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成仙从入世开始 > 第14章 进城

成仙从入世开始 第14章 进城

作者:娄十二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4 12:02:46 来源:文学城

丝寻离开刘家村后就一路向章山县去,她还记得答应过晚秋的事,打算趁这个机会去看看她。这些年她下山最远只去过刘家村,节假也只是和师姐们在北浮山山脚下的村集市上晃悠,还从未去过县里。

可去县里也麻烦,要绕过别的村子,还要穿过大大小小的林子,幸好她手里有地图,才不至于走个几里路就要去问路。她最开始走的就是小路,一时没拐到驿道上去,途中自然没有客舍,期间她只能跟着六个商贩席地而睡。在外行商的女子不多,这一行中只有两个,晚上她便同二人睡在一起。

那群人起初也提防她,十几岁出来讨生活的姑娘小子不少,但很少见到背着剑出门的。依据他们的经验,出门带剑的都是家中不缺钱的公子小姐,再瞧丝寻的打扮,一身褐色短打,木簪单髻,怎么看都觉得违和。为首的拍脑袋一想,莫不是偷剑去城里卖的贼?

“妹子,你家里是做什么的,怎么你年纪轻轻就一个人出来了呢?”年轻妇人听了为首的话,心中一惊,忙找丝寻打听起来。

“家里是种田的,上头有两个娘和一个婆婆。家里田少人多,娘让我出来找个差事做。”丝寻盘腿坐在地上,一边啃着面饼一边答话。她知道别人不信任她,出门在外,这再正常不过了。她当然也谨慎,票子地图在贴身衣物里,通宝找了个袋子挂在脖子上,平时也搁在外衣下,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妇人又好奇地看向她背上缠着的剑,凑近了些问她:“你还学剑哪?”

丝寻缩了缩肩膀,咧嘴笑道:“你看我这个小身板,哪里会使剑呢,不过充个门面罢了。大姐,你莫怀疑我是偷盗的贼。你想哪,谁人偷了东西连布都不套一层,就这样大摇大摆上路的?这剑是十年前一个云游的方士留下的,说它也不值几个钱,权当报答收留之恩了。”

年轻妇人转身就将这话说给其他人听了。他们是结伴做小本生意的,平时不拒同行的人,就怕碰到偷儿。且不说货物被偷,他们还容易被官府当成同伙一块抓起来,免不得要小心些。

“那姑娘说得也对,一般偷了东西的都藏着掖着,哪有出来招摇的?”几人商量了一下,觉得一个小姑娘独自在外确实可怜,而且同行不过两天,便好心邀请丝寻同他们一块走。丝寻想着自己还算幸运,对几人多加客气感激。

走到城门口,守卫照常要查身份。时人用的身份凭证是一张文帖,上面记录着本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老家和父母姓名,最上方还有一张简易的画像。画师技术参差不齐,有的只能辨别男女,有的却能瞧出面部特征来。

丝寻忽然就想起了当年的拐卖一事,不知那案子判得如何。当时没想这么远,如今想来,这路引查得这么紧,三个大人拖着一堆货物到处晃,竟也没碰到搜查的,想想未免有些猜测。不过时过境迁,她也不再追究这些了,只想着前方的路。

“进吧。”她将文帖妥善收好,进城后就和同行的一伙商贩告了别。

原以为路上有来往的人就是热闹,但穿坊过市她就花了眼。坊中主要是人来人往,市中那才叫一个繁华,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铺子的牌匾是简陋了些,可东西却是琳琅满目,绝大多数她都没见过。低头看一眼因通宝微微鼓起的衣服,再望向节次鳞比的居房铺子和宽阔的街道,她才意识到自己真正来到了城里。

不过她没忘记自己要找祝晚秋,她当时只说自己同家人搬去了县里,但具体在哪里也没有告诉自己。县城相比于村庄实在太大了,她在坊间转了将近一天也没问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别说晚秋了,就连一户姓祝的人家都打听不到。

“六年前?”一位烙大饼的大娘摇摇头,“六年太久了,她家搬去别的地方也说不准了,何况这城内也有一万人呢,你一个个问要找到什么时候去?”

丝寻泄气了,心想自己或许和晚秋真没有再相见的缘分,她摸了摸怀里那卷书轴,也不知道这么多年她还记不记得自己。

邻近日落的时候,她想着该找一个客栈住下,歇一脚后再赶路。这一路走来,她发现市中客栈不少,以两层客栈居多,除了馆楼,小店客栈价格都大差不差。她从外头瞧了一眼店面,最终选了干净些的一家。

“姑娘可是要住店?”她一脚才踏进客栈,就有伙计出来招呼她。

“麻烦要一间次房。”

伙计笑道:“姑娘有所不知,这次房也是分东西的,东边是八十文,西边只要六十文。”

丝寻一愣,只听说过客栈是分头房、次房和通铺的,却没听说过有东西之分的。看来这东西房也同头房次房是一个道理,一楼西房是最次的了。

“那就要西房吧。”丝寻在柜台处登记上册,对方也确认了文帖,这才领着她去房间。房间很小,只放得下一张板床和一张高脚桌,连椅子都没有。

这样的房间一晚六十文有些贵了,丝寻心想。她先将包裹搁置床头,接着又从床下翻出一个木盆,木盆边有不少磕碜痕迹,不知道使用多久了。思及此,她又背着包裹出了客栈。

“天要黑了,姑娘记得早点回来。”伙计一边擦客堂桌子,一边朝丝寻的背影喊道。

“知道了,多谢提醒。”

丝寻站在一家杂货铺前,见着铺子旁边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南来北往,西货东收。

“姑娘要什么?”老板刚洗了手从后院出来,就看见一个年轻姑娘盯着门口的牌子瞧。

“老板这里还收货?”

老板笑眯眯地看着她:“收啊,天南海北的货,只要我收得起。”

“请问老板,这‘收得起’是什么意思?看老板生意兴隆,不是收不起大价钱的人吧。”

“姑娘过誉了,我这是小本买卖,收的都是小本货,价钱太高的也不会送到我这来。不过像我们这样的铺子,有些东西是不能收的,比如姑娘背后的剑,这得到专门的铺子或当铺去。”

丝寻又和老板聊了几句,买了两个陶盆和几块帕子后才回到客栈。这时候客栈正是要水的时候,伙计们都在上房和取水房之间来回跑腿。丝寻住在次房,只能自己去端水,洗漱完就把盆子和帕子晾着,准备走的时候把它一起绑着带上路,免得每到新的地方就要重新买。

章山的鞋子做得很好,停留在城里的几天,丝寻便跑了几家鞋行,收了一批布鞋。等到她用绳子将鞋子一双双穿起来又装进麻袋里,袋子上还贴了一个“鞋”字,客栈伙计这才意识到她也是一个走商。

客商是客栈的常客,但出门在外不免装扮一番。但即使他们伪装得再好,客栈中人多少能从衣着和住宿习惯中猜出一点商人的生意。不过作为客栈和客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肚中的猜测可不能随意说出口。有些老板是要出门谈生意,不带货物只带上一两个随从,更青睐上房;有些老板来回贩卖沿途货物,货物不多且精,普通房间即可;剩下运送货物的人马驴带得多,多住通铺。

“姑娘一个人带这些货物有些重了。”伙计看着丝寻被一担货物压低了头,心里有些不太舒服。

“无事。”丝寻朝他笑笑后便挑着担子转身离去,伙计多看了两眼她的背影,又低头在录客簿上记录下一排日期。

几日前的露宿经历让丝寻认识到路线规划的重要性,她如今没有同伴,孤身一人露宿街头的话实在不安全。最好的法子就是顺着驿道走,而且只经过县邑,可是她现在有了行商的身份,经过关隘又要收税。

“你问还有没有别的路啊,那当然有啊,但你一个人哪能穿山过河的?别说林子里还有野猪野狼了,”路过的老大爷忙摆手,又伸头看了看她背着的一担鞋子,“姑娘是第一次走商吧,你这一担鞋子卖不了几个钱,过关口还要收不少钱,不太划算。”

“我看别人也挑鞋啊,怎么别人就划算了呢?”丝寻连忙请教。

老大爷指着远处的人影:“你没看别人都是三五成群的吗?一个人是交钱,十个人也是交钱,而且你怎么知道别人一路上没有打点好,你以为那些路引是做什么的。”

“多谢大爷!”大爷还没回过神,丝寻就挑着担子走远了。

丝寻在城门口守了半天,才等到一个能带商人的车队。车队十分豪华,不算后头跟着的小商人,单车队就有几十人,中间是坐人的两辆马车,后面运货的马车和人力拉车共有六辆。先前其他的商人告诉过她,如果搭上这样的车队,就不用给关口|交钱了,还有额外的车队保障。要知道这种运送大型货物的车队随行都配有护卫打手。

“五十文,跟在最后。”领头的收了钱就把丝寻赶到最后头,站在后面和旁边的商人都是做着小本生意,万一碰到了劫匪就是最倒霉的。

丝寻看了一眼浩浩荡荡的队伍,点点头就跟在了最后。最后的人大多也同她一样,挑一两担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的袋子,肩颈和腰部因常年挑担都是弯曲佝偻姿态。

半日下来,丝寻觉得在外行动甚是麻烦,不多问几句总要走冤路,不自觉就想起了在山庄的日子。那个时候真是快活,能和师娘姐妹在一起,从不担心吃喝。

因为跟着车队,他们这些行商是不能随意停下来的。领头的都说了,擅自离开,走丢了是不管的。丝寻就算饿了也不能坐下来吃东西,只能一个肩膀挑着鞋子,一手从包裹里摸出饼来吃。

似乎有口水吞咽的声音。丝寻扭头看向旁边的小身板货郎,他正盯着自己的饼,下意识吞着口水。

丝寻被看烦了,撕下一块饼子就往他嘴里塞。那人猝不及防,差点噎住。

“谢谢,谢谢,我走了太久了,实在饿了。”那人朝她道谢。

“小事,但你别再盯着我的饼看了,我不喜欢。”丝寻又专心吃起饼,瞧着前面的马车,感慨拉货的马和她一样不容易。

古代的普通客舍条件是真不怎么样,常见大通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进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