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回八零,从摆摊开始 > 第149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回八零,从摆摊开始 第149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作者:水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5 22:40:50 来源:文学城

如果不是此时坐在对面的女孩正用她那双沉静的大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自己,让苏振东知道对方正认真地等待他的答复,他几乎以为自己正置身在某个臆想的空间里。

任谁能想到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女孩会有这么远大的目标,甚至为此列出一份堪称精彩的创业计划书呢?

能想到把店里的卤味熟食业务从火锅店里剥离出来,单开一家店,他能理解。

毕竟就算是之前浑浑噩噩如他,也记得父亲和姑父会经常说起,苏家准备今年中秋礼盒那段时间的忙乱。

随着熟食订单的大笔增长,一直这么在火锅店里将就着,伸不开手脚不说,时间一长,也会对火锅店的业务造成影响。

可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女孩在想着把单分出来的卤味熟食业务做熟、做大之后,下一步考虑的不单是在市内各区域开几家分店的问题,而是打算买设备,办加工厂,开食品公司,一步到位把苏家的卤味做成特色商品,将来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更广阔的市场。

苏振东这个活了三十多年的成年人第一次有种被惊吓的感觉。

而且这份计划并不是一味的讲空话、不着边际,它完全是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的。其中不只阐述了食品厂的发展前景,市场的预估和产品核心竞争力这些连他这个成年人都似懂非懂的问题,还面面俱到地分析了办食品公司和开发市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难题,以及她设想的应对方法。

看着这份计划书,苏振东就生出了一种强烈的感觉,觉得这个公司在不久的将来也许真能办起来,且办得好。

这真是令人期待啊!

他现在是真的相信父亲和姑父的话了,这孩子果然是聪明能干,有能力、又有魄力。

而他自己除了年纪比对方大,其他方面还真是比不上人家。

原本高中毕业那会儿,他也是斗志昂扬,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可是后来为了……他从一名前途无量的机关干事一下子变成了只有十几个人的酱厂工人,蹉跎了这么多年,除了平时还在坚持看书、看报,不至于说把那十多年学到的文化都还给老师,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优势呢?

苏振东心里不免有些落寞。

其实这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计划书,哪里还需要他这个失败者协助?

这么做,大概还是为了帮他吧!

想到这里,苏振东眼里的光也黯淡下来。

又想起之前在车站苏丽珍塞给他的那两千块钱,即便他一分没动,回来后就立即还了回去,但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份情谊。

在经历了婚姻和事业的重重波折,遭受过爱人和友人的背叛与算计后,他格外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善意。

是这些善意陪伴他、支撑他,让他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糟糕的前半生。

所以人家越是拿真心对待他,越是这样无微不至地要帮助他,他就越不能理所当然地接受这些好意。

最后,不无遗憾地合上手里的计划书,他还是郑重地将它放回到苏丽珍面前,然后朝着她摇了摇头:“好孩子,你很优秀,我相信你的这个计划将来一定能出色地完成。但是珍珍,我这个人恐怕配不上你的这个计划。”

“所以,抱歉,我不能答应你。”

苏振东的拒绝在苏丽珍的意料之中。

不过她也没着急,因为她刚刚一直在留心观察苏振东的神情,确认对方在看过她的计划书后,眼中流露出了很明显的激动向往之色,这说明苏振东主观上是对她的提议感兴趣的。

这种情况下他却还是选择了拒绝,再联想刚刚他话里那句“不配”,苏丽珍差不多就把对方的想法猜了个八、九分。

她稍稍思索了下,再次开口:“振东叔,我家的情况您应该也已经了解了。我妈是个没什么野心的人,她就单纯喜欢做饭。我当初想开一家饭店,多少也有满足她这个想法的缘故。”

“我爸呢,倒是愿意拼一拼,可他的身体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我不想让他太操劳。”

“至于我自己,接下来还要应对高考,时间也并不充裕。所以我想让您留下来帮忙,也真的是因为我现在无人可用。”

见苏振东抬头看着自己,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她笑了笑:“也许振东叔是想我何必要这么着急,反正以我们家现在的情况,先简单开一家熟食店,等到我高中毕业再做打算也来得及。”

她转头看向窗外,透过二楼客厅的玻璃窗能看到外头一片漆黑的街道上,几点零星亮着的灯光。

谁能想到五六年后,这条街道、这座城市就会被标志着现代化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所覆盖,完成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

她的目光在那几点少得可怜的黯淡灯光上流连,再次开口:“去年夏天,我刚中考结束,那个时候我爸因为心脏病不得不提早内退,紧接着我妈也失了业,然后我们在机械厂家属院的房子也被人顶了。”

“那个时候,我们家有多难呢?我爸别说动手术、好好养病,他连维持生命的药都舍不得按顿吃。”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开始在客运站摆摊,卖包子、凉皮和卤味。说起来,是真的要感谢苏爷爷,如果不是机缘巧合看到那本《料经》,我们也不会有底气去试一试。”

“事实证明,我们成功了。一年多后的今天,我们有了这座房子、这家店。”

小洋楼的房款家里早就攒出来了,今年四月份为了给做手术的苏卫华打气,她就拿着钱到纺织厂把房款一次性连本带利补齐,将房本赎回来了。

苏丽珍将目光收回,再次看向对面有些动容的苏振东。

“振东叔,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强调我们一家人过去吃了多少苦,而是想要让您知道,之所以我们这样底层的普通人也能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改革开放,市场逐渐打开,任何人只要肯想、肯干,再加上一点运气,就能像顺风的船儿一样,一日千里。”

“面对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耽误一分一秒都是浪费,要知道机会是不等人的。”

她盯着苏振东,语气格外认真:“振东叔,这世上的事,有时候我们努力了,也不见得成功;那些得过且过的人也不一定就会一败涂地。所以没什么是绝对的,更说不上‘配不配’,一切不过是先尽人事,然后再听天命。”

她拿起那份计划书,将它又重新放到苏振东手中,“这世上没人喜欢失败,就算我自认输得起,但我仍然比任何人都想要赢。如果没有这个野心,我也不会准备这份计划书。所以振东叔,我是真的需要您留下来帮我,咱们一起乘着这股东风把事业做起来。”

看苏振东神情动摇,她又添了最后一把火:“另外,我也没打算一口吃成个胖子。”

“两年,我打算用两年的时间去筹备这家食品公司。在这期间,我们主要以半家庭作坊式的卤味熟食店为主,一边探索市场、总结规律,一边积累经验,同时尽可能把咱们的产品知名度打响。”

“等到整个凤城无人不知我们的‘珍珍卤味’时,也是咱们真正能大展拳脚的时候。”

“振东叔,您对我的未来计划至关重要,我真的很希望得到您的肯定答复。”

苏丽珍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本就被她之前的话触动得心底泛起波澜的苏振东更觉没理由拒绝,这次没坚持太久,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好,珍珍,我答应你,我留下来。”

成了!

苏丽珍心中雀跃,面上也忍不住翘起唇角:“谢谢您,振东叔。”

苏振东却摇了摇头,缓缓道:“不,该说谢谢的应该是我。孩子,谢谢你,谢谢你们为我做的一切。”

尽管苏丽珍一直在强调让他留下是为了帮她,可他心里明镜似的,究竟是谁在帮谁。

这次他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得好好干,说什么也不能辜负了这孩子的这份心,还有卫华大哥和翠英嫂子他们。

他悄悄吸了口气,默默压下鼻间的酸胀。

老天爷待他终究是不薄的。

回首这一路,他以为他失去了很多,但其实最珍贵的,一直都在身边。

一个多月后,与“珍珍火锅店”一街之隔的“珍珍卤味熟食店”正式开业。

这家店铺的位置,周围的人可以说是半点不陌生。毫不夸张地说,一半凤城人都认识这地儿。

因为新店的前身就是从前的“朱记”。

今年开春,“朱记”因为违规添加硼砂和以劣质肉充作好肉,导致食客吃坏肚子,结果被大伙儿当场抓了个现行。

出了这事后,从“朱记”老板到上游劣质肉的供应商一整条线上十来个人全部被抓。

因为当时造成的影响十分不好,直接带累了整座凤城市干餐饮的个体户们。人们一度到了闻之色变的程度,后来甚至上升到所有的个体经济。大众对个体户们的种种批判、不信任也达到了顶峰。

直到苏丽珍发表了一篇文章,叙述了自从改开后,一些个体户们自力更生,自主创业,既解决了个人的温饱问题,也给国家减轻了负担。

文章间接为这起事件中无辜受牵连的个体户们发声,恳请大家打破偏见,给认真做事的人一点机会。同时,也呼吁所有个体经营者们一定要不忘初心,诚信经营。

这篇文章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文中观点也迅速得到了凤城日报和相关上级部门的支持。那段时间,报纸上每天都有就“朱记”事件及这篇文章的探讨,赞扬褒奖者很多,批评反对的声音也不少。

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受到影响,愿意放下偏见,选择重新给经营餐饮相关的个体户们一些信任,终结了这场因个别违反乱纪的行为导致的个体经营者们的集体寒冬。

也是因为这场沸沸扬扬闹了将近一个半月的信任危机,使得从前的“朱记”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同时,也因为他的这种完全反面的出名,导致原本的店铺跟着受了影响。

明明是地理位置、布局大小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的铺子,愣是搁在那儿半年无人问津。

苏丽珍打这铺子的主意不是一天两天了。

之前没下手,是想着空一段时间,让前头“朱记”的事淡一淡。

约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她就马上去找曹金凤的大姨街道宋主任,商量着把这铺子租下来。

正巧宋主任也为这事烦着呢。这铺子虽说产权确实在他们这儿,可之前租给朱广才可不是经她的手。后期出了事,反而她也要跟着吃挂落儿。好一段时间,上头一开会就拿这事给各各管街道的干事们当反面教材,快把她给憋屈死了。

所以一听是苏家要租来开分店,她当场就答应了。之前那家名声烂到底,弄得谁也不敢沾边,现在来个好名声的,正好给冲一冲。

关键苏家的东西那是真的好,人家这分店肯定错不了。这要是开得好,原先那点坏名声不就一下洗刷干净了嘛!

反正两边都有意,自然是一拍即合,宋主任甚至租金都没怎么涨,主动跟苏丽珍提出要按照之前“朱记”的来。

要知道当初朱广才拿下这家铺子可是私下里托了人的,所以租金压得很低,如今苏丽珍还沿用这个价格,那是捡了便宜的。

要说苏丽珍也没想占这个便宜,她不差这点钱,其实她更希望能一步到位,直接把这铺子买下来。

可是这事宋主任实在不敢做主,请示了上级领导,上级担心再出“朱记”的事,也没同意。

所以她只能失望了。

好在宋主任给了她权利范围内最大的照顾,直接跟苏丽珍定了一个五年的租约,租金一年一付,且不得随意涨租。

宋主任还跟她保证,要是有啥变动,保准会提前俩月通知她。

这点苏丽珍倒也不在意,反正不能买下来,有这五年的租约就足够了。

按照她记忆里,五年后,包括他们家那栋小洋楼在内,这一片全部都要拆迁重建。

所以那时候根本不用谁来争抢,他们都必须得搬。

拿下这间铺子后,苏丽珍又马不停蹄地安排人来重新装修。

这铺子只有五十多平,原先的格局是一厅堂、一厨房加一个小小的储藏室,开饭馆略显局促,但是给她卖卤味熟食倒是够用。

因为这家店今后要给苏振东接手管理,所以两人一起定下了装修方案。先将屋内原先模仿她家火锅店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隔断、装饰全部去掉,又将厨房和小储藏室打通合并成一个面积更富余的后厨。

这次装修前后用了二十天时间。这二十天里,苏振东差不多全程跟着。他是个很细心的人,大到买材料,小到犄角旮旯的卫生情况,他都有留心,还经常跟工人们一起上手干活。

连丁大勇都私下跟苏丽珍夸奖对方是个实诚人。

店面装修好后,屋内四面墙壁都重新粉刷得雪白,卖货的大厅顶棚安了两盏时下最流行的日光灯,地面用的是贵价的深红色地毯,墙上简简单单挂了幅安厂长的墨宝。

这幅画跟上次火锅店开业一样,也是安厂长听说他们要开分店,主动送给他们的。

现在安厂长的画在凤城名气越来越大,苏丽珍倒是又占了个便宜。

屋内侧和右手边各安装了两排玻璃柜台。两套柜台框架没用时下常见的木头框和铁框,而是找人专门用不锈钢订做的。价格自然不必说,几乎是同等样木头框架的两倍了,但效果也真的好。

透亮的玻璃配上银白色的框架,一水的干净亮堂。再加上整个厅堂大气、明净的氛围,进了店的人都忍不住喊一句“敞亮”。

开业当天,吉日吉时,伴随着一串响亮的鞭炮声,苏家的卤味熟食店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正式开业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