下:“我若做错了事,惹了大娘子不高兴……”

汪氏气的将茶杯摔在地上,不放心的看了眼被带上的门扇,自问苦口婆心的问她:“我这些年待你什么样?孟家这些年待你什么样?将你打小儿接进府第一天,我不曾苛待过你,是苦了你穿还是吃?我孟家不是高官显赫,却是我孟家一手栽培你,不然你以为你还有命活么?”

宝缨不是什么孟家小幺女。

宝缨压根不姓孟。

可是宝缨想好好过日子的。

“主君是个直肠子的人,书读的太多,一肚子的仁义道德,不懂变通。你本家那年做出那样大逆不道的事,株连九族,谁敢和你家有牵连?是我家主君看在同窗情谊上,费大力气捡回你这条命。”汪氏追悔莫及的提起旧事,“我说将你当成丫鬟女使养着就好,再给你找个好人家配出去,主君给了你千金身份,你还有什么不满?”

“大娘子的恩情……孟家列祖列宗的大恩。我都记着的。”宝缨不想嫁了,想说什么却哆嗦着说不出口。

“老太太老糊涂了,你呢?去嘉兴待三年回来,你也要学老太太作幺蛾子?你身上穿的一针一线,凡是你能睁眼看到的,都是我孟家给你的!”汪氏也是做女人的,对宝缨,自己从来没有磋磨过她。

汪氏问心无愧,要做孟家的正头大娘子,孟家的荣辱是首要,入皇门这条路是孟贵妃走过的,皇子娶正妻娶高门贵女,娶的是背后的家族势力,孟家没有这份攀高枝的家世,汪氏也舍不得自己的嫡亲女儿吃这个苦,孟贵妃就是最好的例子,表面上看着万千宠爱,到底只是妾。

上回是太子侧妃,不想太子身子骨不健朗出了差错。这回是静王好不容易动了娶续弦的心思,机不可失。宝缨的命是孟家给的,日后也会好拿捏。

*

次日天明。

静王府由管事送进孟府黄金一百石,绢二百匹、海味三牲、大雁一双、兽皮一张。

另有一簿“两姓联姻、结为连理”的红帖,上书生辰八字,一面是静王,另一面是宝缨,将于五月初五大婚,用红纸黑字写着。

汪氏在前厅过目了一遍聘礼单子,递了庚谱出去,心里悬了小半辈子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