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查成绩的时候,我就想到口语考试那个考官问过我的一个问题,他问我长大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问我喜欢那里吗?”
考试起初还算顺利,她遇到的黑人考官看着十分面善问的问题大多中规中矩,做足准备的杨青回答起来也是流畅,直到他问出那个问题。
始终应对自如的她在那一瞬间失了神,她的脑子里闪过无数个画面,最后扬起标准的微笑说出肯定的答案。
结束的时候,看着考官笑着祝自己今天愉快,杨青就知道自己的成绩应该不会太差,可她却没有想象中的高兴。
她说过那么多言不由衷的话,偶尔也会觉得疲惫。
“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我的家乡,也不喜欢在家里的生活,那种一望就能望见头的生活。”
杨青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乡镇,外出务工的父母和留守在家的小孩是农村再常见不过的搭配了,作为姐姐的她自幼就要帮着家里干活和照顾弟弟。尽管乡下有无边的田野和碧蓝色的天空,但是她并不喜欢。
“这个念头在我到镇上读中学后就更加强烈了,那时候我就一直在想,我一定一定要走出去,去更大更繁荣的地方,然后,我也的确做到了。”
后来,杨青去过很多城市,还漂洋过海出过国,她走得越远才发现世界是那么的广阔,而那座县城其实是那么的狭小,可对于当时的杨青来说,那简直是个全然不同的天地。她犹然记得开学的前一天,家里远方的亲戚带着她去商场吃饭逛街,无论是高楼还是没见过的新奇事物,都让她感到震撼的同时又坚定自己的决心。
从村里的小学到县城的中学,然后再从县城的中学考到市里的重点高中,最后来到C大,杨青的故事一句话就能简单概括,无非是出生在农村的女孩靠着自己一点点走到现在,其中的艰难辛楚她都不曾过多叙述。
只是勾着嘴角,云淡风轻的模样。
“很俗套的故事吧?”
俞妤也下意识跟着笑了笑,她边想边慢慢开口,“但依旧是个很棒的故事。”
杨青的笑容不变,眼神却闪烁了下。
“就像是热血漫永远有市场一样,就算已经知道了结局大家还是会喜欢,出身平凡的主角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最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这样励志逆袭的剧本,无论看多少次仍旧会觉得感动。”
杨青盯着她看了很久,最后才笑出声来。小妤好像不知道,之所以她常常觉得自己遇到的人都很好,是因为她本身也是很好很好的人。
“其实我也觉得自己很厉害。”杨青说着话时有些不好意思但又带着些许骄傲,“我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
俞妤轻轻地哇了一声,逗得杨青眼里的笑意更深。
“但你一定想不到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十以内的加减乘除都要算半天,就连老师都怀疑我的智商是不是有点问题。”
看到俞妤脸上的惊讶,杨青笑着轻叹口气,“是真的,我差点就被赶回家种田了。”
考上C大后,杨青不止一次听过村里的大人夸赞她,说杨家烧了几辈子的香出了这么一个聪明的小孩,但只有她自己清楚,她一步步走到今天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她才不是什么聪明小孩,她只是比任何人都更加勤奋更愿意下笨功夫罢了。
对面的姑娘没有说话只是撑着脸看着自己,从她微弯的眼睛里可以看到满满的善意,不知道俞妤自己有没有发现,她有一双很擅长倾听的眼睛。
被那样注视着的杨青边搅动着咖啡边慢慢开口。
“从小到大我学东西总是很慢,所以我常常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赶上别人的进度,而我这个人又喜欢较真,越是学得慢越是不服气,要做就要做最好的那个,哪怕要付出几倍千倍的努力。”
只要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杨青并不会在意其中的过程有多艰辛,但是努力的平凡人偶尔也会嫉妒得天独厚的天才。
“小升初的时候和我一起考到一中的还有一个人,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聪明。”
再简单俗套的故事里也不会只有一个主人公,那个人和她是一个村的,村庄就那么大彼此之间都相熟,在小学时他们两个就是班级成绩最好的小孩,只是两个人性子都腼腆,反而是上了初中才变得亲近一些。
虽然他们没有被分到同一个班级,但是每周五下午放学他们都会结伴坐同一辆公交回去,从黄昏坐到天黑,村口的路灯年久未修如同个摆设,乡路昏暗蜿蜒,他总是会先陪着她到家再折返回家。
他们上的是镇上最好的公立学校,班上的同学大多都是城里的孩子,从小学时就认识,杨青处在那些人中间,无论是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还是洗到发白的衣服,都显得格格不入。
不过她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她唯一在意的只有自己的成绩。上了初中之后,她不止一次听过大人说小学的成绩算不上什么,到了初中才分得出优劣来,他们还说男生学起理科通常都比女孩学得更容易些,本就对这种话耿耿于怀的她在第一次月考就遭遇了无比沉重的打击。
在杨青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后便成了名列前茅的优等生,上了初中之后,她也一直认真学习,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会连年段的前十名都没有进,而更加刺痛她的是他的名字排在了她的前面。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所以只能比之前更加的拼命,她几乎在所有空闲的时间里都在学习,遇到不懂的题目就跑去请教老师,做错一次那就再练十遍,就连老师也看到了她的刻苦,不止一次拿她作为榜样在班级鼓励其他同学。
那时候的杨青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自然不知道自己这样子落在别人眼里只会觉得她装模作样。她至今还能记得那个放学的午后,其他人都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只有她还埋头坐在座位上写题,然后有几个人玩闹着经过不小心撞掉了她的笔,她和那个女孩同时俯身找起了笔,却在下一秒听到她刻意拉高的声音。
“杨青,你怎么鞋子破成这样了还在穿呀?”
少女的声音清脆明朗,但在那一刻却无比的刺耳,而被她的声音而吸引过来的目光,仿佛无数把利剑,那么重那么沉,压得杨青本就单薄的脊梁更加摇摇欲坠,她的视线之内没有看到那支笔,只有自己的鞋子,这双经过无数次刷洗的布鞋两边已经开裂。
一如她此刻支离破碎的自尊。
倘若是后来的杨青大概会有无数个回应的方式,无论哪一种都不会让自己陷入局促难堪,但是那时候的她却只是愣在那里,俯身导致的脑充血让她涨红了脸,却说不出一句话。
直到那个人的声音在后头响起,带着毫不掩饰的愤怒和锐气。
“鞋子又没有坏为什么不能穿?”
“你闲出屁了管那么多。”
这样粗鄙直白的话惹得那个女生面色讪讪,杨青早已忘记了她嘟囔了句什么话,只知道人群很快就散了,只有他走到她的身旁,捡起滚落到前方的那只笔。
“公交快到了,我看你还没出来,就想着来找你。”
杨青终于直起了腰,过长的刘海遮住了她的眼睛,她接过笔死死咬着唇挺直了腰板,继续那道写了一半的题。
她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心境,思绪却还是受了影响,本来就复杂难解的题目更加找不到思路。
身旁的人也看到了题目,下意识出声,“那个公式错了,应该用……”
“不用你教。”
杨青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的话,从男孩错愕的神情中她可以知道自己的脸色和语气有多生硬,也许是迁怒也许是嫉妒,让她选择冷漠地推开了他,似乎这样做就能维护自己那不堪一击的自尊心。
“我这周不回去,你不用等我。”
说完这句话后,杨青便低下头接着做题,她摒弃了所有嘈乱的念头,静下心来学习,等完成今天给自己布置的任务后她才松开笔揉了揉酸涩的脖子,她抬头望去,整间教室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她没有在意他是什么时候离开的,也没有精力去关心他们是怎么渐渐疏远的,之后周末的时候她也很少回家总是留在学校学习,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愿意为此付出所有的努力,好在勤能补拙这句话不是假话。
中学的每次考试都是按照成绩来分考场座位,她又坐到了他的前面,然后回到不变的第一名,初二的时候她被任命为班长,再也没有人会取笑她发旧的鞋子,只会有无数的人一下课就围到了她座位旁边向她请教问题。
“有时候想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走散。”
她太忙了,忙着学习忙着职务忙着和同学相处,自然没有发现他渐渐和宿舍的男生鬼混,总是夜不归宿地遛去上网,然后第二天被段长逮住训斥,也没有发现他从她的后座一点点变成末尾,最后甚至从第一个考场退了出去。
直到某一次月考前她从卫生间出来,却看到了准备弃考跑去玩的他们,她才意识到他不太对劲,她下意识叫住他的名字拦住他,她想问他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问他怎么会变成这样,她想问的很多最后只是抿嘴提醒。
“考试快开始了。”
她看到了他脸上一闪而过的慌乱和犹豫,他似乎想要解释什么,可旁边朋友的催促声又打断了他的话,然后他做出了他的选择。
“我知道,不关你的事。”
同样的话,只是对象变成了她,那天她在考试铃声响起后才姗姗来迟坐到座位上,老师并没有责怪反而还关心她的情况,而她只是摇摇头慢慢铺开试卷,专心致志地开始答题。
那次考试她依旧是第一名,他们却因为弃考而被通报批评,他们的人生似乎从那天开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轨道。
初三的时候她路过学校的公告栏,在上面公示的打架开除的名单里她看到了他的名字,那是个闷热的夏天,她在太阳底下站了很久,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睛。
她突然想起之前许多次考完之后数学老师讲解试卷,说到最后那道难解的大题时,他总会摇晃着脑袋叹气说整个年级只有隔壁班的那个谁做了出来,那时候的她看着试卷上那个大大的叉,感到不服气的同时又有着隐晦的骄傲。
杨青一直知道自己是个很自私的家伙,她关心在意的只有她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可在那一瞬间,她只觉得很难过。
那个人明明很聪明的,应该有个更好更明亮的未来。
“后来呢?”
听者总是忍不住这样追问。
杨青忍不住失神,“后来啊……”
中考结束后,杨青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听家里的大人讨论,她才知道他去了技校。高中学业繁重再加上路途遥远,杨青大概一个月才回一次家,所以她过了很久才发现村口那早就废弃的路灯不知什么时候又亮了起来。
再见到他,是她去上大学前,村里相熟的人家都送来贺礼,她其实也看到他了,但是道贺的人太多了,她甚至没有和他说上一句话,等她回到屋子里看到他的父母在盘点各家送来的东西,在一堆礼物里那个鞋盒显得突兀又奇怪。杨青不用猜就知道是谁送的,大概是见她抱着鞋子一直在发呆,父母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过来,念叨着他他好像现在在工地做工,累归累收入还算不错。
俞妤问出了那个俗套的问题:“学姐,你喜欢过他吗?”
“应该是喜欢过的。”杨青先是失笑,想起什么又开口:“说起来,我这次回去看见他了,在酒席上面,他比之前胖了点,身边有个很可爱的女生,他们看上去很好,听说快要结婚了。”
过年的时候农村总是有很多结婚的酒席,杨青其实并不喜欢那种席面,因为村里的人总是会在那时候问东问西,他们并不是真的关心她的学业,也不会在乎她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只会念叨着和她同龄的哪个人已经结婚生了小孩,每当那个时候,她就有种被吞噬的窒息感。
可是在看到他在酒桌上给那个女生夹菜,两个人相视一笑的模样,杨青又觉得也许那样的生活或许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是她不喜欢罢了。
提起那个人的现状,杨青的语气很平淡,没有遗憾更多的只是感慨,俞妤便清楚她已经释怀了,下一秒她又忍不住问。
“那么,苏骆呢?”
这下,杨青愣住了,她的脸上明明还是笑着的,眼神却渐渐凝固住,就像发凉浑浊的咖啡,她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告知了她另外一件事情。
“我已经向心仪的学校提交了留学申请。”
后面的话她没有再说,但是一切都无需再多言了,喜欢与否对她而言并不重要,她这样的人,不会为了任何人阻挡脚步。
她永远不会为了谁而停止脚步,但有些人似乎也永远无法遗忘。
杨青想她大概会一直记得,记得在乡村那简陋的酒席上,离场前他还是叫住了她,许久未见,他们彼此都有些局促尴尬。他和苏骆不同,从小就不是能言善辩的人,哪怕长大了依旧还是嘴笨。
反而是她先开口,她和他道谢,这句迟了很久的谢谢,让他摸不清头脑,但她却只是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了,并不是所有的话都要说清楚的。
她应该谢谢他的,谢谢他替当初那个窘迫难堪的女孩解围,谢谢从未跟她说过的那盏灯和他不曾表露的心意,也谢谢有他的存在让她的青春不单纯是试卷上的苍白单薄。
那个人不明所以,却也跟着笑了,然后他轻轻地叫了声她的名字,时间都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但是开口的那一瞬间,他们却仿佛都回到了十七岁。
他说,她还是那么漂亮,和以前一样漂亮。
他还说,从很早的时候他就知道,她一定会比所有人都更好更出色。
最后他说,不要去听那些人的话,请你一直大步地往前走,走到最大最广阔的天地去,永远永远不要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