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 第10章 忽悠国王卖家具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第10章 忽悠国王卖家具

作者:骥伏枥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5 00:27:33 来源:转码展示1

下午李秀娥去散步了,她要坚持她的强体计划。腹中的胎宝似有了动静,对这个来路不明的家伙,无论怎么想,她都没有一点线索。

到底是谁给这废柴国王戴了绿帽儿,她这个做母亲的也说不清楚。

也许小翠知道,她不敢说,可是要问却又难以启齿,大小姐都不知道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种,却去问身边的丫鬟,这事儿还真问不出口。

李秀娥着实有些纠结,那个废柴国王到底喜欢不喜欢她倒无所谓,可是孩子一旦出生,会是什么样的境遇那可就难以预料了。

国王虽然不喜欢朝政,只喜欢木工活儿,可如果有一个不是他的儿子张口跟他叫爹,那滋味也够他受的。

若是国王起了歹意,对孩子下毒手,孩子的命运何其坎坷?

在他未成人之前,必当竭力保护,让他安全健康茁壮成长。

这一直以来是李秀娥心中的一个坚定信念,她将自己腹中的胎儿当做了上一世自己的孩子。

她终究还是没有问过小翠,陈潇潇之前可曾跟哪位公子好过。要想揭开这个谜底,还要看今后的机缘了。

今日石昌县大街上的情景,与之前她所看到的有所不同。

闲聊的人不见了,那耍棋斗牌的地方空无一人,满街追逐打闹的孩童也看不到了。

街面上的商铺一家一家的都在忙碌着,张罗着各自的买卖。

来到街上的居民买了所需物品,便匆匆返回,都像是有什么急事要办似的。

没有人闲聊玩耍,大街上也并不冷清,反倒显得更热闹,彼此起伏的叫卖声充斥着整个街道,行人和车辆比之以前也多了起来。

小孩子还是有的,不过都是一些咿咿呀呀的幼儿,看护着他们的,要么是年轻的母亲,要么就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

忽然,一阵读书声传来,在一个成年人的带领下孩子们书声朗朗,领一句跟一句。虽说抑扬顿挫尚不标准,但那稚嫩的诵读所传递出的是一股学习的氛围。

李秀娥心头一悦,看来那玩耍的孩子都已经被收到书塾里去了。

路边有两位老汉,在摆弄一只椅子。那椅子看上去很老旧,倒是富有光泽,可以看出那是多年摩擦的结果。

椅子一条腿断下来一小截儿,其中一个老者举着那一小段木头直叹息,话语里透着惋惜和遗憾。

说是这把椅子不知流传了多少辈,作为古董都能抵得上几头牛了。可惜让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条腿,恐怕都抵不上一条牛腿了。

另一位老者一捋长髯,说道:

“就这把椅子,样子也不雅致,又不是出自名家,不过是一把比较结实的旧椅子而已。现在断了腿,也谈不上结实,坐上去都不稳了。即便是把这条腿接上,也没了多大的价值,不过是一把普通的旧椅子罢了。”

另一位老者依旧感慨,“就是这一把破椅子,如果上面有名人的题词或者是印章,别说这腿断了这么一点,哪怕就是少了一整条腿儿,那还是值些钱的。”

长髯老者呵呵笑道:“老弟,若那么说来,不是椅子值钱,是那名人的名号值钱。”

对古董李秀娥并不感兴趣,但她知道后世曾经一度对古董很是热衷追捧,那价值简直就是打着滚儿的翻番儿,哪怕一枚古币,都有可能换辆轿车。

椅子的主人自我安慰道:“家里还有一把同样的椅子,这是一对,只是这腿断了有些瑕疵。”

同时捏着那一小段断腿,仔细看木头的纹路。

“应该是木质不太好,坐的久了总会断的。”

这两位老人的对话,引发了李秀娥的灵感,想了想,她自己偷着乐了。

小翠在一旁看到她不由自主地笑,很纳闷,不知道大小姐想到了什么?

这县城里多是手艺人商人,可也不乏一些富贵人家,只是在这贫困区域不愿那么显山露水罢了。单从穿着打扮上不易区分,就连住房外观也相差无几,土石结构,显得粗糙简陋。

若是走进屋内,那些摆设就大不相同了,有的跟没的可就差了天地。那餐桌上的丰俭程度更能说明,十家贫穷也抵不上一家富有。

贫富悬殊很大。

主仆二人围县城转了一圈,她们从县城南侧返回。

一片开阔地,只因有高凸不平的土丘不宜耕种,荒草遍地。这土丘并不甚高,若是平整平整这片地还是不错的,无论是耕种还是盖房均可。

这县城里除了手艺人商人之外,还是有些农民的,他们种植的土地就在县城周边。

石昌县城没有城墙,几条街道倒是平直,进出也方便,农民便就近种地了。

因人口少,平整的土地都种不过来,谁还费力种这土丘?

李秀娥心中有了盘算,与小翠围这片荒地转了一圈,估计足有五百余亩,在这财政正紧的当下,她本不愿大兴土木,可要想发展,房子还是要盖的。

问题的关键是怎么盖,盖什么样的,李秀娥脑海中开始勾划那幅未来的场面。

回到太安府,李秀娥虽说有些累,喝过热茶之后,还是叫小翠笔墨伺候。

建筑学她也曾涉猎,不太精通,画个图样还是可以的。

小翠也看得出那是一片房屋。

至于房子盖什么样的结构,李秀娥还未想好。就目前的技术,木石结构比较现实,可也费工费时,势必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混凝土结构盖起来快,可这个时代还没有水泥,钢筋更是稀少,那钢条比银子还难觅。

考虑再三,她决定采用混砖结构。烧砖技术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就是用得少。石昌县除了县衙用了些砖外,个别住户也用了。

在高桥镇曾建有一个水泥厂,红火一时,后来由于环保问题关闭了。那水泥的制造工艺并不复杂,李秀娥在当副镇长时曾经接触过那个项目,过不忘的记忆让她现在还晓得那套技术。

可很多设备没有,难以建成现代工业生产线,不过土法倒是可以一试。

李秀娥记在心间。

实在不行,改用白灰,盖上一层总可以的。

这套方案心中有了初步想法,待实地考察后再做定夺。

腹中胎宝像是动了,似是在提醒她该休息了。

李秀娥步出内室,到院中换换空气,天色暗了,不知不觉间这一天又过去了。

次日,在她再见到国王时,满院子已经堆满了杨木。周正邦还真是给力,让下属连夜将木头运了回来。

几个小厮将杨木抬过来一根,裘开物正抡着木镐乒乒乓乓锛着。

见李秀娥到来,裘开物哈哈笑道:

“爱妃之话果然不虚,这杨木比那个桦木要松软许多,锛起来轻松多了。爱妃还真是替寡人着想。”

陈巧巧嬉笑上前。

“姐姐真会讨陛下欢喜,不在陛下枕边,都能猜出陛下想些什么。夜里杨木运进来,陛下就忍不住加工了一根,真是满心欢喜呢!”

知道裘开物对木工活痴迷,可不知道他竟然痴迷到这种程度,半夜里都会爬起来去加工新木头。

那陈巧巧依然是笑逐颜开,“昨晚陛下高兴,更是异常欢愉,自然妹妹也欢愉。妹妹在此谢过姐姐。”

陈巧巧这是在李秀娥面前炫耀国王对他的宠幸,真不知道她和陈潇潇是亲姐妹,得国王宠幸,何必在姐姐面前如此卖弄?

李秀娥从未得到过裘开物临幸,陈巧巧是知道的,如此说来,她或许是借此讽刺?挖苦?还是羞辱?

李秀娥心里原本对裘开物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对这个陈巧巧也并不在意,可是她如此五次三番的弄巧卖乖,心里难免酸溜溜的不是个滋味。

那味道既不是嫉妒,也不是羡慕,更不是怨恨,倒是有几分嫌弃。若不是名义上陈巧巧和陈潇潇是姐妹,李秀娥还真不想给她留情面了。

可是转念一想,还是不要得罪了裘开物身边这个宠妃,对她没任何好处。当下能忍则忍了吧,且让她沉迷于自己的快活之中,只要不干涉朝政,随她去吧。

“妹妹得幸,姐姐祝福。”

婉尔一笑,轻描淡写,她算是跟陈巧巧打过招呼了。

她怀目的而来,有要事要跟国王说,自然不会跟陈巧巧相谈甚久。

墙根下堆了之前裘开物用的木料,几个小厮正在收拾那废料和刨花,要运到御膳房去当柴烧。

所谓废料,是裘开物看着设计的地方不顺眼拆下来的,或者是原木余料,大物件做不了,小物件还是用得上的。必竟那是桦木,质地不错,烧了可惜。

昨天李秀娥看到两个老汉谈论那古董椅子,她已经有了想法,早就注意到了供陈巧巧休息的那把座椅。

“陛下,想必这把新椅也是陛下杰作吧!”

裘开物见李秀娥谈论那把龙椅,立刻停下手中活计,哈哈笑起,似很得意。

“爱妃真有眼光,这把龙椅是寡人精心之作,虽是新品,涂上漆完全一派古色古香,大气不失威严,精致不显繁琐。木质坚硬,结实耐久。爱妃喜欢,寡人为爱妃也做一把。”

李秀娥还没捧他,他倒先自夸起来。

“那先谢过陛下。臣妾要不要这椅子并不打紧。臣妾的意思是说,陛下做了这些精品要体现它们的价值才是,正如陛下做这楼阁一样,要留与后人,万古流传。”

“哦?爱妃有何高见?”

能让自己作品传世,恐怕是裘开物的至高理想,见李秀娥有想法,急忙问询。

“凡古董者,非名贵之人之用品,才更具价值。若说名贵,陛下乃大滕国第一人也,出自陛下之手的作品,价值自然不菲。大滕国新立,需要大量资财建设,陛下的作品若是出现在市面,民众岂不疯抢?”

李秀娥将裘开物抬得高高的,他爱听这个,自会顺着自己的意思想下去。

果然那裘开物又问:

“爱妃是说把寡人作品卖与民间,久远流传?刚好,我做的那些桌椅板凳无处存放,爱妃着人处理了吧。”

李秀娥见他很上道,便趁机提出要求,“陛下,所做家具任谁看来都差不多,要想区别于他人,还是留下陛下印章在上面,无论流传多少年,也知是陛下手笔。这才更加增值,比他人之作何止价高十倍百倍。”

“哈哈哈!这个简单,寡人亲自刻印,漆上漆,打磨光滑,有了寡人的印记,真的要万古流芳了!”

说干就干,裘开物先不锛杨木了,取了把椅子,在那后面刻起滕王印章来。

李秀娥见他专注,赶紧又提醒到,“陛下那些舍弃的废料也能发挥大用途呢。”

裘开物闻言,连忙制止小厮,将那余料专捡出来,他要做小工艺品用,只将那刨花木屑做烧柴就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