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 第364章 三湘子弟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364章 三湘子弟

作者:倚天傲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31 20:19:40 来源:转码展示1

第三六四章三湘子弟

林啸做出的第二个决定,就是命令丁帅所部,停止打捞江口沉银,并立即将川北防务移交给李定国或刘文秀,返回钦州休整。

同时,经林啸口授,请瞿式耜大人修书一封,派人入川急送李定国。

信函的主要内容,就是劝他至少将半数部队撤回贵州休养生息,只留一部分担任警戒。

不管怎么说,洪承畴的“西攻东守”之策已被粉碎,而损兵折将、逃回汉中的吴三桂,料他短期内也已无力反扑。

而目前的四川人烟稀少、满目荒芜,已非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暂时将防线退回黔北娄山关一线,并非不可接受。

事实上,面对现实,林啸已然猛醒——至少在夏收之前,全面反攻的条件尚未成熟!

所以,反复权衡之下,他不得不做出这个痛苦的决定——在这个方向上,暂时只能放弃进攻。

就让吴三桂这个狗贼多活几天吧,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

而四川这个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在不远的将来,只要有了人,一定能渐渐恢复元气,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

……

林啸的第三个决定,是电告刘旭磊,他摆在仙霞岭一带的主力,即那两个主力营又一个独立营,可以开始行动了。

林啸等不及了,只有及早拿下苏浙两省,才有获得大批粮草的可能。

尤其是南直隶的苏南地区,林啸打算亲自攻取,所以,大员战役必须速战速决,时间不能拖得太长。

苏南,是五省总督洪承畴的老巢,江南各路清军的辎重,大多要从那里筹集或中转,许多城市都囤积了大批粮草物资。

至于浙江战役的作战构想,当初早有预案,林啸根据形势又作了一些修改。

主力一营的任务,是挥师北上攻击衢州,然后沿信安江一路往东,相继攻克金华和义乌等地。

接下来,他们要在衢州和金华两府内,分兵建立一条从衢州至义乌,长达一百多公里的防线,将整个浙江省拦腰切断,并派出侦察部队,前出严州府的建德一带,给聚集在杭州府的清军主力制造恐慌。

事实上,区区数百人不可能平均分配在这条防线上,因此,他们只要守住三座大城市,阻断几条主要道路和河流,阻止清军主力南下反扑,就算完成了任务。

而第二营的任务是分兵东进,全面扫『荡』浙南的处州、温州和台州三府。

根据事先侦察的情报,那里的清军主力,自仙霞岭失守后,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退守浙北的杭州和绍兴府一线,所以,二营的任务相对轻松。

而他们身后的独立营,则不必下山,仍扼守仙霞岭数个关口,严防福建清军北窜。

林啸认为,按目前的形势,那里留一个独立营足够了。

因为,刘旭磊的六个独立营已经悉数换装,全部装备了“中正式”,战斗力早已今非昔比,加上关山险峻,在地利优势下,不惧任何敌军的猛攻。

事实上,闽北清军在数次猛攻失败后,已经丧失了打通关隘的信心,此时,清军主力全部缩回福州府各城,固守待援。

林啸修改的方案是,从杉关撤换下来,原本准备配合张同敞明军,扫『荡』鄱阳湖东岸各府的主力三营,应该立即前往仙霞岭,作为总预备队。

只需大约半个月,待夏博敏的北路军抵达蒲城后,他们就可以放心北上,与一营会师,做好与浙北清军决战的准备。

……

林啸的第四个决定,就是要求刘旭磊立即转告张同敞,让他即刻北上,挥师进军徽州和池州一带。

张同敞的五万大军中,有三万人早已成军,攻取安徽的两三个府应该问题不大,不能再赖在江西消耗粮食了。

而对于焦琏所部,林啸的意思是,让他的人在练兵的同时,接替原属张同敞的任务,即刻扫『荡』湖东各府。

林啸特别强调,要他们一定想方设法动员当地大户献粮,尽量增加军粮的储备。

“记住,不要银子,要粮食!老子不缺钱,缺的是粮食!”

最后,林啸对着话筒吼道。

……

同时,为了进一步缓解九江的粮荒,林啸命令祝俞嘉立即筹集民船,利用长江航运给九江运粮,以解刘旭磊的燃眉之急。

此刻正在长沙等地热火朝天地练兵的祝俞嘉,除了湘西深山中的保靖土司、永顺土司、以及施州卫之外,江南各府已经尽入囊中。

而江北的汉阳府、承天府一部、以及荆州府的江北部分也已被他攻占,他的主力营在江北构建的汉水防线已初步成形。

粮船大队从武昌起运的话,只需顺流而下一百多公里,即可抵达九江。

沿途各地,虽然大别山麓的黄州府尚未光复,但那里穷山恶水,并无清军主力,只要派兵护航,应该没什么大的危险。

目前来说,财大气粗的祝俞嘉,是各支部队中发展得最为顺利的,正可谓兵精粮足,豪气干云。

一举歼灭了尼堪集团后,在楚芳独立团的配合下,祝俞嘉不仅顺利收复了湖广省的绝大部分州府,在各团中,他占据的地盘是最大的。

更令人羡慕的是,他所在的洞庭湖流域,同样是极为富庶的鱼米之乡,并且,得益于长江航运,那里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极为发达。

洞庭湖与鄱阳湖流域,史称“两湖”地区,与苏南、浙北的湖州合称的“苏湖”地区,是华夏大地上两大主要产粮区,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以及“两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眼下,祝俞嘉已在湖南各地完成扩军,麾下兵力多达一万八千余人,四个主力团,以及师部直属营、连的架子已经搭好,他的部下们,已经提前称呼他为祝师长,就等林啸的一纸任命了。

不仅如此,就连楚芳的独立第三团也随之急速膨胀,分驻各地的兵力也已扩充到了一万余人。

更为夸张的是,在他手里,能够供他驱使的俘虏将近十万人,绝大部分被他羁押在各处矿场,充当免费苦力。

这个局面,甚至使得林啸一度产生了,在湖南发展第二个工业基地的想法。

接下来,钦州生产的第二批“中正式”,将优先装备他的第二团,可以说,这家伙的肥壮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地主”夏博敏。

林啸这么做,倒并不是特别偏袒祝俞嘉。

真正的原因在于,长江中上游的北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襄樊地区是通往中原的大门,在苏浙战役打响后,他的汉水防线,必将承受清军主力的猛烈反扑。

……

必须说明的是,除了原来的数千老兵外,祝俞嘉这次征招的,几乎全是湖南本地人。

二十一世纪的人一提起湖南,第一印象就是湖南卫视,好像湖南人俗不可耐,在全国开了“娱乐至死”的风气之先。

其实,湖南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尤其自近代始,涌现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救国志士,素有“湖南人材半国中”的美誉。

而在军事人才方面,三湘子弟吃苦耐劳,『性』格沉毅却又骁勇善战,也有着“无湘不成军”之说。

正因如此,在日后那段极不平凡的火红岁月中,祝俞嘉的部队担负的任务最重,所立战功也可以说最大。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今日提问:在林啸的香港建设规划中,军港将建在在什么湾?民用港又将建在什么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