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返初三 > 第7章 第7课

重返初三 第7章 第7课

作者:纠结症患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21 19:15:10 来源:文学城

周一清晨六点半,初三开学第一天,盛柏打着哈欠被叫起,换上短袖的夏季校服,用凉水洗把脸勉强清醒,吃完妈妈做的夹了火腿鸡蛋的三明治,时间差不多了,赶紧把书包再检查一遍,今天的课本都装上了,还有成年后就没怎么用过的笔袋也塞进书包里,披上春秋校服外套,和父母告别,出发敲对面的铁门。

姜玚背着书包打开了门:“好了?”

盛柏点点头:“阿姨呢?”

“她马上就来,咱俩先下楼吧。”姜玚也没睡够,微微打了个哈欠。

他俩先往下走,家属院很小,车子都只能停在外面的路边,现在有车的人家越来越多,道路两边都停满了,再加上这是个小巷子,柏油路上更加拥挤。

姜玚妈妈小心打着方向盘,仔细看着和旁边车辆的间隔,努力不剐蹭到它们,艰难地从停车位出发。

“路上还有十几二十分钟,你俩没睡够就闭眼再休息一会儿。”姜玚妈妈关心道。

盛柏和姜玚都感觉还行,没有那么困,只是好久没有起这么早了,有些不适应。

“你中午放学等我一会儿,我忘了小饭桌在哪了。”盛柏和姜玚说道。

姜玚无语:“你路痴程度增加了吗?这才两个月,就找不到地方了?”

他俩中午在同一家小饭桌休息,但也不是无时无刻都在一起行动。

盛柏笑眯眯道:“是啊,我的北斗导航,全靠你啦。”

姜玚吭哧了半天,才回道:“真是服了你,中午我等你就是了,下了课别磨蹭啊。”

“谁磨蹭啊,中午放学我跑得比谁都快!”盛柏不服气,“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姜玚妈妈在前面微笑着听着俩孩子打闹,昨晚盛柏妈妈找她谈接送孩子的事情,她坚持继续由自己来做,她更顺路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想陪陪姜玚,对盛柏家的感激只占了一小部分。

姜玚妈妈从临省的农村考到这座省会城市,没有任何人脉关系,想在大学往上晋升,全靠自己过硬的能力,因此没法对家庭的付出太多。

现任丈夫很体贴她,承担了很多家务活,也会照顾姜玚,但再怎么说,姜玚只是她自己的孩子,可她很多时候要在实验室带学生,自己做研究写论文,没法两边都顾及上,周末也常常在学校忙碌,也就只有接送上下学这点时间能和孩子待在一起了。

不过也只是初中才开始的,上小学时也没有接送这件事,当初姜玚可以去附小,可附小也在大学附近,每天需要接送,小学下午放学早一点,她没法每天都那么早下班,而盛柏就在市三中旁边的普通公立小学念书,离家近,自己放学就走回家了,不用家长辛苦接送,她就把姜玚也丢了过去和盛柏一起。

虽然一度她有些担心普通公立小学的教学质量,可姜玚很聪明,没有让她操心,没报补习班在附中也名列前茅。

盛柏这孩子好像从去年开始有些厌学,成绩滑落很快,姜玚妈妈昨晚也和盛柏妈妈聊了两句,眼看着初三了,要想想办法,她建议带盛柏去看心理医生,听盛柏妈妈讲盛柏上课神游在外,她觉得有些像注意力失调障碍,但大部分孩子都是小时候发现的,青春期突然这样还不太多见,不过她也不是学医的,只看过一些文献资料有点了解,具体还是要医生诊断。

盛柏妈妈并没有轻视姜玚妈妈的建议,但还是决定再观察观察情况。

姜玚妈妈想到这里,不由感慨着教育真难,姜玚还是有些怕生,她并非想要他多么会“来事”,但现在依旧碰见陌生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普通的熟人也就打个招呼然后不说话了,只有最亲近的家人还能多聊几句。

姜玚妈妈要求不高,只是希望姜玚能和熟人正常交谈,尽管她知道这大部分是天生的,可后天也能引导改变一点,她想要姜玚多向盛柏学一学,可惜目前为止效果甚微,看来还得想别的办法。

“阿姨,我们走啦!”盛柏笑着下车,一边和她告别。

“下午还是六点半,我在这里等你们。”姜玚妈妈叮嘱道。

姜玚“嗯”了一声,关上车门,和盛柏往校园里走,在各自班级门口分开,盛柏再次提醒:“别忘了中午等我。”

“我记得呢。”姜玚随意挥挥手。

盛柏耸耸肩,转身进班了,依旧还没记起自己的座位,还是挨着俞珊坐下,再和她感慨两句意大利巧克力的美味。

座位的问题不用太操心,很快班主任肖老师就来了,一个暑假很多学生都长个子了,要调整一下。

体育委员组织同学在走廊排队,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按高低排好,有的学生关系好,不想分开,非要站在一起,依旧还想做邻桌,有的是和之前的同桌悄悄恋爱,站在同一排。

肖老师没有那么不近人情,只要不影响上课纪律,个子高的没有在前面挡住后排就行,她微调了一下队伍。

盛柏获得了和上一回初三不同的男同桌,孟泓泽。

孟泓泽在男生里身高中等,五官端正,性格温和,就是学习成绩不怎么样。

盛柏看着新鲜出炉的同桌礼貌地从椅子里站出来方便她进去,感觉还不错。

俞珊比她高一点,正好在她后座,不过肖老师的轮换顺序比较复杂,不止是每次整个大组移动,还同时加上一二排前后轮换。

盛柏和孟泓泽坐在第二排,等到下一周轮换到第一排就不和轮换到第四排的俞珊挨着了。

调整好座位后,开学典礼也要开始了,就按照刚才的排队顺序集合下楼。

操场在教学楼后面,听着台上体育老师用话筒指挥,每个班级的位置也定好了。

附中每个年级都有二十个班左右,每班都差不多五十人,标准大小的操场也只能让这么多学生挤在一起。

盛柏扯了扯外套,把拉链稍稍拉开,听到台上的体育老师还在调整队伍:“初三二十一班再往右边来一点……”

二十一班是哪来的?他们这一年级一直都只有二十个班,同学间好奇地低声私语。

很快开学典礼就开始了,比平时周一升国旗要长一点,校长还要讲话,环节比较多。

总算结束了,体育老师喊着有序退离,大家才按着班级顺序回到教室。

“二十一班是怎么回事?”很多同学都很好奇。

情报丰富的同学解释:“那好像是专门从附近乡镇招来的好学生。”

“这样啊。”大部分好奇者也失去了兴趣,附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本市,加上它不是公立学校,学生们父母至少都是工薪阶层,乡镇和这些学生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关系,最多有些人的爷爷奶奶住在县城。

像俞珊这样早熟的学生却清楚学校的用意:“这是为了升学率吧,附中比不过一中,只好提前在初三招一批成绩好的学生。”

俞珊口中的一中也不是公立学校,它隶属于经济开发区,经开一中是本市升学率最好的学校,高中部每年考上清北是附中的两倍还要多。

盛柏无声叹气,准确说是为了生源,顶尖聪明学生其实并不多,像附中这样选拔进入的大部分学生也都是普通智商的孩子,他们考个211或985还可以勉强说靠刻苦努力也许能够得上,可要考到清北却是非常难。

高中招生都是面向全省,但附中的清北率不如经开一中,那么就得另辟蹊径,初三先提前在全省招一些,和这些学生签协议,可能学校还会提供些奖学金,确保他们高中也要报附中。

这件事除了对于附中这样的超级中学来说基本没有坏处,对乡镇县城来的这些学生则是利弊兼有,也许获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提前离开了父母在陌生环境读书,还有和周围班级学生不太能融入等问题,而对他们离开的小城来说,却是更大的打击,没有好生源,升学率掉下来,好老师留下来的待遇不够好,也会被挖走。

“这样下去,教育资源更加不平等啊。”盛柏微微叹道。

俞珊摇摇头:“这算什么,我有个朋友父母早年拿到了北京户口,她初中还是在经开一中念的,今年高一就去了北京。”

俞珊只看见了去北京的,盛柏上回所在的普通高中,有一个同学来自竞争更激烈的省份。

盛柏无奈地笑了笑:“我们这个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预备铃声响起,两人没有再闲聊,任课老师已经拿着教案进来了。

第一节是数学课,初三的课本上学期已经学了不少,还剩一点收尾,老师就顺着讲下去。

盛柏认真听讲,一边记着笔记,再次感叹附中老师的教学水平非常高,逻辑清晰,知识点能够深入浅出,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学懂。

一上午的课程飞快结束了,盛柏赶紧把文具和课本收好,就窜出教室去九班。

姜玚刚好也出来了,盛柏一见他就不停讲话,说今早多出来的二十一班,说早上的课程,说课间和课堂中的趣事,嘴巴不休息一直说到小饭桌门口。

姜玚总算能插上话了,按住要跟着他进屋的盛柏:“你们女生在对面,这边是男生‘宿舍’。”

“哦!”盛柏才想起来了,和姜玚挥手说拜拜就要进屋。

姜玚又拉住她:“下午起来去学校你什么时间出发?”

“我已经记得路了,就不用再麻烦你了。”盛柏说道。

姜玚定定的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就进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