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 第112章 战局突变新情况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第112章 战局突变新情况

作者:骥伏枥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5 00:27:33 来源:转码展示1

宁都城算是打下来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处理尸体,收编俘虏,安置驻军,修复城墙以及城中的民宅。

这一系列的工作,让那滕军忙了十好几天。

李秀娥依旧是依据滕国之前的政策,对待这些裘国的俘虏们,去留自愿。可这些俘虏跟宁国的俘虏大有不同。

相对而言,宁国的俘虏他们的家园毕竟就在当地,可裘军战俘他们的老家都在大裘国,若是想要离开这里,要么去附近依然被裘军占领着的县城,要么就是返回裘国去。

可他们看到滕军与裘军交战的几场战斗,他们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即便是再回到裘军的队伍里,说不定哪一天要么战死,要么还会被俘。

回老家去,除了长途跋涉以外,他们都不敢确定自己回到家是否安全。凭心而论,他们是非常愿意回到老家与家人团聚的,可他们又知道裘国的政策,肯定还会被重新抓回去当兵。这有可能是最好的,弄不好会掉脑袋的。

与其如此,倒不如留下来,留在滕军营中,除了不必受那跋涉的苦楚以外,这里还有吃有喝。

这种思想迅速在战俘中蔓延,结果,跟在瓷都附近那些战俘一样,一个没走,全都留了下来。

李秀娥很是欣慰,正值用兵之时,每打一仗,滕国的军队便会扩大一些。这宁都之战,打得异常惨烈,消灭裘军将近2万,滕军一方也伤亡近万人。那被围困在宁都城中的裘军,8万人做了俘虏。

自从石昌出兵以来,带出来10万军队,现在竟然达到25万之多,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自然是多多益善。随着滕国边境的不断扩张,需要的军卒当然也要增加。

除了整治军队以外,修复城墙和民宅,这些人自然是最合适的劳动力。

距离宁都东部大约一百里处,那里有烧制青砖的砖窑,附近也有白灰。有了这些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修复城墙和民房,速度是很快的,毕竟人多力量大。

在发布安民告示的时候,李秀娥的一项政策非常得民心。那些因为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宅院,除了滕军会为其修复之外,其他的财产都会照价赔偿。她下令进行一番统计,有需要更新家具的,让商部从石昌拉运一批,为百姓换成新的。

都知道滕国的家具别具特色,深受广大百姓欢迎,甚至有人借此机会,将家里的那些旧家具彻底换成了新品。

这从某一方面来说,竟然促进了居民的耐用品的消费。

城内的建筑在逐渐恢复原貌,李秀娥的重点还是将工作放在了城防上。

宁都城比较大,守卫起来比那些小县城自然要多不少兵力。可兵力再多,也经不住火炮的袭击。当然,现在对手尚未拥有这等高端火器。李秀娥并不担心敌人会用火炮来攻城,但她还是决定在这宁都多布置些火炮,在修复城墙的同时,命令增设了炮台。

整座城池安置了一百门小型火炮,还有4门巨型战炮。小火炮比较轻,几个人能够抬上城楼,可那巨型战炮,如何运上城去却是一大难题。

由于炮体实在是太过沉重,最终只能放弃运上城头,李秀娥便将它们摆在四座城门口,放在炮车上。一旦需要,可打开城门,推到城门外,想必那敌军见了这巨型战炮,自然会被吓破胆的。

对于当前的形势,李秀娥与庞彪等人进行了详细分析,以决定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宁都是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据了宁都,宁国的北半部基本上就是滕国的囊中之物。也正因为如此,赢王才派曹蛮前来抢先占领的。

虽说滕国在中部地区占据了一些县城,但是大多地方都还被裘军占据着。

周孟公提议,可以派兵依次去收复,想必城中的裘军所剩无几,大军一到,那城池自然归属滕军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可李秀娥并不想先去收复那些小县城了。她发现一个规律,与宁裘之间一系列的战斗,起决定作用的,并非是一城一地的得失,重要的还是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宁国败亡,当时并未失去大部土地,只是那30万军卒被滕军打败,死的死,降的降,宁王手下已经无兵,自然也就败了。

与裘军作战,那些小县城的收复都是轻而易举。不但滕军如此,就连裘军去收复那些县城同样也不费吹灰之力。嬴王重新攻打被滕军拿下的那两座小县城一样的轻松。

这些城市在敌我双方的手中倒过来倒过去,实在是战略意义不大,徒增消耗而已,并且不利于那些城市的稳定发展。

鉴于此,李秀娥决定,现在宁国那些被裘军所占领的小县城,且由他们占着,由他们代为管理,倒是省了滕国的兵力以及官员,同时还能牵制裘国的兵力。也给裘王一个希望,让他不会轻易放弃宁国的这一大片土地。

而滕军的重点是努力做好宁都的防卫,瓷都的守护,以及莫煌的发展。对这三个城市,除了加强兵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百姓造福。

至于滕军先前占领的那些小城市,也要给予同样的政策,扶植手工业农业和商业,让那里的居民尽快安定下来,促进发展。

当然,若有敌军前去侵犯,滕军必当会去支援,一一灭之。绝不能因为外敌的入侵而破坏了地方的安宁。

对于李秀娥的想法,文武群臣口头上很是支持,但依旧是有人不解,为何不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所有被裘军占领的城池。在宁国境内,逐出裘军,这片领土才好稳定发展。

李秀娥不得不再次解释,当前局势比较乱,将来的形势不知如何,很难预测发展动向。即便是全部占领宁国的地界,也不敢保证将来这里是否还会发生战争。与其将有限的兵力分散开来固守那些小县城,尚不如集中优势兵力与敌军作战。

如此一说,那些心存疑虑的文武官员才算明白了。

对于这王宫,李秀娥确实很喜欢,且不说这里高大宽敞,更是富丽堂皇。比她在石昌所建的那个新王宫要华丽的多。虽说她不是个贪图享受之人,可是将王宫让与文臣武将来住,他们也不敢呀!

时下她与小雷霆和小翠等人先住在这里,等将来回石昌之后,她想让滕王裘开物和贵妃陈巧巧也一同搬来,当然那些朝廷里的文臣武将也要到这宁都就职了。

这是一件大事,有必要回去跟滕王商议之后再行定夺,毕竟现在这片区域还不太平,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发生战争。如若让他们早早过来,势必会担惊受怕。此事晚些时候再说。

这座城池四通八达,是个经商的好地方。李秀娥心里便有了计划,将来会将这里建成一个大型经贸都市,商部在此将大有作为。

而就在她精心布置宁都未来的发展部署之际,有斥侯传来消息,那嬴王在南部与成军打起来了,在攻下四座城池之后,竟然带兵进入了成国境内,看样子还要与成军继续作战。

李秀娥闻听倒是有些吃惊,嬴王刚刚战败,手下不过5万军卒,怎么又去与成军开战了?

原来,嬴王自宁都败走之后,他和曹蛮领着那一部败军便向南逃去。

南方200余里处,就是他前些日子从滕军手中夺回来的两座小县城,是想奔向那里的,毕竟这5万军卒要有地驻扎补充给养。

可事实上,他们赶到那里之时,发现城头的守军变了,并非是滕军重新夺回了城池,城头上飘扬的大旗明明白白地写着个“成”字,显然这里的城池已经被成军占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番打探方才得知,当时李秀娥率领十万大军去夺取瓷都,他为了支援曹蛮,在收复两座县城之后,便急忙率军向东而去。

裘军走了之后,刚刚攻下来的这两个县城就成了两座孤城,东面是滕军占领的城池,而西面是成军占领的城池。在西面城中驻守的将军正是成国的大将孟郊。

关于周边的战事,孟郊每日都派人外出打探的,得知嬴王亲自率军去瓷都方向了,他觉得此时是出兵的好时机。

想当初自己一路拿下十几座城市,后来却被沈从容一一夺了去,若不是成王亲自带兵前来解围,恐怕他现在占领的这两座小城池,也有可能被裘军重新夺回。

这战败的耻辱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此仇不报他总是耿耿于怀。不过一直没有机会,之前他之所以不去从裘军手里去夺取那些县城,是考虑到宁都驻扎着大量的裘军,即便是他能够轻易攻打下来,若宁都的裘军打来,恐怕也难以固守。

现在不一样了,嬴王带兵走了,目前这两个县城孤立无援。这么好的时机,若是不抓住着实有些可惜。

其实他心底还有另一种想法,东边这两个县城滕军曾经攻下来过,现在是裘军在占领,他若不现在出手,等滕军杀回来,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现在出兵,从裘军手中夺回来,也不算是直接与滕军为敌,毕竟这个地方原先也不属于滕国。滕国一方问起来,他自然有话说,即便是滕方不乐意,也无力反驳。

这种情况只不过是外交问题,目前成滕两国关系良好,为了经济贸易的大局,想必滕国也不会为两个小小的县城而发生争执。

于是他觉得很急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这个当口,成国将永远再没有攻打这两座小城的绝佳机会了。于是他便趁嬴王与滕军在瓷都战斗之际,而无暇顾及于此,带兵攻下了这两座县城。

却不料嬴王带着残兵败将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