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 第8章 默授技法暗助民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第8章 默授技法暗助民

作者:骥伏枥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5 00:27:33 来源:转码展示1

李秀娥提醒那老汉,在收稻谷时将那10余亩的稻谷与其他的分开,当做种子,下一季多种植那一种水稻,就不会发生这种虫害了。

“这有什么不同吗?”

李秀娥不会告诉他基因不同,抵抗虫害能力不同,只能说不同的种子会有不同的味道,那些虫子不喜欢那一个类型的,所以虫害就少了。

老汉依然有疑虑,但觉得她说的有些道理,便答应争取试一试。

就在这时,一阵孩子们的笑声传了过来,大概有七八个儿童在河边奔跑着,追逐着。大的有十一二岁,小的也有五六岁了,一个个灰头土脸儿,像个泥猴似的,看他们的样子倒是玩得很开心。

李秀娥想起在石昌县城里也曾见过如此玩耍的孩子。

她问老汉,“孩子们平时都干些什么?每天都这么玩耍吗?”

那老汉呵呵一笑。

“孩子嘛,玩儿是天性。家里有猪羊的,帮家里打把草,或者去放羊放牛,有老二的帮着看看孩子,除此之外就是玩呗!”

“这里有书塾吗?”

“村里无人识字,哪来书塾?”

“那孩子们将来怎么办?”

那老汉又笑了。

“种地呀!娶媳妇生娃,祖祖辈辈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李秀娥有些无语,知识的匮乏限制住了对生活的向往,安于现状是社会难以进步的一个障碍。她的神思想到了未来。

“不知姑娘是哪家的大小姐,学问倒是懂得不少,懂庄稼还懂孩子,真是忧国忧民啊!”

那老汉竟然夸起李秀娥来。

她觉得应该低调些,“老伯说笑了,我从县城来,路过此地,顺便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稻田。看到这天真活泼的孩子,倒是有些羡慕他们呢!”

见那群孩子一个挨一个的跑上桥去,像是嚷嚷着要回家吃饭了。

李秀娥也觉得肚子饿了,近来饿的比较快,吃的也比平常多,知道这是胎宝在跟她索取营养。

辞别老汉,带着小翠重新返回胡水家。

现在是中午时分,胡水他们还没有回来,看样子一时半会儿难以返回。

小翠的肚子里也咕咕直叫,李秀娥决定在胡水家做饭吃。

屋子里的家具简陋摆放着,有什么一眼便能看到,半袋大米就蹲在墙角。

小翠抱木柴回来,在灶边点火。李秀娥舀水淘米,先煮后蒸,很快便蒸熟了米饭。

在小翠烧火的同时,李秀娥在小院外的空地上寻着几株野菜,洗净切了,炒了,这就是她们的午饭。

每人吃了两大碗,感觉特别香。

“大小姐什么时候学会做饭来着,在功勋王府的时候,大小姐可从来没有做过。”

小翠对李秀娥能够做出这么香的米饭感到很吃惊,在她的印象中,陈潇潇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从没下过厨房。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吗?这又没什么难的,看上两次厨子做饭,照葫芦画瓢做熟了就行呗!”

李秀娥何等聪明,轻描淡写的就把自己的厨艺说成是照猫画虎了。

“我可是曾经做过饭的,也做不出口感这么好的米饭,又松软又不粘,既不生又不过熟,嚼起来还有一股饭香。这可不是看别人做过几次就能做得出来的,要么有丰富的做饭经验,要么就有名师指点。大小姐是不是曾经拜过师啊?”

这小翠也不是轻易的能够糊弄过去的,李秀娥只得承认,曾经看过关于厨艺的书籍,所以做的这饭菜还是有点味道的。

这个说辞小翠算是接受了。

饭后,两个人就在这简陋的房屋里休息,李秀娥是觉得有些累了,为了胎宝还是适当休息一下为好。

看着这简陋的房屋,问道:“小翠,如果……我是说如果,将来在这样寒酸的环境中,你是不是能够生活的下去?”

小翠初闻一愣,随即答道:“小时候比这再苦再难的生活我也曾过过,何况现在我长大了,什么也难不倒我。我相信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见她如此自信,李秀娥笑了,但这笑,在小翠看来似乎有一股戏虐的味道掺杂在里面,忽然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

“大小姐又在戏耍小翠了!”

李秀娥笑得更加开心。

下午,两个人就在这长桥村里转了转,正如那老汉所说,稍大一点的孩子,要么去放羊了,要么去打草。而小一点的孩子依然在继续玩耍。可后来被那老汉招了去,在他的忽悠之下随他去找药草了。

树荫下几名妇女闲聊,嘴上说着,手上都有活计在忙,要么纳鞋底,要么缝着小衣服。

一位60岁左右的老妪,身旁围着几个两三岁的娃娃,争着抢着要她手里的剪纸。

那老妪一边哄着孩子们,一边将那剪刀在那折叠好的彩纸上,三转两转,便剪出几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来。

孩子们拿了便欢天喜地地相互炫耀去了。

李秀娥忽然想起,高桥镇就有剪纸的习俗,而且成了一大地方特色,在全国都小有名气。就是靠着这个名气,李秀娥成立了一个剪纸协会,每年临近春节时召开一次剪纸展销,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全来订购,为高桥镇增长了不少的gdp。

看到这剪纸,她已经开始相信这就是高桥镇的所在地了。

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上前与这群妇女说话。

众妇人见来了两位如花似玉的姑娘,这穷乡僻壤来了两位妙人,确实很稀罕。大家都放下手中的活计,与李秀娥说长论短。

这几位妇人很健谈,很快便与二人熟稔起来。

不仅是这位老妇,村子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差不多都会剪纸,只是技术有高有低罢了。

得知附近村庄也有会剪纸的人,只是没有这个村兴盛。

李秀娥提出,何不组织起来,大家发挥自己拿手的技艺,谁什么剪得好就剪什么,拿到集市上去卖,也算是为家庭增加些收入。

那老妪告诉她,确实有人这么做了,只是还要忙农活,贩卖的量很少,收入也微薄。除了过年过节,家有喜事,才会贴些剪纸之外,其他时候是卖不动的,做这个买卖的人极少。

了解了情况,李秀娥心里有了底数。

看到一位做小衣服的妇女也怀有身孕,便问她是第几胎了。

那人说是第三胎,她的脸上并没有喜悦,倒有些忧愁,孩子多了怕养不活呢。

李秀娥告诉她,大滕国现在已经有了鼓励多生的政策,保证每家的孩子都能养活长大成人。

这位妇女听了甚是惊喜,说是这等好事,还没听说,不知是真是假。

看来这项政策宣传还不到位,百姓们有人还不知晓。

聊的时间不短了,李秀娥收获颇大。看看天色,若想今天返回县城的话该走了,不知胡水他们回来了没有。

辞别众人,重又回到胡水家。

等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门外车马声响,他们回来了。

胡水将母亲背回屋里,放在床榻之上。妇人脸色依然发黄,但是并不冒汗,也不再哼哼唧唧地喊疼,最起码医治有了些效果。

据胡水说,在医生那里当场煎了草药让母亲喝下,便有了起色,医生让坚持用药。

赶车的小厮拎了两个麻袋进来,离老远就闻到了一股子草药味儿。

如果不是带去了那些银两,这些草药根本就买不起,妇人的病也就无从继续治疗了。

胡水再次拜谢。

见治疗有效果,李秀娥便告诉他,尽管给他母亲服药,过些时日她会派小翠再送些银两来的。

小翠听了,嘴巴竟然撅了起来,尽管胡水连小翠一同谢了,小翠依然像是不情愿的样子。

李秀娥便改口道:“那我就让别人来好了。”看着小翠听了像是更加不高兴了,李秀娥又笑道:“那就还让你来。”

小翠知道大小姐在逗她,发觉自己上当了,俏脸腾的一下红到了耳根。

胡水看这主仆二人的表现,有些糊里糊涂,只顾一直感谢。

离开胡水家,那小厮快马加鞭,赶回石昌。

殊不知,胡水在家看到锅里有剩饭很惊讶,尝了一口,味道不同自己以往做的,那稻米的香味更浓了。

他猜想,肯定是这主仆二人做的,那主人是不会去做的,想必是那叫小翠的丫鬟煮的米饭。

没想到这小丫鬟不仅武功好,饭也做得香。若是能够娶回家来做老婆,肯定有福享了。

他盛了些饭给母亲吃,好几天水米未进的母亲竟然吃下小半碗,也不知是医生用药的结果,还是米香引诱的开了胃。

这让胡水对小翠更加有了想法,想一想过段时间她还会来,便禁不住高兴起来。自己被人家两脚踹翻在地,这会儿想起来他还有些享受呢。

不提胡水在家如何的意淫,单说李秀娥回到太安府,天便黑了下来,稍事休息,吃罢晚饭,叫小翠备了纸笔。

她心中有很多想法,趁着现在这些意念很强烈,就着烛光,很快便写了下来。

虽然现在的长桥村和后世的高桥镇,从景观上相比大相径庭,但她已经确信这里就是高桥镇了。

凭借前世的记忆,他在那张地图上标注了很多重要位置,这些地方是要开发的重点,将来必为大滕国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连夜又起草了几个纲领性文件,明日交给大臣们,她要在整个县域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滕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妄她穿越而来,在此一展前世未曾完成的抱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