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是新年了,据说是什么千禧年,姜卫民也不懂。他最近一直在市里找房子租,之前绵绵说想去市里上重点初中,姜卫民怕孩子考不上两头耽搁,最后没学上。悄悄问过她的老师了,一想起来老师的话姜卫民就忍不住骄傲。
当时姜卫民非常忐忑地进了办公室,找到绵绵班主任杜老师,离校多年的他依然敬畏老师:“您是姜绵的班主任杜老师吗?”
临近寒假,尤其是小六的寒假。杜老师十分忙碌,听到问话,她放下手里的资料,看向来人:“对,请问您是姜绵的……”
“哦!我是她父亲,我有点事儿想问问您的,不知道方便不?”
“方便的,您跟我来吧。”杜老师起身把人领到一间空教室里,还给倒了两杯水,“您坐,喝点水。”
姜卫民谢过杜老师的水,斟酌了下道:“杜老师是这样的,我想让绵绵初中去二十二中上,不知道她现在的成绩能不能考上?”他怕姜绵成绩考不进二十二中,让老师觉得孩子好高骛远,索性说是自己的意愿,看看孩子够不够格。
二十二中全是最好的初中,若是姜绵考的话……
“姜绵爸爸您为孩子打算的心是好的,都说学习是靠自己,其实学校也占很大原因,就拿咱们学校和市里二完小比吧。一样的学校,外在条件就不说了,师资力量和对孩子的发展规划都是不能比的。”
这话音是绵绵没希望了?
杜老师见家长脸色不好也不兜圈子,讲教育了。直接说了心里的想法:“咳!姜绵爸爸别误会,姜绵这孩子学习成绩挺好的,考进二十二中我觉得问题不大。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想先找人借套二十二中考试试卷让姜绵做做,我再评估一下。您看呢?”
有希望?姜卫民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听到杜老师的话,连连点头:“好好好,这样安排最恰当了,就是劳您多费心了。”
“这没什么,我也是盼着孩子有个好未来。”
过了几天杜老师突然叫了姜绵周六去办公室。拿给她一套试卷让她现场做题。
一共三科试题,等姜绵全部做完,杜老师立马给算了分数。平均每科九十分,这个成绩进二十二中稳了。
杜老师改卷之前也提着心,这会儿看到成绩猛松了口气,对姜绵竖起了大拇指。
“老师?怎么了?”姜绵一进门就被安排做试卷。也不知道老师在哪里找的试题,还挺有难度的。这会儿老师也不说话,一直笑怪吓人的。
“咳!姜绵啊,不知道你爸爸有没有和你说过,他想让你初中去市里重点初中上。但是不知道你能不能考上就过来问我了。这是我从老同学那里找的二十二中往年考试的一套试题,你平均成绩有九十,考这个学校稳了。回去吧,到家不要忘记和你爸爸说。”
姜绵一头雾水地来学校,又一头雾水地回家。
走半路突然停下来。嘶!也就是说爸爸已经在为自己进重点初中打算了,还偷摸去问老师自己的学习情况,这老姜是要转性啊!
等到家见到姜卫民把事情和他一说,人听到自己去找老师还有些不好意思呢,后面听到姜绵能考过,又露出笑脸:“我闺女真厉害,不过你可不能骄傲哈,离考试还早,你还得继续努力。这次考得好要什么奖励啊?”
听老姜一声夸可真不容易,尤其是当面夸这可是两辈子的稀罕事儿,虽然姜绵已经不在意爸爸的看法了,但是夸奖谁嫌多啊!
“我还没想好呢,爸你先记着,以后再说。”
“行吧。”
等姜绵放假的时候,姜卫民突然宣布说已经租到了房子,邀大家一起去看。
一家四口吃了早饭就出发了,到地方都快中午了。
房子在二十二中附近,步行十来分钟的时间。是纱厂家属院,一座小院子,三间堂屋和姜绵家一样的格局,就是小上许多。还有一间厨房和一间淋浴间,厕所是胡同东头公共厕所。最主要的是房东给提供临时居住证,姜绵可以凭此上重点初中。
关于凭证上学,姜绵是不清楚的,她还以为只要考试过了就可以了。
这套房子房东已经买下来了,不过他不住这里。这个小院子租下来后完完全全是姜绵一家人住,也少了很多纠纷。
“怎么样?不错吧,虽说小了点,也能住开。”姜卫民引着娘仨进屋,此时屋里光秃秃的。堂屋三间是分开的,东西间都有安装门,里面除了张床啥也没有。
“这边不远有个旧货交易市场,咱们过去看看吧?顺便吃个饭。”
先去了一家白汤馆吃了饭,一家人去了旧货交易市场。这里大都是二手家具、家电啥的,比较便宜非常适合姜卫民她们这样的租户。
市场不大有三条街,一家人慢悠悠地转悠一个小时也看完了。
对于家里要添置的东西崔素兰最清楚,她仔细回忆了刚才看到的几家店,盘算着:“这条街第一家的家具不错,她家有一架大床挺好的,租房里两架床都是单人床,回头拼一起给绵绵用,宽敞些不掉床。”
“对,那家的桌子也不错,可以买两个,一个屋一个。”
夫妻俩一人一句定下了要购置的物件,等姜卫民有空了去买,今天主要是看看,年前不急着住,哪天空闲了再过来打扫卫生就是。
之后几天姜卫民夫妻俩不断往返租房和家之间,慢慢给租房购置了不少东西。以前租房说一句家徒四壁都不为过。
现在客厅里摆放着红木沙发,虽然是旧家具,但是崔素兰收拾得很干净,不说像新的,起码八成新。沙发前还有一张长方形的矮桌充当茶几;门对面靠墙放着张高高的条几,下面有一张八仙桌子。
东西间房东提供的单人床合并到一起放在了姜绵的房间,姜卫民她们房间另购置了一张一米八宽的床,除此外,每个房间都有一张桌子学习和置物,一个衣橱。
厨房添了厨具和碗具,房子本身就有液化气罐不过是空罐,姜卫民已经给充了液化气,两人中午最近都在这边做着吃,不用出去买着吃,省钱又省事。
崔素兰搬到市里还是打算卖吃食,她已经观察过了,周围小饭馆不多,且和自己的生意不冲突,这生意完全可以做。崔素兰又买了一辆三轮车,其他工具可以用家里的。姜卫民怕下雨给林坏喽,在院角给搭了个简易小棚,大概三平米,两米高,四周给围了破布,能放开一辆三轮车和一辆自行车。
租房收拾妥当,新年也要到了。今年过年不再是崔素兰独揽全局,今年姜卫民表现很是积极。
比如,早上崔素兰起来和面,人不再偷懒睡觉,也跟着起来打下手;再比如以前过年都是崔素兰给孩子红包,今年人不用提醒,主动给孩子发红包,还很有仪式地用红纸包着。
初一拜年也是,往年都不爱早起,别人拜年他睡懒觉,今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和大堂哥说好了 ,刚吃上水饺,人就过来喊集合了。
姜卫民应了一声,把碗一推:“素兰我和大哥他们去拜年了,你领着俩孩子也和人一块儿转转吧,那边不用去。”
崔素兰刚点了头,他人就出了家门,到了胡同口,家里兄弟们都来的差不多了。姜卫民爷爷奶奶生了五个儿子,这会儿集合的都是他的堂兄弟。大大爷家兄弟三个,二大爷家两个,老三家就姜卫民了,姜卫国从不参加这些,四叔家两个,五叔家一个。
一行人先从胡同底开始,一家家拜过去。等上了街,都是这样一队一队行动的,远远望去很是壮观。
“嚯!这人真够多的”
“人多吧?让你以前不出来,这会儿土包子了吧?哈哈!”姜卫良最爱闹,调笑起来堂哥也不留手。
这样的孩子一看就是打的少,姜卫民也不和他多说,直接一掌拍他背上。
“哎呀!卫民哥,过年不兴打人!大哥您看他。”姜卫良吃了亏,企图通过大堂哥镇压他。
“好了,都别闹了,都是大人了,让人笑话。”
这边兄弟打闹着拜年,那边崔素兰也领着孩子出门了,她不喜欢找人组队,路上碰到了就组。
依然是去年的轨迹,不过这次不用去婆婆家叫门了。
“快起来!快起来!好孩子来奶奶这来,奶奶给你们拿糖吃。”大奶奶颤巍巍地回屋拿糖,姜绵拉着弟弟起来,拍拍两人身上的土。
崔素兰和人寒暄完,牵着两个孩子要走:“大娘您不用拿,孩子不吃,我们这就走了,还得去其他家呢。”
她家小儿媳没去拜年,照料着老太太,闻言忙拦着。
不多时大奶奶拿着糖出来了,给两个孩子一人一大把花生糖果:“来,闺女奶奶给你装上,小温乖孙哎!奶奶也给你装。”
就连崔素兰都得了一把:“呦!我也有份啊大娘?”
“那得有,你也是小孩儿,大娘都给你们备好了。”
这东家走走西家串串,一会儿功夫,姜绵姐弟俩的口袋就不够用了。只能放到崔素兰那里,最后崔素兰的口袋也满了,只好给街上的小朋友送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